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征求意见稿) 目 次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总则.3 4.1 论证原则.4 4.2 论证内容.4 4.3 论证成果.4 4.4 论证工作程序.5 4.5 论证依据.5 4.6 论证等级.5 4.7 论证范围.8 4.8 论证重点.8 5 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11 5.1 通则.11 5.2 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11 5.3 论证采用的技术标准.13 6 项目用海基本情况.14 6.1 通则.14 6.2 用海项目名称、性质、规模和地理位置.14 6.3 项目用海必要性.14 6.4 主要建设内容、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15 6.5 项目主要施工工艺与方法.15 6.6 项目用海要求.15 7 项目所在海域概况.15 7.1 通则.15 7.2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概况.16 7.3 自然资源概况.16 7.4 海洋环境概况.16 7.5 海洋生态概况.16 7.6 项目所在海域开发利用现状.16 8 项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16 8.1 通则.16 8.2 项目用海环境影响分析.17 8.3 项目用海生态影响分析.17 8.4 项目用海资源影响分析.17 8.5 项目用海风险分析.18 9 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18 9.1 通则.18 9.2 海域开发利用影响分析.18 9.3 利益相关者界定.18 9.4 利益相关者协调分析.18 9.5 项目用海对国家权益和国防安全的影响分析.19 10 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19 10.1 通则.19 10.2 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19 10.3 项目用海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20 11 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20 11.1 通则.20 11.2 项目用海选址合理性分析.20 11.3 用海方式和平面设计方案合理性分析.21 11.4 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22 11.5 用海期限合理性分析.23 11.6 项目用海宗海图绘制.23 12 海域使用对策措施.23 12.1 通则.23 12.2 对策措施.24 13 结论与建议.24 13.1 论证结论.24 13.2 建议.25 13.3 资料来源与附件.25 附 录 A 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格式和内容1 附 录 B 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格式与内容1 附 录 C 资料来源说明1 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域使用论证工作 的内容、范围、程序、技术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用海项目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区域用海和 其它用海论证工作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鼓励根据本标准 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7108 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 GB/T 19485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GB 17378.117378.7 海洋监测规范 GB 12763.112763.7 海洋调查规范 GB 12898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12319 中国海图图式 GB 12342 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式 GB 12343 125000、1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GB/T 14477 海图印刷规范 GB 50026 工程测量规范 GB 17501 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 GB 1831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18421 海洋生物质量 GB 18668 海洋沉积物质量 GB 3552-1983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914-2008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 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1607-1989 渔业水质标准 GB 18218-2000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 13909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T 14914 海滨观测规范 HJ/T 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Y/T 123 海域使用分类 HY/T 124 海籍调查规范 HY/T 078 海洋生物质量监测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海域使用 sea area use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持续使用固定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 HY/T 123 定义2.1 3.2 海域使用类型 type of sea use 根据不同的海域使用方式和特点所形成的海域差异性划分的海域类别。 