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专业规范研究型征求意见稿.doc_第1页
化工专业规范研究型征求意见稿.doc_第2页
化工专业规范研究型征求意见稿.doc_第3页
化工专业规范研究型征求意见稿.doc_第4页
化工专业规范研究型征求意见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规范(适用于研究型培养规格)(征求意见稿)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目 录1历史及现状12培养目标和规格33教学基本内容与课程体系44基本教学条件161历史及现状我国各类化学工艺专业以及化工机器及设备等专业的设立可追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苏联的教育模式。此后,又相继设立了化学工程、核化工、化学制药以及电化学工程、工业催化、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专业。这种专业设置方法使得我国化工类专业划分过细,人才的适应性与应变能力较差的问题显得尤其突出,迫切需要拓宽专业面,使专业的设置由窄而专转变为宽而博。从而在同一专业中,可以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学生的志愿和特长,培养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人才。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设立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覆盖了原有的化学工程、化学工艺、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部分)、工业分析、电化学工程、工业催化、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及化工(部分)等专业,几乎包括化学工业的各个领域并涉及到其它许多工业及技术部门,如能源、环境、冶金、材料、轻工、卫生、信息等。新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涉及大化工领域及其它过程工业共同的规律和理论基础,主要学习与研究通过化学反应与分离等单元操作,以制取化工产品的基本原理和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工程技术,包括新产品、新工艺、新过程的研究与开发、设计与放大。本专业的人才可以进入化工、炼油、医药、能源、冶金、轻工、材料、环境等部门工作。进入21世纪,化工高等教育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表现为:(1)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境、能源、资源等)、高新技术与工业的发展(生物、材料、超微加工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新产品开发、传统过程改造),需要不断创新化工技术。而培养创新人才的素质教育己成为我国的教育方针,比过去更加强调。(2)化工专业范围的扩大和跨学科发展愈来愈明显,而且成为高新科技不可缺少的技术。化工学科的内容已从过去的宏观层次逐步发展到介观(泡、滴、粒、团)、亚微观(界面、纳米)、微观(分子)及大宏观(环境、资源、能源等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学科。因此化工本科教育也要相应扩大视野。(3)就业观念和就业形势发生变化(根据AIChE 2001年统计的化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传统的化工、石化以及设计、建造只占28.9%,高科技与新兴工业,如电子、能源、生物等,占40.9%),使得化工专业毕业生参加愈来愈广泛的各类技术工作,导致专业界限更加淡化。化工专业已成为通用的过程工程专业,并成为与高新科技最密切相关的工程专业。因此化工专业需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扩宽。(4)加入WTO加速了我国教育的全球化及国际交流,因此,必须推行与国际化工本科教育接轨的培养方案,以适应国际市场经济下的人才需求。所以,化工本科教育应逐步走向国际化。2000年10月,教育部“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全面启动,拉开了新世纪中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序幕。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改革的研究与实施(项目编号:1281B03212),成为该教改工程中与化工本科教育密切相关的项目之一。该项目的前期项目为 “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03-31)。 本项目在前期成果的基础上,再经过9所高等学校(主持单位为天津大学,参加单位有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近3年的努力,构建了培养化工专业创新人才的框架,包括:-“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化工实验基地,化工设计基地,化工仿真实习基地及化工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与教学方案;- “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和“化工设计”五门专业主干课的教学大纲与教学改革经验,启发性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软件,新编教材;- 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这些成果于2003年12月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组织的专家鉴定,认为“该项目明确了我国化工高等教育今后一段时期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对推动我国化学化工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辐射和示范作用,对各类学校各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也有重大参考作用。”本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规范吸收了上述教改项目的研究思路与成果,结合了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近年来的研究讨论达成的共识。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具有指导意义。2培养目标和规格2.1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体现前瞻性、国际化和结合国情。2.2 专业范围根据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覆盖了原有的化学工程、化学工艺、 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部分)、工业分析、电化学工程、工业催化、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及化工(部分)等专业,几乎包括化学工业的各个领域并涉及到其它许多工业及技术部门,如能源、环境、冶金、材料、轻工、卫生、信息等。