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I的活动总结.doc_第1页
RDI的活动总结.doc_第2页
RDI的活动总结.doc_第3页
RDI的活动总结.doc_第4页
RDI的活动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己做RDI时, 做一张check list, 有哪些活动, 每天纪录. 每个星期更新一次活动, 看看哪一个可以继续做下去, 哪一个太难了先暂停, 哪一个已经驾轻就熟, 可以换下一个活动, 对刚刚开始的人很有帮助. 壮壮已出现了飞飞当初的进步的现象,说话多了些感叹词,尤其他特别注意我的言行,甚至我咳一身声他也转过头来看我一下,我的话还没讲完他就知道是要说什么了。觉得用了RDI反而孩子不听话了,不如退一步想想,是不是你逼的急了,这样的话,把你的RDI游戏减半或调整.要是你自己心急的话,先把自己的心态调整,我曾对一些新上手的家长说过,如果我真要说出点经验的话,那大概就是我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给自己下套子,比如什么一定要今天,当月,或今年学会,我相信我的努力最终会得到体现,事实证明也是的. RDI也是一项功夫活,不在于你把几个游戏急火爆炒多少遍,而在于你能理解这些游戏的目的何在,然后看看你能不能在生活中,游戏中把这种思维能力贯彻进去.我想他们讲的:RDI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这个道理.语言是交流的一个子集事实是,口语只是我们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而已。对于自闭症患者而言,核心的问题如社会参照、社会协调等障碍很自然地从非语言行为扩展到语言的使用上,形成自闭症的语言问题。而正常的孩子在他们学会说话之前已经很好地掌握了参照和协调能力,在学习说话之前他们能够使用非语言的方式对情感和经验等信息进行分享,在他们学习说话的过程中,这种能力也被扩展到他们对语言的使用中。自闭症孩子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他们在学说话之前没有学会参照和协调,他们学会说话仅仅是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自闭症症的底层问题而已,山姆刚从学校回来,妈妈很渴望知道他这一天在学校过得怎样,可是,他们的对话并没有走多远。“今天上学怎样?”“好啊”“今天都做些什么了?”“没做什么”“休息得怎样呢?”“好”说着在他妈妈面前冲过,挂起他的夹克,然后跑去看电视了。山姆,是一个11岁,有着10级阅读理解和词汇量的自闭症孩子。训练提示因为RDI关心的是自闭症长远目标和核心缺陷,我们认为首先要为社交分享型交流打好基础,这必须从第一级第一阶段情绪共享开始。为了尽可能地提高孩子对于交流和扩展交流方式的渴望,我们建议:在训练时间和日常生活中增加非语言交流成分;通过你的表情、声音和动作创建“对比效应”,通过夸张与平淡的对比,让孩子比较容易关注到交流中最有意义的元素减少主动发起对话或提示进行交流的次数。弄清楚你主动发问、发指令或提示孩子作出一个响应的频率,我们建议家长先把自己的指令语言减少到20%以下增加家长自己的社交分享式语言的使用,我们建议80%的时间使用社交分享式语言我们认为以8/2原则来使用社交分享型语言和指令型语言是比较健康合理地,询问、请求、命令等指令型语言固然有其使用的必要性,而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广泛使用社交分享型语言的环境。经验分享:请求他人分享观点、感觉和意见,分享、说明、讲述、示范调节和修补:尝试通过自我的或者相互的交流提高协调性好奇心:表达一种好奇心参照:在困惑的时候参照别人的情绪反应通过使用社交分享型语言,我们希望达到的目的是“邀请”(而不是命令或要求)孩子进行互动交流。提出预设正确答案的问题、请求、提供选择、命令会给孩子造成压力,这些语言是指令型的而不是社交分享型的。