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火警系统的简介.ppt_第1页
关于火警系统的简介.ppt_第2页
关于火警系统的简介.ppt_第3页
关于火警系统的简介.ppt_第4页
关于火警系统的简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了解消防报警系统,2004年9月,培训大纲,消防基础知识 建筑防火基础知识 火灾报警控制系统基础知识 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的设计、施工 和调试,一、消防基础知识,消防 消:减少损失和伤亡 防:减少火灾的发生 火灾 违背人们意志、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消防基础知识,燃烧条件 可燃物、氧化剂、着火点 火灾分类 按燃烧对象分: A类:普通固体燃烧 B类:液体燃烧 C类:气体燃烧 D类:可燃金属燃烧或带电火灾 按损失严重程度分: 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财务损失100万以上 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财务损失30万以上。,消防基础知识,灭火原理 冷却:减少燃烧、热辐射 隔离:中断可燃物 窒息:使燃烧缺氧 抑制 :使燃烧反应中的游离基消失 常见燃烧物的种类及毒性 热:温度升高烧毁物资、人员 有毒性气体:CO、SO2、CO2等 烟:能见度降低、情绪紧张、呼吸困难、疏散困难,二、建筑防火基础知识,建筑 高层建筑的特点 建筑分类 消防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维护技术依据,高层建筑的特点,定义 一类高层: 9-16层 二类高层:17-25层 三类高层:26-40层 四类高层(超高层):40层以上 特点(火灾) 火势蔓延快 疏散困难 扑救难度大,建筑分类,居住建筑 19层以上(一类) 10-18层(二类) 公共建筑(一类) 医院 高级旅馆 高度超过50米或层面积超过1000平米的公共场所 高度超过50米或层面积超过1500平米的商住楼 藏书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 省级的调度楼 其他 公共建筑(二类) 除一类以外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等,建筑防火基础知识,建规、高规的使用范围 建规:9层及9层以下;和高度不超过24米的建筑;单层、多层、高层工业建筑;不适用于花炮厂、石化厂等场所 高规:10层及以上的居住建筑;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不适用于单层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如体育馆等。 防火分区的概念及划分原则 若面积过大,则损失较大和扑救困难,因此使用防火分隔物进行分区,使之成为面积较小的防火单元,成为防火分区。 划分原则主要考虑:消防队灭火实力、火灾危险性类别、建筑物耐火等级、层数、是否安装消防设施,建筑防火基础知,防烟分区的概念及划分原则 烟气控制的主要任务是将火灾烟气控制在本区域内,这种烟气控制区域就是排烟区。对非着火区,烟气控制的主要任务是防止烟气进入,这种烟气控制区域就是防烟区。 划分原则: 防烟分区不应跨防火分区 地面建筑:防烟分区面积一般控制在500平米,特殊情况不超过1000平米。地下建筑:不超过500平米 通常每个楼层作为一个烟气控制区,有些情况也可3个楼层作为一个。 楼梯间、消防电梯、地下室避难层、避难间等特殊用途的场所应单独设置划分烟气控制区。 挡烟垂壁(固定、活动),建筑防火基础知识,高层民用建筑的裙房:与高层建筑相连,高度不超过24米的建筑 烟气的危害 含氧量降低 含有各种有毒物质 悬浮颗粒对人身肺泡、大气有危害 具有较高温度 烟气的蔓延规律 垂直、水平 建筑物内烟气扩散路线 着火房间走廊楼梯间上部各楼层室外 着火房间室外 着火房间相邻上层房间室外,建筑防火基础知识,防火门、防火卷帘 防火阀 排烟阀 按照在高层、地下建筑的排烟管道上,报警阀门开启启动排烟风机;手动开启排烟风机启动;输出阀门开启信号 排烟防火阀 排烟温度超过280度时,熔断器熔断,阀门关闭、停止排烟风机。其余同上 防火调节阀 安装在有防火要求的通风、空调管道上。70度时熔断关闭阀门,输出阀门关闭信号,通风、空调系统风机停机。 防烟防火调节阀 安装在有防火、防烟要求的通风、空调系统管道上。联动阀门关闭、通风空调系统停机;手动关闭阀门、风机停机;70度时熔断关闭阀门;有级调节风量。,三、消防系统的组成与分类,消防系统的组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自动灭火控制系统 水喷淋系统 消火栓系统 灭火系统 卤化物 泡沫 二氧化碳 疏散指示与应急照明系统 火灾事故广播及紧急通讯系统 防排烟系统及消防电梯 消防供电系统,消防系统的组成与分类,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报警器件 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火灾报警控制器、警报器 灭火联动控制系统 液体灭火系统 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 气体灭火系统 联动系统 防排烟设施 事故广播及通讯 消防给水,火灾报警系统的构成,线制 多线 总线 系统构成方法 区域式 区域集中式 通用 系统图,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基本功能 接收报警 控制联动 主要指标 系统容量 回路、地址 操作界面 可靠性 联网,火灾报警系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技术发展 多线总线模拟量智能 国内企业 262、营口报警设备厂等 早期200余家 海湾、赋安、利达、松江等30-40家 国外企业 Honeywell(notifier / System Sensor ) Siemens ; EST ;Novar( Gent / esser); GE Nittan Nohmi 报知机 National 等 行业管理 合格评定中心 国家检测中心 各地消防局,消防系统的组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 探测器件 自动:感烟、感温等 手动:报警按钮 输入模块 警报器件 警铃、声光报警器、消防广播、楼层显示盘等 控制器件 模块 保护器件 总线隔离模块,探测器件,火灾探测器 感烟探测器 点型(离子、光电) 线型 图像 感温探测器 点型、线型(电缆、光纤、空气管) 定温式、差温式、差定温 火焰探测器 红外、紫外、复合 气体探测器 气体种类:CO、可燃气体等 探测机理:半导体、催化燃烧、固体介质等 复合式探测器,探测器件,探测器件的选择 根据火灾特点、环境条件及安装场所选择 根据房间高度选择 探测器数量的确定 数量=面积 / (安全修正系数 * 探测器保护面积) 探测器的布置 安装间距 感烟、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 与地面面积、房间高度、屋顶坡度相关 梁对探测器的影响,自动灭火控制系统,喷淋系统 组成:喷头、报警止回阀、延迟器、水力警铃、压力开关、水流指示器、管道、报警装置等 压力开关(自动报警或自动控制) 水流指示器(输出电信号,只是火灾区域) 喷淋泵(增压) 消火栓系统 组成:水枪、水龙带、消火栓、消防管道 消火栓报警按钮,自动灭火控制系统,气体灭火系统 气体种类 1211、七氟丙烷、CO2等 气体灭火报警和控制流程 预警、火警、延时、封闭、喷放,火灾事故广播及紧急通讯系统,事故广播 功率(以不少于3层消防广播的总容量确定) 设计(任一距离到最近广播不超过25米) 传输方式(交流、高压) 联动方式 2层以上报警,本层及相邻层 首层报警,首层、2层及地下各层 地下层报警,地下各层、首层 紧急通讯 固定电话:消防控制室与值班室、水泵房、配电室、空调机房、电梯机房、区域报警控制器及气体灭火应急操作装置处等 移动电话:手动报警按钮处宜设置电话插口 外部电话:消防控制室应设置外线电话。,防排烟系统及消防电梯,防排烟作用 便于安全疏散 便于灭火 控制火势蔓延 防排烟控制 现实电动防排烟设施的运行状况 打开排烟阀,启动排烟风机 关闭防火阀、防火门,停止防烟区域内的空调系统 打开送风口,启动送风机 启动和降下防火卷帘门及防烟垂壁,打开安全出口电动门 消防电梯 普通电梯降落首层,疏散指示与应急照明系统,疏散指示 集中式 分散式 应急照明 集中供电 单独供电,消防供电系统,火灾报警控制系统自带主电源和备用电源 控制电源切换,消防控制设备的控制和显示功能,消火栓系统 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动、停止 / 显示泵的工作、故障状态 喷淋系统 控制喷淋泵的启动、停止, 显示泵的工作、故障状态 显示报警阀、闸阀、水流指示器的工作状态 泡沫、干粉灭火系统 控制系统的启动、停止; 显示系统的工作状态 有管网气体灭火系统 控制系统的紧急启动和切断; 显示系统的手、自动状态 应有30秒可调的延时装置; 在报警、喷放各现金段应有声光报警信号 在延时阶段,应能自动关闭防火门、窗,停止通风、空调系统。 防排烟系统 停止风机,关闭防火阀,接收反馈信号; 启动排烟风机(包括正压风机)、排烟阀 关闭有关不为的防火门、防火卷帘 其他 控制电梯降落首层 接通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 切断非消防电源 火灾确认后,接通消防广播,四、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调试,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维护技术依据 设计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16-8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产品规范 GB4717-93/GB16806-1997 等共41个规范 施工规范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60166-92 等共7个规范,火灾报警系统的线路要求,报警传输线路的布线要求 应穿金属管、硬质塑料管或封闭线槽。 弱电线路竖井与强电线路竖井应单独设置,否则应分居两边。 不同系统、不同电压、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入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 具体线路要求随各厂家的要求而不同。 地线要求 消防设备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4欧姆 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姆 采用联合接地时,应采用专用接地干线由控制室引至接地体。专用接地干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其线芯截面积不应小于16平方毫米。 由消防控制室接地板引至各消防设备的接地线,应采用铜芯绝缘软线,其线芯截面积不应小于4平方毫米。,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探测器 探测器选型原则 探测器布置间距、保护面积、保护半径 安装要求 距墙、梁的水平距离不小于0.5米 探测器周围0.5米内无遮挡物 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的距离不小于1.5米,距多孔送风顶棚孔口距离不应小于0.5米 在宽度小于1.5米的走廊探测器应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小于10米,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小于15米 探测器宜水平安装,特殊情况下倾斜角不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