鉴于近年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范围的扩大和跨学科(如与生物、材料、环保、电子、能源、制药等学科交叉)发展愈来愈明显,已逐渐成为通用的过程工程专业,甚至成为与高新科技发展最密切相关及高度依靠的工程专业,加之化工学科的内容已从过去的宏观层次逐步发展到介观(泡、滴、粒、团)、亚微观(界面、纳米)、微观(分子)及大宏观(环境、资源、能源等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学科,因而化工本科教育专业淡化和需要扩大视野的趋势更加明显。因而,本专业的业务内容为:学习与掌握大化工领域及其他过程工业中具有普遍性的反应、分离过程及与之相关的单元操作的规律和理论基础,以及制取化工产品的基本原理和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工程技术,包括新产品、新工艺、新过程、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设计与放大。2.3 培养目标和规格本科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阶段,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素质(包括思想、技术、文化、以及人际交往等素质)和科学基础与专业基础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动手实践能力,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等化学工程技术人才。经过培养,学生应具备下列知识、能力与素质: 1. 知识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要比较系统地掌握相关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具有一定的专业业务内容的知识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范围的科学技术前沿与新发展。此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修养。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与全球化时代,本专业的本科生应能够比较熟练地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手段, 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以便能及时地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动态,有效地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 2. 能力 面对知识迅速更新与膨胀的新形势, 以及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应具有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化学工程学科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实验动手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己获取知识、技能和信息的能力,能够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和终身学习;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能够从事化工新工艺、新技术的探索及新设备的开发与创新;以及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的表达能力,能够胜任组织指挥、协调联络、技术洽谈和国际交往等工作。 3. 素质综合素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至关重要的内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较高的文化素质,要热爱祖国,热爱化工事业,具有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坚定意志和奉献精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标准和军事训练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对不断变化的技术与社会环境, 要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到化工、生物工程、能源、信息、材料、环保、轻工、制药、食品、冶金等工业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技术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3教学基本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专业设置的改革、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更新,最终都要落实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上。 3.1 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是素质教育, 包括创新教育和工程教育。本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因材施教、培养创新的原则,以及结合当前教学技术出现的新形势,即教学多媒体化、网络化、资源化。专业主干课程要博而通,从而淡化专业,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2)为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应注意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借鉴发达国家对化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创新教育策略和办学成功经验。(3)提供发挥学生个性、潜力和兴趣的自由发展空间:尊重学生个性、帮助其认识个性、为学生创造充分的选择的环境。1)扩大课程的自由选择,做到真正的学分制。2) 减少必修学时,增加选修课比例。3)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除加强实习、实验、设计、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还要增加课外科技活动、竞赛活动、社团活动、社会与生产的调查及实践等。4)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选修其它专业的课程,以培养跨学科复合人才。3.2 课程体系 本专业教学计划中包括下列六类课程体系: (1)人文社科体系; (2)数理体系; (3)化学及生物基础体系; (4)工程基础体系; (5)专业基础体系; (6)选修体系。3.3 专业主干课程 专业主干课程为:(1)物理化学;(2)化工热力学;(3)化工原理(或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 (4)化学反应工程;(5)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6)学生所选的一门主要选修课。 