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央公园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央公园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央公园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央公园项目建议书.doc_第4页
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央公园项目建议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央公园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深圳市光明新区城市建设和管理办公室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北方设计研究院二OO八年十一月项 目 名 称: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央公园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委 托 单 位:深圳市光明新区城市建设和管理办公室编 制 单 位: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 北方设计研究院院长:何 昉 教授、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委员邹 毅 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项 目 主 管:叶永辉 风景园林高级工程师项 目 负 责:庄 荣 风景园林高级工程师 技 术 负 责:林广思 风景园林博士、工程师 编 制 人 员:鲁成红 注册造价工程师徐 艳 园林植物学博士锁 秀 人文地理硕士、工程师审 核 人 员: 赵伟康 注册造价工程师侯灵梅 旅游管理硕士、工程师目 录第一章 总论11.1项目概况11.2项目建设背景1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72.1项目建设符合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和行动纲领72.2项目建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92.3区域游憩绿地现状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122.4项目建设是光明新区的开篇之作132.5可借鉴的新城开发与大型中心绿地建设的成功经验15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173.1自然气候条件173.2地形地貌173.3地质条件173.4地表水资源183.5动植物资源183.6建设现状19第四章 规划设计方案设想214.1项目指导原则214.2项目定位与目标214.3公园游人容量预测224.4前期概念规划方案244.5建设方案修改与策划294.6交通设施规划334.7配套设施规划354.8绿化规划444.9给排水工程规划464.10电力电信工程规划474.11弱电工程规划48第五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495.1投资估算495.2资金来源54第六章 项目建设与管理566.1项目实施计划及进度安排566.2工程项目管理566.3招标事宜58第七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607.1组织机构607.2人力资源配置61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638.1项目场址环境现状638.2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638.3环境保护措施64第九章 防火及安全卫生679.1防火679.2安全689.3卫生69第十章 项目效益评估7110.1环境效益分析7110.2社会效益分析7210.3经济效益分析73第十一章 结论及建议7511.1结论7511.2建议75附图:图01 光明新区规划生态结构分析规划图图02 光明新区规划绿地系统图图03 深圳光明中心区城市设计总平面规划图图04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央公园概念规划方案国际咨询优胜方案总平面图附件:关于中央公园项目选址的复函(深规光函2008325号)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央公园 承办单位:深圳市光明新区城市建设和管理办公室 项目范围: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央公园,由规划中的中央公园大道、光辉大道、光明大街、柴山路以及现有的公常路、光侨路等围合而成。道路和公园绿地之间规划布置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这些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商业、办公、体育、文化、休闲会所等。公园绿地面积为193.878公顷,其中约93.5公顷位于深圳市生态控制线区域之内。 总占地面积:193.878公顷 总 投 资:79006.59万元人民币(不含拆迁和征地费用),其中近期工程建设费用17646.59万元。 建设工期:2009-2010年(近期)、2011-2015(中期和远期)1.2项目建设背景1.2.1建设单位概况2007年5月31日,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光明新区,管辖公明、光明两个街道。根据市委市政府对新区规划建设的有关工作方案,未来几年,市委市政府将加大对新区投入。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提出了将光明新区建设成为“绿色新城”的战略目标,将从建筑、生态、交通、产业、空间分布、社区及城市形象等方面全方位推进绿色新城的建设。光明新区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办公室为新区城市建设和管理办公室的下设单位,主要负责新区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前期工作。