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中部城市群规划文本.doc_第1页
辽宁省中部城市群规划文本.doc_第2页
辽宁省中部城市群规划文本.doc_第3页
辽宁省中部城市群规划文本.doc_第4页
辽宁省中部城市群规划文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中部城市群发展规划文本(最终稿)辽中城市群发展规划编制组二OO七年九月前 言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特大或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展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辽宁中部城市群,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之一,汇集超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沈阳、鞍山、抚顺,大城市本溪、营口、辽阳和中等城市铁岭,土地总面积6.5 万km2,占辽宁全省近44%;2005年人口2146万,约占全省人口的51%;GDP4809.4亿元,占全省60%以上;城镇化水平达54.2%,区域人口密度达329人/ km2。辽中城市群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工业基地,自然资源丰富,工业门类齐全,经济基础雄厚,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重大装备制造业和重大国防战略产业基地。近年来,由于体制转轨等因素,辽中城市群发展出现了一系列老工业基地问题。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辽中城市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根据国家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精神指导,在辽宁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辽宁省建设厅、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服务中心、南京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及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等各市规划院联合组成辽中城市群发展规划(20052020)编制组。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服务中心负责工作协调。本次规划成果包括辽中城市群发展规划文本(20052020)、辽中城市群发展规划图集(20052020)、辽中城市群发展规划研究报告(20052020)、辽中城市群发展规划报告附件(20052020)、辽中城市群发展规划专题研究报告(20052020)等。本次辽中城市群发展规划文本(20052020)的修改,除了广泛征求各市政府和部门意见外,还吸收了各种专题讨论会的成果和项目方案讨论会的修改建议。辽宁省中部城市群发展规划编制组2007-9-28目 录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发展框架1一、发展目标1二、功能定位2三、发展战略2第三章 空间组织3一、空间区划3二、土地利用6三、人口布局6四、城镇布局8五、产业布局12六、空间协调15第四章 支撑体系18一、交通体系18二、淡水资源20三、能源供应21四、市政设施22五、社会设施24六、环境整治24七、生态建设25第五章 规划实施27一、重大项目27二、对策措施29三、开发时序30第六章 附则31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规划背景为落实辽宁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促进辽宁中部城市群协调发展,提升辽宁中部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城镇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参照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等编制本规划。第二条 规划区范围本规划所指辽宁中部城市群(辽中城市群)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七市所辖行政区范围。第三条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其中近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第四条 规划用途本规划是指导辽宁中部城市群协调发展和统筹区域内各项建设空间安排的政策纲领,并作为规划区范围内相关行业规划、重点专项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依据。第二章 发展框架一、发展目标第五条 发展目标到2020年,将辽中城市群建设成为国家充满活力的增长区,人均GDP达到当时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推进辽中七城市区域一体化,统筹城乡规划,逐步实现交通、信息和相关基础设施共享,人口、资源、产业、城镇、土地、生态与环境协调发展,科教、旅游、市场、物流和相关社会服务设施水平迅速提高,构建以沈阳巨型城市区为核心的人居环境友好型城市群。二、功能定位第六条 城市群功能定位国家四大城市群之一,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创新型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基地,东北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区。 第七条 主要城市功能定位辽中城市群主要城市功能定位如表1所示。