3.4 实践性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化工设计、化工实验、认识及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其中,设立课程并计算学分的有化工实验和化工设计,而认识及生产实习是必修,但不计入总学分。科技创新、社会与生产的调查及实践等则鼓励与组织学生课外参加。 (1) 化工设计 化工设计在化工高等工程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化工设计,对学生进行现代工程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工设计由(I)和(II)两部分构成,(I)为化工单元设备设计, (II)为化工产品或生产过程设计。通过化工设计课程,使学生了解化工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设计程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经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观点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手段进行化工设计的能力。(2)化工实验化工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要改变实验教学局限于验证原理、单纯掌握操作技术以及依附于理论课程的情况。因此要大力充实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及自主实验型教学内容,以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实验思路、实验技术、实验设计、数据处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的全面训练。因此,化工实验课要从培养目标的高度出发,统一规划教学内容,综合考虑,分步实施。实施过程中注意与理论课程的配合与衔接。 (3) 认识及生产实习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探索“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途径。为提高实习教学效果,实习方式可多样化,如1)采用计算机仿真实习再加现场实习;2)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3)组织学生到工厂实习;4)在校内多媒体或实物教学基地进行认识实习等。 (4)毕业设计(论文)与科技创新活动毕业设计(论文)(包括介于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之间的生产技术改造和生产专题研究)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内容包括选题论证、文献调查、技术调查、设计或实验、结果分析、绘图或写作、结题答辩等,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题目要具有前沿性和一定的难度,要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老师和课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和协作精神,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新思想、新改进、新发现。科技创新活动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的科学研究、开发或设计工作,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科技立项。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果经确认后可与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同等看待,学生可用其创新实践成果获得相应学分。 (5)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生产调查、技术市场调查等内容以及各种形式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此外,还应当按照要求,组织学生参加一定时间的公益劳动、军事训练等。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各种调查,并要求学生提出比较全面的报告,使学生受到从收集资料、阅读到实地调查、数据统计和访谈,从众多的材料推理结论,提出自己的观点,直至撰写文章的系统训练,逐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6) 课外辅助环节减少授课学时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渴望创新,应该在课外形成更宽松活跃的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和实践创新的机会,而且也可以从中尽早地发现尖子人才,以便为他们的成长和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为此,可采取多种形式,如:1)请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讲座,与学生进行座谈、交流,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专业的精神,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活动。2)组织学生课外科技小组,增加其实践时间,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实验室或创新基地对学生实行自由开放,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实验,同时为其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和物质条件。4)组织各种形式的科技竞赛、小发明、小制作。5)组织各种形式的学生论坛、出版学生论文集。3.5 学分分配本规范以国际知名大学通用的总学分130学分为参考,确定六大课程体系学分比例。各校可以此为指导,根据本校具体情况,控制总学分数及其比例。六大课程体系所占学分根据课程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而有所不同,其中数理体系、化学与生物基础体系、选修体系比例较高,体现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和因材施教原则。除化工实验课、化工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科技创新)外,认识及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等环节不计入总学分。学分分配参见表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计划框架。