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失业应急预案.doc_第1页
清镇市失业应急预案.doc_第2页
清镇市失业应急预案.doc_第3页
清镇市失业应急预案.doc_第4页
清镇市失业应急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镇市失业应急预案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为不断健全服务机制,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有效应对清镇市范围内的严重失业问题,减小因失业给社会带来的各种压力和冲击,缓解失业矛盾,维护就业局势稳定,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编制本预案。(二)编制依据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失业保险条例、贵州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贵州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通知的实施意见、贵阳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贵阳市失业应急预案(试行)等法律法规和规章政策。(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应对清镇市行政区域内因失业问题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及突发事件。(四)工作原则1.属地管理、层层递进原则。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服务中心负责本辖区和职责范围内的失业预警应急工作,及时上报本辖区失业相关情况,上一级劳动主管部门负责督促、指导和协调下一级劳动部门的失业应急工作。2.部门联动、快速反应原则。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分工负责,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失业预警应急工作,做到快速反应、处置得当,将因失业问题可能引发的社会影响压缩到最小,提高工作效率。3.以人为本、民生至上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放在首位,努力减少失业人员数量,切实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4.预防为主、居安思危原则。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失业问题,做到早预报、早处置、早化解,增强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避免失业问题引发突发性公共事件。(五)事件分级根据失业问题可能造成的危害性、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把失业事件由高到低划分为三级:级(重大):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8%以上;失业保险基金支撑能力在3个月以下;我市辖区内某行业的多个企业一次性裁员超过该企业职工总数60%及以上,且造成1000人及以上失业;单个企业一次性裁员造成500人以上失业;从业人员在600人以上的单个企业一次性裁员50%及以上,且引起失业人员群体性上访。级(较大):城镇登记失业率在6%及以上8%以下;失业保险基金支撑能力在3个月及以上6个月以下;我市辖区内某行业的多个企业一次性裁员达到企业职工总数的50%及以上60%以下,且造成500人及以上1000人以下失业;单个企业一次性裁员造成300人及以上500人以下失业;从业人员在400人及以上600人以下的单个企业一次性裁员50%及以上,且引起失业人员群体性上访。级(一般):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5%及以上6%以下;失业保险基金支撑能力在6个月及以上12个月以下;我市辖区内某行业的多个企业一次性裁员达到企业职工总数的30%及以上50%以下,且造成300人及以上500人以下失业;单个企业一次性裁员造成200人及以上300人以下失业;从业人员在200人及以上400人以下的单个企业一次性裁员50%以上,且引起失业人员群体性上访。二、组织体系(一)领导机构成立清镇市失业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和部署全市失业预警应急工作。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市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市政府应急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国资办、市工业园区建设开发办公室、市物流新城管委会、市生态文明建设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投资促进局、市统计局、市城镇集体工业联社、市总工会、市妇联、市工商联等单位组成。各乡(镇)政府、社区服务中心应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本辖区的失业预警应急工作。(二)工作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市应急办副主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分管就业的副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本市失业预警应急工作,组织构建失业预警指标体系和失业预警监测工作体系,收集整理失业预警相关资料信息,适时发布、调整和解除失业警报,提出控制严重失业问题的对策及建议;具体承担值守应急,办理和督促落实领导小组的决定事项,根据我市经济状况变换,组织编制、修订完善失业应急预案,组织应急保障等工作。三、信息监测与收集建立应对严重失业问题的信息监测、报告、研判、预警等机制,加强沟通协调,提高失业预警工作效率和水平。(一)失业预警指标目前暂将我市失业预警指标体系分为两类:1.评价指标。用于确定失业警报级别,包括城镇登记失业率、失业保险基金可支撑月数、企业裁员规模。2.监测指标。用于分析、评估我市经济发展变化和失业问题严重程度,包括GDP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出口增长率、投资总额增长率、调查失业率、长期失业人员比例、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员增长率、返乡农民工比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等。(二)信息监测1.建立乡(镇、社区)失业预警监测体系,实行全时段、全覆盖的失业预警监测。开展常规性、临时性失业情况统计和相关失业状况抽样调查,进行失业风险分析。预测失业情况发展趋势,及时反馈失业预警监测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当某个行业或企业突发失业问题时,行业主管部门或企业要立即向同级政府及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2.实行企业运营及用工变化情况定期报告制度。从业人数在200人以上的企业均纳入运营及用工变化情况定期报告范围,由行业主管部门或乡(镇、社区)汇总后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内容应包括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概况、从业人数增减变化、职工工资变化情况、裁员情况及可能产生的后果等内容。(三)信息监测职责分工1.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失业预警监测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失业预警工作会;指导乡(镇、社区)开展失业预警工作;通过劳动用工备案、年审、检查等掌握企业用工变化情况,收集企业突发失业问题信息;收集失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信息;对人力资源市场用工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开展重点企业失业动态监测。结合本部门职能提出解决失业问题的意见或建议,按季度汇总提交失业预警监测信息资料。2.市发改局、经信局:收集分析国家和省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公共投资政策等领域变化情况,以及可能对我市就业形势造成的影响。结合本部门职能提出解决失业问题的意见或建议,按季度汇总提交失业预警监测信息资料。3市国资办:收集分析国家和省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公共投资政策等领域变化情况,以及可能对我市就业形势造成的影响;收集、掌握所属企业可能发生的严重失业问题信息。结合本部门职能提出解决失业问题的意见或建议,按季度汇总提交失业预警监测信息资料。4市工业园区建设开发办公室、物流新城管委会:收集掌握所属辖区内企业可能发生的严重失业问题信息,结合本部门职能提出解决失业问题的意见或建议,按季度汇总提交失业预警监测信息资料。5. 市生态文明建设局:收集整理企业受环境保护政策限制而需关闭、停产等情况,及时研究、分析,提出解决失业问题的意见或建议,按季度汇总提交失业预警监测信息资料。6.市教育局:协调相关部门收集和掌握我市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未就业的毕业生情况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失业问题的意见或建议,按当年度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汇总,及时提交失业预警监测信息资料。