HY/T 123 定义2.2 3.3 用海方式 sea use pattern 根据海域使用特征及对海域自然属性的影响程度划分的海域使用方式。 HY/T 123 定义2.3 3.4 海籍 sea area use register 记载用海的位置、界址、权属、面积、类型、用途、用海方式、使用期限、海域等级、 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等基本情况的簿册和图件。 HY/T 124 术语和定义3.1 3.5 宗海 parcel sea 被界址线所封闭的的同类型用海单元。 HY/T 124 术语和定义3.2 3.6 宗海内部单元 internal cell of parcel sea 宗海内部按用海方式划分的海域。 HY/T 124 术语和定义3.3 3.7 宗海图 chart of parcel sea 精确记载宗海位置、界址点、界址线及与相邻宗海关系的图件,包括宗海位置图和宗 海界址图。 3.8 宗海位置图 chart of parcel sea site 反映宗海的地理位置和毗邻陆域与海域要素(岸线、地名、等深线、明显标志物等)的 图件。 3.9 宗海界址图 sea boundary map 反映各宗海内部单元的图斑、界址线、界址点及其编号、界址点坐标、用海面积等要 素,并能反映相邻宗海图斑、界址线、界址点及已有用海设施、构筑物及项目名称等要素 的图件。 3.10 界址点 boundary inflexion of parcel sea 用于界定宗海及其内部单元范围和界线的特征点、拐点。 HY/T 124 术语和定义3.4 3.11 界址线 parcel sea boundary 由两个界址点按照顺序连接而成的线段。 HY/T 124 术语和定义3.5 3.12 海洋功能区 marine function zone 根据海域及海岛的自然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地理区位、开发利用现状,并考虑国家 或地区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所划定的具有最佳功能的区域,是海洋功能区划最小 的功能单元。 GB/T 17108,术语和定义3.2 3.13 海洋基本功能 marine basic functions 依据海域自然属性和社会需求程度,以使海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所确定的海洋功能。 3.14 海洋功能区划 division of marine functional zonation 按照海洋功能区的标准,将海域及海岛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海洋功能区,是为海洋开发、 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基础性工作。 GB/T 17108,定义3.3 3.15 利益相关者 stakeholdeers of sea use 与项目用海有直接利益关系和受到用海项目影响而引发利益关系的开发、利用者。 3.16 用海风险 risk of sea use 项目用海引发的、对海域功能或相邻开发利用活动可能造成损害、破坏的突发性意外 事故。 4 总则 4.1 论证原则 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a) 科学、公正、客观; b) 促进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c) 与人民群众利益相一致; d) 保护海域资源和生态,促进海域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e) 节约集约用海; f)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国防安全。 4.2 论证内容 海域使用论证应在全面掌握项目所在海域自然与社会条件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用海基 本情况及所在海域资源、环境和开发利用现状,科学客观地进行项目用海必要性分析,项 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 符合性分析,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提出海域使用对策措施,给出海域使用论证结论和建 议。 4.3 论证成果 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成果为论证报告书和论证报告表,报告书格式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报告表格式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第 一 阶、 段 第 二 阶 段 第 三 阶 段 1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大纲 2研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项目的其它技术文件 3. 明确论证技术路线和方法 4选择确定项目的论证等级、论证范围、论证内容 筛选论证重点 明确现状调查、现场勘查和论证工作的具体内容 1汇集、分析所获数据、资料 2开展项目用海影响分析 3开展相关利益者调查 4. 绘制宗海位置图、宗海界址图 5. 开展用海选址、用海方式、用海面 积、用海期限合理性论证 5 收集数据资料,开展现场踏勘 开展现场勘查和先祖昂调查 用海项目初步分析 用海项目的详细分析 1提出海域使用管理对策 2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 3给出项目用海可行性结论和建议 申请用海者 (业主)委托开展论证工作 图 1 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程序框图 4.4 论证工作程序 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见图1)。 