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性能.ppt_第1页
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性能.ppt_第2页
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性能.ppt_第3页
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性能.ppt_第4页
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性能.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性能,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一、工程实例,梁板结构,挡土墙板,梁式桥,一、工程实例,主要截面形式,二、受弯构件的配筋形式,弯筋,箍筋,架立,三、截面尺寸和配筋构造 1. 梁,净距25mm 钢筋直径d,净距30mm 钢筋直径d,净距30mm 钢筋直径d,三、截面尺寸和配筋构造 1. 板,分布钢筋,板厚的模数为10mm,四、受弯构件的试验研究 1. 试验装置,四、受弯构件的试验研究 2. 试验结果,当配筋适中时-适筋梁的破坏过程,四、受弯构件的试验研究 2. 试验结果,适筋破坏,四、受弯构件的试验研究 2. 试验结果,当配筋很多时-超筋梁的破坏过程,四、受弯构件的试验研究 2. 试验结果,超筋破坏,四、受弯构件的试验研究 2. 试验结果,当配筋很少时-少筋梁的破坏过程,四、受弯构件的试验研究 2. 试验结果,少筋破坏,四、受弯构件的试验研究 2. 试验结果,结论一,适筋梁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超筋梁和少筋梁的破坏具有突然性,设计时应予避免,四、受弯构件的试验研究 2. 试验结果,平衡破坏(界限破坏,界限配筋率),结论二,在适筋和超筋破坏之间存在一种平衡破坏。其破坏特征是钢筋屈服的同时,混凝土压碎,是区分适筋破坏和超筋破坏的定量指标,四、受弯构件的试验研究 2. 试验结果,最小配筋率,结论三,在适筋和少筋破坏之间也存在一种“界限”破坏。其破坏特征是屈服弯矩和开裂弯矩相等,是区分适筋破坏和少筋破坏的定量指标,五、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分析 1. 基本假定,平截面假定-平均应变意义上,五、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分析 1. 基本假定,混凝土受压时的应力-应变关系,u,0,o,c,fc,c,五、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分析 1. 基本假定,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同时还假定忽略受拉区混凝土的拉力,2 受力分析,受压砼的应力图形从实际应力图,理想应力图,等效矩形应力图,对各阶段和各特征点进行详细的截面应力 应变分析:,My,fyAs,IIa,M,sAs,II,sAs,M,I,Mu,fyAs=Z,D,IIIa,M,fyAs,III,sAs,Mcr,Ia,ftk,x0 实际受压区高度,x 计算受压区高度,x = 0.8x0。,D,D,D,Mu,Mu,Mu,Asfy,Asfy,Asfy,实际应力图,理想应力图,计算应力图,3 等效矩形应力图,或,六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 基本公式与适用条件,D,Asfy,计算应力图,引入相对受压区高度 也可表为:,或,M 弯矩设计值。,h0 截面有效高度, h0 = h as 单排布筋时 as=35mm, 双排布筋时 as=60mm,要保证设计成适筋梁,则:,min 最小配筋率, 是由配有最少量钢筋(As,min)的钢筋混凝土梁其破坏弯矩不小于同样截面尺寸的素砼梁确定的。, C35, C40,min max,As,min= min bh,min=0.15%.,min=0.2%.,max 最大配筋率, 是适筋梁与超筋梁的界限配筋率. 适筋梁和超筋梁的本质区别是受拉钢筋是否屈服。钢筋初始屈服的同时, 压区砼达到极限压应变是这两种破坏的界限。,2. 界限受压区高度,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系数,2. 界限受压区高度,适筋梁,平衡配筋梁,超筋梁,截面设计:,截面校核:,As= ?,bh, fc, fy, M,已知:,求:,bh, fc, fy, As,已知:,Mu= ?,求:,七 基本公式的应用,1. 截面设计:,由结构力学分析确定弯矩的设计值M,由跨高比确定截面初步尺寸,由受力特性及使用功能确定材性,由基本公式, 求x,验算公式的适用条件 x xb ( b),由基本公式 求As,选择钢筋直径和根数, 布置钢筋,2. 截面校核:,求x (或),验算适用条件,求Mu,若Mu M,则结构安全,当 min,当 x xb,Mu = Mcr = m ftw0,Mu = Mmax = 1fcbh02b(1-0.5b),3. 计算表格的制作和使用,由公式:,1fcbh0=Asfy,M =1 fcbh02 (10.5),或,M = As fy h0(1 0.5),令 s = (10.5),s = 10.5, s, s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可预先制成表待查, 因此对于设计题:,对于校核题:,八 、 公式的使用条件,1.