1.2.2项目提出的理由及过程2003年,深圳市光明地区(原公明、光明街道)156.1km2的辖区开始编制光明新城大纲,成为深圳市第一个明确提出的新城,并规划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光明中心区为重点建设区。2006年底至2007年3月,深圳市规划局成功举办了“光明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由奥地利rainer pirker architeXture公司的设计成果获得一致好评。在依据该成果制定的光明中心区法定图则(草案)中,提出了在中心区北部建设中央绿地的设想。随后,该区域逐步明确为“大公园公共中心”,后定名为“中央公园”。2007年11月,由深圳市光明新区管理委员会和深圳市规划局共同主办,深圳市规划局城市与建筑设计处、光明分局承办的光明新区中央公园概念规划方案国际咨询活动是光明新城规划与建设中的点睛之笔和开篇之作,也是20062007年“光明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活动的延续。为了延续“光明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的工作方式,北京一和研发中心和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应邀分别担任该项活动的策划机构和技术支持机构。中央公园规划设计范围由规划中的中央公园大道、光辉大道、光明大街、柴山路以及现有的公常路、光侨路等围合而成,初步划定面积237公顷,包括中心绿地(约200公顷,其中生态控制线区域约93.5公顷)及沿中心绿地边缘布置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约37公顷),这些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商业、办公、体育、文化、休闲会所等。光明新区中央公园概念规划方案国际咨询活动采取邀请以及公开报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咨询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公开邀请中外优秀设计公司、事务所或联合体参加。咨询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即方案草图提案阶段、概念规划方案竞赛阶段。第一阶段选出4名入围单位,第二阶段最终评审出优胜单位,优胜单位将遵照评审委员会和业主单位的修改意见进行概念方案细化工作。2008年1月23日,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央公园概念规划方案国际咨询草图提案专家评审会召开,在8个国家和地区的设计机构提交的19个有效提案中,评审出02号方案(Studio 8 Architects)、03号方案(深圳市都市实践设计有限公司和深圳市联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联合体)、10号方案(CAOPerrot Studio)和15号方案(深圳市园林设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为入围方案。2008年4月22日,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央公园概念性国际咨询第二阶段评审会召开,CAOPerrot Studio的概念规划方案最终被确认为优胜方案。2008年4月23日,主办机构邀请了光明新区各相关职能部门召开了设计方案研讨会,听取了概念规划优胜方案的汇报,并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优胜方案单位在其后两个月中,再次踏勘场地,并与主办机构、技术支持单位多次沟通,并整合了两个阶段其他参赛方案的优点,在2008年6月24日提交了修改完善的最终成果。 2008年5月12日,由光明中心区和光明高新区组成的光明新城正式举行开工仪式。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宣布光明新城全面建设启动,并与市长许宗衡一道为光明新城中央公园项目奠基。中央公园被列为光明新城近期重点开发建设启动的4个重点项目之一,市领导要求确保三到五年内新城建设初具规模。 鉴于此,深圳市光明新区城市建设和管理办公室委托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与北方设计院共同编制本项目建议书,供政府正式立项建设提供参考意见。本项目建议书初稿于2008年6月中旬完成并上报。2008年6月下旬,优胜方案单位提交了前期概念规划的最终修改方案;该方案与国际咨询第二阶段评审会所提交的方案有较大深化和一定的修改。因此,结合当前光明新区中央公园的指导思想和建设要求,按近期建设计划,重新调整项目建议书。在项目建议书初稿中,中央公园初步划定面积237公顷,本建设工程项目为中央公园中心绿地约200公顷。2008年10月,深圳市规划局光明分局向深圳市光明新区城市建设和管理办公室提交了光明新区中央公园的管理范围图,从该图上可以测量到公园的绿线范围是193.878公顷,这是本次项目建议书的规划设计方案的编制面积。1.2.3 编制依据 法律法规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城市绿化条例(1992)深圳经济特区城市绿化管理办法(2004年修订) 地方政府文件类: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2006.03)深圳生态市建设规划(2006)深圳市循环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12)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2005)深圳市绿地系统建设规划(2004-2020)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4.03)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领(2008-2010)(2008.03)光明新区规划(2007-2020)(公示稿) 行业规范类: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相关研究报告类: 