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标准《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1页
广东省标准《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2页
广东省标准《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3页
广东省标准《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4页
广东省标准《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标准 DBJ/T 15-xxx-201x 备案号 Jxxx201x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ermeable Asphalt Pavement(征求意见稿)201x-发布 201x-实施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本标准不涉及专利广东省标准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ermeable Asphalt PavementDBJ/T 15-XXX-201x备案号:批准部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实施日期:201x年月日前 言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2016年广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吸取有关科研成果,参考国内外现行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路面结构组合设计;4排水设计;5材料;6各层材料组成设计;7施工;8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9养护。本规范由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和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地址:广州市环市东路338号东楼,邮编:510060)。本规范主编单位: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本规范参编单位:深圳海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砼仁环保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市公路工程公司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 安关峰、曹建新、李明、虞将苗、张京锋、郑志华、麦宇博、杨斌、黄文柯、万众、李维杰、钱卫胜、胡敏球、向炜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待补充)目次1 总则12 术语与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33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44 排水设计85 材料135.1一般规定135.2 沥青胶结料135.3 高黏度沥青添加剂145.4 改性乳化沥青155.5 集料165.6 填料175.7 防水封层196 各层材料组成设计206.1一般规定206.2 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206.3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凝土基层216.4 透水级配碎石基层226.5 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236.6骨架空隙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36.7水文改善功能层247 施工247.1 一般规定257.2 表面功能性透水沥青路面施工257.3 雨水调蓄型透水沥青路面施工307.4 土壤入渗型透水沥青路面施工307.5 交通控制318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328.1 一般规定328.2 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328.3铺筑试验路段338.4 施工过程质量管理与检查338.5 交工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399 养护429.1 一般规定429.2 日常维护429.3 修补43本规范用词说明44引用标准名录45附录A 透水沥青混合料透水系数试验方法46附录B 沥青混合料渗水试验49附录C 透水沥青混合料连通孔隙率测试方法52附录D 透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53附:条文说明58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12 Terms and Symbols22.1 Terms22.2 Symbols33 Structure Combination Design44 Drainage Design85 Material135.1 General Requirement135.2 Asphalt Binder135.3 High Viscosity Additive145.4 Modified Emulsified Asphalt155.5 Aggregate165.6 Filler175.7 The Impermeable Course196 Material Composition Design of Each Layer206.1 General Requirement206.2 Permeable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206.3 Large Stone Permeable Asphalt Concrete Base216.4 Permeable Graded Macadam Base226.5 Permeable Cement Concrete Base236.6 Skeleton-void Cement Stabilized Macadam Base236.7 Hydrological Improvement Functional Layer247 Construction247.1 General Requirement257.2 Construction of Surface Functional Permeable Asphalt Pavement257.3 Construction of Rainwater Storage Permeable Asphalt Pavement307.4 Construction of Soil Infiltration Permeable Asphalt Pavement土307.5 Traffic