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自治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doc_第1页
湘西自治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doc_第2页
湘西自治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doc_第3页
湘西自治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doc_第4页
湘西自治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西自治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年)说 明 书湖南省城乡规划设计咨询中心湘西自治州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二三年十一月目 录第一章 州域基本情况1第二章 规划依据和指导思想9第三章 城镇发展条件分析11第四章 城镇化水平预测13第五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18第六章 城镇发展模式选择和行政区划调整的建议27第七章 城镇体系框架结构31第八章 调整土地利用的建议35第九章 综合交通网络规划38第十章 基础设施规划43第十一章 社会服务设施规划53第十二章 风景旅游发展规划58第十三章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61第十四章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要求64第十五章 重点城镇发展规划67第十六章 综合防灾规划80第十七章 近期建设规划82第十八章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86第十九章 附则89第一章 州域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西部,属武陵山区,是云贵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交的第一道屏障,地理坐标东径10910-11022.5,北纬2744.5-2938。湘西自治州东邻怀化沅陵县与张家界永定区,南面怀化麻阳与辰溪县,西接贵州省铜仁与重庆秀山,北靠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与张家界桑植县。境内有沅、澧两大水系,兼系湖南四大水系。沅水西源贵州而来,流经泸溪县境59公里,逆水上可达辰溪、黔阳及贵州的锦屏、铜仁等地,顺水下可至沅陵、桃源、常德入洞庭湖。澧水源于永顺、桑植,向东经张家界、常德而入洞庭湖。与京广线平行的焦柳铁路由西南向东北通过州境132.67公里,由张家界市入境经永顺、古丈、吉首、泸溪至凤凰县燕子岩遂道出镜,G209、G319国道交叉贯通州境全长427.587公里;S229、S230、S231和S305、S306、S308六条省道纵横排列。二、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湘西州地处云贵高原之东侧,西北高,东南低,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第二阶梯的东缘。州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武陵山脉由东北向西南斜贯全州。对于发展农、林、牧、副、渔等的综合布局,奠定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各类地型地貌组合,高低成层,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地貌区:(1)西北中山山原地貌区主要位于龙山县,次为永顺县及古丈县东北及保靖县中部地区。(2)中部中低山山原地貌区主要分布武陵山地区,由凤凰、吉首、花垣、古丈、永顺等县的部分地区组成。(3)中部及东南部低山丘岗平地貌区主要分布在州域东南沅麻盆地,次为中部花垣至永顺盆地、龙山里耶盆地、龙山城郊盆地,面积占州域总面积18.98%。2气候气象湘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夏半年受夏季风控制,降水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冬半年受冬季风控制,降水较少,气候较寒冷干燥。既水热同季,暖湿多雨,又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热偏少;光热水基本同季,前期配合尚好,后期常有失调,气候类型多样,立体气候明显。州境低海拔区,年平均太阳辐射能为37244091兆焦耳/米2,明显低于湘北、湘南,略多州境西部的川南、黔北地区。州境8县市多年平均日照为12191406小时,总的分布趋势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州境8县市年平均气温15.816.9。州境主要农耕区无霜期271-294天,最短为花垣县城效,最长为保靖县城郊。州境主要农耕区年平均降水量12951450mm,最多的为古丈县城,最少为凤凰县城。境内多偏北风,少数县为东风和西南风。3地质湘西自治州境域地壳构造以花垣保靖张家界断裂带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变形区。西北变形区燕山期侏罗山式褶皱变形区,以褶皱变形为主并兼有少量压性的压扭性断裂。东南变形区以断裂变形为主,褶皱构造次之,由武陵山背斜和沅麻盆地组成,为加里东期逆冲褶皱变形区。根据地质构造,地貌及工程地质条件,湘西州域分为2个工程地质区,3个工程地质亚区。(1)湘西北区位于凤凰吉首古丈常德一线西北,又称湘西北褶皱隆起岩溶发育山原山地工程地质区。龙山石门中低山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间亚区:中山山原地貌。新构造运动降升显著。地壳较稳定。慈利凤凰中低山碳酸盐岩为主亚区:属中低山及山原地貌。湘西南区位于凤凰吉首古丈常德一线以南,又称湘西褶皱隆起山地工程地质区。湘西州境仅含该区西北的麻阳桃源红层低山丘陵亚区一部分。工程地质问题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岩溶区水库渗漏;岩溶塌陷;滑坡;崩塌;地震。三、资源条件(一)土地资源湘西自治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境山高坡陡,河流交错,地形地貌复杂,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土壤肥沃,盛产桐油、茶叶、烟叶、生漆、板栗、核桃、蜂蜜、棕片。