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防治体会.doc_第1页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防治体会.doc_第2页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防治体会.doc_第3页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防治体会.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防治体会【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出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在各级医院广泛开展。出血是LC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院2005年5月2008年6月对220例胆囊疾病患者行LC治疗,其中术中出血45例,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20例LC患者中,男98例,女122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0.3岁。其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70例,急性胆囊炎41例,胆囊息肉样变65例,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34例,萎缩性胆囊炎10例。控制合并症后术前留置胃肠减压管,部分患者留置导尿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全部使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均闭合性建立气腹,气腹压力设定为1315 mm Hg(1 mm Hg=0.133 kPa)。采用腹壁三套或四套管操作技术,顺行法或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肝下间隙置引流管51例。术中发生出血45例,其中胆囊动脉出血18例,胆囊动脉分支出血15例,胆囊床出血12例。1.2治疗方法18例胆囊动脉主干出血患者中10例钛夹止血,3例电凝止血,5例中转开腹手术。15例胆囊动脉分支出血患者,行钛夹加电凝止血13例,中转开腹2例。12例胆囊床出血患者,钛夹加电凝止血6例,电凝加明胶海绵或止血纱布5例,中转开腹1例。2结果所有出血病例术中均得到有效控制,无因难以控制的出血而死亡者,无术后继发大出血者,无因术中止血致胆管损伤者。3讨论LC术中难以控制的胆囊动脉损伤、出血是被迫中转开腹的重要原因之一。胆囊三角解剖知识的掌握、LC及术中处理技巧是预防胆囊动脉出血的关键。胆囊动脉变异较多,有时可成2支或3支,少数患者胆囊动脉起自肝右动脉、肝左动脉、肝固有动脉或胃十二指肠动脉。对于胆囊管后方的胆囊动脉,通常先处理胆囊管后处理胆囊动脉。若胆囊动脉位于胆囊管的前方和下方,为便于暴露胆囊管,可先解剖并处理胆囊动脉;若二者紧贴并行,不必分开,可一并处理;若不能判断胆囊动脉,应远离肝外胆管,在靠近胆囊壁处对胆囊床与肝外胆管间结缔组织上钛夹后离断,不可直接离断,以防胆囊动脉走行其中。术后肝下间隙放置引流管以确保安全。处理胆囊动脉时还应注意以下方面:1)多支型胆囊动脉变异,切不可处理完1支后即盲目电凝分离,以免损伤其他分支。2)以残端点头样搏动确认胆囊动脉。否则仍需细心解剖。3)对束带样组织切忌暴力撕扯,盲目电凝,以免损伤胆囊动脉。4)解剖胆囊动脉切勿“骨骼化”,以免组织过少钛夹脱落;如果“骨骼化”明显,可游离5 mm左右胆囊动脉,电凝至碳化后切断2。5)一旦损伤胆囊动脉或较大分支时,应以盐水反复冲洗,看清出血部位后再上钛夹。如血管回缩,出血点看不清,可先用直头钳夹住出血部位,两钳交替慢慢放松,看准出血点后再上钛夹。不能盲目止血,避免误伤肝外胆管。必要时中转开腹。胆囊床出血的常见原因有:1)胆囊动脉变异,剥离胆囊时过度牵拉或直接电灼损伤迷走胆囊动脉;2)剥离胆囊时电钩头深入肝实质致出血。为避免LC术中发生胆囊床出血,应注意以下方面:1)剥离胆囊时,尽量不损伤胆囊床的纤维包膜。如创面有渗血或肝实质损伤渗血,可用干纱布压迫520 min止血。2)分离胆囊床时对于较粗的条索状组织以钛夹夹闭;胆囊床部分小血管出血可作“地毯式”电凝。3)电凝功率置于电凝57级,在此状态下凝断组织慢,血管凝闭完全,止血效果好。4)部分急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床极易发生出血,可切除其胆囊前壁大部分,胆囊后壁以电凝破坏,从而达到既避免胆囊床大出血又切除胆囊的目的3。【参考文献】 1 叶永强,陈贝健,王戈,等.腹腔镜复杂性胆囊切除术治疗体会(附647例报道)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8,11(4):363-364.2 朱自卫.腹腔镜在腹部手术史病例中的应用:附256例报告J. 中国内镜杂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