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8周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8周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8周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8周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8周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2013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那一种遥远的幽默杨芳本来,曹禺从南开转学到清华,一半是冲着王文显。他早就听说,这位外国语文学系主任,对戏剧颇有研究。但听课后,他竟有些失望。从头至尾,王文显都在念英文讲义,而且年年如此,从不增删。难怪教近代诗歌的温源宁教授说,那情形“好似一个长老会的牧师正在主持葬礼”。即便在课下,他也枯燥无味。据说,学生登门拜访,大多是谈正事,说完便走,“没有人逗留,也没有人希望延长约会时间”。他不苟言笑,瘦长白净的脸上,嘴角略微向下撇。1936年外国语文学会的合影里,他穿件深色的西服,搭配斜纹领带,背着手,和吴宓一左一右立在中央,满脸严肃。自1915年伦敦大学毕业,王文显便在清华教书,直至1937年学校南迁。其间,他历任教务主任、代理校长和外文系主任。不同于为人的刻板,他写出的剧本却别有一番幽默,“没有丝毫沉闷无味之处”。在暗讽袁世凯称帝的喜剧梦里京华中,他写下一幕大小老婆争当皇后的闹剧:“大太太喘气喘得活像夏天的狗。她旋转得眼花缭乱。一姨太太一个箭步跳到她身后,伸手要抓她的头发。她没有抓住头发,仅仅撕下她的领子。”他的另一部英文喜剧委曲求全,写的则是教授勾心斗角的丑态。男主角是一位大学校长,一出场,便抱着哈巴狗,大言不惭地对下人说:“我要不耍一点儿手腕,你想我能维持五分钟之久吗?”这是这位代理校长的切身感受吗?人们不得而知。至少,在现实中不大看得出来。在会议上,他不慌不忙,不东拉西扯;做事方面,他一丝不苟,“各个方面无疵可求”。甚至,他永远一个样儿,抽烟斗,打网球,夏天穿短装,冬天换长袍。温源宁说他“像个固定的设备毫无改变”,调侃他为清华的“不倒翁”和“定影液”:“没有他,清华就不是清华;有了他,不管清华还会再有多少变革,也依旧是清华。”与学生曹禺的悲剧不同,王文显的作品是喜剧,充满了嘲讽,令人捧腹大笑后若有所思。委曲求全在耶鲁大学演出时,波士顿报一位记者评价:“柔和的、恶嘲的微笑实在是中国人对于喜剧的一种贡献。” “(他的作品)是那种坐在小剧场里,一边喝着咖啡和茶,一边细细品味的话剧。”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耀杰说。1990年,正读研究生的张耀杰在资料室无意中发现一本二三十年代的杂志。上面布满灰尘,旧得“翻几下就会烂掉”,其中介绍了王文显。不同于那个年代常有的慷慨激昂,他的剧作文字温文尔雅,很有情趣。 “这种情趣充满了文人式幽默,没有火药味,温厚中带着一丝人文关怀。”张耀杰说,“我们现在很少还有这种幽默。”只是这种情趣“缺乏战斗性”,这些文字也在以往的戏剧史研究中被忽略。出版于上世纪80年代、被称为中国戏剧史权威著作的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一书,732页里对他的介绍只有薄薄4页。“剧中所表现的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基于这种精神对当时中国黑暗现实的批判,是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的。”书中写道。清华大学图书馆东北角不远处,曾是王文显居住的北院住宅区。梁启超、朱自清等学者也一度在这里居住。而如今,这里则是一大片草坪,稀稀拉拉种着柳树和杨树,有学生在看书,也有老人推着童车,早已不复是“点点翠竹千般绿,几条小路尽文人”的景象了。(摘编自过去的那些人)【注】王文显(18861968):中国现代戏剧的重要先驱之一。定影:把经过显影的感光材料放入配好的药液里,溶去全部卤化银,只留下银质的影像,并把影像固定下来,不再变化。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段说温源宁用“好似一个长老会的牧师正在主持葬礼”一语描述王文显上课的情形,写出了他严肃、枯燥的授课特点。B第段引用梦里京华对大小老婆争宠的生动描写,目的是为了突出袁世凯称帝的荒谬,说明王文显的剧作别有一番幽默。C王文显的话剧作品文字饶有情趣,值得细细品味;他追求的风格与当时的社会潮流不尽吻合,其作品透露出一定的人文情怀。