西南石灰岩分布极广,岩溶发育充分,多溶洞、伏流;西北石英砂岩密布,因地壳作用形成小片岩峰;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区。湘西自治州土地面积15462平方公里,山地山源约占81.5%,丘陵占10.30%,平原占54%,水域占1.5%。(二)水资源湘西州境主要河流水系,内有沅江干流过境,酉水干流,武水干流横穿东西,花垣西乡河的上中游段由南向北经茶洞入境。沅江全长1033公里,流域面积89163平方公里,过境里程约40公里,在州境流域面积1158.8平方公里,酉水是沅江的最大一级支流,自古有南北二源之称。北源发源于湖北,南源称秀山河,发源于贵州省。酉水干流长477公里,流域面积18530平方公里,其中属州境的干流长度222.5公里,流域9098平主公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8万千瓦,可能开发量74.83万千瓦。武水为沅水的一级支流,干流全长141公里,流域面积3676平方公里,其中州境内为3624平方公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1千瓦,可能开发量6.94万千瓦。花垣河是酉水的最大支流,干流全长187公里,流域面积2797平方公里,在州境内干流53.5公里,流域面积1047平方公里。(三)生物资源1野生植物湘西州是一个野生植物资源天然宝库,是具有极高价值的基因库。已查明野生木本植物94科、419种,纤维植物150多种,油科植物120多种,淀粉和干果类植物近100种,鞣科、香料植物100多种。还有不少树脂、松胶、药材等野生植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分布广,可开发利用的野生植物种类相当多,产量也很可观。2野生动物州境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湘西自治州森林中,野生动物繁多。鸟类有6目、13科、40种,兽类有28种,昆虫类有16目、69科、208种。经查其中主要有野生动物160余种,属国家保护的20种。(四)矿产资源湘西州境的矿产种类、分布、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等已基本查明。探明的矿产35种。探时储量在湖南省有一定含量的有汞、铅锌、铝、锌、锰、钒、磷、紫砂、陶土矿、含钾贡岩10种。其中锰、汞、铝、紫砂、陶土矿居全省首位。锰的探明工业储量居全国第二,汞远景储量居全国第四位。磷保有工业储量排全省第三位。(五)旅游资源根据湘西自治州现有旅游资源状误解,可把资源结构分成三个基本类型:自然景观、民族风情、人文景观。1自然景观:幽深秀丽、名闻中外、被列为湖南省十大旅游之一的永顺县猛洞河与吉首市德夯风景区。集山、水、洞、林为一体的龙山县皮渡河。磅礴壮观的花垣县大、小龙洞瀑布。恢弘奇特、迷宫仙境般的凤凰奇梁洞。莽莽苍苍、峰峦叠嶂的永顺县小溪原始次生林。波光潋艳、风情万种的古丈栖凤湖、吉首八仙湖。稀有珍贵的动植物。2民族风情:居住服饰方面:吊脚楼、火堂、银首饰。嫁娶婚俗:以歌为媒、哭嫁、拦门礼、找“摸米”。特色食品:社饭、灌肠粑、系列酸菜、油炸桃花虫、油炒茶汤。节庆民俗:社巴日摆手、赶秋、椎中古俗。歌乐鼓舞:打溜子、唱苗歌、跳苗鼓。3人文景观:里耶秦简。老司城:旧时有“司城十景”,现尚有彭氏宗祠、“温凉洞”、德政碑、翼南牌坊等遗址。不二门:有洗心池、观音岩、热水场等处景点。黄丝桥古城:清乾隆十八年,始建此城。太平山:山顶建有清光绪年间的太平寺。凤凰古城:古时,有“东岭迎晖”、“奇峰挺秀”等“八景”。现东、北西城门及门楼保存完整。王村古镇:清嘉庆、道光年间,有“小南京”之称。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旧址。其他人文景观:吉首市镇溪公园、花垣县茶洞边城、老卫城遗址等人文景观。四、行政区划湘西自治州辖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古丈、凤凰、泸溪七县和吉首市,下设65个镇、153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175个居委会、2657个村。五、社会经济概况1人口概况2001年末全州总户数67.46万户,总人口为262.4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3.27,占全州人口的16.48%;农业人口219.15万人,占全州人口的83.52%。市镇人口57.9163人,占全州人口的22.07%。2经济概况湘西州经济中以矿产加工和食品加工等工业为主,但农业仍占很大比重。近年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2001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为71814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94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51252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8952万元,三次产业分别占国民经济的31.8%、34.9%和33.3%。主要年份分县市国内生产总值年份全州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198048462605360825217375651602337932610531198152210658060835263391349222147114821182019826024771506810720146556010277712200134441983671467892753998405292673133631195414535198475435782185101217361677177388212844159611985885009251945615130709089514275148101953719861032621430010737171838576973947161763720374198712699518172126482363399521199655481882426222198815181427977146102694210868126706484221603010319891675753054518212290221353813835745324428305421990185515347861733432696158851772476742934730069199122056241342215234151417496180578549311974088519922646175431724074402952112519459106474101053690199330839565480288794691923683210101390738848696691994399310823774301564919297232572218515522588278119