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使用人原则.doc_第1页
曾国藩使用人原则.doc_第2页
曾国藩使用人原则.doc_第3页
曾国藩使用人原则.doc_第4页
曾国藩使用人原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曾国藩用人原则:牛骥不同槽 2012-10-05 13:33:11 浏览 3169 次|评论 0 条曾国藩用人原则:牛骥不同槽彭广军曾国藩从湖南衡州府练勇开始,就特别注意招揽人才,使得曾集团俊才辈出,且层次越来越高。文韬武略如武功突出、行军布阵本领高强的人当为首选,能做八股文章、能吟诗赋文也开门接纳,甚至下围棋的、看风水的也是来者不拒。及至攻克皖省省会安庆,曾国藩更是思贤若渴了。咸丰皇帝驾崩,曾国藩顿失硬后台,但此时的朝廷咨文已悄然将“湘勇”改称“湘军”,虽一字之差,但内含却大不相同,似乎由民间组织一跃进入了主流社会。曾国藩当然知道自己的影响在日渐增大,他反倒更加谨慎起来,表现出诚惶诚恐的样子,一方面上奏朝廷,请朝廷派一批品学兼优的六部官员和新科进士到安庆来帮助工作,一方面张贴告示,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人才。一时间,通往安庆的官道上车马塞道,文人贤才蜂聚。人来了,曾国藩大多是量才使用。曾国藩爱才,也能提携同辈与后学。对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左宗棠、李鸿章就是曾国藩的朋友或门生,他们先后都有曾国藩的提携之力。不过,至少有两种人曾国藩是不待见的,一是江湖侠客,他认为这种人大多属于流氓无赖,邪多正少,不遵法度,武艺再高留在军营亦会败坏军纪。二是对恃才傲物,空口说大话的人,如上海一个通晓洋文的买办王韬,初次登门求见就劝曾国藩学三国时期“三足鼎立”的做法,先在一旁观望朝廷和长毛争斗,待他们打得精疲力竭了,大人正好出来收拾残局对方话还没说完,曾国藩立马端茶送客,并通知门卫说此人再也不准进门。曾国藩用人讲究朋友亲属关系,也就是现在所说用人当然用信得过的人。胞弟曾国荃作为麾下主要统兵将帅,那是真能拼命的,“曾九帅”的名头也是冲锋陷阵赚来的。但即使对至亲,曾国藩似乎不会无原则迁就。亲表弟江庆才,是曾国藩五舅的独子,虽说上过几年学堂,无奈油盐不进,结果只能算是一个不太称职的二流子农村青年。他爹下世后就跑到安庆来投当了大官儿的表哥,说父亲临终前吩咐自己来表哥这儿谋个一官半职。曾国藩看在亲舅舅的面子上也有了三分成全的意思。适逢总督幕府正重金罗致才俊,所有来投之人,只要有点能耐都能量才使用,不过对碌碌无为者却不愿收留,因为曾国藩认为牛骥不能同槽,庸杰不分必定会使得大家齿寒。表弟江庆才是牛还是骥呢?这有待观察。江庆才在总督府试工了两个礼拜,曾国藩就暗地里考察了十多天,还交给他几件打酱油买醋一类的小事让他去办,但却没有一件办得周全。不是他不会办事,而是性格疏懒怠惰,且处处以总督表弟自居,指手画脚呼三喝四。在同桌吃饭,遇到饭中有谷粒,江庆才往往要拣出来扔掉。而曾国藩自己遇到同样情况一定去掉谷壳,吃掉米粒。哪怕是当着面有意表演,江庆才也视而不见。这一点特别让曾国藩很不高兴,下决心打发他回家。次日大早,曾国藩跟表弟好说歹说做了一个时辰的思想工作,并拿出一百两银子让他回去做点小生意过日子,江庆才才半推半就同意回到湖南老家去。曾国藩特地亲笔写了一副对联送与他以示勉励:“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从苦中来”。举贤不避亲,自古就是用人者非常冠冕堂皇的理由,然“不避亲”常见,“举贤”则不完全是那么回事,遇到“亲”了,看他什么方面都是好的,哪里还会认为亲们不贤?这一点,曾国藩无疑是做得比较好的。曾国藩生平 2006-06-06 18:02:00 归档在知识档案|浏览 952 次|评论 2 条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一)少年得志仕途亨通 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满腹经纶,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爱抚,他们望子成龙心切,便早早地对曾国藩进行封建伦理教育了。曾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至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踏上了人生的一大台阶。曾国藩刚28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力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暑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从文才上看,曾国藩的仕途畅通是与他好学有关,他学习孜孜不倦,苦读日夜不息,尤其在京参加朝考进入庶常馆学习后,“日以读书为业”。勤于求救,不耻下问,博览历史,重视理学,还读了大量的诗词古文,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官吏中如此勤奋好学者实不多见。由于他博览群书,涉猎文献,故在政治上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如要统治者“内圣外王”,要自如地运用儒法思想治理天下。他推崇程朱理学,认为程朱理学正统于孔孟之道,后君臣应以习之。尤其他曾主张或奏明皇上,提出治理天下之办法,涉及吏治与廉洁,选材与用材,物质与财用,兵力与兵法等。他应诏陈述政治主张说:“今日所当讲求者,惟在用人,人才不乏,欲作用而激扬之,则赖皇上之妙用,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三者不可废。臣观今日京官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肯振作起来,将一遇困难,国家必有乏才之患。”要想使官员振作起来,又须皇上以身作则。他从理论乃至实践上都极力标榜封建伦理道德,来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从武将上说,他本不具备先决条件,然而正是由于他的步步青云,得到了皇上与同僚们的青睐,他感皇恩,谢皇意,甘为保主子尽心尽力,表现在为建湘军呕心呖血,精心操劳练出了一支战斗力赛过绿营的正规军,为zheng压太平天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清王朝西拼东杀,征战毕生,直至卒死在两江总督的宝座上。 二) 曾国藩之思想学术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在政治家,对“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庠之风”,“痛恨次骨”。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bao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已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国藩将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