D文章最后一段描写了王文显旧居周边的环境与情景,营造了肃杀悲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王文显的深切怀念与沉痛哀悼。E“那一种遥远的幽默”意味深长,“遥远”既指王文显的喜剧已少有人知,也指王文显式的幽默在如今的文学作品中已不多见。【参考答案】BD应该是祥和的,目的在于说明王文显的喜剧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蔡元培的富贵蔡元培可谓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人。在这方面,张謇、章太炎等人旧而少新,胡适、鲁迅等人新而少旧,只有蔡元培先生在新旧、士仕、政道之间出入自如。说蔡先生的传统,有很多角度,其中之一是蔡元培一生没有置备私产。他亲历清朝、民国,为国家社会服务多年,地位不可谓不高,为家为私的机会很多,但他没有谋私谋家,一生搬家多次,只是租居而已。这样的国士或说“国之重臣”,确实有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士大夫的品德,那就是以国事、天下事为念。蔡元培做官的机会太多,完全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富贵于他是可望可即之事。但蔡先生一生清贫,尤其是晚年寓居香港期间,经济上甚是困窘。蔡先生的儿子蔡怀新证实,父亲置业并不困难,后来不仅没有置业而且没有积蓄的原因是,收入多,支出也多,主要支出除购买中外图书典籍外,还有捐助社会公益事业及接济有困难的亲友、学生。一生受惠于蔡元培先生的人太多了。陈独秀、鲁迅、胡适、梁漱溟、毛泽东、刘开渠、王云五这些人,还有众多的学生、看门人,都得益于蔡元培先生。有人回忆:先生晚年旅居香港,生活极端拮据,仍不忘周济他人。当时有一位广东籍诗人名叫廖平子,恬淡高洁,不屑钻营,家无隔夜之粮。蔡元培知道廖平子生活清贫,每月赠法币十元,数年不断可见蔡先生的豪情出于至诚。蔡元培先生病逝,国民政府给他发布了褒扬令,称赞他“道德文章,夙孚时望”,“推行主义,启导新规,士气昌明,万流景仰”,毛泽东在唁电中称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蒋梦麟的挽联是“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吴稚晖的挽联是“平生无缺德,举世失完人”。一般的官吏极易为官场习气所染,他们习惯了当官做吏后,便难以回归平实,再难以自食其力。在这方面,蔡元培先生的自信与自足是少有的。1907年5月,40岁的蔡元培放弃国内的身份地位,在驻德公使孙宝琦的帮助下前往德国,入莱比锡大学听课,再次学习,历时4年之久。因为公派留学机会搁浅,蔡元培决定自费,当时他还需要抚养妻儿四口。为此,蔡元培给当时在德学习的唐绍仪的侄子唐宝书、唐宝潮等兄弟四人做家庭教师,为他们讲授国学,每月报酬100马克。他的挚友张元济先生向上海商务印书馆商洽,特约蔡元培在欧洲为该馆著文或编译,每月稿酬100元,如此保证蔡元培留学所需,并维持其在国内的妻子儿女的生活。蔡无培自称“好好先生”,但其实是“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他终生都涉足官场,辞职于他几乎是家常便饭。1898年,32岁的蔡元培时任翰林院编修。传统中国社会,中进士点翰林后,就意味着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封妻荫子,更意味着身系国之重望、位列写史的行列。但当年戊戌政变后,蔡元培仍选择了辞职。1900年,34岁的蔡元培已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一年多,学堂新旧势力争执不断,他支持新派,遭到出资人的干涉。蔡元培断然辞职。1902年,36岁的蔡元培时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一年多,学校发生学潮,蔡元培支持学生退学,他自己则辞职。1912年,46岁的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7月2日,为抵制袁世凯专制独裁,辞职。1917年,51岁的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7月3日,因抗议张勋复辟,他向总统黎元洪提出辞职。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部分学生被捕,蔡元培四处奔波,救助被捕学生,学生获释后,蔡元培向总统徐世昌递送辞北大校长信,于当晚离京。有人统计,蔡元培先生一生辞职有24次之多,其中为北大辞职7次。