954768401035325265873699369433273021292653399064719965378651266195503677957465683713723335748149639919975705151427525435169905484224107523984802171098091998588248155277533566948051794454702335982005107507199961673916047055285724085487050042240288485811477820006590261744915788176233595985575026139877111212232001718144191348626028352066412624102858494518128750六、历史沿革湘西自治州境域,战国时属楚黔中郡;西汉时,州境改属武陵郡,分属沅陵、辰阳、迁陵、酉阳4县;三国时州境域分属武陵郡与天门郡;西晋时州境域仍属武陵郡;南朝时,州境分属天门太守和武陵太守;陈代,自治州境分属沅州夜郎郡、沅陵郡、南阳郡和北园的北衡州;隋统一中国后,自治州分属沅陵郡和澧阳郡;唐代时,州境域分属山南东道与黔中道;五代时州境分属辰、澧、溪3州;宋朝时州境属荆湖北路;元朝时州境分属湖广行省与四川行省;明朝州境域属辰溪府。清朝初州境域属辰沅永靖道。1952年8月,湘西苗族自治区成立,辖乾城、凤凰、泸溪、永绥、保靖、古丈6县,代管永顺、大庸、桑植、龙山4县。12月四县正式列入。至此,境域10县统一隶属湘西苗族自治区。全区共设74个区,25个镇,1216个乡。1953年2月,乾城县改名为吉首县。9月1日,永绥县改名为花垣县。1989年1月,大庸、桑植划入张家界市,湘西州域由8县2市变为7县、1市,45镇,4个街道办事处,123个居委会,25个区,173个乡,2685个村,14699个村民小组。1995年实行撤区并乡,湘西州乡镇村组不变,区一级改办事处,属县政府派出机构。全州有52个镇,166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140个居委会,2657个村,15001个村民小组。第二章 规划依据和指导思想一、规划指导思想本次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思想为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有利于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州域产业的合理布局和整体效益,有利于湘西州城乡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以及近期效果与长远利益。二、规划原则1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城市是一个对外开放的系统,其开放度越高,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流量越大,其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就越强。规划期内,湘西州应充分发挥西部大开发桥头堡的优势,积极参加区域经济、文化等合作,迅速提高知名度和综合实力。2合理布局,整体利益最佳湘西州各乡镇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和现状基础差别较大,规划中不必墨守成规,而应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合理布局,才能取得最佳的整体利益。3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湘西州乡镇过多,建设分散不利于形成具有较大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城镇,也很难带动全州域各业的全面发展规划期内应适当集中发展条件好,潜力大的乡镇。4加强环境意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由于历史和产业的原因,湘西州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必须彻底根治污染,大量植树造林,维系大的生态环境的平衡,创造优美宜人的生产、生活环境,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城市档次的水平,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求和长远发展的目标。三、规划依据本规划依据主要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4.1) 2国务院令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 3建设部颁发的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9.1) 4建设部颁发的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试行)(2000.4.6) 5湖南省城市规划审查技术规则(2000.5.15) 6其它关于城镇规划和建设的法规、规范、标准等。 7湘西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 8湘西自治州各有关部、办、委、局相关行业“十五”发展计划四、规划期限近期:2002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第三章 城镇发展条件分析一、优势条件和发展潜力1区位条件较好,战略地位得到极大提升。湘西州处于中西部结合带的中心,这一特殊位置,使湘西州在国家西部开发战略中扮演较为重要的角色。因远离湖南省经济增大中心“长株潭”城市群,长沙至重庆高速公路的兴建将使湘西州成为湖南省乃至广大东部地区通往西部主要通道和向西辐射的“桥头堡”的地位更突出。2开发潜力巨大。湘西州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适宜发展各类绿色食品的山地资源,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建立地方特色支柱经济提供了基础。3政策条件优惠。国家将湘西州纳入西部开发范围,给湘西州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湖南省把湘西州作为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进一步加大了扶持力度。同时,湘西州还享受国家和省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扶持政策,这些都为湘西州经济和社会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4脱贫与发展愿望强烈。