7. 市交通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城镇集体工业联社、市工商联:收集、掌握各行业可能发生的严重失业问题信息。结合本部门职能提出解决失业问题的意见或建议,按季度汇总提交失业预警监测信息资料。8.市统计局:配合做好失业预警监测工作,开展失业人员情况、失业率的调查和分析,按季度汇总提交失业预警监测信息资料。9.各乡(镇、社区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失业预警监测工作。收集、掌握辖区内企业突发失业问题信息;组织开展返乡农民工情况统计调查并进行分析;结合本辖区实际提出促进就业、控制失业问题的意见或建议,按季度汇总提交失业预警监测信息资料。(四)警报级别警报级别分为:级(重大),级(较大),级(一般);级警报发布橙色预警信号,级警报发布黄色预警信号,级警报发布蓝色预警信号。(五)预警分析评估1.组建失业预警专家组失业预警专家组由市政策研究室、市政府应急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国资办、市工业园区建设开发办公室、市物流新城管委会、市生态文明建设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投资促进局、市统计局、市城镇集体工业联社、市总工会、市妇联、市工商联等单位人员组成。负责综合分析省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对清镇市经济带来的影响,根据收集的失业信息评估清镇市失业问题严重程度,确定失业预警指标、事件分级和警报级别,提出控制失业问题的对策方案,供市政府决策参考。2.预警评估和发布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收集的失业预警监测信息和突发失业问题汇总,并进行初步分析评估。初评未达到警报级别的,可将失业预警监测评估情况报市政府;初评达到警报级别的,一方面及时向市政府报告有关失业严重情况,另一方面召集失业预警专家组成员再次开展失业问题分析评估,确定是否发出失业警报和警报级别,提出控制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报市政府同意后发出失业警报。对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失业情况(如大规模集体上访、上街堵路、围堵政府部门或其他公共场所等),要随时口头或书面报告。四、应急处置(一)应急职责分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各尽其职、密切合作的原则,积极组织做好失业应急工作。1.市应急办: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2.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符合条件失业人员按规定及时发放失业保险待遇,为失业人员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服务,做好跨地区的劳务协作和劳务输出,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向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援助,大力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3.市工业园区建设开发办公室、市物流新城管委会、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经信局、市投资促进局:根据市政府确定的应对严重失业问题相关方案及失业问题的紧急程度,及时研究、调整相关政策,积极履行企业破产、关闭、改制、产业扶持、公共投资政策等方面的职责,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促进社会就业岗位增加,配合做好职工安置工作。4. 市生态文明建设局: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企业改制、停产、关闭、破产等工作,加强对企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培训和指导,在申请政府对企事业单位实施限期治理、停产、关闭等工作中,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持企业稳定。5.市公安局:负责做好社会治安维护工作,加强对重点地区、场所、人群、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控制事态发展,维持社会秩序稳定。6.市民政局:负责将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失业人员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7.市财政局:负责保障市本级实施失业应急工作所需资金。8.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城镇集体工业联社:负责组织做好相关企业破产、关闭、停产、改制中的职工安置和产业扶持等工作。9.市总工会、市妇联: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破产、关闭、停产、改制等企业的职工安置,对困难职工给予帮扶、救助,做好职工维权、思想稳定工作。10.市工商联: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破产、关闭、停产、改制等企业的职工安置和产业扶持等工作。11.各乡(镇)政府、社区服务中心:按照领导小组的安排做好辖区内的失业应急处置工作。(二)先期处置突发严重失业问题后,属地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要迅速赶赴现场,成立现场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动员当地力量进行先期处置,及时对其影响范围、危害程度、保护措施、发展趋势等进行评估上报。(三)应急响应1.I级(重大)警报响应。领导小组办公室报请领导小组组长同意后,立即启动I级应急响应,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市领导亲自指挥,研究制定方案,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工作。2.级(较大)警报响应。领导小组办公室报请领导小组组长同意后,立即启动级应急响应,并向市政府主要领导报告,由市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参与制定方案,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工作。3.级(一般)警报响应。领导小组办公室报请领导小组组长同意后,立即启动级应急响应,通知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应急工作, 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四)处置措施当失业警报发出后,各单位要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根据警报级别和不同的失业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努力化解失业矛盾,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1.调整产业投资政策。根据失业问题严重程度,领导小组指挥和协调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现行产业政策和公共投资政策进行重大、较大或适当的调整,努力促进就业岗位增加。2.控制用人单位裁员。通过延缓产业结构调整和关停破产企业步伐,减少企业裁员;规范企业裁员行为,控制企业裁员规模,避免在同一区域、同一时间实施关停破产的企业过于集中,防止大规模裁员情况发生。同时做好关停破产企业职工的安置工作,保持就业局势稳定。3.千方百计促进就业。鼓励发展服务业、非公经济、中小企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努力创造就业机会;大力推动跨地区劳务协作和劳务输出,促进各类失业群体尽快实现再就业;采取积极措施扶持再就业项目,帮助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4.开通就业服务绿色通道。对集中产生的失业人员,主动提供全方位的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一条龙就业服务;健全就业援助制度,政府筹资适当扩大公益性岗位数量,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就业托底。5.加强职业培训。引导职业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培训专业(工种),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失业人员就业能力;鼓励失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扶持其成功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作用。6.切实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对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失业人员,按规定提供失业保险待遇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保障其失业后的基本生活。7.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失业应急工作需要。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