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4-1-肌力-肌耐力训练1课件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12/17/15beb84b-000f-4d62-b889-bce74030d53a/15beb84b-000f-4d62-b889-bce74030d53a1.gif)
![[医学]4-1-肌力-肌耐力训练1课件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12/17/15beb84b-000f-4d62-b889-bce74030d53a/15beb84b-000f-4d62-b889-bce74030d53a2.gif)
![[医学]4-1-肌力-肌耐力训练1课件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12/17/15beb84b-000f-4d62-b889-bce74030d53a/15beb84b-000f-4d62-b889-bce74030d53a3.gif)
![[医学]4-1-肌力-肌耐力训练1课件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12/17/15beb84b-000f-4d62-b889-bce74030d53a/15beb84b-000f-4d62-b889-bce74030d53a4.gif)
![[医学]4-1-肌力-肌耐力训练1课件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12/17/15beb84b-000f-4d62-b889-bce74030d53a/15beb84b-000f-4d62-b889-bce74030d53a5.gif)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hysical Therapy 物理治疗学,康复治疗学精品课程系列之,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 Dept of Rehab Therapeutics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一、肌力训练,Muscle Strength Exercise,(一)概述,2019/5/22,4,1、定义,肌力(Muscle strength) 指肌肉收缩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2019/5/22,5,2、肌力的直接影响因素,肌肉横截面积 肌肉初长度 运动单位募集及释放速率 肌纤维走向 杠杆效率,2019/5/22,6,肌肉横截面积,每条肌纤维横断面积之和为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 肌肉的横截面表明了肌肉中肌纤维的数量和肌纤维的粗细,因而可反映肌肉的发达程度。 单位生理横截面积所能产生的最大肌力称为绝对肌力。 肌肉的横截面积越大,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也越大。,2019/5/22,7,2019/5/22,8,肌肉的初长度,肌力的产生也有赖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 肌肉的弹性特点决定其在生理限度内具有适宜的初长度,则收缩产生的肌力较大。 一般认为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为其静息长度的1.2倍时,产生的肌力最大。,2019/5/22,9,运动单位募集及释放速率,运动单位的激活及其释放速率被认为是与肌力相关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肌肉开始负荷时,即需要募集一定量的运动单位;随着负荷的增加,则需要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 当负荷仍然增大时,运动单位释放速率则较释放的运动单位数量更为重要,此时,释放速率是形成肌力更为重要的机制。