第一阶段为准备工作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研究与海域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 政策,研究与海域使用论证有关的其他技术资料和技术文件,搜集历史资料,开展用海项 目初步分析,明确论证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确定论证等级、论证范围和论证内容,筛选、 判定论证重点,明确现状调查和现场勘查内容等,制定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为分析论证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依据项目用海基本情况和海域的自然 资源环境概况,开展用海项目的详细分析,按照确定的论证范围、论证内容和论证重点, 组织开展现场勘查和必要的现状调查;依据论证技术要求,分析所获数据、资料,开展宗 海位置图和宗海界址图绘制、项目用海影响分析、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和可行性论证等工 作。 第三阶段为论证报告编制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根据现场勘查、现状调查数据和 用海影响预测分析结果,阐明项目用海与自然环境的适宜性分析结论、项目用海对周边海 洋资源与海域功能的影响分析结论、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结论、项目用海与利益相关者 协调分析结论及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结论,提出海域使用对策措施,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 告书。 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的用海项目可简化论证工作程序。 4.5 论证依据 4.5.1 法律法规依据 应完整、准确地给出海域使用论证的法律法规依据,并标明法律法规的批准文号、批 准时间、引用时的状态等内容。 4.5.2 技术标准和规范依据 应完整、准确地给出海域使用论证所依据的、现行有效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并标明技 术标准和规范的标准号(文号)、实施时间、引用时的状态等内容。 4.5.3 工程基础资料 应给出相关工程基础资料依据(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工程环 境影响评价报告和相关的水文、地质、生态等专题研究报告等),并标明相关技术资料、 文献的提供单位、完成时间、引用时的状态等基本信息。 4.6 论证等级 4.6.1 论证等级划分 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实行等级划分制度。论证工作等级依照项目的用海方式、用海规模 和项目所在海域特征,按表1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表1中未包括的用海方式,可参照表1中相近的用海方式界定用海项目的论证等级。 同一用海项目由多个用海方式构成,按用海方式、用海规模、项目所在海域特征所判 定的等级不一致时,采用就高不就低原则确定论证等级。 表 1 用海项目论证等级判定 用海方式用海方式用海规模用海规模所在海域所在海域 特征特征 论证论证 等级等级 冶炼、石油、化工、造 船、造纸、火电、核电、 海上机场等填海造地用 海 所有规模所有海域一 填海大于等于 30 公顷所有海域一 敏感海域一 填海(530)公顷 其他海域二 填海造地用海 其他填海造地用海 填海小于 5 公顷所有海域二 构筑物长轴长度大于 500m 或 用海面积大于等于 5 公顷 所有海域一 敏感海域一构筑物长轴长度(100500) m 或用海面积(25)公顷其他海域二 非透水构筑物用海 构筑物长轴长度小于 100m 或 用海面积小于 2 公顷 所有海域三 长度大于等于 2km所有海域一 敏感海域一 长度(2000200)m 其他海域二 跨海桥梁 长度小于 200m所有海域三 明挖海底隧道所有规模所有海域一 暗挖海底隧道所有规模所有海域二 海底仓储所有规模所有海域一 跨海桥梁、海 底隧道用海 海底水族馆等所有规模所有海域二 敏感海域一固体物质投放量大于等于 5104m3其他海域二 敏感海域二固体物质投放量(51) 104m3其他海域三 人工鱼礁类透水构筑物 用海 固体物质投放量小于 1104m3所有海域三 构筑物长轴长度大于 1000m 或 用海面积大于 10 公顷 所有海域一 敏感海域一构筑物长轴长度(1000200) m 或用海面积(104)公顷其他海域二 透水构筑物用 海 其他透水构筑物用海 构筑物长轴长度小于 200m 或 用海面积小于 4 公顷 所有海域三 用海面积大于等于 50 公顷所有海域二 港池用海 用海面积小于 50 公顷所有海域三 用海面积大于等于 100 公顷所有海域一 敏感海域一 港池、蓄水等 用海 蓄水用海 用海面积(10010)公顷 其他海域二 用海面积小于 10 公顷所有海域三 用海面积大于等于 100 公顷所有海域一 敏感海域一 用海面积(10010)公顷 其他海域二 盐田用海 用海面积小于 10 公顷所有海域三 用海面积大于等于 100 公顷所有海域一 敏感海域一 用海面积(10010)公顷 其他海域二 围海养殖用海 用海面积小于 10 公顷所有海域三 用海面积大于等于 700 公顷所有海域二 开放式养殖用海 用海面积小于 700 公顷所有海域三 用海面积大于等于 30 公顷或者 占用岸线大于等于 500m 所有海域二 浴场、游乐场用海 用海面积小于 30 公顷或者占用 岸线小于 500m 所有海域三 开挖、疏浚量大于等于 300104m3或长度大于等于 5000m 所有海域一 敏感海域一开挖、疏浚量(100300) 104m3或长度(10005000) m 其他海域二 专用航道 开挖、疏浚量小于 100104m3 或长度小于 1000m 所有海域三 危险品锚地所有规模所有海域二 海水取排水量大于等于 50104m3 / d 所有海域 一 敏感海域一海水取排水量(2050) 104m3 / d其他海域二 专用航道、锚 地及其他开放 式用海 温排水等开放式用海 海水取排水量小于 20104m3 / d 所有海域三 填海大于等于 30 公顷所有海域一 敏感海域一 填海(530)公顷 其他海域二 人工岛油气开采用海 填海小于 5 公顷所有海域二 油气开采用海 平台式油气开采用海所有规模所有海域二 敏感海域一 长度大于等于 20km 其它海域二 敏感海域二 长度(203)km 其他海域三 海底电缆、海底输水管 道、无毒无害物质输送 管道等 长度小于 3km所有海域三 敏感海域一 长度大于等于 3km 其他海域二 海底电缆管道 海底石油天然气等输送 管道、有毒有害及危险 品物质输送管道、海洋 排污管道等。 