“我的话很重要”、“多用陈述的表达”、“放慢生活节奏”、“增加有益的不确定性”第一阶段对RDI的理解,第一阶段重点应该是在情绪共享第一阶段的目标:F1 找寻面对面的凝视来强化快乐和兴奋,疏解担忧并注意于教练的沟通交流。F1A 在愉悦的活动中分享兴奋的凝视。F1B 发起面部的凝视,特别地分享愉悦的面部表情。F1C 在愉悦的分享活动中的暂停期间,发起兴奋的面部凝视。F1D 在一个互相兴奋的活动中和活动后,当你暂停时,沟通表达期待性的兴奋(身体转向你,且脸也朝向你)长达20秒。F1E 就在开始分享活动(过去做过的,曾经是愉快的)开始前, 发起兴奋的情感分享。F1F 当担忧,哀伤时,用面部凝视来疏解情绪一次活动常常只聚焦于一两项功能,但是通过不同的变化又可以在不同的阶段用于达到不同的目标犹豫、延时不要那么快把东西拿出来,定住!用神秘的眼光看着孩子,感受到孩子被你突然定住不语的状态吸引时才慢慢或突然把东西拿出来,以增强兴奋感;夸张的表情把袜子说成帽子后故意把袜子戴在头上,呵呵傻笑,由你发起凝视,爸爸则如秋爸爸言在旁推波助澜,用declarative的语言让孩子逐渐理解妈妈的行为是好笑有趣的;当然在孩子感受到兴奋和乐趣时,应该把握机会尽量延长兴奋的凝视,而不要急于拿下一件东西,甚至如果孩子有足够兴趣和动机的话,应该等待孩子提出拿出下一件东西的要求对别人的话充耳不闻、缺乏目光对视,而家长往往会不断地重复说过的话、不断地追问“听到没有!”“看着我的眼睛!”之类的所谓“直接提示”来维持对话的进行(我们以前就常常是这样,直到心烦气燥,脾气开始不好,最后还是没办法!我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这种体会!)过分地替代孩子承担维持对话焦点的责任。这是什么意思?说得严重点,就是剥夺了孩子学习如何集中注意力的机会!因此RDI建议使用夸张的语调、音量、语速、肢体语言等“间接提示”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种间接提示对于孩子而言是主动地转移注意力,和在直接提示下被动地转移注意力有很大的区别!而这种对交流方式的要求贯穿于所有RDI活动之中,甚至和其他一些要素合在一起被成为RDI生活方式1、烤红薯和小然面对面地坐着,先用一件大人的衣服当做是炉子,把炉子架在床的中央,我把一双手套举起来,目光注视小然;这是什么啊?小然笑着答:这是红薯,是个红色的红薯这时他的眼睛是看着红薯的,我又问你说什么啊,我看不到你说话啊小然笑得更欢了,同时目光转向了我:这是个红色的红薯我也笑了那好吧,我们要把这个红薯放到炉子里烤然后我把红薯放进了炉子,然后又拿起第二样物品,一张绸布,把它卷起来,再次举过头顶:这个是什么呀?小然笑着看了一下,又看着我说是黄色的红薯!接着我们把黄色的红薯放到炉子里去烤.以这样的步骤放了7、8样东西到炉子里去,每一次都要求小然在说话的时候和我有目光对视,我发现因为他太喜欢这个游戏了,他自然而然地就看我了。然后,我在游戏的过程中加入了吹火这个步骤,当红薯全部放入以后,我们点火,开始烤,然后两个人一起吹,我说我们要一起吹,这样风大一些,火会燃得更好!小然很积极的配合,然后两个人面对面开始吹,吹一下,又抬起头来,当我抬头看他的时候,我发现小然满脸兴奋、满脸快活地正看着我呢,那一刻,他的眼神专注、目光发亮,注意力完全按照我的设想在走,目光从妈妈的脸上移到炉子上,同时鼓起了腮帮子,很努力地吹着,吹一下又抬起头来,目光又移到了妈妈脸上,好象是在观察妈妈,然后又快乐地开始吹。这是前所未有的目光对视,时间可以延长到10-15秒钟!第三个环节,再进行RDI书上所说的烤红薯的步骤,将红薯在两个人之间传递,小然快活得哈哈大笑,但这个环节我感到可能是我做的速度太快的原因,他还有点跟不上,目光的转移不够理想,常常是看着飞过来的红薯忙得不知所措,笑得不知该看哪里了!可能速度还要放慢一些。2、:踏板游戏:健身区常见的踩在上面象走路的器材变化一:两个小朋友一前一后玩,前一个踩在踏板前端的铁棍上,两个人都扶着把杆,同步踩踏;变化二:两个小朋友一左一右分别踩在踏板上,每人扶一边的把杆,你上我下的玩这个我觉得协调难度更大,还需要较好的平衡能力。变化三:更高级了,左边一前一后,右边再加一个小朋友。不过,这需要象丫丫一样的小个头站在前面。