表1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计划框架(按130学分安排)体系课 程 名 称课程学分体系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人文社科 人文社科(包括经济、管理等) 外语 体育205不计入总学分2519.2%数理 高等数学 工程数学 物理学 物理实验115522317.7%化学及生物基础 无机与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包括高分子化学) 物理化学生物基础或生物学 化学实验656422317.7%工程基础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机械基础 (包括工程制图)电工电子及自控33396.9%专业基础 化工热力学 化工原理 (包括化工设计I)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 化工实验373321813.8%选修 选修课(其中人文社科选修课)26(不少于6)2620%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创新成果)64.6%总计130100%实践性教学环节(必修,但不计入学分)课 程周 数 认识及生产实习4 社会实践及其他43.6 各课程体系说明(1)人文社科体系人文社科体系包括人文社科、外语、体育及其选修课。人文社科体系的必修课学分为25学分, 加上选修课6学分, 总学分数为31学分。人文社科、外语的内容要进行更新,改革教学方法,要加强学生自学,鼓励学生自己研究问题。1)人文社科 在现有的政治类课程中,许多内容与中学重复,而且范围较窄,已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为了适应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及科学技术发展和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要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拓宽学生在人文及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中国乃至世界有所了解并有正确的认识。要扩大学生在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面。因此,应重新组织课程体系,可分为下列若干模块: (a)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 (b) 人文社科的基本知识。包括哲学、文学、历史、法律、经济、管理等。 (c) 人文社科与工程技术的结合。包括工商管理、工程经济、工程决策、科技写作等。 选修课可以是世界通史、科学技术史、经济史、商业史、农业史和工业史;新经济学理论概论、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热点;中外哲学简史及现代西方哲学; 中外文学、 中外艺术、中外音乐比较与欣赏等方面的课程,以及法制安全教育、健康教育、认知心理学、创新思维导论、形式逻辑、化学史等课程。以上课程增加了选修课比例,在满足教学计划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可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选课空间。 2)外语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之一,外语是中国学生与世界范围的科学家和学者交往的重要工具。鉴于目前以及未来大学生入学时外语能力的不断提高,大部分入学新生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了大学二级水平,部分学生已经达到了大学三级甚至四级水平,而且外语水平的提高又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课外学习,加之有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为考核标准以及其它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故外语(英语)课的学分设为5学分。英语教学要避免与中学阶段重复。在基础阶段,应注意少讲多练,加强听、说、写方面的训练并进行大量阅读,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英语学习要注重自学,学生英语水平必须达到国家四级英语标准,力争达到国家六级英语标准。需要强调的是,外语作为一种工具,一定要注重应用,应把外语教学渗透到四年教学的全过程中,鼓励教师使用或部分地使用双语教学。外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还必须靠其他各种课程和课外学习。在专业学习阶段,力求有一门工程课程用外语来讲授,从而提高学生读、写、译的能力。 3)体育 体育课授课学分不计入教学计划,但并不意味着削弱体育。应加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组织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扩展学生的体育知识并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要求大学生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标准。专项体育项目学习和训练亦可设立选修课。(2) 数理体系1)数学 数学课程可分为两部分: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工程数学也可分为两部分:工程数学(I)包括线性代数、概率和数理统计等基本知识;工程数学(II)包括数理方程,数值分析,最优化方法等。可分出层次,以适应不同方向和层次学生的需要。工程数学应强调应用,防止过分注意自身的学科体系。 2)物理 物理课应避免与高中物理重复的内容,加强现代物理和新技术的应用基础。同时也可开设物理选修课,如近代技术物理基础、近代物理实验、高分子物理等。(3) 化学及生物基础(或生物学)体系化学课程内容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在生物基础(或生物学)中合并讲授。目前的高中化学课程已对无机和部分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较充分的讲授,并开设了实验课,因此,新的化学体系应大力更新教学内容,建立现代化学教学的新体系。1)无机与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应克服与中学化学和大学物理化学的重复,主要为元素化学。分析化学应注重现代仪器分析。2)有机化学 要包括高分子化学等内容。3)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可分为两部分,物理化学(I)主要内容为化学热力学和反应动力学等,作为化工主干课的基础,应注意与化工热力学课程和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衔接和分界(一些内容可在化工热力学课程和化学反应工程课程中展开,以加强工程背景);物理化学(II)主要内容为溶液理论、统计力学、量子力学等方面的概要以及近代发展等。4)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在整个实验环节中占相当大的比例。除基础性实验外,应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可要求学生提出某种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途径进行实验等。上述化学体系为学生的必修内容。各校可参考和吸收本专业化学基础课基本教学内容的要求,根据具体条件重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此外还可开设一些化学选修课(包括某些方向的必选课),如近代化学讲座、高分子化学、高等有机化学、绿色化学等。