长度小于 3km所有海域二 固体矿产开采用海所有规模敏感海域一 其他海域二 取、排水口用海所有规模所有海域二 污废水排放量大于等于 30000m3 / d 所有海域一 敏感海域一污废水排放量 (1000030000)m3 / d其他海域二 污水达标排放 污废水排放量小于 10000m3 / d所有海域三 倾倒(工程)量大于等于 500104m3 所有海域一 敏感海域一倾倒(工程)量(500100) 104m3其他海域二 敏感海域二倾倒(工程)量(50100) 104m3其他海域三 倾倒用海 倾倒(工程)量小于 50104m3 所有海域三 用海面积大于等于 100 公顷所有海域一 敏感海域一 用海面积(10020)公顷 其他海域二 防护林种植 用海面积小于 20 公顷所有海域三 注1:并行铺设的海底电缆、海底管道等的长度,按最长的管线长度计。 注2:用海项目施工过程中包含海洋(水下)爆破,炸岛等内容的,论证等级提高一级。 注3:新增温排水和污水达标排放应考虑原排放规模。 注4:敏感海域是指: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海洋功能区划确定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海洋自 然保护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海域,特殊用途的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红树林、珊瑚礁等海洋生态系所在 海域,重要的河口、海湾、海峡、通航水道、潮流通道等。 4.6.2 分级论证要求 一级、二级论证的用海项目,应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三级论证的用海项目,编 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依据用海项目的特点、用海海域的特征,必要时可对相关内容开 展专题论证并提供专题报告。 一级论证应内容齐全,论证范围应覆盖项目用海所涉及到的全部区域,论证重点突出, 应根据用海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用海选址比选分析和用海布置、用海面积的比选分析, 并提供用海选址的备选方案和用海布置、用海方式的替代方案;应进行详细现状调查、调 访和全面的资料收集;采用定量方法系统深入分析项目用海各方面影响。 二级论证重点突出,应通过相关调查、调访和资料收集,尽可能采用定量方法分析项 目用海各方面的影响。 三级简要阐述项目用海的必要性,与功能区划及规划一致性,对资源环境和利益相关 者的影响、用海合理性等内容。 4.7 论证范围 论证范围应依据项目用海特点、项目所在海域特征及周边海域开发利用现状等确定, 论证范围应覆盖用海项目可能影响到的全部范围。 一般情况下,跨海桥梁、海底管道等类型的用海项目一级论证的论证范围:垂直于轴 线两侧的宽度,每侧不小于5km;二级论证范围不小于3km。其他类型用海项目论证范围应 以用海项目的平面型心(圆心)为起点计算,一级论证范围最小边边长不小于30km(或半 径不小于15km),二级论证范围边长不小于20km(或半径不小于10km)。依据项目用海的 具体特征和要求,可适当扩大或缩小论证范围。三级论证的用海项目可以适当缩小论证范 围。 论证范围应以平面图方式表示并给出控制点坐标,说明其地理位置、范围、面积等内 容。 4.8 论证重点 一般情况下海域使用论证工作中宜关注的论证重点应参照表2选择。根据项目用海具体 情况和所在海域特征,可适当增减论证重点。 依据项目用海类型、用海方式和用海规模,结合海域资源环境现状、周边利益相关者 等特点,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论证重点还应关注下述内容: 永久性、重大改变海域、海岸线类型和现状的建设用海,应将项目用海必要性列 为论证重点; 项目用海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与规划时,应将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规 划符合性分析列为论证重点; 项目用海选址不存在选址唯一性时,用海选址合理性分析应列为论证重点; 大规模填海造地用海或者用海项目所在海域为重要泄洪区和潮流通道时,用海方 式和用海平面布置合理性、用海面积合理性应列为论证重点; 项目用海范围内存在其他用海者和已确权用海项目时,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应 列为论证重点; 用海项目位于敏感海域或项目用海对海洋资源、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时,项目用海 资源环境影响分析应列为论证重点; 海底隧道采用明挖(沉管等)方式时,宜将项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作为论证 重点; 跨海桥梁、海底管道、海底场馆等类型的用海项目或者项目施工内容包含水下爆 破和炸岛等施工方式时,宜将用海风险分析作为论证重点;用海项目的后续建设 为石油、化工和其他危险品建设用地时,宜将用海风险分析作为论证重点; 填海造地用海应将海域使用对策措施列为论证重点。 表 2 海域使用论证重点选择表 论证重点论证重点 用海用海 类型类型 用海内容用海内容 用海用海 必要必要 性性 选址选址 (线)(线) 合理合理 性性 用海用海 方式方式 和布和布 置合置合 理性理性 用海用海 面积面积 合理合理 性性 海域海域 开发开发 利用利用 协调协调 分析分析 资源资源 环境环境 影响影响 用海用海 风险风险 渔业基础设施用海,如渔业码头、引桥、堤坝、 渔港港池、渔港航道、附属的仓储地、重要苗 种繁殖场所及陆上海水养殖场的取排水口等 围海养殖用海,如海珍品围海、人工设附着物 养殖等 渔业 用海 开放式养殖用海,如大型深水网箱、底播增养 殖、苔茷养殖、提水养殖、各类人工鱼礁等 盐业用海,包括盐田、盐田取排水口、蓄水池、 盐业码头、引桥及港池等用海 固体矿产开采用海,如海砂勘探开发、海洋底 矿产资源开发、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等 油气开采用海,如海洋石油(气)平台、油气 开采用栈桥、浮式储油装置、海底管线、油气 开采用人工岛及其连陆或连岛道路等 船舶工业用海,包括船厂的厂区、码头、引桥、 平台、船坞、滑道、堤坝、港池及其它设施等 的用海 电力工业用海(一) ,如火电厂、核电厂的厂区、 码头、引桥、平台、港池、堤坝、机座墩和塔 架、水下发电设施、取排水口、蓄水池、沉淀 池及温排水区等 电力工业用海(二) ,如潮汐发电、波浪发电、 