三个人一起踩踏,难度很高,而且特别挤,不过孩子乐在其中3、转轮游戏:垂直于地的两个大转轮,本来好象是锻炼上下抡胳膊的变化一:两个孩子面对面分别坐在大转轮上,靠自身重力加巧劲左右摇晃,两人相对而晃或同步摇晃变化二:两个孩子并摆坐在一个转轮上,左右摇晃,两人得配合使劲。这可能得两个孩子体重相当。4、“我的话很重要”等不用刻意安排时间的训练外,其他活动我们做了:1,跳水,达到了参照和注意的效果,(他喜欢玩,但不能总玩);2,包饺子,(他喜欢玩);3,吹积木,有凝视和期待,(也不能总玩);4,玩接龙,从背后抽出牌来,在他期待得到一张他想要的牌时,突然抽出别的东西,这个比较成功;5,偷袭,在他搭积木时偷走积木,他就要时时提防从哪边来偷,(玩这个他有时会生气);5、来回推小车我一辆接一辆快速地推小车给他,要求他也快速地推回,如果慢了,他手上的车就会越来越多,他就忙着看来车和不断地推回车给我,大家探讨一下,这算不算书上讲的快速注意力转移呢6、我的想法是的活动. 我和小孩一起画一张图, 是一个人. 大人先说我的想法是脸, 然后再纸上画一个大脸. 大人把蜡笔递给小孩, 小孩接着说我的主意是眼睛, 然后小朋友会自己画一个眼睛, 画完以后会把蜡笔递给大人, 大人接着说我的想法是耳朵, 然后再纸上画一个耳朵. 大人再把蜡笔递给小孩, 如此这般, 完成一张图画. 我活动的时候, 孩子常常漏说”我的想法是”, 我要记得提醒他说”我的想法是”, 而且, 当小朋友画完一个部位时, 没有把蜡笔交出来 还想在自己一直画下去, 我常常提醒他, 换妈妈画了. 我自己觉得这个活动孩子并没有参与得很好. 可是顾问一看到录像带, 就一直很高兴的说, 太好了, 太好了, 你看小朋友一直有很好的眼神接触, 而且他非常注意大人在画什么, 互动实在是太好了7、放气球把气球吹满气以后, 在小朋友面前说1, 2, 3, 放, 如果小朋友喜欢的话, 放了几次, 他捡气球回来给大人时, 做一些吸引他注意的声音, 确定他有眼神接触, 才开始吹气球, 吹到一半, 吸一口气, 可是不吹出去, 等小朋友也学你吸一口气, 吹吹吹时, 在继续接下去吹. (或者是有眼神接触也可以, 看哪一个小朋友比较容易做到, 就选那一个做)8、擦玻璃: 材料: 报纸或抹布两份, 清洁剂(喷玻璃用)两份. 在公寓得落地窗, 小朋友和大人一个人站在室内, 一个人站在室外. 一个人拿着一个抹布和一瓶喷玻璃清洁剂(如果怕危险, 里面可以装水让小朋友喷), 小朋友要能一上一下, 或是一左一又跟着大人擦玻璃, 大人擦到哪里, 小朋友要跟着擦到那里, 大人喷玻璃, 小朋友也要跟着喷. 透过玻璃, 眼神的接触, 分享情绪, 在擦玻璃时都可以加进去. 如果小朋友只想透过玻璃跟你击掌, 亲一下, 或是做鬼脸, 那也非常好. 如果他还没有办法跟着大人隔着玻璃做, 最开始就让他跟在大人旁边乱抹乱擦就可以了, 那也是很好玩的.9、眼神训练慢慢来 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吸引他的注意 stage 1 Attend 讲话讲到一半, 突然听下来, 让他看着你再继续 (先假装失声, 如果他不看你, 做一个很夸张的抽气声, 口吃或奇怪的声音, 如果他还是不看你, 你就假装手抓着喉咙, 说不出声音, 把自己的脸慢慢贴近他的脸, 确定他的眼神和你接触, 给他一个奖励的微笑, 再继续说下去)10、玩抛球游戏两人相向站立,相隔数米,然后相互抛球。妈妈时而和孩子换一下方位,比如从东西站向转成南北站向,期间产生短暂的停顿。注意孩子在出现停顿时,主动发起的分享性注视。11、爸爸带一个2岁多的孩子在训练室里走路。训练室经过一定的布置,有两块地毯、一张桌子(桌子旁边还有可以供爬上去的凳子)、一个布袋椅。爸爸用手指示意孩子按一个线路走,过程中注意要让孩子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走,而不是“为爸爸”走。画面中孩子在爸爸的搀扶下,自主地走这个线路,爬上桌子,在桌子和爸爸有拍拍掌之类的交互动作,然后在爸爸的示意下,跳到布袋椅中,12、吃的时候,让他喂给家长吃一口,他自己吃一口。如果孩子有一定参照能力,家长可以用嘴来示意这一口应该让谁吃。期间当然可以用夸张的表情来鼓励孩子做对。13、正反世界情绪分享录像中的妈妈和孩子在玩“正反世界”的游戏。妈妈一会儿做出快乐的表情但是假装很悲伤,一会儿做出悲伤的表情但是假装很快乐,这样来回转换。孩子表现得很灵活,能够融入这个游戏。