深圳光明中心区城市设计(研究报告/图册)(2007)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央公园场地概况(2007)光明新区中央公园人工湖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中间)报告(初步勘察)(2008.05.03) 概念规划方案类: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央公园概念规划方案国际咨询优胜方案(2008)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2.1项目建设符合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和行动纲领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物质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物质生产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 2008年3月,深圳市政府通过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领(2008-2010),提出了以生态文明理念全面带动深圳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的思想大解放,以生态文明的标准和要求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打造绿色深圳。为配合行动纲领的实施,深圳市政府同时下发了9个配套文件,其中有关于打造最干净最优美城市的行动方案。行动纲领中要求,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严格执行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坚决守住基本生态控制线,加快构建“四带六廊”区域生态安全网络。加强水土保持与河流综合治理,积极推进水生态修复、采石取土场所的整治复绿和重要功能区的生态恢复重建。全面实施生态风景林建设工程,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预防外来物种入侵,提高生物多样性,丰富景观的空间和季节变化。开展广泛种植市树和市花行动,多渠道拓展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量。加快公共绿地和绿化养护的生态化修复,深入推进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关于打造最干净最优美城市的行动方案提出了推进“公园之城”建设、实施生态风景林工程建设,保持和发展植物多样性的具体目标。在现有基础上,至2010年每年完成30个社区公园建设任务,逐步实现 公园之城的目标。实施生态风景林建设工程,用3年时间,依法全面取缔非农业用地上的种养殖场,用于植树造林,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森林群落,构建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和亚热带滨海森林景观。推广种植生长快、绿化效果好的乡土树种花木,确保每年完成园林植树任务,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严格保护植物资源。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推广节约型园林绿化,提升园林绿化管养水平。 光明新区中央公园建设项目是为了配合光明新区的城市建设提出的,其目的在高强度开发的新城中间预留并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绿洲。该项目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和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既便于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把现场地的菜田和荔枝林等农业景观转化为一个拥有高效生态效益的园林景观,又利于保护以柴山为主的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区域内的土地,并在进一步保护的基础上,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一个安全的栖息地,为城区居民提供亲近大自然的游憩场所。因此,光明新区中央公园是一个切实落实建设生态文明目标和行动纲领的重要工程建设项目。 2.2项目建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2.2.1城市生态规划阶段对公园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城市的本质是人类聚居的生存环境,城市化进程不仅反映在人口集中百分比和工农业产值比例方面,同时应包含建立城市健全的生态环境体系。城市规划的概念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城市规划专家称之为城市生态规划阶段。城市公园建设归根结底是人工再造自然环境,满足城市居民对自然环境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的综合要求。随着深圳城市建设的发展,市民对健康和运动的重视,户外活动如远足、登山等日益成为深圳市民假期休闲康乐活动的主要内容。为了使广大市民能够“靠山”、“用山”、“靠水”、“亲水”,同时为青少年提供活动场所,体现政府的人本关怀,不断加大城市绿化,改善城市环境,在市区兴建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园成为必然。深圳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城市绿化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投资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紧紧围绕建设园林式现代化国际性城市、高品位文化生态城市的目标,优先发展城市园林绿化。