,2019/5/22,10,2019/5/22,11,肌纤维走向,2019/5/22,12,2019/5/22,13,杠杆效率,2019/5/22,14,3、肌力的间接影响因素,肌肉的功能状况 肌肉的收缩方式及收缩速度 中枢和外周神经调节 个体状况,2019/5/22,15,肌肉内部功能状况,肌肉内部功能状况也直接影响肌力 降低肌肉的收缩能力 缺氧 酸中毒 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 钙离子 肾上腺素,2019/5/22,16,肌肉的收缩方式,肌肉生理收缩包括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两大形式。 不同收缩形式的最大肌力有所不同 。,2019/5/22,17,收缩速度,是影响肌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肌肉收缩速度越低,运动单位的募集机会就越大。 在等速向心收缩低角速度测试时产生较大力矩值的结果即为此证据。,2019/5/22,18,中枢和外周神经调节,产生肌力的神经生理机制包括募集纤维类型的选择、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神经元的抑制、运动单位的同步性、冲动传导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等。 因此,肌力的大小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调节密不可分 。,2019/5/22,19,个体状况,肌力的大小与个体状况(如年龄、性别、健康水平、心理因素等)有关。 一般在2030岁时个人的肌力水平达到峰值。 女性的肌力近似为同龄男性的2/3,男性肌力通常与男性激素有关 。,2019/5/22,20,4、肌力下降的原因,年龄增加 废用性肌肉萎缩 神经系统疾病 肌原性疾病,2019/5/22,21,年龄增加,20岁后随年龄增加肌力逐渐下降,下肢较上肢下降更快。,2019/5/22,22,废用性肌肉萎缩,制动及无功能状态所产生的以生理功能衰弱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废用性肌肉萎缩。 完全卧床下,肌力每周减少10%15%,每天减少1%3%。如卧床休息35周,肌力即可减少一半。 肌肉也出现萎缩,股四头肌和踝背伸肌尤为明显,肌肉容积缩小、肌肉松弛;通过适当运动训练,肌肉容积可复原。,2019/5/22,23,神经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脑血管病、脑瘫 脊髓损伤 .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周围神经损伤,2019/5/22,24,肌原性疾病,肌营养不良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与躯干的肌力下降与肌肉萎缩。 多发性肌炎 主要为四肢近端肌群、颈屈曲肌群、咽喉肌群等。,(二)原理,2019/5/22,26,1、肌肉适应性改变,肌力训练的作用并非是肌纤维的增加,主要是使肌肉产生适应性变化,并由此增强肌力。 肌肉的适应性变化包括: 使肌肉的形态结构变得更加发达、完善,同时肌肉功能也可获得改善。 肌肉体积增大,肌纤维增粗 收缩蛋白、肌红蛋白、酶蛋白增加 ATP、热能含量和糖原储备增加 毛细血管密度增加,结缔组织量也增多,2019/5/22,27,2、超量恢复,训练时和训练后肌肉的即时变化为疲劳和恢复的过程。 训练后肌肉出现疲劳时,肌肉收缩力量、速度和耐力均明显下降,能源物质等也有所消耗,通过一定时间休息使生理功能逐渐恢复、消耗的能源物质得以补充。在恢复到训练前水平后,可出现一个超量恢复阶段,即各项指标继续上升并超过训练前水平。,2019/5/22,28,如果下一次肌力训练在前一次训练后的超量恢复阶段内进行,那么就可以该超量恢复阶段的生理生化水平为起点,使超量恢复叠加和巩固起来,实现肌肉形态及功能的逐步发展。 因此,超量恢复是肌力训练的生理学基础。,(三)生理作用,2019/5/22,30,防治失用性肌萎缩,特别是肢体制动后的肌萎缩。 