表1 辽中城市群要城市功能定位城市功能定位沈阳辽宁省省会,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辽中城市群核心城市。鞍山国家重要钢铁工业基地,辽中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抚顺辽中城市群重要工业中心,国家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本溪国家钢铁精品板材和现代中成药生产基地,辽中城市群旅游发展中心。营口我国东北新型现代化港口城市,辽中城市群海上物流门户和产业转移平台。辽阳我国北方重要的石化工业基地,辽中城市群旅游名城。铁岭辽中城市群新兴能源和绿色农产品基地。三、发展战略第八条 基本原则坚持“集聚与扩散”相结合,“合作与协调”相结合。第九条 空间战略1、以沈阳为中心集中发展,构建巨型城市区空间格局进一步实行以沈阳为增长极的集中发展战略。近期尤其强化沈阳中心城区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沈抚同城化和沈本一体化进程,积极引导辽阳灯塔地区与沈阳浑南新区对接,同时结合沈阳北部新区建设带动沈铁工业走廊发展。远期逐渐形成多中心、网络状的沈阳巨型城市区,带动东北经济区的发展。2、发挥营口海上门户城市作用,推进城市群向沿海扩展将营口建设成为辽中城市群的海上物流门户和临港工业基地。以港口为依托,建设服务辽中、辐射东北地区的现代物流基地和现代化大型海港城市;同时,积极发展临港工业,承接城市群内沈阳、鞍山等城市的产业转移,尽快建设辽宁沿海(临港重化工)产业基地,推进辽中城市群由内陆向沿海的空间扩展。此外,实现营口中心城区向鲅鱼圈的转移。3、加强城市间协调与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重视辽中城市群内部空间协调发展与合理对接,实现人口、产业、经济、社会、城镇、资源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围绕装备制造、钢铁、石油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等推进城市群内部产业结构重构与转移,在快速交通体系、信息网络、生态环境整治等领域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完善城市群合作和协调机制,加快制定城市群协调发展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4、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构建和谐宜居的大城市集群加快发展沈阳巨型城市区和营口海上门户城市,协调发展沈抚本都市区、鞍辽都市区、营口都市区和铁岭都市区,扶持桃仙空港、灯塔市、辽中县新增长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构建和谐宜居的辽中大城市集群。第三章 空间组织一、空间区划第十条 区域生态格局辽中城市群将规划形成“一带、两区、六核、网状廊道”的生态格局。“一带”是指由南城子水库、清河水库、柴河水库、大伙房水库、观音阁水库、汤河水库、石门水库、玉石水库等构成的辽中城市群重要水源地保育带和东部山地与西部平原两种景观基质分界的生态交错带。“两区”是指分布在水源地保育带两侧,东部以生态保育功能和水源涵养功能为主的生态保育区和西部以城镇和产业聚集发展功能为主的城镇聚集区。“六核”是指区域内六个重要的生态战略点。“网状廊道”是指以辽河、浑河、太子河干流及区域内河流水体为主体,与自然山体、城市绿环、主要交通走廊沿线绿地组成的生态廊道网络系统。辽中城市群主要生态战略点如表2所示。表2 辽中城市群主要生态战略点编号位置生态功能主要组成部分1沈阳市北部地区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种群和湿地卧龙湖自然保护区2鞍山市东南部地区保护华北、长白植物区系交汇的森林生态系统白云山自然保护区、龙潭湾自然保护区3鞍山海城市保护辽河流域水文水系鞍山海城市4抚顺市中部地区保护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和珍惜濒危动物元帅林森林公园、三块石森林公园、猴石森林公园5本溪市南部地区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老秃顶子山自然保护区、本溪国家森林公园、关门山森林公园6本溪市东部地区水源涵养和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桓仁水库、桓仁森林公园第十一条 生态敏感区1、一级生态敏感区辽中城市群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林地保育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地地区,包括西丰县、开原市、抚顺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岫岩满族自治县的大部分地区。该区面积约为33144km2,占总面积的51。2、二级生态敏感区一级敏感区重要的缓冲地带。主要分布山前丘陵缓丘地带。该区面积约为7404km2,占总面积的11。3、三级生态敏感区土地沙化和易于水土流失地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的昌图县、康平县和法库县的大部分地区。该区面积约为11515 km2,占总面积的18。4、四级生态敏感区适合城市建设的用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平原地区。该区面积约为12837 km2,占总面积的20。第十二条 开发空间区划综合考虑辽中城市群的综合功能区、景观生态体系建设需要、土地利用现状、水源保护地以及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等,参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进行城市群开发空间区划。1、优化开发区该区是指城市群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最高,且国土开发密度较高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地区,主要包括辽中城市群七城市的市区和沈阳市郊区。