根据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发布的深圳市历年园林绿化统计表,2006年底,深圳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1平方米,已初步形成亚热带风光、多层次的五彩缤纷的城市绿地系统,其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这两项指标在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2006年底,原国家建设部确定深圳市为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示范城市”。根据深圳市“十一五”规划,未来五年,深圳将新建各类公园300个,争取3年内完成市政府“十一五”规划建设任务。将深圳建成“公园之城”,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对绿地系统规划和快速城市化相适应的一次尝试,是城市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圳全面推进城市化发展的现实需求。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进行文化立市。加快深圳市公园建设,是创建高品位文化生态城市的需要,也是保护深圳市自然生态、完善深圳市城市绿地系统、提高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2.2.2项目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定位 为了保障城市基本生态安全,维护生态系统的科学性、完整性和连续性,防止城市建设无序蔓延,尊重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合理环境承载力,深圳市政府出台了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根据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公园建设包含在建成区绿地系统规划中。该规划指出:“建成区绿地系统是指由包含公共绿地、附属绿地、生产防护绿地、高尔夫球场绿地以及旅游绿地在内的城市各项绿地所构成的一个绿色开敞空间网络。建成区绿地系统建设的核心是合理布局各类公共绿地,提供和建设各级别的公园,以方便居民日常和节假日利用,满足居民在绿地中开展游览、休闲、运动、娱乐、保健、学习,这既是城市景观特色和城市文明程度有机的组成部分,也是改善城市环境一项重要工作。”城市公园的功能对应着居民日常游憩康乐活动的出行需求,因此光明新区中央公园的规划定位为“吸引公众参与的集生态、游憩于一体的创新型城市绿心。”光明新区中央公园建成后,除了为光明新区中心区居民提供必要的游憩空间和设施外,还将对整个光明新区的生态环境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光明新区中心区将在7.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规划人口20万,污染、负荷以及热岛效应相比周围其他区域高出不少。中央公园位于新区中心区核心部位,公园建成后,通过大量种植乡土树种,增加绿量,将极大地改善这一状况,对调节中心区小气候,减少热岛效应,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有着重要意义。2.2.3项目建设符合光明新区规划 按照光明新区规划(2007-2020)(公示稿)结合光明地区独特的区位、产业和环境资源特征,在建设绿色城市总体目标的指导下,确定光明新区发展定位重点体现如下几个方面:深圳绿色城市示范区;深圳重要的城市副中心;创新型高新产业基地及其配套服务区;承接香港、辐射东莞的生产性服务中心;深港大都会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区。至2020年,光明新区城市建设规模基本控制在71平方公里以内,占用地规模的45.71%。人口规划为70100万的弹性区间。基础性公共设施配套按80万人口规模控制,市政设施配套按100万人口规模控制校核。光明新区将按照“21世纪的标准、后现代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以国际化的视野,建设成为“绿色新城”、“活力新城”、“和谐新城”、“创业新城”。在这里,优美的山体景观将得到很好的保护,河流水系的引入,生物多样性的保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与城交融在一起,前沿科技的应用,城市运转所耗的各项能源将被降到最低。光明新区规划(2007-2020)(公示稿)提出,光明新区将重点保护生态绿地资源,合理利用河流水系,建立完整的生态框架、连续的生态廊道和系统化、网络化的绿地系统,构筑与城市空间有机契合、特色鲜明的绿色生态格局。在城市公园系统方面,重点打造中央公园、科技公园等新区城市公园与一批社区公园,与国际大都市比肩,营造开放绿色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预见的是,中央公园建成后,将会成为该区域的一个重要的生态和景观节点,与规划建设中的两明中心区湿地公园共同组成光明新区建成区中最为自然的绿心,将自然景观融于城市,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空间。2.3区域游憩绿地现状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光明新区位于深圳西部地区,下辖公明、光明两个街道,东至观澜街道,西接松岗街道,南抵石岩金额街道,北临东莞市黄江镇,总面积156.1平方公里。光明新区现状总人口为81.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1万人,占总人口的5%,外来人口77.68万人,占总人口的94.8%。光明新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4903.68公顷,用地比例最大的为工业用地,而反映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政府社团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绿地等用地比例都较低。如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4.71%,约231公顷,现状人均绿地约为2.8平方米。可见,光明新区当前的公园绿地面积远远低于深圳市的平均水平(如前述2006年底的人均公共绿地16.1平方米),离光明新区“建设拥有良好的河流、湿地、城市公园和山林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区”的目标差距巨大。