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情表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掌握重点实虚词、古今异义词等文言知识。 2、有感情诵读全文,品味作者叙事中蕴含的情感,明确晋武帝准许李密奏请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了解本文“陈事晓情析理”说理艺术,明确晋武帝准许李密奏请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诵读体会和关键句鉴赏分析相结合,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适时点拨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从小到大读过太多的文章,谁能说一说你常常会被什么样的文字打动呢? (板书:情)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悠悠华夏文明史,一个“情”字贯始终,我们也曾为柳永笔下的离别之情而感伤,也曾被巴金老人的忏悔之情而动容。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千古名篇陈情表,看一看李密所表达的是怎样的动人情感。(板书:“陈”“表”“李密”) 设计意图:由“情”导入,能够较好地发散学生思维,回顾以往学过的以情动人的文章,问题难度不大,激活学生发言积极性,又能扣住新课教学重点,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初读感知 1、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作者向谁陈情呢?(板书:晋武帝)既然向皇帝陈情,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文本? 归纳明确:恳切、真挚、饱含深情。 2、两名学生朗读。校正读音,明确节奏,把握基调。 设计意图: 本文以情动人,所以要让学生进入情境,把握基调,并把这样的情感贯彻到学习本文的始终。 三、定位朗读: 齐读第二段,思考李密是因为何事而陈情的呢? 预设点拨: ( 1)辞不就职辞不赴命是不是因为李密不想做官,不懂感恩呢? (2)那些句子体现李密对晋武帝实则感激不尽,感恩戴德?(适时解决古今异义词”奔驰”以及“笃 ”“除”“则”的意思)(3)“进”是要做什么?“退”又是要做什么?(板书“忠”“孝”) 归纳明确:皇恩浩荡且“诏书切峻”,而祖母病情日渐沉重只能“辞不赴命”,所以才要“陈情”。(找学生以自己的体会来朗读“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体会进退两难之情。) 3、快速浏览第四段,概括李密陈情的目的是什么? 归纳明确:“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文言知识重点解决“听”矜”的意思,学会通过宾语推断、邻近推断的方法推断实词的意思) 设计意图:定位朗读,可以让学生快速找到问题的答案,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这一阅读文本回答问题的方法。先分析“因何事而陈情”再思考“陈情的目的”,避免按照文章顺序讲解课文的平淡和枯燥。四、自读涵泳:思考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尽孝的请求呢?(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加以品味分析。)(1) 身世悲苦,与祖母情深似海。 预设点拨: 1、本文骈散结合,“臣以险衅舅夺母志”“臣少多疾病终鲜兄弟”等句为何采用四字句呢?(重点解决古今异义词“不行”“鲜”的意思,学会对称推断实词意思的方法。) 分析明确:四字句的运用,突显李密身世悲苦,灾难好似接踵而至,丝毫不给李密以喘息的机会!2、尽管和祖母情深似海,但如果确实有自己要做的事情,让其他亲人照顾祖母行不行呢?分析明确:“孤苦”“孤弱”“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突出“孤”,照顾祖母于情于理,都是责无旁贷。 3、 假如李密站在你面前,向你轻轻的诉说他的这些人生遭遇,你会对他给予怎样的情感呢:(怜惜,同情)4、 李密能够打动我们,是因为他陈述的事情是夸大其词夸张渲染了吗?诉说的情感是怎样的?(板书“陈事”“晓情”)明确:事是真实可信的,情是真挚动人的。(2) 知人论世,了解晋武帝。 通过诉说身世悲苦,祖母无人照顾,可能会打动一般的君主,那晋武帝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李密和他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学生回答,教师幻灯片展示背景,进行补充) 展示明确: 晋武帝司马炎,为人阴险多疑,晋朝开国皇帝,司马懿之孙,司马昭长子。司马氏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西晋政权。 李密幼时好学,博览五经,极有辩才,历任蜀国州从事、尚书郎等职。蜀国灭亡后,隐居乡里。(说服晋武帝不仅要陈述事实,晓之以情,还要动之以理板书:析理)(3) 妙用称谓,打消疑虑。(学生可能很容易找到“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一处来体会晋武帝被说服的原因,据此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李密的用心良苦,机敏和才情。) 1、文中李密面对晋武帝称自己为什么?明确:臣。 2、晋武帝和李密是君臣关系吗?(结合背景) 3、还有哪些称谓看出李密的良苦用心? 明确:“亡国贱俘”“伪朝”“圣朝”。 (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引导学生推敲语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1、哪个字体现圣朝恩泽广布? 明确:“凡”。 2、李密和“故老”相比有什么特点? 明确“孤苦”“尤甚”。 明确:“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对祖母“尽孝”实际上就是践行圣朝的治国理念,“尽孝”实为“尽忠”(完成“心”形板书);“孤苦”“尤甚”,更显圣朝之“清化”。 (五)提出方法,作出承诺。(此处根据课堂时间以及学生反应,学生体会到便顺势引导,学生没有关注到也可以忽略不说。) 明确:1、“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通过时间长短对比提出解决忠孝难两全的方法:先尽孝后尽忠。(板书:“先”“后”)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借用典故,作出承诺。(齐读此句,“当”字重读。) 总结:李密正是通过这样一篇陈情表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拳拳孝情以及他的机敏和才情,难怪阴险狠毒的晋武帝也赞叹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幻灯片展示:拳拳孝情人神共鉴,机敏才情帝王叹服) 设计意图:整个环节围绕着一个大问题,便于学生明确问题核心,畅所欲言。“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这一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关键词,避免架空文章。通过分析诵读,层层深入抽丝剥茧,引导学生体会李密陈情说理的艺术。 五、请读文本,致敬经典。 1、一名同学根据本节课学习,有感情诵读全文。 2、师生共读最后两段,致敬经典。 设计意图:课文分析结束,若不通过诵读来涵泳品味,整个教学便是功亏一篑。单独读与师生共读相结合,既能展示个性风采,又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 六、拓展探究,传承孝道。 1、假如你也处于忠孝两难的境地,你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学生畅所欲言,让大家听到你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小结:我们曾经读过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确,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胸怀壮志,但也应该注重亲情,珍视身边的点滴美好!在当代就有人将“忠”与“孝”完美结合起来,感动了整个中国。 (幻灯片展示: 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 陈斌强:用行动注解孝德的好儿子) 2、齐读颁奖词。 七、课堂总结:我们高兴地看到,跨越千年的沧桑,孝仍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基和脊梁,仍然是支撑我们一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