温差发电、地热发电、海洋生物质能等海洋能 源开发利用用海 电力工业用海(三) ,如海洋风力发电、太阳能 发电的厂区、码头、引桥、平台、港池、机座 墩和塔架等 海水综合利用用海(一) ,如生活海水利用,海 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海水热泵,高位池 (提水)养殖等 海水综合利用用海(二) ,如利用海水降温、增 温,海水脱硫,工业海水利用等 工业用 海 其它工业用海,如水产品加工厂、化工厂、钢 铁厂、海上各类工厂用海,促淤冲淤、浅海水 库、海床底温泉、海底地下水开发用海等 港口用海(一) ,如集装箱、煤炭、矿石、散杂 货码头及引桥、平台、港池、堤坝、堆场等 港口用海(二) ,如液体化工、原油、成品油、 天然气(含 LNG、LPG) 、其它危险品码头及引 桥、平台、港池、堤坝、堆场等 航道、锚地用海,如主航道、支航道,锚地、 避风锚地等(含灯桩、立标及浮式航标灯等海上 航行标志所使用的海域) 路桥用海,如跨海桥梁(含顺岸路桥) ,栈桥等 交通运 输用海 海上机场及其附属工程用海 旅游基础设施用海,如旅游码头、游艇基地、 水上运动基地、海洋(水下)世界、海洋主题 公园、滨海生态公园、漂浮式旅游设施等的引 桥、港池、堤坝、设施、景观建筑、旅游平台、 高脚屋、旅游用人工岛及宾馆饭店等 旅游娱 乐用海 浴场、游乐场用海,如海洋浴场、滑泥(泥浴) 场、游艇、帆板、冲浪、潜水、水下观光、垂 钓、海洋地质景观、海洋动植物景观等 电缆管道(一)用海,如海底电(光)缆、海 底输水管道、无毒无害物质输送管道等 电缆管道(二)用海,如海底石油天然气等输 送管道、有毒有害及危险品物质输送管道、海 洋排污管道等 海底隧道用海,如海底交通隧道及其附属设施、 海底管线隧道及其附属设施等 海底工 程用海 海底场馆用海,如粉煤灰和废弃物储藏、海底 资源物资储藏、海底水族馆、海底仓库及储罐 等 污水达标排放(一)用海,如低放射性废液排 海、造纸废水排海、大型温排水等 污水达标排放(二)用海,如工业和市政达标 污废水排海,其他污(废)水海洋处置等 排污倾 倒用海 疏浚物倾倒区用海,如海洋倾倒、疏浚物多次 吹填、无毒无害固体废物海底填埋等 城镇建设填海造地用海,如城镇建设填海,城 区扩建填海,城镇景观填海,人工岛填海等 工业填海造地用海,如临港工业区建设、扩建 填海,交通与物流工业区建设、扩建填海,基 础设施建设、扩建填海,码头和港区填海,规 划(区域)开发建设填海等 农业填海造地用海,如滩涂围垦填海造地,海 湾围垦填海造地,河口围垦填海造地,滩涂、 河口、海湾围垦养殖等 造地工 程用海 废弃物处置填海造地用海,如劈山填海,平岛 礁填海,无毒、无害固体废弃物填海等 科学研究、实验及教学用海 海岸防护工程用海,如沿岸防浪堤、护岸、丁 坝等 特殊用 海 海洋(水下)爆破用海,如水下炸礁(岩) 、爆 破挤淤、基础爆夯、海水中和海床爆破等 :资源环境影响分析可依据项目用海特点和所在海域环境特征,选择水动力环境、地形地貌与冲 淤环境、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生态环境中的一个或数个内容作为论证重点。 5 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 5.1 通则 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应取得论证范围内的海洋水文动力现状、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现状、 海水水质现状、沉积物质量现状、海洋生物质量现状、海洋生态(含渔业资源)现状等内 容的数据资料;通过现场勘查获得论证范围和周边相关范围内的海域开发利用现状和用海 权属状况等资料。 海域使用论证工作要充分利用现有海洋调查资料,凡是现有海洋调查资料不能满足论 证工作需要的,应进行必要的现场调查。三级论证可只收集现有资料,不再进行现场调查。 5.2 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 5.2.1 基本要求 5.2.1.1 资料有效性要求 获得的数据资料有效性应符合下述要求: 由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等具备资质认定单位提供的数据;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资料以所在区域人民政府职能部门最新发布的数据资料为准; 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应经过正式批准;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海域使用现状资料应实地调访、踏勘获取; 所有引用数据资料应说明来源。 5.2.1.2 资料时效性要求 获得的数据资料时效性应符合下述要求: 除长期历史统计数据外,数值模拟计算所使用的海洋水文等实测资料时效不应超 过 5 年;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等资料时效不应超过 3 年; 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现状和工程地质资料时效不应超过 5 年; 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海洋资源等资料时效不应超过 2 年; 海岸动态采用项目用海论证前 2 年内的资料(区域构造、岩性等除外); 卫星、航空等遥测、遥感数据资料时效不应超过 3 年。 5.2.2 现场勘查 勘查内容应包括用海范围和周边海域内的现状海岸线、海域开发利用现状和用海确权 状况等,同时对现场勘查进行记录,记录的格式和内容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 具体调查论证范围内的海域开发利用主体基本情况,开发利用活动的内容、规模、用 海情况,以及与申请用海项目的位置关系;对已确权的用海活动还应调查权属来源、权属 内容(包括用海类型、方式、面积、期限等)、界址坐标、宗海图等。 5.2.3 现状调查 5.2.3.1 海洋水文气象 调查断面和站位的布设应满足数值模拟或物理模型试验的边界控制和验证的要求;一 级论证项目一般不应少于6个调查站位,二级论证项目一般不应少于4个站位。 调查内容应包括:水温、盐度、潮流(流速、流向)、波浪、潮位、悬浮物、水深、 气压、气温、降水、湿度、风速、风向、灾害性天气等项目。 调查方法应参照GB/T 12763的要求执行。 5.2.3.2 海底地形地貌与冲淤 根据随机均匀、重点代表的站位布设原则,调查断面和站位应基本均匀分布并覆盖于 整个论证海域。一级论证项目应不少于3条调查断面;二级论证应不少于2条断面。每条断 面不应少于2个站位。 