湘西州历史上发展很慢,人民生产生活水平较低。改革开放以来,湘西州各族人民为摆脱贫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在困境中求发展,边干边争取上级支持,脱贫致富奔小康,加快发展已成为广大湘西人民的强烈愿望和自觉行动。5扶贫攻坚成绩显著,经济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在国家、省和兄弟地区的大力支持下,全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湘发199417号和湘发199918号文件精神,坚持以特困村为扶持重点,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攻方向,以开发式扶贫为主要手段,使农村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多年的扶贫攻坚还为下一步开发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二、湘西州城镇发展的限制因素和存在问题1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湘西州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交通设施严重滞后,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瓶颈”制约。如交通方面,公路等级低,与外界连接通道均为三级以下公路,境内四级、等外级公路占86.8%,等级公路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0%左右,农村公路通过率只有85%。水利方面,大部分设施已经严重老化、损伤,三分之一以上的水库属病险水库,灌溉效率较低。城市基础设施方面,水、电、路设施跟不上城市发展重要,城市面积严重不足,城市化水平于全省、全国10个百分点以上。2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自我发展能力十分薄弱。“九五”期间,湘西州经济发展速度偏低,年均增长速度仅为5%,导致全州经济总量仍然偏小,2000年全州GDP为65.9亿元,仅为湖南省GDP3691.9亿元的1.78%,人均GDP2534元,仅为湖南省人均水平的45%;投入严重不足,2000年固定资产投资24.77亿元,仅为全省同期投资总额的2.4%,人均投资仅占全省平均水平的60%左右。经济基础差,财政十分困难,2000年全州实现财税收入5.98亿元。由于建设资金短缺,自筹资金严重不足,地方配套能力差,导致对外部资金的依赖度过大。3市场发育不够成熟。由于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市场要素的发育还不健全,市场主体培植速度较慢,市场竞争能力较弱。4经济结构不合理。2001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1.8:34.9:33.3,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所占比例偏低,产品结构和所有制结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竞争。 5人才严重缺乏。2000年,湘西州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45万人,但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不足1000人,且大部分集中在教育、卫生部门、经济部门和生产第一线高级人才严重缺乏。由于科技教育落后,实施大开发所急需的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开发和创新成为最大的难题。第四章城镇化水平预测一、州域总人口预测湘西州2001年总人口为262.43万人,19912001年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1.46,其中近5年的平均自然增长率为7.50,平均机械增长率为2.31,根据湘西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十五”期间,湘西州人口自然拉长率将控制在8以内。规划州域总人口预测采用综合增长法。以州域范围内现状总人口为规划初期人口数,综合各项因数确定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可计算出规划期末州域总人口规模。计算公式为:PPo(1J+K)n其中:P 规划期末全州人口规模Po现状全州人口规模 J 人口自然增长率K人口机械增长率n规划年数综合考虑湘西州人口增长的历史与现状情况,近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取7.5,机械自然增长率取2,中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取6.5,机械增长率取3。随着湘西经济的发展及人口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工作的进一步贯彻落实,远期自然增长率将有所下降,机械增长率则会有所增加,远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取5,机械增长率取4,则湘西州域总人口规模为:近期2005年:P262.43(17.5+2)4272.55万人中期2010年:P272.55(16.5+3)5285.74万人远期2020年:P285.74(154)10312.52万人规划近期2005年州域人口规模取273万人,中期2010年州域人口规模取285万人,远期2020年州域人口规模取313万人。二、州域城镇化水平预测(一)影响城镇化水平的因素分析1二、三产业的发展城镇化的本质要求是以二、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国民经济的繁荣,及国民收入合理再分配,促进生产分配消费再生产的良性循环,是二、三产业就业人口增加的过程,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目前,湘西州的产业结构尚牌较低层次,结构性矛盾突出,第一产业仍占很大比重,二、三产业欠发达,近期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二、三产业的发展将步入加速期。规划期内三大产业的结构将由现状的31.834.933.3调整为154045,二、三产业的大力发展必将带动城镇化水平的大幅提高。2城乡人口流动政策随着湖南省户籍政策的改革,以及对农民入户进镇的限制性收费的取消,一种新的城乡人口流动机制将逐步确立,城镇化的政策壁垒将被打破,这都会加速湘西的城镇化进程。