这是RDI的第五阶段“反转和转换”,强调的是“当常规的活动被转换到其反面之后,带来一些新奇,从而更加增强了游戏的快乐。” 正反世界画雪人录像中的妈妈和孩子也在玩“反转和转换”的游戏。他们一起画了几个雪人,妈妈让孩子说说哪个画得最好,哪个较好,哪个最差。妈妈没有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让他自己评价。然后妈妈故意颠倒着评价,把最差的说成最好的,孩子领会了妈妈的故意,大家都欢笑起来。14、手拉手往回走,用陈述性的语言提示孩子慢慢走,他们一起慢慢走;过会儿,提示孩子我们快快走,他们就快步小跑,停下来之后击掌相庆。这属于1A阶段的目标“在有趣的活动中分享对视”。强调一项活动要相互合作分享着完成,用尽量少的语言,如果要用语言,也要采用陈述性的语言。活动过程中保持亲近的交互关系。结束后要分享喜悦。在这个录像中,也可以注意到当引入了一个清晰的变化(从慢走变成快走)之前,已经明确建立了一个游戏规则(慢慢走)。15、一起擦窗户妈妈在和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一起擦窗户,一边擦,一边用陈述性的语言进行沟通。窗户上有一个皮卡丘的图案,两人说笑着擦皮卡丘的不同的身体部位。在这个活动中,两人保持着近距离的联系,为此妈妈特地和孩子一起擦同一扇窗子。这也属于“在有趣的活动中分享注视”的活动。十点半改良后的传统纸牌游戏:道具:扑克牌一副游戏规则:一人随机发牌,24人参与竞赛。发牌者用眼睛看竞赛者的示意,如点头则发一张牌,摇头就不发牌;然后轮到下一个竞赛者。发完一圈后再重复刚才的程序,直到所有人都不再要牌(最多可发五张牌)为止。竞赛者公布自己每张牌相加后的点数,十点半为最大,超过十点半则爆炸,点数变成零。点数大的为胜利者,五张牌都拿满了而点数仍没有超过十点半的称为“五小”,也是胜利者。游戏说明:A的点数为1,其余花牌均为半点。游戏目的:1、社会参照:关注发牌者和其他参与者2、认知:10以内的加法3、确认能力:判断是否爆炸,判断失败者和胜利者4、共同注意力:强烈的参与动机带来高度的关注5、情绪分享:分享胜利或失败的感觉6、变通能力(弹性思维能力):将所有的花牌转化为半点7、心智训练:预测是否会爆炸,并作出正确的选择(是否要牌)卡片游戏之2翻翻乐:选取成对的片810组,图案面朝下放在桌子上。孩子和家长轮流翻卡片,一次可以任意翻两张。如果翻开的两张卡片图案相同,则赢得卡片,并可以继续翻,直到翻开得两张卡片图案不一样,则轮到对方翻。赢得卡片最多的为胜者。游戏变化:1) 用石头、剪刀、布决定谁先玩:开始时家长故意问一句谁先玩呀,孩子往往希望自己先玩。家长也装做想先玩。同时作出姿势要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石头剪刀布的过程也要设置很多的停顿或假动作,迫使孩子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参照家长的一举一动。2) 孩子的兴致正高的时候,故意半天不动,等待孩子的眼神接触。玻璃弹珠游戏道具:一块平板(尺寸最好不小于300mm*500mm),两个塑料盒子,不同颜色的玻璃弹珠若干。玩法:将平板的一段稍微垫高23cm作为滑道,两个人面对面坐着,一人先出示弹珠的颜色,并准备用盒子接弹珠;一人在滑道顶端滚弹珠,弹珠的颜色必须和出示的颜色一样。滚弹珠时故意不停地变换放的位置,让对方适时调整盒子的位置以接住弹珠。游戏目的:训练孩子的社会参照、动作调控和情绪分享能力,游戏变化:1、熟悉游戏规则后,加入“猜颜色”的环节,同时训练点头、摇头的动作技能:接的一方先挑弹珠一个握在手心,让对方猜是什么颜色,并通过点头摇头来确认对方的判断是否正确。对方则据此更换弹珠直到猜对后,才将玻璃弹珠滚下,另一方用盒子接住。2、加入表情的学习和模仿:用表情来代替点头和摇头的动作游戏说明:1、刚开始时游戏规则一定要简单,等孩子熟悉玩法之后再慢慢加入新的变化。2、务必要加入情绪分享的行为,如接住弹珠后双方击掌庆贺,或摆个pose大叫一声“耶!”3、切记停顿、延迟、不可预期性以及气氛的营造是所有RDI活动中,对训练最为有效的手段。跳水游戏56岁的男孩子都喜欢爬高上低,喜欢蹦蹦跳跳,跳水游戏也由此应运而生。