因此,中央公园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光明新区公园绿地面积严重不足的局面,能够快速满足居民日常的游憩需求,以及构建安全的生态格局。2.4项目建设是光明新区的开篇之作许宗衡市长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以光明新区为试点,全面开展绿色城市规划和绿色城市建设,打造“绿色之都”。2008年初,光明新区的绿色城市建设已纳入市2008年重大调研课题。光明新区将以此为突破口,加快绿色城市建设的步伐,以“七个绿色”全面提升整体环境品质。其中,第一个就是绿色生态系统。光明新区通过建设高品质的生态绿化带,构建城区生态区间,形成良性生态循环、人性化景观设计与物质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绿色生态体系,塑造“城中有园、园中有城、满城皆绿、举目有青”的城市生态特色,全面提升整体环境品质。在中央公园范围内通过大面积的绿化、对单一的林相进行绿化改造、加强山体绿地等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对整个光明新区的环境将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发挥重要的生态环境效益;同时适当开辟简单的游憩设施,不但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而且将使得周边居民有一个休闲健身的好去处。通过有效的管理来合理引导周边居民的休闲活动,可以陶冶市民的情操,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形成一种独特的大众文化,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城市基础设施是投资创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光明新区内的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如果光明新区投资和创业的硬环境不改善的话,将给光明新区吸引高质量、大规模的投资带来困难。通过建设中央公园来大力保护光明新区生态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新兴产业进驻光明新区。环境治理工作的加强,光明新区内绿地的增加,将为光明新区的发展创造优美的人文、地理环境,也会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来此参观、游览和考察,这将在光明新区发展中发挥重要的经济效益。因此,市政府和光明新区管委会一致认为,中央公园是新区建设的点睛之笔,是建设“绿色新城”的开篇之作。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中央公园,光明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项目建设,经过认真研究,反复酝酿,决定采用国际咨询的方式,公开邀请国际知名设计机构参与公园的规划设计,最大程度吸收国内外公园建设的先进理念,全面提升城市品位,打造新区的“绿心”。 2.5可借鉴的新城开发与大型中心绿地建设的成功经验在我国,以大型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拉动新城的开发和发展,有过不少成功的例子,浦东世纪公园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199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策开发浦东,1993年浦东新区管委会成立,1995年开始浦东世纪公园的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与建设。浦东世纪公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行政文化中心,世纪大道的终端,占地140.3公顷,是上海内环线中心区域内最大的富有自然特征的生态型城市公园。在世纪公园南北分别设有地铁2号线世纪公园和杨高路车站。世纪公园总投资为10亿元人民币,在同济大学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先后征集了日、法、德、英、美五国的园林设计师所做的概念设计方案,经市规划、园林、市政、水利及同济大学等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的评审,采纳了英国LUC公司的总体规划方案。设计思想体现了中西方园林艺术和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理念。公园以大面积的草坪、森林、湖泊为主体,建有湖滨区、疏林草坪区、乡土田园区、鸟类保护区、异国园区和迷你高尔夫球场六个景区,以及世纪花钟、镜天湖、高柱喷泉、南国风情、东方虹珠盆景园、绿色世界浮雕、音乐喷泉、音乐广场、宛溪戏水、缘池、鸟岛和奥尔梅加头像等三十余处景点。园内设有游乐园、休闲自行车、观光车、游船、海战船、垂钓区、鸽类游憩区等参与性游乐项目,同时设有会展厅、蒙特利尔多功能厅、佳盅苑、世纪餐厅、海纳百川文化家园和休闲卖品部等。世纪公园的建设,体现了浦东经济开发与社会事业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指导思想。公园建成后,浦东新区增加了人均绿地面积0.7平方米,为城市居民和外地游客提供新型的、富有自然生态特征的游憩场所。现在,世纪公园园内阡陌纵横,丘陵起伏,乔木常绿,湖水清澈,林间小溪蜿蜒流过,人行其中,心情异常平和宁静,是休闲度假、商务交流的绝佳去处,享有假日之园美称。2002年4月上海世纪公园被评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因此,中央公园建成后,将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光明新区的基础设施,改善光明新区的外部投资、创业和居住环境。项目建成后,将在中心区形成天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完善的人文生活环境,为新区内居民和职工乃至外地游客创造良好的游憩场所,并且与周边绿地资源相互适应和协调,共同构筑完整的生态体系、促进光明新区的生态环境的发展,为光明新区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范地区”提供必要的保证。