防治因肢体创伤、炎症时疼痛所致的肌萎缩。 促进神经系统损害后的肌力恢复。帮助维持肌病时的肌肉舒缩功能。,2019/5/22,31,调整肌力平衡,对脊柱侧弯、平足等骨关节畸形起矫治作用。 增强躯干和腹背肌力平衡,改善脊柱排列及应力分布,增加脊柱稳定性,防治脊柱疾病。,2019/5/22,32,改善原动肌与拮抗肌之间的平衡,以促进关节的动态稳定性,防止负重关节的退行性改变。 增强腹肌和盆底肌训练对防治内脏下垂、改善呼吸及消化功能有一定意义。,(四)训练方法分类,2019/5/22,34,1、肌肉收缩形式分类,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 等速收缩,2019/5/22,35,(1)等长训练(isometric exercise),利用肌肉等长收缩进行肌力训练,收缩时肌肉长度基本不变,不引起关节运动,又称为静力训练(static exercise)。,2019/5/22,37,优点,动作较为简单,容易掌握; 不需要或需要很少的器械; 可用于某些等张训练不易锻炼或无法锻炼的肌群,如四肢的内收肌群; 可在石膏、夹板固定时或关节活动范围内存在疼痛症状等情况下应用; 潜在的损伤少,较为安全,故可在术后早期康复应用,或教会患者后在家中进行; 不引起肌肉肥大; 所用的时间较少,费用较低。,2019/5/22,38,缺点,训练效果与功能和技巧之间无直接的关系,故不能直接运用于增强工作或行为活动能力; 增强的肌力与训练时的角度特别相关,仅在关节活动范围的某一角度上才能获得训练效果,若欲达到关节活动范围内各点均增强肌力的目的,则需要逐点训练,这相对较为费时; 由于等长收缩时的屏气效应,可加重心血管负担; 除非有专门的测定仪器,否则无法向患者提供肌力改变的反馈。,2019/5/22,39,(2)等张训练(isotonic exercise),定义 利用肌肉等张收缩方式进行肌力训练。练习时肌肉本身发生缩短或伸长,克服阻力作大幅度关节运动,又称为动力性训练(dynamic exercise)。 向心性收缩(concentric contraction) 离心性收缩(eccentric contraction),2019/5/22,41,优点,训练方式丰富,有各种器械可供选择应用; 可在全关节活动范围内运动,在任何角度上均可获得训练效果; 可客观量化地观察运动、肌力的大小及进展情况,因此具有较好的心理学效果; 不像等长训练,一般不产生血压的明显上升,因此更适宜于老年人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 可训练患者的辅助肌和稳定肌; 哑铃等属自由重量的器械价格相对合理,教会患者后可在家中训练。,2019/5/22,42,缺点,应用器械提供的技术、阻力必须与患者自身的肌力水平相匹配; 训练时需要一定的医疗监督; 训练相对较为费时,如确定、调整运动量或仪器调整均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2019/5/22,43,(3)等速训练(isokinetic exercise),在等速运动过程中,欲保持预定角速度不变,即需要专门的装置具备感应系统感受运动环节每一点肌力大小的改变,并通过反馈调节系统即时改变阻力大小使之与肌力大小的改变相匹配,这样方可使预定的角速度在整个运动环节中保持不变。 由于运动环节中每一点的阻力负荷与其相应的肌力形成最佳匹配,因此可较好地达到增强肌力的目的。,2019/5/22,44,2、按有无阻力分类,辅助-主动训练 主动训练 抗阻训练,2019/5/22,45,(1)辅助主动运动,指在外力的辅助下通过患者主动收缩肌肉来完成的运动或动作,辅助力量由治疗师、患者的健肢提供,也可利用器械、引力或水的浮力来帮助完成。,2019/5/22,49,(2)主动运动,指患者主动以肌肉收缩形式完成的运动。运动时既不需要助力,也不要克服外力阻力。,2019/5/22,50,(3)抗阻运动(resistance exercise),指在肌肉收缩过程中,需要克服外来阻力才能完成的运动。 徒手抗阻 器械抗阻,(五)基本原则,2019/5/22,52,1、施加适当阻力,为使肌力增强,训练必须给予一定的阻力,无阻力状态下的训练不能达到增强肌力的目的。 阻力可来自于肢体的重量、肌肉运动时外加的阻碍力量等。 阻力通常施加在训练肌肉远端附着部位,方向总是与肌肉收缩使关节发生运动的方向相反。 