Control318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328.1 General Requirement328.2 Material and Equipment Preparation before Construction328.3 Testing Road Section338.4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Field Control338.5 Quality Control and Acceptance Check399 Maintenance429.1 General Requirement429.2 Preservation429.3 Reparation.43Explanation for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44List of Quoted Standards.45Appendix A Test Method for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Permeable Asphalt Concrete.46Appendix B Infiltration Test for Asphalt Concrete .49Appendix C Test Method for connected air voids of Permeable Asphalt Concrete.52 Appendix D Permeable Asphalt Mixture Design.53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581 总则1.0.1 为适应城市道路建设需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道路行车安全性、舒适性,规范透水沥青路面设计、施工、验收和养护,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广东省内新建、扩建和改建城镇道路工程透水沥青路面的设计、施工、验收及养护。1.0.3 透水沥青路面的类型应根据地质、荷载、气候、施工等因素综合选用。1.0.4 彩色透水沥青路面设计应兼具路面透水与色彩功能,并应遵循和体现以人为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设计原则。1.0.5 透水沥青路面的设计、施工、验收和养护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语与符号2.1 术语2.1.1 透水沥青路面 Permeable Asphalt Pavement由透水沥青混合料修筑,路表水可进入路面横向排出,或渗入至路基内部的沥青路面总称。2.1.2 表面功能型透水沥青路面Surface Functional Permeable Asphalt Pavement路表水渗入路面结构的面层后,沿透水面层的底部横向排出的透水沥青路面。又称型透水沥青路面。2.1.3 雨水调蓄型透水沥青路面Rainwater Storage Permeable Asphalt Pavement路表水渗入路面结构的面层、基层后,沿路基顶面横向排出的透水沥青路面。又称型透水沥青路面。2.1.4 土壤入渗型透水沥青路面Soil Infiltration Permeable Asphalt Pavement路表水渗入路面结构的面层、基层后,继续往下渗至路基内部的透水沥青路面。又称型透水沥青路面。2.1.5 高黏度沥青胶结料High-viscosity Asphalt Binder60毛细管动力黏度值不小于50000Pas的沥青胶结料。2.1.6 透水系数 Porous Coefficient 在常水头压力下,单位时间内透过规定面积的水流的速度,单位为mm/s。2.1.7 渗水系数 Permeation Coefficient 在规定的初始水头压力下,单位时间内渗入路面规定面积的水的体积,单位为ml/min,又称渗透系数。2.1.8 轻荷载道路 Light Load Road轴载40kN以下车辆行驶的城镇道路、停车场、广场、小区道路及非机动车道。2.1.9 反滤隔离层 filtering layer为防止路基土随水向上移动进入路面结构,而设置于土壤入渗型或基层调蓄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的路基上部的构造功能层。2.1.10 水文改善功能层 Hydrological improvement function layer 为改善路基湿度状况,而设置于透水沥青路面结构的路基上部和(底)基层之间的构造功能层。2.1.11 防水封层 Seal Coat / Seal layer在透水层底部设置的有一定厚度的,防止水入渗的薄层。2.1.12高黏度沥青添加剂 High-viscosity Aditive 以增强沥青动力黏度、提高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结性能为目的,可在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中快速熔融分散,显著提高沥青黏弹性能,提高沥青混合料强度、水稳定性、高低温性能和抗飞散、耐疲劳等多种性能的改性材料。2.1.13 彩色高黏度沥青胶结料 Colored High-viscosity Asphalt Binder 由石油、树脂、添加剂等高分子材料加工制成,呈无色或浅色并可由色粉着色的高黏度沥青胶结料的总称。2.1.14彩色透水沥青混合料 Colored Permeable Asphalt mixtures 由矿料与彩色高黏度沥青胶结料、色粉或彩色沥青胶结料、色粉、高黏度沥青添加剂拌合而成的沥青混合料的总称。2.2 符号2.2.1 汇流面积(km2);2.2.2 设计降雨强度(mm/min);2.2.3 地表径流量(m3/s);2.2.4 径流系数。3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3.0.1 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类型可分为表面功能型、雨水调蓄型和土壤入渗型,适用范围和基层类型应符合表3.0.1的规定,结构分别如图3.0.1-1、3.0.1-2、3.0.1-3所示。表3.0.1 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路面结构类型适用范围基层表面功能型需要减小降雨时的路表径流量、降低噪声或提高道路雨天行车安全性的道路各类基层雨水调蓄型需要缓解暴雨时城市排水系统负担的道路透水基层土壤入渗型需要利用路基进行排水的道路,路基透水系数710-3mm/s的公园、小区道路,停车场,广场等轻荷载道路透水基层注:1 表面功能型可采用沥青面层中的一层或几层透水。2 透水基层可选用排水式沥青稳定碎石、级配碎石、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凝土、骨架空隙型水泥稳定碎石和透水水泥混凝土等。图3.0.1-1 表面功能型结构图1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2防水封层;3密实型沥青混凝土中下面层;4基层;5水文改善功能层(可选择);6路基图3.0.1-2 雨水调蓄型结构图1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2透水基层;3防水封层;4水文改善功能层(可选择);5路基图3.0.1-3 土壤入渗型结构图1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2透水基层;3水文改善功能层;4反滤隔离层;5路基3.0.2 对于重载交通道路,宜采用表面功能型路面结构;当采用雨水调蓄型和土壤入渗型路面结构时,须进行专项设计。