调查内容包括项目所在海域及其周边海域的海洋地形地貌、海床、滩涂、海岸等的现 状,蚀淤现状、蚀淤速率、蚀淤变化特征等,海底沉积环境和腐蚀环境等现状。 的调查时间一般不受年度丰、枯水期的限制,可与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海洋生态 和生物质量等评价内容的调查时段一并考虑。 调查方法应参照GB/T 12763中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的要求执行。 5.2.3.3 海洋水质 调查站位应按照随机均匀、重点代表的布设原则,覆盖整个论证海域。一级论证水质 调查站位不少于 20 个;二级论证水质调查站位不少于 12 个。当用海项目特殊,或者位于 敏感海域,水质调查站位应适当增加。 根据当地的水文动力特征和海域环境特征,确定水质环境现状的调查时间和频次。一 级论证项目至少应进行春季和秋季的调查;二级论证项目至少应进行一个水期(或季节) 的调查。 调查要素(因子)应按照GB/T 19485的要求选择,依据用海项目的特点可适当调整。 调查方法参照GB 17378.4的有关要求执行。 5.2.3.4 海洋沉积物 调查断面方向大体上与海岸垂直,在影响主方向设主断面。一级、二级论证项目的沉 积物调查断面布设与相应论证等级的水质断面布设相同,调查站位数量不低于水质调查站 位的 50%。 调查时间应与海洋水质、海洋生态和生物质量调查同步进行,一般进行一次现状调查。 调查要素(因子)应按照GB/T 19485的要求选择,依据用海项目的特点可适当调整。 调查方法参照GB/T 12763.8、GB 17378.5的有关要求执行。 5.2.3.5 海洋生物质量 一级、二级论证项目海洋生物调查断面布设应与相应论证等级的水质断面相同,调查 站位数量不低于水质调查站位的 60%。 海洋生物调查内容包括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重要经济生物体内重金属及石油烃的 含量等。 调查时间应与海洋生态调查时间同步进行。 调查方法参照GB 17378.6、GB 17378.7和GB/T 12763.6中海洋生物质量调查的有关要 求执行。 5.2.3.6 海洋生态 调查断面和站位均匀分布和覆盖整个论证海域,调查断面方向大体上与海岸垂直,在 影响主方向设主断面。一级、二级论证项目调查断面的布设数量与相应论证等级的水质断 面相同,调查站位数量不低于水质调查站位的60%。 调查内容应根据用海项目所在海域的环境特征,选择下列的全部或部分项目:叶绿素 a、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潮间带生物、底栖生物(含污损生物)、游泳动物、 鱼卵仔鱼等种类与数量等。 调查时间应根据项目所在海域,合理选择代表季节特征的月份。一级论证项目一般应 在春、秋两季分别进行调查;二级论证项目可进行一个季节的调查;有特殊物种及特殊要 求时可适当调整调查频次和时间。调查时间可与水质调查同步;同时应尽量收集调查海域 的主要调查对象的历史资料给予补充。 调查方法参照GB 17378.6、GB 17378.7和GB/T 12763.6中海洋生物调查的有关要求执 行。 5.3 论证采用的技术标准 5.3.1 现场勘查标准 现场勘查、图件编绘等工作,应符合GB 12343;GB 12898;GB 50026;GB 12319;GB 17501;GB 18314;HY/T124等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 5.3.2 海洋环境质量与调查标准 用海项目所在海域及其周边海域的功能区环境质量,应采用下述技术标准:GB 3097;GB 18421;GB 18668; GB 3552-1983;GB 4914-2008;GB 8978-1996等。 用海项目所在海域及其周边海域的环境现状及其评价,应符合下述技术标准的要求: GB/T 19485;HJ/T 169-2004等。 用海项目所在海域及其周边海域的调查监测,应符合下述技术标准的要求: GB12763;GB13909;GB14914;GB 17378.117378.7;HY/T 078等。 5.3.3 其他技术标准 开展海域使用论证工作还应参照并符合下述相关标准的要求:GB 17108; GB 12342;GB 12319 ;GB/T 14477; HY/T 123;HY/T 124等。 5.3.4 标准选用原则 采用的技术标准中的某项(某要素)指标不一致时,应以最严格的标准为准。 当论证海域的同一功能区中依据不同的区划或规划,有不同的标准要求时,应当采用 符合海洋功能区划要求的技术标准。 可采用行业的相关技术标准和地方的相关技术标准作为论证工作的标准。 采用国际标准及其它相关标准时,应明确所采用的标准名称、类别和标准值。 6 项目用海基本情况 6.1 通则 给出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平面布置、主要结构及尺度、施工方案等。明确项目用海 必要性、用海类型和用海方式以及用海要求等内容。 6.2 用海项目名称、性质、规模和地理位置 清晰、明确地给出用海项目的名称、性质和地理位置(应附项目位置图);阐述用海 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及分期建设规模。 当用海项目属于改建、扩建性质时,应给出已建项目的建设规模、总体布置、用海规 模、用海方式、用海已确权状况等的基本情况。 6.3 项目用海必要性 6.3.1 项目建设必要性 项目建设必要性应包括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与用海需求等内容,主要包括: 依据用海项目的前期工作成果,给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和产能的需求预测 分析内容; 明确用海项目规模、产能的预测方法、预测时段; 给出用海项目的区域产业布局和同类竞争分析内容,说明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 6.3.2 项目用海必要性 结合用海项目的性质、特征,给出项目建设总体布置、用海布局的必要性,应主要包 括: 依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与区域产业布局的关系,明确项目用海理由; 依据项目的整体布置、用海工程布局,说明项目用海的必要性; 需要围填海的建设项目,应依据当地有效的土地利用规划,阐明围填海用海与当 地土地资源的供需关系,充分分析项目围填海的理由和必要性。 