该区仍将是城市群快速发展的地区,应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减少过多占用水、土、能源和大量排放污染等现象,按照紧凑城市理念规划和建设城市,达到调整和优化城镇化空间的目的。2、重点开发区该区是指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属于鼓励开发的地区。根据开发目的可分为产业集聚地区、重点培育地区和振兴扶持地区。产业集聚地区包括七城市的工业区、开发区和产业园区;重点培育地区是辽中城市群用地潜力较大,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发展潜力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包括调兵山市、铁岭县、法库县、新民市、辽中县、灯塔市、辽阳县、台安县、海城市、大石桥市的大部分地区;振兴扶持地区是指基于社会公平需要重点开发的落后地区或生态补偿区域,包括昌图县、西丰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岫岩满族自治县和盖州市的城镇建设区。该区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先进制造业和大型产业集群发展,承接优化开发区域的产业转移以及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的人口转移,逐步成为支撑辽中城市群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新增长空间。3、限制开发区该区是指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水源涵养区部分区域、水土保持区、生态公益林区、饮用水水源地的准保护区、重要湿地部分区域、清水通道两侧100m到1000m的范围、风景名胜区部分区域、特殊生态产业区内的黄线区域,主要分布在昌图县、西丰县、抚顺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本满族自治溪县、桓仁满族自治县、岫岩满族自治县和盖州市的东部山地地区。该区是有条件限制的开发地区,应按照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实施开发,有些地区需要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引导人口的有序转移,逐步成为辽中城市群的重要生态功能区。4、禁止开发区该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农田保护区和各类自然保护区域,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已经明确的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生态公益林区、饮用水水源地及其一、二级保护区、重要湿地、清水通道两侧100m维护区、特殊生态产业区内需要特别保护的红线区,主要包括分布在东部山地地区内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大伙房水库、观音阁水库和桓仁水库等。该区依法实行强制保护,严禁任何开发活动。二、土地利用第十三条 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结合城市群空间布局结构,规划“一轴、两翼、七点”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 “一轴”是指北起铁岭市,沿哈大线,南至营口,包括铁岭市区、铁岭县,抚顺市区,沈阳市区、辽中县,辽阳市区、灯塔市,本溪市区,鞍山市区、海城市,营口市区、大石桥市、盖州市、鲅鱼圈区在内的非农业用地发展轴线。“两翼”是指以生态山林区为主的东翼和以基本农田保护区为主的西翼。东部生态山林区由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组成,西部基本农田保护区是辽宁省主要的商品粮基地,须实行严格的保护管理制度。“七点”是指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辽阳、营口、铁岭等大中城市建成区。三、人口布局第十四条 城市群人口规模2010年,城市群人口规模达2500万;2020年,人口规模约2800万,占全国总人口2%。第十五条 城镇化水平2010年,城市群城镇化水平约为70%,城镇人口达1750万人;2020年,城镇化水平约为76%,城镇人口约2128万人。各市城镇化水平预测如表3所示。表3 辽中城市群城镇化水平预测(单位:%)城市2006年2010年2020年沈阳市70.078.082.5鞍山市62.065.070.0抚顺市69.079.083.0本溪市77.080.082.0营口市51.065.070.0辽阳市42.862.070.0铁岭市41.950.065.0辽中城市群62.070.076.0辽宁省58.063.070.0第十六条 主要城市人口规模根据辽中城市群现状、城市化和城市发展趋势,预测规划期内主要城市人口规模如表4所示。表4 辽中城市群七城市城镇人口规模预测城市2004年户籍总人口(万人)2010年2020年户籍总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中心城区人口(万人)户籍总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中心城区人口(万人)沈阳市694860670520970800675鞍山市347405263155455318190抚顺市225265209160300250180本溪市157180144110205168130营口市23027017775(含鲅鱼圈)285200115(含鲅鱼圈)辽阳市18220512780225158100铁岭市3003201604536023455辽中城市群213525001750-28002128-表5 