3.0.3 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结构应根据道路荷载、等级和功能等因素,经综合分析计算确定,表面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3.0.4 表面功能型、雨水调蓄型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透水结构层下部须设置防水封层,防水封层材料的渗水系数不应大于50ml/min,防水封层厚度不宜小于6mm,应与上下结构层粘结良好,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的规定。3.0.5 水文改善功能层可采用粗砂、砂砾、碎石等透水性能好的粒料类材料,厚度不宜小于150mm,并应符合行业标准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的规定。3.0.6 土壤入渗型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路基顶面应设置反滤隔离层,宜选用粒料类材料或土工织物。反滤隔离层应设置于水文改善功能层的下方。3.0.7 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可在上面层采用透水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结构如图3.0.6-1,在桥面伸缩缝位置的铺装结构如图3.0.6-2。图3.0.6-1 桥面铺装结构图 1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2防水封层; 3中面层; 4粘结层;5桥面板图3.0.6-2 桥面伸缩缝前后铺装结构平面图1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2密级配沥青混凝土面层;3伸缩缝;3.0.7 隧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时,可在上面层采用透水沥青混合料。图3.0.7 隧道铺装结构图1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2防水封层; 3中面层;4粘结层;5隧道结构4 排水设计4.0.1 应根据结构类型、当地降雨量和周边排水系统的特点进行排水设计,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 190的规定。【条文说明】4.0.1透水沥青路面的排水设计可参照以下流程进行。图4.0.1-1 分析方法流程示意图图4.0.1-2 水文学分析流程示意图图4.0.1-3 透水性铺装设计流程示意图4.0.2 设计排水系统时可利用市政排水管沟或雨水口,面积较大的广场宜设置排水盲沟。4.0.3 透水沥青路面径流应按下式计算: (4.0.3)式中:地表径流量(m3/s);径流系数,取0.30.7; 设计降雨强度(mm/min);汇流面积(km2)。表4.0.3 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径流系数取值范围路面结构类型径流系数范围表面功能型0.60.7雨水调蓄型0.50.6土壤入渗型0.30.54.0.4 各结构层透水系数宜满足表4.0.4的技术要求。表4.0.4 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层透水系数技术要求结构层类型透水系数(mm/s)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沥青面层1.62.4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1.82.4透水沥青混凝土基层2.02.6骨架空隙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23.04.0.5 透水系数测定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4.0.6 土壤入渗型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路基土透水系数应大于110-3mm/s,并应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土基顶面距地下水位不宜小于1.0m。【条文说明】4.0.6上海市透水性混凝土路面应用技术标准中采用的透水土基的透水系数为大于110-3mm/s。4.0.7 透水沥青路面边缘应设置纵向排水设施(图4.0.7-1图4.0.7-3),排水能力应满足路面排水要求。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排水设施应与周边排水系统相连,并保持排水畅通。图4.0.7-1 表面功能型透水沥青路面排水设施示意图(横断面)1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2防水封层;3密实型沥青混凝土中下面层;4基层;5水文改善功能层(可选择);6路基;7路缘石;8透水混凝土预制块;9路缘石基座;10水泥混凝土预制块图4.0.7-2 雨水调蓄型透水沥青路面排水设施示意图(横断面)1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2透水基层;3防水封层;4水文改善功能层(可选择);5路基;6路缘石;7路缘石基座;8透水混凝土预制块;9横向排水管;10水泥混凝土预制块图4.0.7-3 土壤入渗型透水沥青路面排水设施示意图(横断面)1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2透水基层;3水文改善功能层(可选择);4反滤隔离层;5透水路基;6路缘石;7路缘石基座;8透水混凝土预制块;9横向排水管;10水泥混凝土预制块4.0.8 不透水层的渗水系数的测定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 72 5 材料5.1一般规定5.1.1 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应经过认真的料源调查,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采用,宜就地取材,开采时应注意环境保护。5.1.2 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应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5.1.3 透水沥青路面的透水面层应采用高黏度沥青胶结料,非透水面层和基层可采用高黏度沥青胶结料、改性沥青胶结料或普通沥青胶结料。其他结构层的材料选择可按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执行。5.2 沥青胶结料5.2.1 透水沥青混合料中胶结料应采用高黏度沥青胶结料。