6.4 主要建设内容、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 依据工程基础资料,准确地给出用海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附属工程等)、用海 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主要包括: 给出有水深的项目总体布置图,标明用海项目各组成部分的用海平面位置、主要 平面尺度和相互关系等; 明确用海项目各主要建设内容的典型结构型式和尺度等; 明确基础工程的平面位置、结构、尺度等; 给出的项目用海平面布置,典型纵、横剖面,主要结构形式和尺度等,应能满足 项目用海分析论证和准确界定界址点、界址线的需要。 6.5 项目主要施工工艺与方法 明确用海项目中各部分用海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包括: 用海项目中各部分用海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含工艺流程框图)、施工机具、施 工辅助设施的布置、尺度、典型剖面、工程量等; 水下基础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包括:基础开挖、物料回填、开挖土石料处置 方法等; 针对基础开挖、港池航道疏浚、吹填等工程,应明确开挖、疏浚、吹填的平面布 置、工程量、施工方法、溢流口位置、施工进度安排等内容; 针对水下炸礁的基础处理工艺,应按照松动爆破的控制要求,关注炸礁的炮孔布 设,明确孔深、孔距、单孔装药量、一次起爆总药量、起爆方式等关键参数;并 明确礁渣的处置范围、处置量、处置方法、处置地点及其可行性分析内容; 针对护岸、防波(浪)堤类工程采用爆破挤淤基础处理工艺,堤脚、填海基础等 采用爆夯加固工艺的用海项目,除应按照相应爆破的控制要求明确相关内容外, 还应关注爆破挤淤、爆夯的处置范围、处置工程量,明确挤出淤泥的处置量、处 置方法、处置地点等内容; 用海项目土石方平衡分析内容; 明确施工围堰、栈桥等辅助设施使用的建筑材料、规格、尺度及拆除方法,材料 的处置方法、处置地点等; 用海项目中各部分用海工程的建设(施工)计划进度表,明确各部分用海工程的 建设(施工)计划进度和时序。 6.6 项目用海要求 阐明项目用海要求,应包括: 明确用海方案的用海类型、用海方式、用海面积和宗海图等内容; 明确用海项目控制或利用海水、海床、海岸线(包括大陆岸线和海岛岸线)和底 土的位置、数量、范围,给出占用(利用)海域、海岸线、滩涂等的数量、范围 等基本要素。 7 项目所在海域概况 7.1 通则 给出项目所在海域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概况、自然资源、海洋环境及海洋生态概况。 明确项目所在海域及周边海域内海域开发利用现状及现有用海项目的权属状况。 7.2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概况 简要阐述项目所在海域的波浪、海流等水文动力状况,区域的气候与气象状况,海域 海岸线、浅海、滩涂等现状,海域地形地貌与冲淤状况,工程地质状况,自然保护区和自 然景观等的概况。 简要阐述项目所在海域和周边海域的台风、风暴潮、海啸、巨浪、淤积、冲刷、潮流 通道骤淤等的历史记录和风险概率等概况。 简要阐述项目所在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状况,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包括海洋产业及相关 陆域产业发展状况,海洋资源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 7.3 自然资源概况 简要阐述项目所在海域及其周边海域的海洋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海岸线资源、湿地和 滩涂资源、港口资源、渔业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景观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等现状, 简要分析各种海洋资源的规模和潜力、分布特征等。 7.4 海洋环境概况 简要阐述项目所在海域和周边海域的海水水质环境,海洋沉积物环境等环境质量现状 分析和评价结果,给出环境质量现状的数据表和评价指数表。 7.5 海洋生态概况 简要阐述项目所在海域及其周边海域的海洋生态(包括渔业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类 型、规模和程度等;明确给出重要的海洋生态系和特殊生境,例如海湾、河口、红树林、 珊瑚礁等;明确主要经济生物产卵场,重要天然渔场水域,重要海水增养殖区等的分布和 特征;明确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和物种,例如海洋自然(特别)保护区,珍稀濒危海洋生 物保护区等;明确重要物种及其生境的分布和特征。 7.6 项目所在海域开发利用现状 7.6.1 开发利用现状 准确给出各相关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的位置、内容、规模、用海情况,以及与申请用海 项目的位置关系等;绘制准确、清晰的海域开发利用现状图。 7.6.2 海域使用权属现状 清晰、准确地给出项目所在海域及周边海域内现有用海项目和设施的类型、用海方式 和规模等基本要素;已经确定海域使用权的海域开发利用项目,应给出其权属来源、权属 内容(包括用海类型、方式、面积、期限等)、界址坐标、宗海图等内容。 8 项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8.1 通则 依据用海项目前期专题研究成果,阐述项目用海环境影响分析、项目用海生态影响分 析、项目用海资源影响分析和项目用海风险分析简要过程,给出准确、全面的影响分析结 论。