辽中城市群县级城镇人口规模预测(2020年)城市城镇人口(万人)县级城镇重点镇一般镇城镇名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名城镇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沈阳125新民(30)、辽中(40)、康平(15)、法库(15)100虎石台、白塔、沙岭、胡台、陈相、红菱、茨榆坨1510鞍山128海城(40)、台安(15)、岫岩(15)70腾鳌、大屯、南台、西柳、牛庄、感王、牌楼、西佛、黄花甸3028抚顺70清原、新宾、石文30南杂木、永陵、草市、红透山、章党1525本溪38桓仁、小市15-20田师府、草河口、二户来、二棚甸子、火连寨108-10营口100大石桥、老边、盖州、熊岳、二道、滨海50-60高坎、水源、汤池、沟沿、万福10-1512辽阳58灯塔,辽阳,弓长岭35佟二堡,铧子,刘二堡、小屯158铁岭179开原清河(40),调兵山(20),昌图(20),新台子(10),八面城(5),西丰(12)107泉头,双庙子,大明,晓南,庆云堡,宝力,中固20-2525-30第十七条 城镇用地规模2010年,城市群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827km2;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2215 km2。以规划期限内的用地增长幅度作为主要控制指标,实现城镇用地规模的弹性控制。各市城镇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如表6所示。表6 辽中城市群七城市城镇用地规模预测(单位:平方公里)城市2010年2020年沈阳市747811鞍山市242387抚顺市211252本溪市147 156营口市189224辽阳市126 143铁岭市165242辽中城市群18272215四、城镇布局第十八条 城市群空间结构辽中城市群将形成以沈阳巨型城市区为核心,按沈抚本大都市区、鞍辽都市区、营口都市区、铁岭都市区组织的空间结构体系。重点建设核心城市沈阳、门户城市营口以及桃仙空港城、灯塔市、辽中县城、新民市和铁岭新城区。第十九条 城市群空间布局辽中城市群空间布局按巨型城市区、都市区、门户城市、新城、县和农村地区等多层次展开。第二十条 沈阳巨型城市区所谓巨型城市区,是由形体上分离但功能上相互联系的一连串的20到50个城市(镇)组成,在一个或多个较大的中心城市周围集聚,通过新劳动地域分工发挥巨大区域作用,在空间上表现为多核心、网络化的星云状高度城市化地区。沈阳市及其周边地区具有建设巨型城市区的基本条件。沈阳巨型城市区由核心层和外围层组成。其中,(1)核心层:人口密度300人/平方公里,且GDP中的非农比重90%。(2)外围层:人口密度250人/平方公里且GDP中的非农比重70%,或人口密度200人/平方公里,GDP中的非农比重75%,且与最近第一层次空间单元的空间距离50公里。沈阳巨型城市群的空间范围和层次划分如表7所示。表7 沈阳巨型城市区范围及层次划分城市核心层外围层沈阳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区、苏家屯区、东陵区、新城子区、于洪区辽中县、新民市鞍山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海城市台安县抚顺新抚区、东洲区、望花区、顺城区本溪平山区、溪湖区、明山区营口站前区、西市区、鲅鱼圈区、老边区、大石桥市辽阳白塔区、文圣区、宏伟区、太子河区、弓长岭区、灯塔市辽阳县铁岭铁岭市南进拓展区铁岭新城区第二十一条 都市区辽中城市群空间按沈抚本大都市区、鞍辽都市区、营口都市区、铁岭都市区组织。1、沈抚本大都市区包括沈阳、抚顺和本溪三市(除康平县、法库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及灯塔市的行政区范围。大都市区中心为沈阳市区。该大都市区应推动沈抚同城化、沈本一体化进程,形成辽中城市群的巨型城市核。2、鞍辽都市区包括鞍山和辽阳(除灯塔市域、岫岩满族自治县)两市的行政区范围。都市区中心为鞍山辽阳城市集聚体。该都市区应促进鞍山与辽阳的产业协作和空间对接,建设国家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和石化工业基地。3、营口都市区包括营口市行政区范围内的营口市区、鲅鱼圈区、盖州市和大石桥市等。该都市区应积极推进营口港和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建设,逐步将鲅鱼圈区建设成为都市区中心。4、铁岭都市区包括铁岭市行政区范围(除昌图、西丰二县),都市区中心为铁岭市区。该都市区应加快建设沈铁工业走廊和凡河新城区,推动开(原)清(河)一体化,建设辽中城市群新兴能源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第二十二条 门户城市将营口建设成为辽中城市群的海上物流中心和临港工业基地,成为联系辽中城市群产业转移和扩散的平台。高水平建设营口港城,适时实现中心城区向鲅鱼圈区的转移。与此同时,重点建设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冶金工业区和仙人岛能源化工区。将大石桥、盖州和熊岳等地区纳入城市规划范围实施统一管理。第二十三条 新城建设结合城市群快速交通体系建设,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基础良好的桃仙空港城、灯塔市、辽中县城、新民市和铁岭县建设新城,积极打造辽中城市群新的空间增长点。1、桃仙空港城依托桃仙国际机场条件,在沈丹高速公路以西、沈丹铁路以东、桃仙机场规划控制区以北,建设航空产业园和航空物流园,形成集商贸、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50平方公里现代化新城。2、灯塔市根据“依托沈阳、接轨沈阳、服务沈阳、融入沈阳”的定位,积极发展新型建材和房地产等产业,建设成为沈阳辽阳临接地区的新增长中心。3、辽中县城辽中县城地理位置虽然优越,但由于长期的交通条件制约未能获得发展。近年来,随着京沈高速公路、本辽辽高速公路和秦沈高速铁路的建设以及沈阳西部工业走廊推进,城市发展条件得到迅速改善,具有承接城市群尤其沈阳产业转移的优势,将有条件形成沈阳出海大通道的新区域增长点。4、新民市积极承接沈阳产业转移,建设铜冶炼基地和东北林浆纸板基地。立足于良好的农业基础,建设沈阳现代农业生产和加工基地,形成沈阳以农副产品集散为特色的次商贸中心,构建沈阳向辽西辐射的桥梁和纽带。依托仙子湖、三农博览园等旅游景区,打造沈阳西花园休闲地。第二十四条 县域经济发展辽中城市群以大中城市和国有经济为主体,长期以来县域经济发展比较薄弱。