道具:用数个懒骨头椅堆成跳台(也可以用几床棉被代替),根据高低命名为1号和2号跳台。一个懒骨头放在跳台下方当水池、另准备几个抱枕或坐垫备用。游戏规则:一人当教练,一人当跳水运动员。跳水运动员通过手势告诉教练自己要上几号跳台,征得同意后爬上相应的跳台,根据教练的指令跳到“水池”里。游戏目的:参照、确认能力、大运动、肢体语言能力、互动的维持和修复技能游戏变化:1、玩得比较熟练后,教练故意把“水池”移到旁边或较远的地方,让孩子通过手势向教练要求移动懒骨头。2、在孩子求助时要装作很笨,错拿抱枕或坐垫当水池,或故意将懒骨头向反方向移动,或虽然按照孩子指挥的方向,但出乎意料将水池移动很远,让孩子通过点头摇头并结合手势来进行指挥。3、如果孩子对“跳水”的兴致很高,教练需要故意在孩子要求上跳台之前开小差,打个瞌睡什么的,让孩子学习维持和修复互动的技巧。这样撕纸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训练孩子的手指精细能力,我设计了如下的活动。材料:一张画有树的白纸(没有树叶) 绿色的彩纸 胶棒方法;引导孩子观察大树,没有树叶,请帮大树贴上树叶指导孩子手撕绿色彩纸粘贴树叶打鼓游戏道具:直径20cm左右的儿童玩具小鼓一套。游戏说明:如孩子的打鼓的技巧或动作协调能力不足,先降低游戏的难度,将打鼓转变成拍手。从三人游戏开始,先让孩子通过观察了解游戏内容,理解游戏规则。游戏方法:父母两人相对而坐,一人打鼓,一人根据鼓声的声音大小、节奏快慢和打击次数,通过拍手进行模仿。孩子则坐在旁边充当裁判的角色,眼神会不停地在父母之间快速转移,以判断模仿者是否正确。游戏目的:参照、确认、眼神快速转移、注意力、动作调控游戏变化:1、角色转换:等孩子熟悉游戏规则并表现出一定的参与兴趣时,交换角色,由孩子来进行拍手模仿,转变成二人游戏。2、次数的变化:刚开始的活动要简单,只涉及击打次数的变化。可先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比如按1、2、3、4、5的顺序或5、4、3、2、1的顺序有节奏的进行,然后再打破规律随意变化击打次数,增加击打次数。3、加入声音大小的变化:由对比强烈的变化逐渐到微弱变化,由单一的大声或小声(如大大大,小小小,大大大大大大等)逐渐到大小声音混合进行(如大大大小,大小大小大,小小小小大等)。4、加入节奏快慢的变化:变化的技巧同上。5、复杂变化:将声音大小和节奏快慢的变化糅合到一起。6、动作调控:游戏熟练后将拍手模仿改变为打鼓模仿,训练动作的调控能力。除了上述次数、节奏和声音的变化外,还可以增加单双手分别击打、双手同时击打、单双手交错击打,击打鼓的正面、侧面或边沿等变化。灵活多变的手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孩子的模仿兴趣。7、同步练习:孩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后,可以将模仿打鼓的动作变化为同步训练。这需要孩子有更高的配合协调能力和动作调控技能,注意力要高度集中,随时保持高度警觉状态。8、其它变化:将用鼓棰打鼓改为用手拍鼓第二Mr. Potato Head 是美国小孩常玩的玩具, 一个马铃薯形状的头, 上面有一些洞洞, 可以插入眼睛, 鼻子, 等五官. 大人坐在旁边, 刚开始时, 大人手里拿着马铃薯头, 小朋友前面有一堆五官, 要小朋友看着大人的脸部表情, 决定哪一个五官是大人希望小朋友放在头上的, 大人不说话, 可以点头或摇头表示是或不是, 可以用微笑或哭脸表示, 也可以挤眉弄眼的来表示. 如果小朋友不看你就自行决定五官要插进去, 你可以把马铃薯的头抽走, 有可以大声咳嗽或抽气提醒他注意, 如果你抽走马铃薯头, 小孩很疑惑不知道怎么做下一步, 你可以口头提示他试一试拿另一个, 所有的五官都是大人决定要拿哪一个. 如果这一个步骤做得很好, 多玩几次以后, 下一步就要连放五官的位置都是要参照大人的表情决定. 所以到后来, 小朋友需要拿起一个五官-参照大人的脸部表情-试着不同洞的位置, 一边试, 一边参照大人的表情, 不对要一个洞换一个洞, 继续看大人的脸-再拿起一个五官-参照大人的脸部表情-试着不同洞的位置, 一边试, 一边参照大人的表情, 不对要一个洞换一个洞, 继续看大人的脸-一直到所有的洞都插好了-看看成品, 用力的大笑或嘲笑他的眼睛长在脚上, 嘴巴长在头上, 手长在鼻子上等等. 