具体方法是:在活动范围的起始和终末施加最小的阻力,中间最大;达到足以使患者发挥最佳能力,但又不过大而阻止患者完成活动的阻力水平;施加的阻力应根据患者肌力改善的情况逐渐增大 。,2019/5/22,53,2、超量负荷(overload),即过量负荷原则,即训练时施加的阻力负荷应适当超过患者现有的活动水平,并保证超过一定的时间,否则就达不到改善肌力的目的。 训练强度 训练时间 训练频率 训练间期,2019/5/22,54,3、反复训练,为了达到增强和巩固肌力水平的目的,必须进行多次的重复收缩训练,而非单次收缩。 一般仅在患者合并存在疼痛性关节疾病或肌腱炎等情况时,训练的次数才可有所减量。,2019/5/22,55,4、适度疲劳,根据超量恢复原理,肌力训练会引起一定的肌肉疲劳,因为无明显的肌肉疲劳也无超量恢复出现,肌力训练也难以取得明显效果。 过于疲劳,例如由于前次的训练引起无力、疼痛或不愿再进行原有或新的运动训练,则会极大地影响训练效果。 对于肌力训练而言,疲劳的标志为肌力不增加反而减退、运动速度减慢、运动幅度下降、运动协调性明显降低、患者主诉疲乏劳累。,2019/5/22,56,因此,肌力训练要特别注意掌握适宜的训练频度,尽量使后一次训练在前一次训练后的超量恢复阶段内进行。 训练间隔太短时,肌肉疲劳尚未完全恢复,继续训练将加重疲劳,以致引起肌肉劳损;间隔太长时,超量恢复已消退,就无从积累而无法使肌肉收缩力增强。 一旦出现疲劳现象,原则上应停止训练。,2019/5/22,57,5、选择适当运动强度,肌收缩强度相当于最大收缩强度40%时,运动单位募集率较低,主要募集型肌纤维,对增强耐力有效; 收缩强度增加时募集率增高,a型、b型肌纤维也依次参与收缩,对增强肌力有效。 故应根据需要选用不同收缩强度进行,2019/5/22,58,肌力训练时,并非需要同时满足上述所有的原则,但阻力原则和超量负荷原则是必须的,其余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若能同时满足以上全部原则为更佳。,(六)肌力训练方法选择原则,2019/5/22,60,1、选择原则,按肌力选择 即在肌肉功能测试的基础上,根据现有肌力水平来选择肌力训练方式。 按肌肉收缩形式选择 根据患者自身的特点,利用不同肌肉收缩形式的优点、避免不同肌肉收缩形式的缺点,也是选择适合患者训练方法的原则。,2019/5/22,61,2、0级肌力,电刺激: 延缓肌萎缩的发生。 传递神经冲动的训练: 主观努力,试图引起瘫痪肌肉的主动收缩,此时大脑皮质运动区发放的神经冲动,通过脊髓前角细胞向周围传递,直至神经轴突再生达到瘫痪肌群。 这种主观努力,可以活跃神经轴突流,增强神经营养作用,促进神经本身的再生。 传递神经冲动的训练可与被动运动结合进行。,2019/5/22,62,3、12级肌力,肌肉电刺激疗法: 此时由于肌肉已有随意的肌电活动,因此既可以进行肌电反馈训练,也可使用肌肉电刺激法训练。肌电反馈训练和肌肉电刺激相结合,有可能取得较好疗效。 主动-辅助训练: 在肌肉主动收缩的同时施加外力帮助,以便完成大幅度的关节运动。注意应强调主观用力,仅给予最低限度的助力,避免以被动运动替代助力运动。,2019/5/22,63,4、2级肌力,辅助-主动运动:减除重力负荷的主动训练。可用带子悬挂肢体,或把肢体放在敷有滑石粉的光滑平板上,在水平面上运动,或在温水浴中运动,利用水的浮力消除部分肢体自身的重力,使训练易于完成。,2019/5/22,66,5、34级肌力,由主动训练进展到抗阻训练。 对抗较大阻力进行收缩,可增加运动单位募集率,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使肌肉对抗它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而竭尽全力进行收缩训练者,称为最大收缩训练。 以低于最大阻力(如80%、60%、40%最大阻力等)进行训练,称为次大收缩训练。,2019/5/22,67,2019/5/22,68,6、按肌肉收缩形式选择,增加静态力量可采用等长训练 肌肉骨骼损伤早期可采用渐进抗阻的等长训练; 增加动态力量可采用等张收缩; 促进功能性活动则采用向心性收缩和离心性收缩交互的形式。,(七)常用训练方法,2019/5/22,70,1、等长训练,适应证 需要增强肌力的患者,尤在关节不能或不宜运动时(如关节石膏或夹板固定,关节创伤、炎症和肿胀等情况),用于延缓和减轻肌肉废用性萎缩。 