当采用外掺直投法生产透水沥青混合料时,正式生产前宜制备高黏度沥青胶结料进行试验检测。高黏度沥青胶结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1的规定。表5.2.1 高黏度沥青胶结料技术要求检测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5s)0.1mm40T 0604软化点80T 0606闪点260T 0611溶解度%99T 060760动力黏度Pa s50000T 0620弹性恢复(25)%95T 0662黏韧性(25)N m20T 0624韧性(25)N m15RTFOT或TFOT加热老化试验残留物质量变化率%0.2T 0609/ T 0610 针入度残留率%65T 0604注:1. 表中试验方法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的规定执行。2. 采用高黏度沥青添加剂现场制备高黏度沥青胶结料进行检测时,以70号A级沥青为基质沥青。5.2.2 彩色透水沥青混合料中胶结料宜采用彩色高黏度沥青胶结料,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2的规定。表5.2.2 彩色高黏度沥青胶结料技术要求检测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5s)0.1mm30T 0604软化点80T 0606闪点230T 0611溶解度%99T 060760动力黏度Pa s20000T 0620弹性恢复(25)%75T 0662黏韧性(25)N m20T 0624韧性(25)N m15颜色等级(铁钴法)档17GB/T 1722离析2.5T 0661RTFOT或TFOT加热老化试验残留物质量变化率%1.8T 0609/ T 0610 针入度残留率%65T 0604颜色无明显变化GB/T 1722注:表中试验方法,除清漆、清油及稀释剂颜色测定法GB/T 1722外,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的规定执行。5.3 高黏度沥青添加剂5.3.1 当采用外掺直投法生产透水沥青混合料或使用高黏度沥青添加剂制备高黏度沥青胶结料时,高黏度沥青添加剂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3.1的规定。表5.3.1 高黏度沥青添加剂技术要求检测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外观颗粒状、均匀、饱满目测单颗颗粒质量g0.03JT/T 860.2附录A密度g/cm31.0GB/T 1033熔融指数g/10min5.0GB/T 3682灰分含量%1.0JTG E20/T 0614注:表中试验方法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GB/T 3682的试验条件为“190,2.16kg”。5.3.2 高黏度沥青添加剂应存放在室内或有棚盖的地方,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受潮和结团。5.4 改性乳化沥青5.4.1 改性乳化沥青可用于透水沥青路面的透层、层间粘结层等工程部位,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4.1的规定。表5.4.1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粒子电荷阳离子(+)T 0653筛上剩余量(1.18mm)%0.1T 0652恩格拉黏度E25110T 0622沥青标准黏度C25,3s825T 0621与矿料的黏附性,裹覆面积2/3T 0654蒸发残留物蒸发残留物含量%55T 0651针入度(25) 0.1mm40120T 0604软化点75T 0606延度(5) cm20T 0605弹性恢复(25)%80T 0662溶解度(三氯乙烯)%97.5T 0607储存稳定性1d%1.0T 06555d%5.0T 0655注:1. 表中试验方法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的规定执行。2. 改性乳化沥青黏度以恩格拉黏度为准,条件不具备时方可采用沥青标准黏度。5.4.2 改性乳化沥青宜存放在立式罐中,并保持适当搅拌。贮存期宜以不离析、不冻结、不破乳为度。5.5 集料5.5.1 透水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宜采用反击式、锤式、立轴式等非挤压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彩色透水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可采用天然石料或人造彩色陶粒。天然石料和人造彩色陶粒的颜色宜与路面设计色彩接近。粗集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5.1的规定。表5.5.1 粗集料技术要求检测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石料压碎值%2628T 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2830T 0317石料磨光值-42T 0321表观相对密度-2.602.50T 0304吸水率%2.03.0T 0304坚固性%810T 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1015T 0312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1.0T 0310软石含量%13T 0320与普通沥青的粘附性级54T 06161个破碎面含量%10090T 0346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含量%9080注:1. 表中试验方法T 0616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的规定执行,其余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的规定执行。2. 当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等级不满足表中规定时,应采取抗剥落措施,抗剥落剂的类型与掺量应通过试验检测确定。3. 粘附性试验的普通沥青宜采用制备高黏度沥青胶结料时所采用的普通沥青胶结料,条件不具备时,方可采用常规70号A级普通沥青。4. 磨光值指标技术要求仅针对表面层石料。5.5.2 透水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应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机制砂。彩色透水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宜采用彩色机制砂或人造彩色陶粒。彩色机制砂和人造彩色陶粒的颜色宜与路面设计色彩接近。细集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5.2的规定。