活动中, 一个小朋友要看几十次甚至几百次才有可能完成. 哈哈, 他多看你一眼, 你就多赚到一次.10、与蕊儿在家中,她要与我“蹬脚”比赛。我们脚板对脚板,然后听口令:“一、二、三”开蹬。她说我赖皮,还没有开始就蹬,让我听她的口令。她要求是前后蹬,我偏要往两边蹬,把二人的腿劈成八字。我们玩了一遍又一遍,从沙发上玩到地板上。她叫:“爸爸,快来救我!”我喊:“老公,快来救我!”她在卧房看书,我凑过脸去,张大嘴巴,朝她的脸使劲“空”咬下去,拔腿就跑,她拔腿就追,都逃到了“避风港”身边。“避风港”笑我们“两个疯子!”11、数数跳懒骨头椅游戏,父母和孩子一起数一、二、三,然后一起跳向懒骨头椅。刚接触这个游戏的孩子,一开始还是会照着自己的方式来数数,完全忘记还要配合父母或搭档的速度;而父母也常常不自觉地改变自己数数字的步调,来配合孩子的速度。所以,在治疗过程中,父母必须开始严格要求孩子配合他们的步调。这一步是非常关键的。12、孩子爬过长长的棉被山洞(或其他布料盖住造成的隧道)。当孩子快爬到终点时,爸妈已经在终点等待,用非常夸张的表情与声调大喊:你办到啦!这时,父母会把他抱起来摇晃,让孩子更加兴奋。13、躲猫猫这个游戏可以进化到捉迷藏;14、数到三一起跳(Palling Together)可演化为同步跑跳的活动;15、你先敲,然后换我敲(You Bang,then I Bang)的小活动,可进展为一起快敲、然后一起慢敲,最后结合流畅的时机变化与节奏,进化到更即兴的协调流程中。16、发给父母一小块布或一条小毯子,父母必须玩十次躲起来再出现的游戏。之后,他们要用懒骨头椅做成障碍物,躲在后面前后移动,诱使孩子们找他们玩躲猫猫。17、第一级的最后一个活动,玛丽贝丝要像派屈克的影子一样跟在他后面,模仿他做的每个动作。18、派屈克一进入游戏室,就破带去爬个两公尺长的布制隧道,玛丽贝丝在隧道的另一头叫他。当派屈克从隧道里出来时,玛丽贝丝马上把他带到一张坚固的桌子前面。玛丽贝丝把他放在桌子上,而她在桌子另一端把手伸给他我们第一次看到派屈克主动以忧虑和期待的目光牢牢盯着玛丽贝丝,就是他在桌子上靠近她的时候。当派屈克碰到玛丽贝丝时,她很高兴地将他抱在怀里,然后让他面对她坐在她的膝盖上。我们让玛丽贝丝在派屈克穿过隧道时,躲在懒骨头椅后面。他跑出来以后,马上找到了她。派屈克和玛丽贝丝已经发展出一套令人愉快的互动技能,互动总在双方的欢笑声中结束。19、救我的游戏,用以加强他的不安感。玩游戏时,治疗师突然出现,把孩子从父母的身边抓走,并且假装要把他藏起来。这时,父母很快地把孩子拉开,拯救了他。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为了不要破抓走,会紧紧黏着父母,最后就会抓着父母,并且盯着他们。20、木头人游戏:孩子没有参照你的表情时,你就偷偷到他身旁。这时,如果他不注视你,你就把他抓住。如果在你抓他之前,他的眼神就停留在你睑上,他可以把你冰冻在原地,而你必须退到某一个界线之外(可以用胶带划分界线)。让孩子做个有趣的活动,然后慢慢靠近他(可以用懒骨头椅当作掩蔽物,增加兴奋的效果)。如果孩子了解游戏内容而且遵守规则,你们可以互换角色。21、隧道游戏:把孩子放在两公尺长的布制隧道一端,引导她爬过来。父母在隧道的另一端等着,并且把脸伸进隧道里,让孩子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父母的脸上,或在孩子一到隧道出口时,就躲起来再出现,和他玩躲猫猫22、“挠痒痒”活动进行了一些变化,以前飞飞妈和他单独玩得多,现在我也加入了变化一,我和飞飞妈轮流发起,我先举起一根指头故作紧张地发出“哺哺哺”的声响,等飞飞紧张地凝视我的时候,飞飞妈在另一个方向同样举起一根指头故作紧张地发出“哺哺哺”的声响,等飞飞把注意力转向妈妈的时候,我又发起,如此不定地若干回合后,才随机地有我们任一个最终发起挠痒痒的进攻!这个变化对于增强注意力的转移能力和加强游戏的兴奋感效果很不错!变化二,我先举起一根指头故作紧张地发出“哺哺哺”的声响,飞飞紧张地凝视我,但是我却随机地时而向他发起进攻、时而向妈妈进攻,向妈妈进攻的时候示意飞飞“一起上”。变化三,时而我和飞飞联合进攻妈妈,时而妈妈和飞飞联合进攻我变化四,飞飞进攻时立即兴奋地响应,而是故意假装绷紧脸说“我忍住,我不痒!”