3地域文化改革开放后,相当数量的农村居民外出打工和在本地的乡镇企业就业,富裕后的农民往往选择到城镇建房,农民进城置业促进了城镇规模的扩大,带动了城镇建设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4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城镇化的重要动力,湘西州是一个农业大州,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机械化程序的提高,今后还将出现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战略,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效转移,将会进一步加速湘西州的城镇化进程。(二)预测原则与基础1指导思想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动态演变过程,其内涵是二、三产业的发展。从主要特征看,城镇化是人口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和建制镇地域环境集中的过程和非城镇景观转化为城镇景观的过程;从社会角度看,城镇化是农村社区向城镇社区转化中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城镇化预测基数的确定,要以其内涵二、三产业就业人口的发展规模为依据,而不是以户籍非浓化规模为依据,采取人、地相对应原则进行测算。2预测原则(1)科学原则城镇化水平的预测坚持科学求实,防止片面性和盲目求大的倾向,根据近年来湘西州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和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合理确定增长率,对规模期内的城镇化水平科学预测。(2)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支撑,城镇化水平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城镇化水平的预测不能脱离经济发展的实际,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3)贯彻城镇化战略的原则城镇水平的预测必须贯彻极核发展,非均衡发展等城镇化战略,合理确定州域不同区县的城镇化水平,对城镇化水平的地域分布和城乡协调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指导。(4)弹性原则对城镇化水平的预测是相对的、引导性的,对城镇化发展的指导应留有弹性,城镇化水平的预测要贯彻弹性原则,考虑城镇化发展的多种可能性。3预测基数全州城镇化水平22.07%的基本内涵是城镇建成区内常住人口(含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和暂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比例。因此,按照人地对应原则,以现状城镇人口57.92万人作为全州城镇化预测的基础,统筹规划和制订未来城镇化发展中的若干策略和政策。(三)州域城镇化水平预测湘西州2001年总人口262.4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3.2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6.5%,城镇人口57.9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2.07%。1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法规划采用州域内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化转移法进行预测。以未来州域内农村劳动力减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力人数,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则为可转移的劳动人口,其可能滞留在当地农村从事其它产业活动,也可能转移到其它地区或城市,另外一部分有可能转移到湘西州域内各城镇,成为城镇人口。依据这种思路,本预测方法将这部分劳动力人口及其携眷人口,与现状城镇人口自然增长后的人口数相加,计算出规划期末全州城镇人口规模。计算公式为:PPo(1Jo)nP1(1J1)nKS/QXL其中:P规划期末城镇人口规模Po现状城镇人口规模Jo规划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n规划年数P1州域农业人口数J1州域农业人口自然增长率K农业人口中的劳动力系数S规划期末全州耕地面积Q农业人口人均负担耕地X携眷系数L农村剩余劳动力转为城镇人口比重2001年湘西州城镇人口规模57.92万人,对应的农业人口数为204.51万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102.46万人。湘西州劳动力资源占人口总数的比重为58.1%,最近5年平均58%左右。2001年湘西州耕地面积为211.44万亩,人均耕地0.81亩/人,近年来耕地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近期(2005年):取Po为57.92万人,Jo为4,n为4年,P1为204.51万人,J1为9,K为58%,S为210万亩,Q为2.0亩/人,X为1.6,L为40%,各项代入上式,则2005年湘西州域城镇总人口规模为70.34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25.77%。中期(2010年):取P1为201.66, Jo为3,J1为6,K为56%,S为210万亩,Q为2.5亩/人,X为1.5,L为35%,各项代入上式,则2010年湘西州域城镇总人口规模为91.16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31.99%。远期(2020年):取P1为193.84, Jo为2,J1为5.5,K为56%,S为210万亩,Q为5亩/人,X为1.5,L为40%,各项代入上式,则2020年湘西州域城镇总人口规模为142.05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45.38%。