本次规划提倡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做大县级城镇规模(表8),发展工业小区和小城镇,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推进城市群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表8 辽中城市群县级城镇人口规模控制表城镇名城镇人口规模控制(万人)沈阳新民、辽中、康平、法库100鞍山海城、台安、岫岩70抚顺清原、新宾、石文30本溪桓仁、小市15-20营口大石桥、老边、盖州、熊岳、二道新镇、滨海新城50-60辽阳灯塔市区,辽阳县城,弓长岭区3040铁岭开原清河,调兵山,昌图,新台子,八面城,西丰107积极发展调兵山市、海城市、大石桥市、灯塔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等市县的矿产资源加工产业,新民市、康平县、昌图县、西丰县、台安县等市县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以及开原市、海城市、盖州市、法库县等市县的轻工业;重点培育抚顺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的旅游及中药材加工产业,辽中县和灯塔市的物流产业以及康平县和法库县的能源产业。在各县区发展一批特色工业园。第二十五条 中心镇发展辽中城市群确定52个中心镇重点发展,以中心镇带动一般小城镇和中心村的发展。辽中城市群的中心镇如表9所示。表9 辽中城市群中心镇城市中心镇数量名称沈阳10辽中、法库、康平、虎石台、白塔、沙岭、胡台、陈相、红菱、茨榆坨鞍山11台安、岫岩、南台、牛庄、西柳、腾鳌、牌楼、高力房、偏岭、宁远、沙河抚顺7清原、新宾、石文、南杂木、永陵、草市、红透山、章党本溪4桓仁、小市、草河口、二户来营口6高坎、水源、汤池、沟沿、万福、熊岳辽阳6首山、铧子、刘二堡、黄泥洼、佟二堡、罗大台铁岭8西丰、昌图、八面城、新台子、凡河、庆云堡、郜家店、晓南合 计52第二十六条 新农村建设辽中城市群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农村建设基础相对较好,但空间差异较大,通过做好富民规划、制定村镇规划、健全农村各项经济组织和进行文明村建设来推动辽中城市群新农村建设。五、产业布局第二十七条 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循环经济理念,积极组织产业集群,推进装备制造、冶金、石化、能源、原材料等五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达到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和改善城市群环境状况的目的。第二十八条 城市群产业发展方向到2020年,辽中城市群产业定位为国家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创新型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基地,东北生产性服务业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在沈阳巨型城市区,集中优势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城市群金融、物流、旅游、信息、会展、中介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中心。在营口,加快港口、物流和临港产业发展。在其他城市,通过国际化、集群化、信息化、一体化、生态化等战略,重点培育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钢铁、石化、建材、电子信息、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旅游等九大主导产业群。第二十九条 城市群主要城市产业定位辽中城市群主要城市产业发展定位如表10所示。表10 辽中城市群主要城市产业发展定位城市产业发展定位沈阳东北亚区域性国际贸易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会展中心,世界知名的装备制造业研发集成总部,东北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辽中城市群物流中心,国家航空工业中心之一。鞍山全国重要精品钢材基地,世界镁制品耐火材料生产和研发基地,国家重要的冶金成套设备生产基地,国内知名的纺织产品、玉石生产基地,辽中城市群钢材物流中心。抚顺国家石油化工及化工原料生产基地,辽中城市群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本溪国家钢铁、现代中成药生产基地,辽中城市群旅游休闲服务和装备制造业配套加工基地。营口辽中城市群海上门户、物流中心和临港重化工业基地。辽阳全国重要的石化芳烃生产基地,辽中城市群装备制造配套、汽车零部件、建材、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铁岭辽中城市群能源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第三十条 制造业规划与布局辽中城市群制造业发展规划与布局如表11所示。表11 辽中城市群制造业发展规划与布局部门发展规划空间布局装备制造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发动机、机车、基础装备、重型装备、输变电及发电设备、石化通用装备、工程机械、军工装备、船舶等十大产业链。构建以沈阳研发集成总部为中心,鞍山冶金成套设备、辽阳专用设备、营口船舶生产为支撑,其他各城市相配套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石油化工延长石油化工产业链,形成以原油加工为龙头,基础化工为支撑,精深加工为终端的一体化产业。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化纤,塑料,橡胶,化肥、蜡制品等产业链。构建以抚顺石油化工、辽阳石油化纤、营口临港石化为核心的石油化工产业集群。钢铁产业联合重组骨干钢铁企业,重点发展热轧板、冷轧板、镀锌板、汽车和船舶用型钢、高强度管线钢、石油专用钢管、H型钢及其它高品质建筑用钢材等钢铁精深加工业。构建以鞍钢、本钢为核心,营口新鞍钢、抚顺特钢、新抚钢、北钢等为支撑的钢铁工业产业集群。