另外一个示意飞飞寻找不同的“攻击点”,直到挠到了某个部位(如脚底,但不是固定的)才说“哎呀我忍不住啦!”然后一起胡闹一阵。25、瞎掰的接龙游戏最近我们经常做的活动只有这一个,内容是这样的:两个人或三个人轮流说“你的鼻子象”/“你的屁股象”/“你的耳朵象”,比喻的东西没有指定,充分发挥想象,家里的各种实物,外面见过的各种东西等。游戏约定讲过的不能重复,否则犯规,这下可考验了大家的脑力,要不断的搜索呀。26、站在玻璃门外,他把手贴在玻璃上,我心一动,也把自己的手贴在他的手形上(隔着玻璃),孩子本来看都没看一眼,完全没关注,这下,他似乎有点奇怪,但仍没看我,只是自己把手移开,两只手指来戳在门上,我也同样,对应用手指戳在他的位置上,他看了我一眼,又把手移走了,换了个方式,我也跟着换,这样好几个回合,没有用任何语言,但成功引起了他的主动注意。应该算一个RDI小活动吧。27、帆帆要吃葡萄,放一颗在小盒子内,让他躲到门外,我把小盒子藏在懒人沙发下,他进来后只能从我的脸上找到答案,错了就没得吃,要重来。28、和孩子一前一后先踏步走,走一段突然变成慢走,又变快走,变跑,变换路线走,突然又躲起来第二阶段的活动第二阶段重点是孩子的“参照能力”,参照能力简单的说就是看眼色,就是孩子在遇到不确性时候会瞄你一样,寻求你的意见的动机和能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小孩子要做一件明知父母不会让他做的事情时通常会狡猾地看看你,试探一下你的反应,那就是一种“参照”。1、“蹬自行车”发现“蹬自行车”是个很好的RDI游戏(不是指骑自行车,而是两个人脚心相抵的蹬),可以加入以下变化:1、协调相对位置:故意采取不合适的位置,比如离得稍远,脚虽够得着但使不上力,或者歪着,两双脚不能正对着,等待孩子来协调2、教练发出指令:预备起,两个同时用力,注意孩子是否跟你同步启动。3、活动过程中:注意自己的力量,去感受孩子参与这项活动的程度,是否能适时地收腿和蹬脚,大人的腿部力量变轻些才能感受到孩子的状况。4、加入节奏的变化:过段时间后悄悄变慢或变快,看孩子有没有及时调整节奏,这时大人开始要控制节奏,再退到50的参与程度。如果孩子不能及时跟上,可以用语言提示“快一点,慢一点”5、加入形式的变化:从两人来回蹬变成往两边分。6、结束:大人假装累坏了,抬不起腿,提出结束,休息一下换下一个活动。如果孩子能同情你,主动提出你累了就休息,那就太完美了2、父母和小孩画脸的游戏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很好的游戏。画出的可能是一个女孩,可能是一个长着柳条头发的女孩,一个苹果型笑脸,一个太阳公公。最近,“创造力”弄得我很愁,在这里读到了这一可爱的游戏。3、一、二、三,木头人游戏本游戏的目的在于,提高孩子的意愿,去留意人们所在的位置。一整天下来,丽塔和吉姆会趁着亨利正在做某件事情,或趁他完全忽略他们的时候,跑去偷袭他。如果他们已经靠近亨利,亨利却没看到他们、注意到他们的表情时,他们就会采取行动,像是搔他痒、把棒球帽戴在他头上盖住他的眼睛,或甚至把他抓起来,让他倒裁葱一会儿。在活动进行中,当亨利把眼光定在要来偷袭的父母其中一人身上时,这个人就必须定住不动,并且做出一个荒谬的表情和声音来逗亨利笑。接着,父母撤退到一定距离之后,再次开始准备偷袭亨利。当亨利开始懂得察觉父母的所在位置时,我们教父母要更会躲一点,他们躲在像是懒骨头椅等物体后面,加强游戏的刺激效果。他们故意让亨利玩一个很好玩的单人游戏,然后趁他玩得高兴时,跑去偷袭他。每天进行这个游戏持续到两个星期后,我们明显注意到亨利会抱怨,懂得参照父母,以及任何与他接触的成人,而且是持续的参照亨利刚开始玩的几个游戏之是,他的父母或其他成人把他放在一张稳固的桌子另一头。人在桌子上会产生一种特殊效果,尤其是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会提高他们的警觉性,所以,他自然而然会多注意父母的脸孔。他小心翼翼地站起来,走向站在桌子另一头的父母,投入他们的怀抱。接着,我们在游戏中加入变化,让亨利走过桌子,依照父母给的信号,跳入一堆懒骨头椅上头。亨利慢慢进步后,我们又为他设计了第二个活动,这个活动与第一个活动有紧密的关联。