表5.5.2 细集料技术要求检测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表观相对密度2.502.45T 0328坚固性(0.3mm部分)%10T 0340含泥量(0.075mm部分)%13T 0333砂当量%6050T 0334棱角性s30T 0345注:表中试验方法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的规定执行。5.6 填料5.6.1 透水沥青混合料中填料应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应干燥、清洁、不结团,能从矿粉仓中自由流出,不得使用回收的粉尘。矿粉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6.1的规定。表5.6.1 矿粉技术要求检测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表观相对密度2.502.45T 0352含水量%0.51.0T 0103粒度范围0.6mm%100100T 03510.15mm%90100901000.075mm%8510075100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T 0353塑性指数%4T 0354加热安定性无明显变化T 0355注:表中试验方法T 0103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的规定执行,其余试验方法按照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的规定执行。5.6.2 彩色透水沥青混合料中色粉应作为填料使用,不足部分的填料宜采用矿粉。色粉宜选用无机类材料,应在长期日光照射下不易褪色、不分解、不溶于水,易于在彩色高黏度沥青胶结料中分散,施工温度范围内不变质,具有优良的耐候性。色粉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6.2的规定。表5.6.2 色粉技术要求检测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外观无团粒结块水溶物含量%1.0GB/T 5211.1105挥发物%1.5GB/T 5211.3着色力98102GB/T 5211.19吸油量%22GB/T 5211.15筛余量(0.075mm筛孔)%0.1GB/T 5211.18耐光性级7GB/T 17105.6.3 交通载荷较大的透水沥青路面或粗集料黏附等级偏低时,可掺加12%的水泥替代矿粉。透水沥青混合料和透水沥青路面其他工程部位中水泥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的相关规定。5.7 防水封层5.7.1 透水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包括透水层和不透水层时,应在透水层与不透水层间设置防水封层。防水封层宜采用高黏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或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5.7.2 高黏沥青同步碎石封层中高黏沥青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程表5.2.1的相关规定,其他材料或其他类型同步碎石封层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6 各层材料组成设计6.1一般规定6.1.1各层材料组成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的规定。6.1.2透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6.2 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6.2.1透水沥青混合料宜根据道路等级、气候及交通条件应符合表6.2.1确定工程设计矿料级配范围。表6.2.1透水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7.5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粗粒式PAC-3010080-10070-9048-7536-6526-5514-404-102-52-52-52-52-52-5PAC-2510080-10060-9045-7530-6016-404-102-52-52-52-52-52-5中粒式PAC-2010095-10064-8410-3110-203-7PAC-1610090-10070-9045-7012-3010-226-184-153-123-82-6细粒式PAC-1310090-10050-8012-3010-226-184-153-123-82-6PAC-1010090-10050-7010-226-184-153-123-82-66.2.2透水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2.2的规定。表6.2.2透水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检测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次双面各50次双面各50次T 0702空隙率%1818T 0708连通空隙率%1214附录C马歇尔稳定度KN5.03.5T 0709析漏损失(185)%0.30.3T 0732飞散损失%1020T 0733浸水飞散损失%15浸水残留稳定度%8580T 0709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次/mm50001500T 0719低温弯曲破坏应变2800T 0715透水系数mm/s1.62.4附录A注:表中试验方法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的规定执行。6.2.3用于园区绿道或人行道等非机动车道的彩色透水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2.3的规定。表6.2.3彩色透水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检测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次双面各50次T 0702空隙率%18T 0708连通空隙率%14附录C马歇尔稳定度KN3.5T 0709析漏损失(185)%0.3T 0732飞散损失%20T 0733浸水残留稳定度%80T 0709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次/mm1000T 0719透水系数mm/s2.4附录A6.2.4透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与附录D的规定。 6.3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凝土基层6.3.1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小于26.5mm,应按表6.3.1确定工程设计矿料级配范围。