2综合增长法综合考虑湘西州近15年的城镇人口增长情况来预测城镇化水平,以及近年来城镇人口增长中的统计口径变化等因素,因此不采用城镇人口数量的绝对增长率来预测,而是采用城镇化水平增长的百分点的方法来预测:根据湖南省“十五”计划,湖南省2000年城镇水平为29.75%,1978年到2000年,年均提高0.83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城镇化水平每年将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到2005年达到36%,湘西州今年来城镇化呈现加速发展势头,随着基数的增大,增长速度将趋于稳定,综合考虑湖南省和湘西州的情况,确定近期城镇化水平增长保持年均1.0个百分点的速度,中期年均增长1.2个百分点,远期年均增长1.3个百分点左右,城镇化水平预测如下:近期(2005年):22.07%1.0%426.07%中期(2010年):26.07%1.2%532.07%远期(2020年):32.07%1.3%1045.07%综合考虑两种方法的结果,确定湘西州域城镇化水平近期为26%人,中期为32%,远期为45%,城镇人口分别为71万人,91万人和141万人。第五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一、湘西自治州的地位和作用湘西自治州是我国中西部结合带的中心,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对东部而言,湘西州是深入西部腹心地带(重庆、贵州、四川)的中心通道和桥头堡,是东部地区经济向西部辐射的前沿阵地和平台,对西部而言,湘西州是出入东部的主要通道和重要门户,从中西部结合带纵向轴线来看,湘西州又是这根轴线上的核心地域。东西向的长逾大通道的开通和南北向的209国道的高标准提升都将会形成新的经济走廊,而湘西州正处于这两条经济走廊的中心位置。因此,湘西州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引东撞西,连南通北的特殊地位。湘西州历史悠久,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突出,而且发展优势明显,因此在定位上决不能仅从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这一角度出发,而要上升到更高层次,在全国范围拓展市场提高知名度。二、经济发展现状分析1整体水平和产业结构湘西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2001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1.8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22.8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25.1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23.9亿元,增长11.1%,三次产业分别占国民经济的31.9%、34.9%、33.3%,三次产业结构排序由后来的一、二、三转变为二、一、三,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各县市产业发展重点县 市重点发展产业吉 首旅游食品加工工业、生物制药业、酿酒业、高新科技花 垣锰、锌及下游高科技产品保 靖肉食品加工、电力、镁系列产品加工龙 山卷烟、药材、油料加工业和边境贸易沪 溪磷化工、铝产品、铝锰合金、椪柑及其相关产品凤 凰旅游、绿色食品、地方特色风味食品古 丈茶叶、食用菌、旅游永 顺旅游,农产品深加工湘西自治州主要年份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万元年份国内生产总 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804846225813936913280250198152210261181083515257266198260247309151243316899301198367146336931410919344330198475435379211587221642367198588500443332014724020430198610326248984273502692848919871269955621438728320535911988151814612284647444112690198916757567466512014890874519901855157990647673579368111991220562881846543366945949199226461710832774393818971123199330839511214110034395911129219943993101500061326281166761649199547684017390816221714071519401996537865195381184851157633215719975705152068291914571722292259199858824820713720004818106323051999616739214697204972197070239120006590262220262251262118742534200171814422794025125223895227452农业和农村经济湘西州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1)农产品供求状况明显好转。粮食、油料,水果等,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2001年分别达到85.65万吨,10.59万吨,23.41万吨,与1995年相比,分别增长14.9%,24%,462%。(2)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全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18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达到86.84万亩,农民人均旱涝保收农田面积达到0.4亩。3农业支柱产业烤烟、椪柑、茶叶、百合、猕猴桃、植物油、反季节蔬菜等发展迅速,规模扩大,形成产业格局。农业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规模开发烟、果、茶等经济作物,建设商品生产基地,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1年,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5.56亿元。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93元。从总体上看农业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优,农产品、品种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4工业湘西州工业发展具备了一定规模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工业体系,确立了三大支柱产业即以发展名酒烟为主的食品工业;以发展黑色、有色金属加工为主的矿产加工业;以开发地方农副土特产品为主的加工业。