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篇高考聚焦专题贯通专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试题.doc_第1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篇高考聚焦专题贯通专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试题.doc_第2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篇高考聚焦专题贯通专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试题.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5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一、选择题1.(2017福建福州模拟)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由此可见孔、孟二人()A.宣扬复古守礼B.肯定汤武革命C.追求仁政德治D.主张重构秩序2.(2017河南郑州一中入学考试)西汉流行的儒家经典是靠经师口授,用隶书写成,被称为“今文经”;后来在孔府旧宅等处发现的使用前代文字书写的经书,被称为“古文经”。但古文经在汉代一直不被今文经儒生认可,其主要原因是()A.秦代焚书,古代典籍真假难辨B.时代变迁,阅读隶书已成习惯C.传承断绝,五经内容差异甚大D.儒学独尊,利禄之争日趋激烈3.(2017湖南十三校联考)“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A.有所为有所不为B.格物致知,自我修行C.自我克制,廉洁奉公D.不畏权贵,忠君爱国4.(2017湖南长郡中学检测)明末清初,西方近代技术及天文学、数学、地图学知识不断传入中国,并为部分士大夫所接受,实用之学勃兴。这一时期士大夫接受西学的主要原因是()A.对理学空疏之风的不满B.进步思想成为主流思潮C.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D.反清复明势力不断壮大5.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印刷术的革新B.造纸术的改进C.装订技术的提高D.科举制的盛行6.(2017江苏卷,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二、非选择题7.(2017四川宜宾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时期关羽形象三国三国志中的关羽:东汉末年名将,勇武、重义,傲慢自大,刚愎自用隋唐隋唐时期,并未得到统治者及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和颂扬,名气也不大宋元统治者对关羽赐庙额、封王;关羽的祠庙在全国各地兴起;南宋文人对关羽忠义、英勇的形象特质进行了多方渲染;关羽故事在话本、戏曲杂剧中大量出现,刚勇、忠义、儒雅是关羽形象的主要特征;元明之际,罗贯中将关羽形象定格在三国演义小说中明清统治者先后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在民间逐渐成为一个禳灾祈福之神,受到百姓的顶礼膜拜20世纪初1917年钱玄同在写给胡适的信中说道:“明清两代,社会上所景仰之古人,就是孔丘关羽二位。不但愚夫愚妇信仰关老爷,即文人学士亦崇拜关夫子。此等谬见,今后极应扫荡无疑。”郭素媛三国演义诠释史论、刘海燕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史论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关羽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专题5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一、选择题1.D材料借助孔子与孟子二人评价“国君与人臣”这一对关系来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旧的政治体制的破坏与重建。孔子希望恢复破坏了的稳定的等级秩序,孟子所倡导的则主要体现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择明君而行的抱负,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改变周制之下的等级僵化,故D正确;A项只符合孔子维护政治秩序的理念,排除;B、C两项表述材料无法体现,均排除。故选D。2.D秦代焚书坑儒,会导致古代典籍真假难辨,但经书能否被认可,受政治和阶级利益的影响,故A项不是古文经不被认可的主要原因,排除;字体难以辨认不是影响古文经不被认可的主要原因,故排除B项;西汉的儒家经典也是以先秦儒学“仁”“爱”为基础,不会出现五经内容差异甚大的现象,故排除C项;西汉儒学是董仲舒融合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学说形成的新儒学体系,与先秦孔孟的儒学有所不同,为保证新儒学的正统地位,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古文经在汉代会一直不被今文经儒生认可,故答案为D项。3.C根据题干可知,朱熹的“天理”和“公”在社会道德的反映是“三纲五常”,理学思想注重以理统情,注重自我节制,追究道德、规范。C项正确。4.A明末清初,面对日益加剧的社会危机,理学空谈义理,顾炎武等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同时士大夫接受西学,也是基于“实用之学勃兴”,故答案为A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对社会产生巨大冲击, 但尚未成为主流思潮,故排除B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是表现而非原因,故排除C项;D项与材料关系不大。5.A材料反映出宋代书籍由卷轴形式演变为单页装订,藏书大量增加,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卷轴无法进行活字印刷,而单页适合活字印刷,印刷技术的提高降低了书籍的成本,使得藏书大幅增加成为可能,A项正确。卷轴形式的书籍也可以用纸,B项错误。装订技术不是社会上藏书增多的主要原因,C项错误。隋唐时期就已经实行科举制,且材料也没有体现藏书的内容和用途,故D项错误。6.C材料认为中国画注重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体现了中国画寓情于景、情景合一的特点。二、非选择题7.解析:材料列举了从三国到20世纪初关羽形象的变化。答题时,首先任意选择两个相邻时段,分析关羽形象的变化,然后结合所学论述造成其形象变化的因素即可。例如分析从宋元到明清,得出关羽从文学形象变为宗教神灵,首先论述宋元时期造成其文学形象出现的因素,根据材料“统治者对关羽赐庙额、封王”得出统治者的推动,结合所学可从当时的政治状况思考得出两宋民族矛盾突出,关羽身上勇武、忠义的特质契合统治者的需要和当时反抗异族压迫的社会心理需求。答案:(示例)变化:从宋元到明清,关羽从文学形象变为宗教神灵。论述:两宋民族矛盾突出,关羽身上勇武、忠义的特质契合统治者的需要和当时反抗异族压迫的社会心理需求;儒学复兴,理学兴起,关羽身上的忠、义,契合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受到极力推崇;市民文学的兴盛,完成了对关羽形象的重塑。明清统治者对关羽大加封谥,渲染其“忠义”,以此训导民众,维护封建统治的秩序;关羽形象中的“义”契合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