适筋梁的最大配筋率(平衡配筋梁的配筋率),保证不发生超筋破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各种钢筋所对应的b、smax、列于教材表4-1中,设s= (1 0.5),八 、 公式的使用条件,2.适筋梁的最小配筋率,钢筋混凝土梁的Mu=素混凝土梁的受弯承载力Mcr,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取:Asmin=sminbh,配筋较少压区混凝土为线性分布,具体应用时,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工程实践表明, 当在适当的比例时, 梁、板的综合经济指标较好, 故梁、板的经济配筋率:,实心板,矩形板,T形梁, = (0.40.8)%, = (0.61.5)%, = (0.91.8)%,【解】由附表54知,环境类别为一级,C30时梁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为25mm 故设a=35mm,则由混凝土和钢筋等级,查附表2-2,2-7,得,则板自重,g,k,=25,0.08=2.0kN/m,2,。,跨中处最大弯矩设计值:,(,),(,),m,kN,l,q,g,M,k,q,k,G,=,+,=,+,=,52,.,4,34,.,2,3,4,.,1,2,2,.,1,8,1,8,1,2,2,g,g,由附表,5,4,知,环境类别为一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时,板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为,15mm,,故设,a=20mm,,,故,h,0,=,80,20=60mm,,,c,f,=,14.3N,mm,2,,,t,f,=,1,43N,mm,2,y,f,=,210 N,mm,2,,,b,e,=0.,618,查表,4,-,5,知,1,a,=1.0,例4-3已知:弯矩设计值M=270kN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70;钢筋为HRB400,即级钢筋。环境类别为一级。 求:梁截面尺寸 bXh及所需的受拉钢筋截面面积AS。,=,=0.939,=,=1439mm,2,选配,3,25,,,As=1473mm,2,,见图,4,-,18,。,验算适用条件:,1),查表,4,-,6,知,=0.481,,故,=0.481,=0.123,,满足。,安全, 荷载效应较大, 而提高材料强度和截面尺寸受到限制;, 存在反号弯矩的作用;, 由于某种原因, 已配置了一定数量的受压钢筋。,八 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对箍筋有一定要求防止纵向凸出,1 基本计算公式与适用条件,基本假定及破坏形态与单筋相类似, 以IIIa作为承载力计算模式。 (如图),As fy,M,As fy,As fy,As fy,(a),(b),(c),(d),由计算图式平衡条件可建立基本计算公式:,或:,公式的适用条件:, b,2as x,条件 b 仍是保证受拉钢筋屈服, 而2asx 是保证受压钢筋As达到抗压强度设计值fy。,但对于更高强度的钢材由于受砼极限压应变的限值, fy最多为400N/mm2。,f y的取值:,受压钢筋As的利用程度与s有关,当 x2as对I, II级钢筋可以达到屈服强度,2 基本公式的应用,截面设计,截面复核, 截面设计:,又可分As和As均未知的情况I和已知As 求As的情况II。,解:,验算是否能用单筋: Mmax=1fcbh02b(10.5b) 当M Mmax且其他条件不能改变时, 用双筋。,双筋用钢量较大, 故h0=has (5060mm),利用基本公式求解:,两个方程, 三个未知数, 无法求解。, 截面尺寸及材料强度已定, 先应充分发挥混凝土的作用, 不足部分才用受压钢筋As来补充。, 令x = xb = bh0,这样才能使As+As最省。,将上式代入求得:,将As代入求得As:,解: 两个方程解两个未知数,由式(3-21)求x,x = h0,当2as b,说明As太少, 应加大截面尺寸或按As未知的情况I分别求As及As。,当 b,将上式求的代入求As,这就说明,如果设计成单筋矩形截面,将会出现,的超筋情况。若不能加大截面尺寸,又不能提高混凝土等级,则应设计成双筋矩形截面。,受拉钢筋选用725mm的钢筋, =3436mm2。受压钢筋选用214mm的钢筋, =308mm2。,【例4-6】 已知条件同例45,但在受压区已配置320mm钢筋,=941mm2求:受拉钢筋。,1. 挖去受拉区混凝土,形成T形截面,对受弯承载力没影响。 2. 可以节省混凝土,减轻自重。 3. 受拉钢筋较多,可将截面底部适当增大,形成工形截面。 工形截面的受弯承载力的计算与T形截面相同。,九、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翼缘处的压应力与腹板处受压区压应力相比,存在滞后现象,距腹板距离越远,滞后程度越大,受压翼缘压应力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认为在bf范围内压应力为均匀分布,bf范围以外部分的翼缘则不考虑。计算上为简化采有效翼缘宽度bf (Effective flange width),受压翼缘越大,对截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