坚持发展壮大了一批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基础工业获得飞速发展,民营工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5第三产业改革开放后,湘西州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1年第三产业产值为2353.56万元,湘西州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且产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主要有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金融保险等,其从业人员36.31万人,远超过第二产业从业人数(13.78万人),约占全州单位从业人数的23.8%,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第三产业占全州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偏低,而且高层次的第三产业的比重更少,尚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和人民生活质量快速发展的需要。二、发展背景与契机1新世纪,新目标我国改革开放20年,取得丰硕成果,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突飞猛进,百业发展需要更上一层楼,国家“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为本世纪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发展思路,各级人民政府都在积极地筹划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前景,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的制定计划、规划,并努力克服实施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致关重要。2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较好,同时对得到了许多优惠政策,其经济发展成倍地增长,而西部地区相对贫困,丰富的资源有待开发利用。党中央及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大战略,使得经济增长的重心由沿海逐步向内地转移,有利于缩小区域间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可以更好地有效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促进社会的稳定和民族团结,保持全国范围内的生态平衡,湘西州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极大关心和特殊支持,不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将为湘西州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3中国加入WTO,湘西州对面临一个新的机遇。随着WTO加入,中国与世界贸易更加开放和广泛。中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国外投资者纷纷在中国选择发展前景看好的行业投资。由于有西部大开发这一平台,湘西州引进外资将更容易,许多产业发展将更迅猛。作为主导产业的旅游业由于有品牌的支撑,尤其像里耶秦简这样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将引领湘西州进入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知名度。4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城市化处在快速进程中改革开放后湘西州的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据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城市化水平与国家和地区的GDP水平直接相关,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地区城市化水平呈“倒S”形增长趋势,即在经济水平较低的情况下GDP的增长对城市化水平影响不很显著,但是当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后城市化水平随GDP的增长呈快速递增,当达到一定值后,其边际变化则呈递减趋势。有资料表明80年代后我国人均国民年产总值达到800美元以上,城市化水平处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本身刺激城市不断向大规模发展和扩散;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村地区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事非农业生产,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商独资,全资企业在农村很普遍,促进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农村地区城市化的进程。湘西州虽然有传统的工业基础,但从产业结构和地域结构来看仍然是一个农业占很大比重的州。农村集市贸易相当活跃,近年乡镇建设发展也很快,涌现出一大批建设较好的小城镇。三、发展方针和战略目标1发展方针突出自身优势,增强整体实力,缩小城乡差别,互相互助,互利、互动,共同富裕,持续繁荣。2战略目标本规划期内2002年2020年恰是新世纪的开端,我国改革开放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已达到较发达水平,全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国即将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加快。