25级肌力的肌肉均可进行等长收缩运动训练,2019/5/22,71,方式,徒手等长运动 受训肢体不承担负荷而保持肌肉等长收缩活动 肌肉固定练习 适用于肢体在石膏固定中,要求肌肉收缩时不能引起任何关节运动。 利用器具 利用各种固定不动的器械和物品,保持肢体肌肉的等长收缩。,2019/5/22,72,仪器设备,当阻力等于或大于肌肉可产生的力量、关节不产生运动时,即可发生等长训练,故采用自由重量和重量-滑轮系统等设备 等速装置在角速度为0/s的各个关节角度均可进行该训练。 徒手或不用设备也可进行。,2019/5/22,73,短促等长训练,基本方法:训练肌群在可耐受的最大负荷下等长收缩,持续6s,重复20次,每次间歇休息20s,1次/d。“tens”法则方法:训练肌群在可耐受的最大负荷下等长收缩,持续10s后休息10s,重复10次为一组训练,共作10组;1次/d,每周训练34次,持续数周。,2019/5/22,74,多点等长训练,在关节活动范围内,每隔10做一组等长训练,每组重复收缩10s(其中初始2s为增加张力的时间,最后2s为降低张力的时间,中间6s为持续高强度等长收缩时间);在等速装置上使用时,角速度设定为0/s,然后按要求在定点角度位置上训练。,2019/5/22,75,短暂最大收缩训练,为等张和等长相结合的抗阻训练方法,肌肉抗阻等张收缩后,再持续最大等长收缩510s,然后放松,重复5次,每日训练只作一个动作,每次增加负荷0.5kg。,2019/5/22,76,注意事项,等长训练可改善肌肉耐力,但作用较小。 短促等长训练时,应在间隔休息时辅以节律性呼吸,以预防血压升高。 多点等长训练可克服等长训练的角度特异性,但由于生理性溢流的范围一般在该角度前后方向的10左右,故进行多点等长训练时两点间的角度范围不应超过20。,2019/5/22,77,多点等长训练更适合于存在慢性炎症、关节运动尚可但无法进行动态抗阻训练的患者。 多点等长训练时,每一点的阻力应逐渐增加以确保在无痛条件下增强肌力。 短暂最大训练时,若等长收缩不能维持510s者,可不加大负荷。,2019/5/22,78,2、等张训练,仪器设备 自由重量,如哑铃、沙袋、实心球;弹性阻力装置。 滑轮系统。 等张力矩臂组件,如股四头肌训练器等。 可变阻力装置。 功率自行车。 阻力交互训练组件,2019/5/22,80,股四头肌训练椅,2019/5/22,81,上 肢 训 练 器,2019/5/22,82,功率车,2019/5/22,83,弹力带,2019/5/22,84,渐进抗阻训练,测定需训练肌或肌群通过规定范围能完成10次运动的最大重量(10RM)。 进行如下3组训练: 第1组:50%的10RM重量,1015次/min的速度,10次锻炼; 第2组:75%的10RM重量,1015次/min的速度,10次锻炼; 第3组:100%的10RM重量,1015次/min的速度,10次锻炼;每组训练间休息1min。 训练前应进行一定的热身活动。 每周增加阻力重量。,2019/5/22,85,RM测量(以伸膝为例),膝关节全力向正前方伸直。 与小腿成直角系一牵引绳。 小腿伸直位加重量,并逐渐增重。 重量增加到膝不能保持伸直位时,这个最大阻力的重量就是1RM.,2019/5/22,86,2019/5/22,87,渐退抗阻训练,与渐进抗阻训练相反,即为第1、2、3组训练的重量分别为100%的10RM、75%的10RM、50%的10RM,其余方式则相似。,2019/5/22,88,每日调节的渐进抗阻训练,测定需训练肌或肌群通过规定范围能完成6次运动的最大重量(6RM)。 进行如下4组训练: 第1组:50%的6RM重量,重复10次; 第2组:75%的6RM重量,重复6次; 第3组:100%的6RM重量,尽最大努力重复; 第4组:根据第3组的重复次数调整练习重量,一般第3组重复次数达56次,则训练重量不变;低于56次,则减量;高于56次则增量。 次日训练的运动量根据第4组的重复次数确定,一般第4组重复次数越高,训练重量的增量就越大,第4组适宜的重复次数为57次,次日训练的增量为2.274.54kg。,2019/5/22,89,等长-等张训练比较,2019/5/22,90,3、辅助主动运动,适应证: 肌力较弱尚不能独自主动完成运动的肌肉,即肌力恢复到2级时。 在训练时要随着肌力的恢复不断地改变辅助的方法和辅助量。