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随堂检测.docx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随堂检测.docx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随堂检测.docx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随堂检测.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jin)牺牲玉帛(b)B遂逐齐师(su)下视其辙(zh)C望其旗靡(m)肉食者谋之(mu)D小信未孚(f)公将驰之(ch)2.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何以战B必以情C必以分人D可以一战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B小大之狱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夫战,勇气也5.下列对句子的语气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发议论)B刿曰:“未可。”(表否定)C夫大国,难测也(发议论)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表赞成)6.下列各句中的“属”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神情与苏、黄不属B在骨髓,司命之所属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属予作文以记之7.下列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两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B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C第一次击鼓能让士兵生气,第二次(击鼓)士兵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就竭尽了。D一次击鼓能振作土气,两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三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8.课文第2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是表现曹刿( )A忠君报国的思想B勇于牺牲的决心C冲锋陷阵的精神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9.用原文填空。(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2)表明鲁庄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_”。(3)曹刿解释为何追逐齐军的句子是 “_”。(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10.从记叙的内容看,你认为鲁庄公身上是否也有可取之处?为什么?_参考答案1. B 解析:“遂”应读su。2.B 解析:正确的停顿应为“公与之乘,战于长勺”。3. C 解析:C项中“以”的意思是“把”,其他三项都是“凭、靠”的意思。4. D 解析:A项中的“牺牲”,古义为祭祀用的牲口,今义为舍弃自己的利益或为正义事业而献身。B项中的“狱”,古义为诉讼事件,今义为监狱。C项中的“鄙”,古义为目光短浅,今义为品德低劣。D项中的“勇气”,古今义都是“敢作敢为豪不畏惧的气魄”。5.A 解析:A项是一般的疑问语气。6.C 解析:C项与“忠之属也”中的 “属”都是“类”的意思。7.B 解析:“气”是“士气”之意,“再”是“第二次”之意。8.D 解析:课文第2段写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彼竭”)的时机进行攻击,“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9.(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吾视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