当前湘西州一定要抓住机遇,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深化经济和体制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树立“旅游产业带动战略、扶贫开发带动战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战略、民营经济带动战略、生态州建设战略、科教兴州战略”六大战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及产业和城镇的布局,加强中心城市和市域城镇体系的整体综合实力的建设。协调产业发展与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协调近期发展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合理引导人口、资金和技术的地域转移。在加强中心城区建设的同时,努力促进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促进城市产业的升级和现代化、文明化程度,促进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在市域范围内尽早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和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其中“十五”期间重点实施科教兴州,依法治州、开放强州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查,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重在提高全州整体的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活力,采用先进的理念和经管管理模式,吸引资金、吸引技术、吸引人才,为规划期内达到发展目标做好充分的准备。四、发展步骤及重点近期 加大投资力度和政府扶持力度,加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建设,加快改革步伐,合理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小城镇和中心城市的建设,积极吸引资金,引进技术和人才,为全州社会经济的腾飞打下良好的框架。 中期 结合实际,明确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构筑“四大一新”发展框架。即以交通通信建设为主的“大通道”;以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主的“大生态”;以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大产业”;以城镇经济开发区和农村专业村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大平台”;以县城扩容,中心建制镇功能配套为主要建设内容的“新型现代化城镇体系”。打好基础设施基础,人力资源开发基础和市场经济机制创新基础。远期 在州域范围内全面推进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中心建制镇和一般建制镇为纽带,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和乡村居民点的改造,全面完成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有重点,有秩序地发展各项事业和进行城乡建设。力争使农业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工业生产要全面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和经营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适应市场需求,巩固传统产业阵地,创造条件开拓高新科技产业领域,真正达到“工业立市、富民”的目的,加快旅游、商业、金融、流通、信息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强市场辐射力和竞争力,完备城乡的服务功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城市发展需求,达到社会安定祥和,人民安居乐业,生活舒适方便,环境优美清洁,城乡各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倍增的目的,真正实现“小城镇大战略”的设想。五、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和产业发展方向湘西州产业发展方向应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发展食品、服装、商业、运输、矿产品加工等其它产业,逐步向地方综合性城市发展。形成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格局。1农业农业向高、精、细方向发展,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开拓新市场、新品种,进行产品深加工,努力寻求农产品的新用途,增加农产品利用的新方式和领域,提高传统农业的产值和效益。在保证市城乡居民的粮食和蔬菜产品供给的基础上,依靠西部大市场发展农副产品,成为周围大中城市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综观全国市场,瞄准北方地区冬季蔬菜、水果和特色农副产品市场;南下广东等沿海各省市,满足其生猪、蔬菜和禽蛋类的供应。总之要全面挖掘农业的潜力和价值,在巩固基础,保证口粮的情况下,发展多种经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份额。2工业工业要巩固提升传统产业,深化基础产业,开拓新兴产业。食品工业和矿产品加工是湘西州最有基础和发展潜力的传统产业,要结合企业改革迅速进行企业规模和产品的改革和创新,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机制以及管理人才,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传统产业的价值和产品质量,紧紧抓住“入世”的机遇,尽快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赢得更多的收益。时时要深入挖掘湘西州的资源优势和潜力,加强农业等基础产业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利用湘西州矿产资源丰富的特点,引进高新技术开采开发矿产,生产出高科技产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3商业物流湘西商贸业一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