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曾说:“拿世界各地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大学,这些学校的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校长的身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恩格斯曾称赞但丁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我们看蔡元培先生在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折中的位置,庶几近之。(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只有蔡元培先生在新旧、士仕、政道之间出入自如”一句,可见作者对蔡元培的钦佩、赞叹之情,也流露出作者对张謇、章太炎等人的轻视态度。B蔡元培为官多年但没有积蓄,主要原因是他把所有收入都捐给了社会公益事业及接济有困难的亲友、学生。C作者借蔡元培病逝后各方的反应,赞扬了先生在学术领域的重要地位和道德领域的垂范作用,表达了对先生逝世的惋惜。D蔡元培为官期间屡次辞职,有人统计,他一生辞职多达27次,可见其做人缺乏变通、做事缺乏毅力和坚持。E作者通过客观的史料、文字资料,介绍了蔡元培的为人和社会影响;在叙述的过程中,又融入了自己态度鲜明的主观性评价。(2)蔡元培性格中有哪些让人钦佩的特点?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如何理解“蔡元培可谓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人”?这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4)有人说,蔡元培一生为官但生活清贫,此文应以“蔡元培的清贫”为题更妥。请结合全文,条理清晰地表达你的看法。 (1)EC(2)一生为国却不谋私产:历任国家重要职位,晚年生活相当困窘。生活清贫却扶危济困:晚年经济状况不佳,却数年如一日接济读书人。为官多年却能自信自足(或自食其力):留学德国期间,凭自己的学识养活自己和家人。人格独立、不怕权贵、不慕功名:为官期间,数次辞职。【解析】信息筛选题答题时首先要审清题,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最后整合信息简要概括。此题是综合信息筛选题,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此题要从“一生为国却不谋私产”“生活清贫却扶危济困”“为官多年却能自信自足”“人格独立、不怕权贵、不慕功名”的角度进行概括。(3)蔡元培身处新旧中国转换时期,身上继承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优秀品质,又凭借自己的学识领导北大变革,使北大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引领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作用:总起全文,下文内容都是围绕这一句而来;与结尾相照应,点出了蔡元培的历史地位。分析句子的作用要结合句子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在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升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在文章中间是承上启下等作用。此句在文章开头,作用可以概括为:总起全文,下文内容都是围绕这一句而来;与结尾相照应,点出了蔡元培的历史地位。(4)不同意。从内容上看,文章都是围绕蔡元培对待财富的态度、对待显赫官职的原则来选材;从人物形象上看,蔡元培为官多年但是清贫一生,题目与人物清贫的一生形成鲜明对比,引人深思,蔡元培虽生活清贫,但精神富有高贵;从主旨上看,作者借“富贵”表达了对蔡元培高贵人格的尊崇,启发人们反思当下社会物质主义、功利主义横行的不良现象。同意。“富贵”原义指生活富裕且地位高贵。从内容上看,作者所用的资料只能说明蔡元培为官多年但经济清贫,材料与“富贵”无关;从主旨上看,作者用“清贫”一词,能更直接表达出作者对蔡元培高贵人格的尊崇;从人物形象上看,用“清贫”一词,更能概括出人物“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性格特征。【解析】探究类题目答题要遵循“内引外联”原则,所谓“内引”即在文本中找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所谓“外联”即联系社会现实和个人实际拓展答题思路,体现考生的探究品质。此题其实是考查文章标题的妙处,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