,2019/5/22,91,辅助主动运动方法1,徒手辅助主动运动 利用治疗师的手法,不需要任何器械的帮助 例如,股四头肌肌力为2级时,让患者侧卧位,训练侧下肢在下方,让患者主动伸膝关节,同时治疗师在小腿后方稍施加辅助力量。,2019/5/22,92,辅助主动运动方法2,悬吊辅助主动运动 利用绳索、挂钩滑轮等将运动的肢体悬吊起来,以减轻肢体的自身重量,然后再水平面上进行训练。,2019/5/22,93,辅助主动运动方法3,滑面上辅助主动运动 在光滑的板面上进行运动,以减少肢体与滑板之间的摩擦力。 但此方法是在克服一定阻力进行的,比徒手和悬吊方法难度提高。,2019/5/22,94,辅助主动运动方法4,滑车重锤主动运动 是在垂直面上进行,利用滑车、重锤减轻肢体的自身重量。 适用于拮抗肌可拉起重锤的患者,且只适用于髋、肩、膝等大关节,不能用于手指、踝等关节。,2019/5/22,95,辅助主动运动方法5,浮力辅助主动运动 利用水碓肢体的浮力或加上漂浮物减轻肢体重力的影响。,2019/5/22,96,4、主动运动,方法: 训练中采取正确的体位和姿势,将肢体置于抗重力位,防治代偿运动。 适应证: 肌力达3级以上的患者 运动的速度、次数、间歇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2019/5/22,97,5、抗阻运动( resistance exercise ),适应证: 适用于肌力达到4级或5级,能克服重力和外力阻力完成关节活动范围的患者。 禁忌证 肌肉、关节感染或肿胀 患者训练的时候或训练24小时后仍感关节肌肉疼痛 关节不稳定(如肌腱断裂或关节周围肌肉张力极其低下者) II级以上高血压或心血管合并症者,2019/5/22,98,徒手抗阻力主动运动,固定关节近端 阻力方向与运动肢体成直角 加阻力宜缓慢,使运动中肌肉收缩时间延长,一次动作23秒完成;重复次数为810次。 可做向心性等张收缩、离心性等张收缩及等长运动。 对骨折患者要注意阻力的部位和保护骨折固定部位,阻力也不宜过大。,2019/5/22,99,器械抗阻力主动运动,直接将重物系在身体某部位进行练习。 重锤与滑车抗阻力主动运动 弹簧抗阻力主动运动 摩擦抗阻力主动运动 水中抗阻力主动运动,2019/5/22,100,抗阻运动方法2,加重物抗阻力主动运动 直接将重物系在身体某部位进行练习。,2019/5/22,101,抗阻运动方法3,重锤与滑车抗阻力主动运动 用重锤做阻力,用滑车改变方向,牵引方向与肢体应成90直角,肌肉可发挥最大力量 速度不宜过快,肌肉收缩到极限后应停23秒。,2019/5/22,102,抗阻运动方法4,弹簧抗阻力主动运动 用弹簧的弹性做阻力,2019/5/22,103,抗阻运动方法5,摩擦抗阻力主动运动 用摩擦力做阻力 摩擦阻力难以控制、不稳定,不便于数字表示,易磨损,较少用。,2019/5/22,104,抗阻运动方法6,水中抗阻力主动运动 对抗水浮力的运动,可在四肢末端拴上浮子,再向下运动克服浮力的阻力。,2019/5/22,105,操作程序,强度: 依训练目的、损伤恢复阶段、患者身体状况,一般分为亚极量和极量,前者在增加耐力时或软组织愈合早期使用,后者在康复后期使用。 负荷量: 初始一般以最大负荷量进行,重复10次,即10RM; 康复进展期,也可用体重的百分比计算,例如:下肢伸展训练为20%体重,下肢下压训练为50%体重。,2019/5/22,106,速度: 自由重量或重量-滑轮抗阻训练时,宜采用低速,以利于安全和减少势能作用。 运动范围:包括短弧活动范围和全关节活动范围。 前者在某些手术后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禁忌或关节活动范围内某一部分运动产生疼痛时应用 。,2019/5/22,107,重复次数: 增加肌力为目的时,重复次数应大于56次,小于1520次; 以轻阻力改善耐力时,则可安排35组共3050次。 组数;为每一训练段中由一定重复次数组成、间有休息的训练单位。 训练组数每组重复次数为总重复次数。 增加肌力可采用的方法为6RM3组、12RM2组、3RM6组。 频度:隔日或45次/周。 疗程: 增强肌力为目的时,应至少6周以上。,(八)训练注意事项,2019/5/22,109,避免代偿运动,增强肌力训练中,不允许出现代偿运动。 如髋关节屈曲,当髂腰肌、股四头肌肌力较弱时,缝匠肌可出现代偿动作,即髋部屈曲时将出现下肢外展、外旋。 