表6.3.1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5237.531.526.519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LSPM-251001001007098508532622045629618315210171614LSPM-30100100901007095407628581939629618315210171614LSPM-351007598679650802560154010356256183152101716146.3.2宜采用大型马歇尔成型方法,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3.2的规定。表6.3.2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试验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击实次数(双面)次112T0702空隙率%18T0708连通空隙率%14附录C析漏损失%0.2T0732飞散损失%20T0733参考沥青用量%33.5T0725动稳定度次/mm2600T0719注:用于动稳定度指标测试的车辙试件厚度为8cm。6.4 透水级配碎石基层6.4.1透水级配碎石基层分为骨架密实型与连续级配型,应按表6.4.1确定工程设计矿料级配范围。表6.4.1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级配组成 层位通过下列筛孔(mm)质量百分比(%)液限塑指37.5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上基层10085-10060-8030-5015-3010-200-5258基层10090-10079-9560-8553-8048-7440-6525-5018-4013-329-256-203-130-710090-10075-9566-8859-8246-7130-5518-4013-329-256-203-130-710085-9566-8044-5637-4831-4128-3818-2812-208-145-113-90-6底基层及垫层90-10085-9575-9060-8253-7848-7440-6525-5018-4013-329-256-203-130-1010085-10065-8542-6720-4010-278-205-182-810080-10056-8730-6018-4610-335-20注: 1上基层是指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设置级配碎石,该层的级配宜符合此规定。2潮湿多雨地区的基层塑性指数不大于4%。3为排水与防冻垫层时,其0.075mm通过率不超过5%。6.4.2级配碎石可用于中、轻交通道路的下基层及轻交通道路的基层,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4.2的规定。表6.4.2透水级配碎石基层技术指标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马歇尔试件尺寸mm101.6mm63.5mmT 0702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次两面击实50次T 0702压实度98(基层)、96(底基层)T 0133CBR%100(基层)、80(底基层)T 0134抗压回弹模量MPa300350(基层连续级配型)300500(基层骨架密实型)200250(底基层、垫层)T 01356.5 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6.5.1透水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强度与空隙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 135的规定。6.5.2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每30m设置一道伸缩缝。6.5.3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的性能应符合表6.5.2的规定。表6.5.2透水水泥混凝土的性能项目计量单位性能要求试验方法透水系数(15)mm/s0.5附录A抗冻性25次冻融循环后抗压强度损失率%20GB/T 5008225次冻融循环后质量损失率%5GB/T 50082连通孔隙率%10附录C强度等级C20C30T 0553抗压强度(28d)MPa20.030.0T 0553弯拉强度(28d)MPa2.53.5T 05586.6骨架空隙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6.6.1水泥稳定碎石可采用强度等级为32.5级或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用量宜为8%12%,水灰比宜为0.390.43。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的规定。6.6.2骨架空隙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6.2的规定。表6.6.2骨架空隙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技术指标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空隙率%1523T 03097d抗压强度MPa3.56.5T 08056.7水文改善功能层6.7.1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水文改善功能层应采用粗砂、砂砾、碎石等透水性能好的粒料类材料,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6.7.2水文改善功能层应与边缘排水系统相连接,厚度不宜小于150mm,每侧宽度宜大于基层宽度0.5m。6.7.3采用碎石和砂砾垫层时,最大粒径应与结构层厚度相协调,最大粒径不宜超过结构厚度的1/2。7 施工7.1 一般规定7.1.1 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除应符合现行行业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本章的规定。7.1.2 透水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应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7.1.3 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及施工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应按规定程序审批后执行,有变更时应办理变更审批。施工人员应查勘施工现场,复核地下隐蔽设施的位置与标高。7.1.4 道路附属设施及土建工程施工,宜在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前完成。7.1.5 当遇雨雪天气及地表白天平均温度低于15时,不得进行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