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3.1自然气候条件光明新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面临南海,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变化不明显,夏季长、冬季短,日照时间长,无霜期长。流域内降雨时空分配极不平衡,夏季常遭遇台风侵袭,极易造成暴雨和洪涝等灾害性天气。多年平均气温为22.3,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0.2,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3.2地形地貌中央公园现场地地貌属冲积平原,主要由马鞍山(南部区域)和柴山(北部区域)组成。马鞍山海拔高度为44米,柴山为126米,两山之间为平缓的菜地。此外,2条茅洲河支流自东南向西北蜿蜒穿越。3.3地质条件根据前期勘察报告,现菜地的地层10米深范围内按地质成因划分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人工填土、第四系冲洪积层和残积层。第四系人工填土为素填土,第四系冲洪积层由粉砂、粘土和粗砾砂等构成,残积层为砂质粘性土。场地近地表土层粘土和砂层的力学性较好,残积土为花岗片麻岩风化残积物,埋深一般79米,下覆基岩为花岗片麻岩,埋藏深度大于10米。场地稳定性良好,可进行人工湖修建。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性潜水,主要赋存于粗砾砂层中,粗砾砂层为强透水层,但根据粘土含量的变化而存在较大的差异。场地地下水埋深一般0.41.8米,最深处4.2米。3.4地表水资源场地范围内有2条茅洲河支流:大陂河、楼村水,自东南向西北蜿蜒穿越场地。场地周边有水库数座,东边的水库未来将连通,成为深圳市最大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公明水库,该水库现已开始动工建设。3.5动植物资源柴山、马鞍山植被属南亚热带季雨林。原生植被己不复存在,现状植被多为农民早期垦荒种植的单一的人工荔枝林群落,景观单调。马鞍山植被覆盖率较高,几无裸露地表。柴山南面山脚至山腰的植被覆盖率较高;山腰至山顶部分荔枝(Linchi chinensis)的种植间距增大,林间出现大面积的无植被地段,仅有枯萎的红毛草覆盖地面;山顶至北坡的植物长势较好,生长密集,植被覆盖率高。马鞍山与柴山现状主要植物种类,分属35科,约50种,重点科有桃金娘科、大戟科、禾本科。经过人类生产生活的长期干扰,场地内的大型野生动物早已绝迹,目前的野生哺乳动物主要是老鼠等为代表的小型动物。现场看到鸟类、蝴蝶(Rhopalocera)、蜻蜓(Odonaa)、蜜蜂(Apis)等飞行类动物资源比较丰富。3.6建设现状3.6.1土地利用建设用地:主要位于场地边缘区,包括工业用地、居住用地、文教用地和农副用地等。耕地:场地中部是耕地,主要为菜地,约22.8公顷。园地:场地内约90%为园地,主要为荔枝林,在柴山的缓坡地带栽种密度很大。随着海拔升高以及坡度的陡增,种植密度降低,可见裸露黄土。马鞍山的荔枝林栽种较早,枝繁叶茂。林地:现柴山峰顶为桉树、相思等的次生林地。水域:沿马鞍山北麓和柴山北麓各有一条东西向的茅洲河支流穿越,马鞍山的山谷有鱼塘若干,约15公顷。3.6.2基本生态控制线区域光明新区中央公园北侧,以柴山为主的区域属于基本生态控制线区域,约93.5公顷。根据2005年深圳市政府发布的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除了重大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旅游设施和公园等项目之外,禁止在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进行建设。3.6.3土地权属按照光明新区规划(2007-2020)的实施要求,光明新区中央公园场地内的土地权属逐步收归或置换为国家所有,利于公园绿地的建设。综上所述,光明新区中央公园的各方面建设条件符合规划市政公园的需要。因此,建设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央公园十分必要,而且可行,应当加快建设进度。第四章 规划设计方案设想4.1项目指导原则经过规划主管部门和专家们的多次论证和研讨,认为中央公园的规划方案应该以现有和规划中的市政道路为边界,包括中心绿地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创造良好的城市公共生活空间。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央公园概念规划方案国际咨询活动的目的是探索在快速城市化影响下的城市与绿地、城市生活与公园生活、城市开发与生态效益之间的新型关系,创造代表“深圳的远见”、丰富“新光明城市”(New Radiant City)理论纲领、符合“绿色城市”建设标准的新型城市绿心。4.2项目定位与目标规划主管部门和技术支持单位对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央公园概念规划方案国际咨询第一阶段提交的方案草图提案进行提炼,并深入研讨,明确了公园的定位:“中央公园是一个具有独特田园景观、以公共艺术创作为启动建设策略、吸引公众参与的集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创新型城市绿心。”该定位明确,把“绿色、亲水”的中央公园作为光明新区建设的开篇之作,充分体现了光明新区建设“绿色城市”的理念。结合国家相关规范以及城市绿地防灾避险的功能要求,建议建设单位在后期建设中,把公园的定位修改为:“中央公园是一个具有独特田园景观、以公共艺术创作为启动建设策略、吸引公众参与、以游憩服务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和防灾等作用的创新型城市绿心”。4.3公园游人容量预测环境容量是在景区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正常维持而不退化的情况下所允许的最大游人量。确定合理环境容量应遵循的原则:(1)合理环境容量必须保证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为前提。(2)合理环境容量应满足游人的舒适、安全、卫生、方便等游憩需求。公园游人容量是指公园容纳游人的能力。