肌力训练过程中,治疗师可利用徒手或固定等方法来抑制患者出现代偿动作。,2019/5/22,112,注意调节阻力 注意调节阻力施加的部位、方向。 采取适当的姿势、体位 肌力下降同时伴有肌痉挛的患者不应强调单块肌肉的肌力训练,以免加重肌痉挛程度。,肌力与关节角度的关系,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2019/5/22,114,掌握正确的运动量,对一些特殊的神经肌肉失能疾病和心肺失能疾病要特别注意运动量。 训练时的负荷量要缓慢、逐渐地增加。避免过度训练现象。,2019/5/22,115,训练应在无痛和轻度疼痛的状况下进行 如果最初训练引起肌肉的轻微酸痛,则属正常反应,一般次日即可自行恢复。 如训练引起患者所训练的肌肉明显疼痛,则应减少运动量或暂停。疼痛不仅可增加患者不适感,而且也使训练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一旦出现较明显的疼痛,则应在查明原因并进行必要的治疗后再进行训练。,2019/5/22,116,注意心血管反应,训练中不应憋气,以防发生心血管问题;对有心血管问题的高危患者尤要加强预防措施。 用力时要吸气、放松时将气体慢慢呼出。,2019/5/22,117,掌握肌力训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尤其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体弱者等高危人群应在良好指导下进行训练,并在训练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严防意外发生。,2019/5/22,118,灵活运用各种不同训练方法,并适当考虑各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方法,以提高训练效果。 由于肌力训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电大考试题目及答案
- west二级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门牌制作算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森林调查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抖音电商口碑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钢笔练字帖考试题及答案
- 固原消防教育题库及答案
- 广东台朔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PP厚板4200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产品采购运输代理协议书
- 2025临床流行病学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食安员、食品安全总监、主要负责人考试题及答案
- 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及提升方案
- 骨科无痛病房护理课件
- 2025年国家司法考试《一卷》模拟题及答案(预测版)
- 机电设备安装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保证措施
-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研究-以XX银行为例
- 2025年中煤能源集团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2025至2030中国电动多用途越野车(UTV)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甘蔗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策略报告
- 河道水土保持施工重点及难点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