5)生物基础(或生物学) 教学内容需要加强,包括生物学基础,因为生物方面知识在现代化工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和越来越重要,作为21世纪的化学工程师,如果没有这方面必要的基础,将是难以胜任的。(4)工程基础体系 工程基础体系包括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机械基础(包括工程制图)、电子电工及自控基础等内容。1)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工程基础体系中最活跃、知识更新最快的部分是计算机类的课程。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而言,计算机是不可缺少的信息处理工具。随着Internet和Intranet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在化工领域的作用日益加强。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a)科学计算方面;(b)信息获取与加工整理方面;(c)计算机管理与辅助决策方面;(d)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虚拟生产方面;(e)计算机过程控制方面。为此,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为:熟练掌握12门主流的计算机语言(如Visual Basic或Visual C+,Matlab),掌握从Internet获取学习资料和相互交流的方法与技巧,掌握文档处理、数据绘图方法(如Office,Origin),熟练掌握一种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如Aspen Plus 或ChemCAD),熟练掌握计算机绘图软件(如AutoCAD、ProE),掌握有关仪表、阀门、组态等概念及必须的化工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内容要注意更新、整合,应注意中学已经开设相当多的计算机类课程。另外,专业基础及专业课中注意加强计算机的应用,如工程制图全部采用计算机绘图、化工设计II采用Aspen Plus或ChemCAD授课、增加部分选修课、培训教师,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注意加强计算机应用等。 2)机械基础(包括工程制图)包括应用力学及工程制图、工程常用机构及零部件的设计计算和机械加工概要。 3)电子、电工及自动控制 除保留必要的传统内容外, 应增加测量技术、过程控制及系统、仿真技术等基本知识。除上述课程为学生必修课外,应开设工程基础选修课。例如计算机技术、工程材料与微电子材料、电子测量技术、化工仪表、过程控制原理、化工设备机械设计基础、化工环保与安全等。(5)专业基础体系 本系列课程中涉及到的计算与设计,应力求使用计算机软件。 1)化工热力学 本课程要注意与物理化学的衔接,避免重复。主要内容为状态方程、相平衡、热力学分析、分子热力学概要等。 2)化工原理(包括化工设计I) 本课程包括传递过程原理、各种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的原理、计算及设备。本课程的内容也可以进行组合,采用不同的课程名称。本课程包括化工设计(I),这部份应当体现知识综合化和系统化,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本课程包括授课和化工单元设备设计。要强调应用现有软件或编制软件进行模拟计算以及利用计算机绘图,并提交设计报告和说明。 3)化学反应工程 本课程应覆盖典型化工反应器的操作原理、基本结构、数学模型以及设计计算方法等内容。 4)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综合运用有关基础和专业课程的知识以及流程模拟软件对典型的化工设备及过程进行分析、合成及优化的方法。5)化工实验 化工基础实验除包括单元设备外, 也可有简单的化工流程实验。要注意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当尽可能采用计算机技术,如用计算机采集和处理数据以及控制操作参数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加开仿真实验。(6) 选修体系选修体系为26学分,包括人文社科选课不少于6学分。鉴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范围的扩大和跨学科(如与生物、电子、能源、制药、材料、环保等学科交叉)发展愈来愈明显,已逐渐成为通用的过程工程专业,甚至成为与高新科技发展最密切相关的工程专业,加之化工学科的内容已从过去的宏观层次逐步发展到介观(泡、滴、粒、团)、亚微观(界面、纳米)、微观(分子)及大宏观(环境、资源、能源等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学科,因而化工本科教育专业淡化和需要扩大视野的趋势更加明显。故本培养方案中将不设专门方向选修课,各校可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调整选修课设置与内容,办出特色。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素质教育,在各类课程内容中需加强此项内容以外,选修课体系中人文社科类选修课不应少于6学分。增加选修课比例,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选课空间,是因材施教、培养各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保证学生正确选课,应注意以互联网络或其它方式向学生公布所授课程内容以及该课程的前修内容,并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7)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化工设计(II)、认识及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生产调查、社会调查、公益劳动、军训等)。 1)化工设计(II) 本环节是化工设计(I)的继续。学生从单元设备设计扩展到生产过程(例如一个车间), 包括更广泛的内容, 要考虑到更多的方面,并可通过有关生产实践获更多知识用于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化工过程设计与开发的能力,并要求学生提出比较全面的设计报告。由于本环节为必修, 应注意在内容、深度、侧重点方面与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环节相互协调。有条件的学校应采用Aspen Plus、ChemCAD等化工模拟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2)认识及生产实习除进行常规的认识及生产实习,参加生产实践外,还应当建立实习基地, 密切产学研合作;鼓励采用多种形式的认识实习及生产实习,力求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对改进生产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进行计算机仿真实习,训练学生在生产操作条件改变情况下, 进行调节、控制与决策的能力,以补充一般实习难以达到的训练内容和目的, 加深对实际生产过程的认识与理解。 3)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或科技创新) 通过本环节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