建筑材料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新型装饰装修材料、新型干法水泥、绿色建材等新型建材。同时改造提升水泥,玻璃、陶瓷等传统建材业。构建以沈阳纳米技术,鞍山、本溪新型钢铁材料,抚顺新型合成材料、涂料及洗涤材料,辽阳新型工程塑料及合成纤维材料,营口新型催化剂和新型镁制品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医药产业发展以化学制药为基础、现代中成药为特色、生物制药为先导的医药产业体系。以东药集团、本溪中药等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构建以沈阳化学和生物医药,本溪中成药为核心,抚顺、铁岭等制约企业为支撑的医药产业集群。电子信息重点发展汽车电子、机床数控系统、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集成电路(IC)及其装备、过程控制系统、高压电力电子、光电子器材及设备、电子医疗设备、数字视听产品等产业链。构建以沈阳高新区为龙头,鞍山、营口、辽阳等城市为支撑的以集成电路、数字化装备、电子元器件等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第三十一条 能源工业规划与布局辽中城市群能源工业发展规划与布局如表12所示。表12 辽中城市群能源工业发展规划与布局部门发展规划与空间布局煤炭工业依托铁法煤田,改进技术提升矿井生产能力,保持煤炭总量稳定。抚顺、本溪两市立足循环经济,依托矿区残存资源,发展煤炭生产、油母页岩综合利用及煤层气开发等产业。开发昌图煤田。电力工业以铁岭、抚顺两市火电为主导,推广清洁能源,鼓励发展热电联产。在营口、康平、铁岭等地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第三十二条 服务业规划与布局辽中城市群服务业发展规划与布局如表13所示。表13 辽中城市群服务业发展规划与布局部门发展规划空间布局港口发展深水泊位,建设临港物流和重化产业基地。城市群七市共建营口港和临港保税园区。物流业依托交通枢纽创建物流园区,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沈阳、鞍山、营口物流集聚区和其他城市专业型物流中心的建设,整合区域物流资源。旅游业发展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大旅游业。以沈阳旅游为集散中心,构建“沈抚铁”历史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区和“鞍本辽营”宗教文化、自然生态旅游区。第三十三条 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业布局以沈阳、辽阳、鞍山、营口为核心,构建以优质米、禽蛋、蔬菜、渔业等为主的中部现代农业产业带。以铁岭为核心,构建以粮食、畜牧为主的北部准化农业示范区。以本溪、抚顺为核心,构建绿色食品、药材、林果等的东部生态农业产业带。依托沈阳农业高新区,建设“农业硅谷”。大力发展包括玉米大豆,林、果、土特产品、牧、菜、水产品等资源的精深加工,构建乳业、畜禽、食品饮料、饲料、中草药、种苗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第三十四条 产业转移与承接加速沈阳汽车及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向其它城市的辐射和扩张性产业转移,鞍山钢铁、高新技术等产业向辽阳、营口等城市的辐射和扩张性转移。同时将能源、采掘、冶金、石油加工、纺织、建材等中心城市沈阳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向城市群其他特定地区撤退性转移。辽中城市群产业承接如表14所示。表14 辽中城市群产业承接城市承接产业承接地鞍山汽车及装备制造、金属制品等产业鞍山工业园抚顺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建材、石化深加工等产业抚顺经济开发区、抚顺胜利经济开发区、抚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本溪汽车及装备制造、医药等产业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口汽车及装备制造、钢铁、石化等产业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冶金和装备工业区、仙人岛能源化工区、辽宁沿海产业基地辽阳建材、汽车及装备制造、纺织、金属制品等产业辽阳铁西工业区、辽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铁岭汽车及装备制造、能源、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铁岭高新技术产业区、调兵山工业区、清河工业区六、空间协调第三十五条 沈抚同城化同城化,一般是指城市与一个或几个城市因地域相邻,经济和社会发展要素紧密联系,具有空间接近、功能关联、交通便利、认同感强的特性。通过城市间的相互融合,使城市间在开发、建设和管理上形成高度协调和统一的区域功能,使市民弱化属地意识,共享城市化所带来的发展成果。同城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群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区域城市间经济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同城化比一体化更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加快建设辽中城市群为目标,以沈抚同城化和推进沈阳建设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为契机,以沈抚新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资源整合、生态环境整治和构建新的产业经济带等四个方面为切入点,全面加快沈抚同城化建设,以此推动沈抚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和地方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按照沈抚联合大都市区的目标构建两市总体空间发展框架, (1)实现两市市域的协调发展和统筹布局;(2)进行城市内部的产业与空间重组;(3)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沈抚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构建沈抚半小时交通圈。