公园设计必须确定合理游人容量,作为计算各种设施数量、容量及公园管理的依据。本项目的公园游人容量采用面积法计算。(一)公园瞬时游人容量公园游人容量公园可游览面积/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即 CA/Am 式中 C公园游人容量A公园可游览面积() Am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m2/人)根据公园设计规范,公园游人容量=公园总面积/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市、区级公园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60平方米为宜,如水面和陡坡面积之和超过总面积的50%以上,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应适当增加。结合中央公园中心绿地的拟建范围内具体的地势情况以及概念规划方案,水面约占27.17公顷,陡坡山地面积约占105.78公顷,总面积约132.95公顷,约占中心绿地(200公顷)的66%。因此,计算游人容量可以按两种方法分别计算,然后取其平均值。(1)按其余34%可停留较长时间的面积即68公顷作为游人容量计算的面积标准。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取60平方米,则初步测算出的公园的合理游人容量=200*34%/60=1.13万人次。(2)按中心绿地总面积即200公顷作为游人容量计算的面积标准,根据公园设计规范,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取90平方米,则初步测算出的公园的合理游人容量=200/90=2.22万人次。平均值为1.675万人次,这是中央公园的公园瞬时游人容量,即公园比较适宜的游人容量。(二)日游人容量计算日游人容量为Ca =ac式中Ca公园日游人容量(人次天)a日周转系数(开园时间游人游览公园的所需时间)c公园游人容量由于中央公园面积较大,游览时间较长,故游时按人均一天计算,a1。故日环境容量为1.675万人次。(三)年游人量容量年游人量=日游人容量全年可游览天数由于中央公园位于城市中心,市民早中晚均可利用。除去雨天和台风等不适宜游览日,或者高温、低温等可能导致游人量减少的游览日,全年可游览天数折算为300天,年游人量为1.675万人次/天300天=502.5万人次。故年游人总容量约为502.5万人次。备注:(1)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通过对公园更加详细的实地调查后,对本项目建议书预测的游人容量进行核实。(2) 在公园总体设计之前,应依据完整的游览路线规划,通过游路测算法进一步核算游人容量。(3) 这是公园理论上的环境容纳量,并不等同于公园建成之后的实际游人量。4.4前期概念规划方案优胜方案采取了自然保护与人文建设相结合的差异化策略,充分考虑了在特定条件下的可实施性,集中在平缓的田地上设计了一个弹性的场所结构,以一个开阔的水面展开精彩的表演、展示与活动的空间,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的生活文化和艺术精神,贯彻生态设计和物质再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独特和高雅的景观品质,既代表了光明新区所需要的城市形象,又提供了本地民众和外地游客能够游憩与参与的机会。4.4.1总体构思把独特的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当代公园之中,设计师选用明代国画家倪元璐名作“云水石”为灵感的源泉,精彩之处是“以虚当实”,并把云、水、石分解,用抽象“气”的体现,创造一系列现代前卫的景观设计。 该方案通过把中国文化中标志性的元素与现代公园的结构特点相融合,创造一个独特、梦幻般的环境。设计师希望这个公园不仅能为深圳本地的人们所用,而且它还可以成为国内外旅游者的必看景点。4.4.2设计策略土地利用:运用差异化策略,最大限度保留(马鞍山和柴山)自然特色,高强度开发现存平缓的菜地,在湖区周围形成了集锦式园林景点。农业景观:利用人工湖挖出的泥土,改造一些建设场地的土壤结构,以形成富有营养的农业用地。同时,在一些待发展的土地以养殖光明三宝奶牛、鸽子和甜玉米为重点。这些场地农业景观和现存的荔枝林在一定的时期内将得到保留。而湖区东侧将种植一些永久作为公园绿地景观一部分的农作物。艺术事件:提出光明中央公园未来可作为“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区的分会场或中心场地,成为深圳艺术的大本营; 以及举办一年一次的“深圳当代花园艺术展”,跻身于法国、加拿大和葡萄牙三大当代花园艺术展等花园展之列。通过启动国际文化交流的项目,通过世界范围不同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使光明新区结合传统迈向现代。公众参与:提出了设置社区花园的方式,探索在公园建设和运营期间的公众的参与。这是对当前普遍的“绿地认养”方式的创新。在社区花园中,居民可以在柱子上悬挂盆栽植物,并每天来浇水和观察生长。 生态系统:在中央公园内外利用现有场地的自然资源和中心区土地规划结构,通过道路植物体系、绿色广场和屋顶花园以及草地、湿地、池塘、湿墙等,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生态系统,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交通策略:规划了一个疏密有致的道路网络。在人工湖区周围,结合小场地的布置,路径较密,让这些区域的步行变得有趣。自行道系统基本上覆盖了整个园区。公园入口自然有趣,场所特征明确。场地结构:通过六边形的场地结构规划了一个弹性的空间系统。这些场地可以设计成为游憩设施、景物欣赏多样而丰富的“园中园”;并且可以分期建设。 4.4.3艺术建筑为了给世界各地不同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来光明进行文化交流,设计了多功能表演馆和艺术馆。这些建筑无论是构造还是材料运用都显示出比较高的水准。文化中心:位于人工湖的西南侧,包括多功能表演馆和艺术馆。多功能表演馆也称圆形剧场,其设计将地面和水面之间实现了完美的联接。多功能表演馆从湖中升起表演舞台,是一个与周边景观高度和谐的有机建筑。多功能表演馆为室外表演、展览、室内体育及活动例如瑜伽、公共浴室、餐厅和办公场所等提供灵活使用的空间。它的很多开口可以提供多变的照明光线以及自然的通风。艺术馆是一个可以欣赏、交流和分享艺术的地方。设计师把艺术馆视为整体环境的一个有机体,游客们可以在远处欣赏它缓慢流动的节奏,又或者以有趣的方式和它进行亲密的互动。