当用海项目属于改建、扩建性质时,应对已建项目用海的主要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当论证工作需要进行项目建设各阶段对所在海域和周边海域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时, 其预测范围、预测内容、预测要素、预测时段、污染要素和非污染要素的特性、采用的预 测与评价技术方法,预测模式的边界条件、初始条件、计算域、计算参数、计算条件的选 取及简化、有关参数的估值、预测结果要求、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结果的表述等, 均应符合GB/T 19485和其它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当论证工作需要进行项目建设各阶段用海风险的预测、分析时,应阐明预测分析内容、 预测分析要素、预测分析范围、预测分析时段、污染要素和非污染要素的特性,采用的预 测与评价技术方法、预测模式的边界条件、初始条件、计算域、计算参数、计算条件的选 取及简化、有关参数的估值、预测结果和准确度等,应符合HJ/T 169、GB/T 19485和其它 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8.2 项目用海环境影响分析 明确给出项目用海对所在海域和周边海域的水文动力环境、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水 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的影响分析过程和结果,并应符合下述要求: 结合项目所在海域和周边海域的波浪、潮流、余流等的动态特征和时空分布,阐 述工程后的潮流和余流的时间、空间分布性质与变化;工程前后流场、潮位的特 征与变化;对位于海湾的用海项目还应给出大、小潮的纳潮量及其变化,海湾水 交换量、物理自净能力及其变化等分析结果; 结合项目所在海域和周边海域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的基本特征,阐述项目建 设对海岸线(岛屿岸线)、地形地貌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主要特征的定量或 定性的预测、评价结果,包括:工程前后的地形地貌的形态变化(包括海岸、滩 涂、海床等地形地貌),波浪输沙特征,冲刷与淤积变化,泥沙运移趋势变化、 极端水文和气候条件下的冲淤特征等分析结果; 明确各主要污染因子预测浓度增加值与水质环境现状值的浓度叠加分布,污染物 (含悬浮物)扩散的各标准浓度值的最大外包络线、最大外包络面积及其平面分 布,污染物排海混合区的范围、最大面积及空间位置等分析结果; 明确各主要污染因子预测浓度增加的影响范围与程度;给出污染物长期连续排放 对排污口、扩散区和周围海域沉积物质量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等分析结果; 当项目涉及到通航安全、防洪泄洪等问题,应根据相关专题报告,简要给出通航 安全、防洪泄洪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8.3 项目用海生态影响分析 项目用海对所在海域和周边海域的海洋生态影响分析应符合下述要求: 给出项目所在海域和周边海域工程前后因海岸线、栖息地变化,海床(滩涂)冲 刷与淤积和污染物排放等引起的海洋生态(含底栖生物、游泳生物、浮游生物、 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群落与结构等)的影响; 尽量采用定量方法分析海洋生态环境受到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 8.4 项目用海资源影响分析 项目用海对所在海域和周边海域的海洋资源影响分析应符合下述要求: 给出项目用海导致海洋生物资源(包括渔业资源)受到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并估 算项目用海导致生物资源(包括渔业资源)的损失量; 阐述项目所在海域和周边海域工程前后海岸线、浅海、滩涂等海洋空间资源的定 量影响分析结果;并对项目建设占用海床、水体等海洋资源进行定量分析。 8.5 项目用海风险分析 项目用海风险分析应符合下述要求: 阐明用海风险分析内容,风险危害识别与风险分析(潜在危险性)方法,风险概 率(事故频率)等; 给出各种风险分析因子(溢油、化学危险品等)的规模与源强;并预测或分析污 染物的迁移扩散路径与范围; 明确风险预测因子的扫海面积与时空分布特征,给出用海风险的分析结论。 9 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 9.1 通则 依据用海项目所在海域的海域开发利用现状、用海权属状况和项目用海对周边海域影 响的分析,全面、准确地界定利益相关者;针对项目用海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影响特征, 分析并给出相关利益协调方案;协调方案应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分析用海利益的矛盾 是否具备有效的协调途径和协调机制,并给出项目用海是否会引发重大利益冲突和矛盾等 论证结论。 9.2 海域开发利用影响分析 结合项目所在海域及周边海域内海洋开发活动,分析项目用海对周边开发活动的影响 程度、影响范围等内容。若项目用海严重影响周边开发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了解纺织材料特性试题及答案
- 电路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
- 等待救援面试题及答案
- 管理基础考试题及答案
- 互动营销与传统广告的区别试题及答案
- 七和弦乐理试题及答案
- 广告受众的多样性与考虑因素分析试题及答案
- 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考试例题解析及答案
- 林木种子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考试创意项目合作模式讨论试题及答案
- 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文献汇报
-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5届高考数学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
- 【MOOC】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西南政法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ARVR在电商设计中的应用与前景
- 宣传工作实务-形考任务三-国开(FJ)-参考资料
- 贵州省遵义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小升初真题((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物流行业综合工时优化方案
- 宫颈癌护理查房-5
- 2023年上海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要点解读
-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