推动沈抚大公交开通,改造抚顺南外环铁路,建设沈吉铁路抚顺段复线工程,两市按统一标准改造现有道路,打通沈阳南部浑南大道至抚顺南环的连接段。(4)在沈抚结合部共同规划建设新城。(5)全面整治并共同开发建设浑河,将其建设成为沈抚两市重要的生态旅游带。第三十六条 沈本一体化一体化,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城市,为了实现相同的目标而采取的空间协调机制。沈阳、本溪城市功能互补、空间临接、主次分明,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一体化条件。沈本一体化主要在于:推动沈阳和本溪在空间布局、交通网络、产业体系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首先,空间一体化。 推进本溪城市向东北方向拓展,建设本溪市城市新区,加快石桥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沈本工业走廊建设,实现与沈阳的空间对接。将沈丹高速公路主出口向沈阳方向前移十公里,在大峪、姚家、威宁、高台子和卧龙、牛心台一带建设50平方公里的本溪城市新区。其次,交通网络一体化。实施304国道改线扩建工程,开通沈本城际公路客运公交线路,实施沈丹高速公路沈本段改造,推进两市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第三,产业区一体化。共同构筑沈本工业经济带和生态旅游区,推动沿沈丹高速的本溪工业园区发展,由沈阳浑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向南延伸至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火连寨、东风湖工业加工区、本钢主厂区、桥北工业加工区、北钢主厂区、南芬循环经济区,形成沈本工业走廊。以本桓高速公路为轴线建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区。第三十七条 苏(家屯)灯(塔)空间协调灯塔利用邻近沈阳苏家屯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水泥等建筑材料和房地产业,在污染治理和房地产业政策方面需要实施协调。积极促进灯塔承接沈阳产业转移,将灯塔建设成为沈阳的轻工、建材、矿产和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提高建筑质量和人居环境质量,建设沈阳辐射辽阳的连接点和沈阳周边卫星城。第三十八条 鞍辽辽空间协调 鞍山、辽阳城市发展在水资源、钢铁产业集群、农副产品基地等方面互为依托,鞍山、辽阳县城、辽阳中心城区的建成区已经基本连片,水、土、能源和空间资源的争夺愈益明显,行政区划成为区域协调的巨大障碍。鞍辽辽空间协调主要在于:确保两市生产和生活用水安全,发展区域型钢铁产业基地和精品钢材生产集群,改善重工业城市人居环境,促进空间协调和交通体系对接,实现鞍辽都市区协调发展。首先,空间一体化。协调鞍辽辽城市用地发展布局方向,鞍山辽阳县城辽阳市区三个主要城镇利用绿色生态空间合理分隔,高速交通网络联系,推进鞍山、辽阳结合地区的共同规划,调整辽阳市西南部分路网,加强辽阳市区与首山镇、鞍山市区的联系。其次,促进钢铁、石化产业链建设,共同建设鞍钢精品钢材生产基地、辽阳石化产业基地和农副产品基地。第三,加快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利用鞍山军用机场共同建设支线机场,依托精品钢材基地建设鞍山钢铁物流中心。此外,加大汤河水库上游流域的污染治理力度,综合治理辽阳首山地下水漏斗区,实现天然气、电力和信息等基础设施跨市域共建共管和共用共享。第三十九条 鞍海空间协调海城是新型的轻纺工业城市和重要的区域商品集散中心,经济发展速度高,城市发展快,但与鞍山市区空间相向发展,城市发展趋于发散状态,不能高效地利用资源和基础设施。鞍海空间协调主要在于:通过鞍山市区南拓,海城城区北靠的双向辐射效应,共同建设鞍海组合城市。第四十条 营口都市区空间协调营口港是辽中城市群的海上门户,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策和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的实施,该区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成区迅速蔓延,空间上形成了以营口老市区为中心,大石桥、老边、盖州、鲅鱼圈等区域构成的三角形空间结构。各区在发展过程中,各自为政,四方蔓延,产业用地混杂,工业、居住、服务性用地混杂,环境质量差,市政公用设施效率不高,空间配置不尽合理现象普遍。营口都市区空间协调主要在于:协调各城区空间布局,强化各功能区主体功能,建立高效快捷网络体系。(1)营口老城区。采取南进东优策略,南部近期依托老市区,起步开发建设沿海产业基地,远期通过新市中心南移,拉开营口老城骨架;东部发展避免与老边区连为一体。(2)大石桥市。依托中心城区,重点向东、南两向发展,东部以发展工业为主,南部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居住,西部避免跨越高速公路。(3)盖州市。近期重点跨越大清河向南发展,远期向西跨越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建设以休闲旅游、居住为主的新市区、能源化工区。(4)鲅鱼圈区。合理利用滨海岸线资源向南发展,控制与南部能源化工区、仙人岛港区的连接,保护已有生态林地,北部加强与鞍钢新区的基础设施对接。第四十一条 铁岭都市区空间整合以沈铁工业走廊建设、凡河新城区建设和铁岭县城搬迁为重点,推动铁岭都市区的空间拓展和功能提升;以沈阳北部新区的建设为契机,积极建设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台子高新产业园区、腰堡工业园区、懿路工业园区、银州工业园区和观台工业园区,打造以102国道为轴线的沈铁工业走廊。