进入以后,可以看到大堂和服务区,其大门的设计既自然又先进。大堂区域一直延伸至展览厅那里,灯光和气候控制均调节在最适宜的状态。门的建造是用标准的尺寸的木头和竹子内芯建造的,结构框架由标准尺寸的梁、联接盘及拉索等用摩擦力联接起来,建筑的外围结构使用了太阳能板以收集太阳能。水道:一个长条形构筑物,位于人工湖的东侧,把茅洲河支流的水引进大湖,同时形成两面跌水的水幕帘。整体水道表面设计成覆盖太阳能能板层的“鳞片”。在水道的内部,是一个餐厅。4.4.4景点景物规划了一个内容丰富、可游可观的游憩系统,而且是中国人喜爱的游憩场所。以新材料、新构造演绎传统景物。中央公园一些景点采用了回收玻璃加工而成的砌块建造,这些有孔洞或凹凸的材料利于小生物或微生物的生存。 主要景点景物如下:游泳池:在人工湖的东北岸,一个半透明边沿的游泳池延伸至湖中然后升起成为一面水墙。来游泳的人会有在空中漂浮的感觉。在游泳池的“沙滩地”有个游憩水园,儿童可以在装了旱喷的人行道中间安全地玩耍。金鱼园:有一个个鱼缸组成,放养金鱼或锦鲤。鱼缸有孔洞的玻璃瓷片砌成,这些孔洞利于鱼类产卵和孵化。设计师把传统的金鱼缸“移置”室外,形成新的观赏体验。蟋蟀亭和下沉迷宫:蟋蟀亭用回收的钢筋搭建而成,迷宫矮墙外贴琥珀色的回收玻璃瓷片。亭子较低的地面用有孔洞的瓷片加以覆盖,为蟋蟀们提供栖息的场地。和中国传统园林的亭和迷宫相比,既神似又有创新。月亮门:即中央公园东南方向的主入口,两侧的围墙以半透明的深绿再生玻璃泡瓷片。该门秉承中国园林传统,并在材料上有创新,形成新的视觉和触觉体验。玻璃花园:这是一个用大量碾碎的再生玻璃为原料创造的下沉假山玻璃花园。与中国传统园林假山相比,在材料上有所革新。隐形码头与月亮桥:这是一条贯穿人工湖的中央的“道路”。在雨季淹入水中,最多15厘米;旱季时候,码头凸现。在码头的北边入口处,散布着一片在水中种植的树林。在码头的南边,一座月亮桥伫立;晚上,笼罩在红色灯光下的桥,如一个深红色的圆环在湖中央的水面升起,成为夜晚的景观焦点。 社区花园:居民可以在柱子上悬挂盆栽植物,并每天来浇水和观察生长。 微缩建筑和指挥塔:中央公园各处还散落着一些“微缩建筑”。每个建筑都服务于一定的艺术和使用功能。它们的内部可以被用来举办多样的活动,设计的出发点是要创造一个可以鼓励交流想法,能代表着人类不断学习新事物的天性的场所。这些微缩建筑与一个坐落在柴山山顶、作为网络活动的最高指挥塔的建设物相联系。石头岛:在人工湖中央,预留几个岛屿,覆盖上石头。荷花池:蟋蟀亭周围是七八个荷花池。艺术雕塑:湿地中有一些艺术雕塑。展览花园场地:全园布置了多次计划用于举办“深圳当代花园艺术展”的小场地。漂浮岛:在人工湖中央有一些漂浮的“岛屿”,是一个可以净化水体的水生生态系统,用纤维压板构成。4.5建设方案修改与策划 CAOPerrot Studio的概念规划方案非常优秀,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公园的整体结构需要优化。其次,某些材料造价非常昂贵,或难以采用。最为重要的是,该方案的总体造价比较高,考虑到光明新区目前的发展状况,中央公园宜采用“整体控制、局部启动、工程调整”的建设策略。整体控制是指在本项目立项之后,在方案设计阶段需要在前期概念规划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全园的总体设计,以指导近期和未来的建设活动。也就是说,方案设计的总体范围不仅是启动建设区域。局部启动是指首先开发启动景区,率先建成具有一定景观特色并能够满足光明新区近期城镇居民日常生活游憩需要的活动区域。工程调整是指对前期概念规划方案的一些具体的工程建造方式以及材料进行切合本地建设实际情况的调整,在总体不降低公园品质的基础上降低公园建设投资。4.5.1总体设计 坚持和执行前期的概念规划方案的设计理念、总体布局和艺术策略,以及保留大湖景区和多功能表演馆、艺术馆、水道、金鱼园、蟋蟀亭、下沉迷宫、玻璃花园、隐形码头、社区花园以及微缩建筑等景点景物,预留展览花园和其他活动小场地。在此基础上,对设计立意、文化内涵、景观功能定位与主题塑造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创新和提炼。4.5.2分期建设策略根据光明新区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安排,结合光明新区中央公园的建设需要,该项目可以分近期、中期和远期3个阶段进行。近期:公园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征用、环境整治、部分景点建设、局部林相改造和水土保持的初步建设。人工湖及其内部和滨水的景点暂时不建造。中期:启动人工湖景区的建设,全园湿地水系系统的整合和完善,公园绿地与周边建设用地的环境设计调整。远期:柴山和马鞍山区域的开发与再建设,包括荔枝山林的植被更新、活动场地和登山步道的建造等。主要的建设项目如下表所示:表4-1 光明新区中央公园主要建设项目策划表阶段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近期人工湿地m289000包括生态净化池、荷花池塘、自然湿地等。近期河道整理(楼村水和大陂河)m255000需要清淤、驳岸整理和植物栽植近期道路与铺装场地m235733包括了停车场、游憩小广场等,不包括各主题景点场地;硬质场地面积根据公园设计规范校核。近期园林建筑m29694含游客服务中心、公厕等,面积根据公园设计规范校核。近期农作物园地m236500需要场地整理和分隔林带栽植、道路铺砌。近期园林绿化种植区m278500平地景区范围内除了水体(人工湖、人工湿地、河道)、硬质场地、园林建筑和农作物园地以及临时绿化种植区之外的所有区域,以及部分穿越荔枝林道路两侧植物更替和山体内拆除建筑物场地20000 m2。近期临时绿化种植区m2300000含人工湖区以及柴山东北侧平地,以草地和野花为主。近期蟋蟀亭座1近期下沉迷宫m23880近期金鱼园m24450近期社区花园m210000近期玻璃花园m21100玻璃铺装,玻璃假山。近期竹门门区m21000近期荷花门区m21000近期月亮门区m21000近期公园管理处m21190近期公厕m26759处,建筑面积各75 m2近期生态围墙m9818金属栏杆加藤蔓植物中期人工湖m2109700即前期概念规划方案的“大湖”,包括开挖、土方处理、驳岸建造等中期水道m23270屋面安装太阳能板中期隐形码头m21125包括周边散植的树林中期月亮桥座1中期浅水游乐场m2555包括安装旱地喷泉中期游泳池m21110水中构筑物中期漂浮岛m21940纤维板搭建、净化水体中期石头岛m25830堆山、岛周边石头堆砌、地被覆盖中期多功能表演馆m21700中期艺术馆m22430中期新调整的道路与铺装场地m228470包括了新增加的停车场、游憩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