结合沈铁工业走廊,建设凡河新城区,为沈铁工业走廊提供配套服务,培育铁岭都市区空间拓展和城市功能提升的新功能空间。以开原市和铁岭县为主推动防护林工程建设。加强西北部防风固沙林建设区和铁法矿区的生态恢复,推进东部水源涵养林和中南部农田防护林建设。第四十二条 清(河)开(原)一体化清河、开原地相接,路同城,但由于行政区分隔造成经济、产业和水土资源、历史文化遗迹保护难以协调。清(河)开(原)一体化主要在于:调整行政区划,撤消清河区,合并开原市,实施区域一体化发展。第四章 支撑体系一、交通体系第四十三条 指导思想在全球化背景下,辽中城市群各节点城市之间强化和完善高速交通网络连接。节点城市间高(快)速交通体系由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际轨道、城市群间通道以及特大城市地铁系统组成。城市群高(快)速交通体系的建设,不仅改变了城市间的时空关系,而且可引导城镇围绕交通走廊进行区域重组,还有利于形成“紧凑城市、开敞空间、快捷交流”的城市群空间结构。第四十四条 发展战略建设航空区域枢纽港和大型海港,满足辽中城市群尤其沈阳巨型城市区发展的基本需要;构筑地方航空支线和高速铁路系统,建设四大都市区间的高速联系通道;完善以高速公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为主的快速交通网,改善四大都市区内部通达性;在特大城市地区,修建地铁系统,改善大城市地区城市交通状况。第四十五条 城市群对外通道1、区域性航空枢纽港将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建设成为服务于辽宁中部城市群和东北地区的区域性航空枢纽港。近期完成桃仙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启动四期扩建工程,新建航站楼和第二条跑道。远期规划4条平行跑道,如果周边条件允许,对第五条跑道进行土地预留。远景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7000万人次。2、大型海港建设完善和强化营口港现代化港口功能,建设东北亚地区性转口贸易中心和远洋集装箱中转港,大宗散货和石化产品物流中心,集装箱和商品汽车的集散主枢纽。规划远期港口吞吐量达到2亿吨。重点完成成品油码头和液体化工码头,开发深水集装箱码头,改造航道、疏港路和后方配套工程,提高港口综合能力;扩建鲅鱼圈港区,重点建设鲅鱼圈港区港池矿石码头工程、鲅鱼圈港区四期工程、鲅鱼圈港区15万吨级航道工程、鲅鱼圈港区及仙人岛港区的防波堤工程。第四十六条 城市群一小时通勤圈1、高速铁路以沈阳巨型城市区为核心,配合国家哈大、沈丹和沈山高速铁路建设,将沈抚本、鞍辽、营口、铁岭四大都市区紧密连接起来,形成沈抚本、鞍辽、营口、铁岭四大都市区之间的高速通道,构筑辽中城市群一小时通勤圈。2、支线机场改建鞍山腾螯军用机场,新建铁岭、营口支线机场。 第四十七条 都市区快速交通网1、高速公路依托高速公路系统构建大都市区日常生活圈。在沈阳巨型城市区,建设“一环十一射”的高速公路网。建设沈山、沈大、沈丹、沈抚、沈彰、沈康、沈阜、沈通、沈哈、沈桓及沈岫高速公路,构成沈抚本都市区、鞍辽都市区、营口都市区和铁岭都市区内部的高速公路通勤圈。 2、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沈抚、鞍辽等城际轨道交通,实现都市区半小时可达。第四十八条 特大城市地铁系统在沈阳特大城市和快速增长的营口市,规划建设大城市地铁系统,改善大城市地区城市交通状况。第四十九条 物流基地与物流中心建设沈阳、营口两大综合物流基地和鞍山、铁岭专业物流中心。辽中城市群物流基地与物流中心规划如表15所示。表15 辽中城市群物流基地与物流中心名称发展规划沈阳物流基地依托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和沈阳南站等区域性交通枢纽,建设物流园区、综合及专业物流中心、专业配送中心相结合的多层次布局合理的物流点、线、面网络体系。以营口港在沈阳设立内陆港为契机,在沈阳西部工业走廊建设涵盖信息平台和保税园区的综合物流中心,将营口港口岸的服务功能前移,为辽中城市群及东北地区生产企业提供物流配送服务。营口物流基地依托营口亿吨级大港,建设服务东北的地区的物流基地,打造辽中城市群海上物流门户。近期结合鞍钢营口新基地的建设,以矿石、石油、煤炭等原材料输入和产品输出为重点,远期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龙头的生产性服务业和以服务港口经济为核心的信息中介服务业,建设东北地区的现代物流基地和全球综合运输网络节点。鞍山钢铁物流中心建设集现代仓储、加工配送、交易批发、电子商务为一体的钢铁物流中心,重点打造四达综合物流基地。铁岭能源与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以新城区和沈铁工业走廊建设为契机,以快速交通网络为骨架,建成区域性煤炭、农产品物流中心。加快融入以沈阳为核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物流圈,初步形成 “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物流直达配送结点”模式。二、淡水资源第五十条 水资源供需平衡辽中城市群水资源总量为162.73亿立方米/年。2020年辽中城市群城市总用水量达133.09亿立方米/年,考虑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规划期水资源短缺,尤其水质性缺水现象明显。辽中城市群各市用水量预测如表16所示。表16 辽中城市群各城市用水量预测(单位:亿立方米)城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005年2010年2020年沈阳23.5628.0533.9844.21鞍山28.6412.1014.4519.12抚顺30.616.419.1410.55本溪32.564.806.257.72营口10.556.867.578.56辽阳11.2210.6118.8122.93铁岭25.5912.8516.5020.00七城市162.7381.68106.70133.09第五十一条 输水工程1、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从桓仁水库坝下的凤鸣水电站库区,经输水隧道引水至苏子河,流入大伙房水库,经反调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