亨利和一个成人手牵手一起数数,数到某个数字(每次练习数数字,都以等比级数作变化,例如1、2、4,接着2、4、16,接着3、9、27等),然后从一个矮台子跳下来,一个流程结束之后再重新开始。数数字的难度提高之后,也增加亨利玩这个游戏的趣味度,他主动参照父母脸孔的频率也提高了。4、当孩子从棉被山洞钻出来的时候,用微笑迎向爸妈,来个大大的拥抱,接着,相爸妈坐在桌边堆三个积木。当治疗进展到第二级时,开始让孩子从事能凸显情感谐调机制不同面向的活动:出现又消失、忽远忽近,或忽快忽慢。我们也加入预备起或一、二、三、开始!作为活动的开始。大肢体动作类的活动经常在第二阶段出现,例如手牵手一起跑、推拉游戏、跳上跳下等动作。这类简单的游戏都需要两个一组的搭档行动,以相互协调。有些需要共同出力分工:一起抬或一起扛某物品,另一方扮演辅助功能,孩子挑一块积木(担任给予者)交给另一个孩子,让他把积木放在他想要的地方(建造者的角色)。我们教孩子许多这类需要不断运用脸部表情,来参照时机与其扮演之角色功能的活动,将语言作为加强社会参照的工具:看我的睑拉吧!5、来回拍打气球。康苏拉吹好气球把它拍走,让曼纽尔再把气球拍回来。6、妈妈和儿子开始一来一往地滚着球。康苏拉数一、二三,滚!曼纽尔学会等她数到三,才把球滚回去给她,她在一、二、三中间间隔的时候停了一下,以增进他参照与自我调控的技巧。曼纽尔停下来仔细观察妈妈的脸,等待表示她要说三时的表情暗示。在滚球的时候,成人常常得先教孩子让球朝正确的方向滚去,才不必一直捡球。我们必须确定孩子了解到,游戏的重点在于共同调控,因此,球一定要从一个伙伴滚到另一个伙伴手里,而双方都不用把球追回来。滚球是曼纽尔很早就已经熟练的动作,他们距离大约二公尺半远。曼纽尔表示他想要球。为了让游戏更刺激,他们边丢边移动位置。想要引进更高层次的新奇感与变化的欲望,是流畅的协调动作的另个迹象,显示曼纽尔准备好进入第三级疗程。当康苏拉突然把丢球动作变成滚球动作,曼纽尔很快毫不费力地配合她。7、你给一我堆游戏一段时间,现在,曼纽尔会等着康苏拉拿积木给他。他轻松地堆起他的塔,即使每块积木形状不同,他还是在康苏拉递给她积木时,安排堆法。康苏拉把游戏改成先叠好一个小塔,然后马上打散放在一旁。曼纽尔毫无困难地将角色从堆积木的人变成给积木的人。我给你一块积木,你拿去将它堆起来。给积木的人禁止堆积木,而堆积木的人也不能选择积木,孩子学会依据伙伴各自的能力,以特定、同步的方式,扮演被指定的角色。堆积木和给积木伙伴之间的互动,比让曼纽尔顺从完成某个特定目标(如堆一个塔)来得更重要。因为曼纽尔进步得很快,康苏拉让他在活动架构中加入许多新玩法。看起来,他好像在做条路或是某种轨道。他边做边解释他做的东西,她问他是不是在盖一栋房子,他笑着说:不是!他好几次将目光从积木转移到妈妈身上,最后笑着说:它是火车。他完成了他的火车,康苏拉暗示他转换角色成为给积木的人。她向他要积木时,他很乐意让她自由堆叠,不过,他会选择他要给她的积木的顺序。曼纽尔对她在盖的东西很感兴趣这是相互注意力开始出现的明显征兆。他间:这是一座塔吗?她很兴奋地承认。这个游戏就到此结束。他自己把积木收好。8、两个人一起倒在懒骨头椅上。康苏拉和曼纽尔手牵手并排背对懒骨头椅站着。她喊:一、二、三!曼纽尔兴奋地观察她的脸,等待该倒下时的暗示。他们躺了下去,在一堆懒骨头椅中交换兴奋的眼神。成功了几次之后,康苏拉试着不牵他的手玩游戏。曼纽尔和康苏拉在练习奔跑,然后一起倒下。他们从相同的起点开跑,一起跑,然后同时倒在懒骨头椅堆里。康苏拉先教曼纽尔,当他跑离她太远或落后她时,留意他手臂拉紧的力量。这种力量傅给达曼纽尔的讯息是,他必须控制他的速度,同时不转移他的视线,因此,他才能保持在康苏拉的身旁。当曼纽尔将这个快速连结讯息的过程执行得更顺畅时,康苏拉教曼纽尔注意她动作的瞬间改变,也就是她跑步时刻意的速度变换;有了这些技巧以后,接下来他们就可以练习视觉注意转移。当他们在移动时,也就是曼纽尔进行角色的第二部份时,康苏拉一放开曼纽尔的手,他必须继续看她,才能确认他的身体位置大约跟她的平行。康苏拉先以喊一、二、三,跑的简单口令,以他们每次一开始的例行游戏练习视觉注意转移。曼纽尔以视线参照康苏拉,判断她是否快要喊到三。她故意把游戏变得更复杂,改变口令暂停的时间长度,甚至把数字数到四,来增强他参照的程度。双方轮流数一、二、三,并且改变活动开始的方式,使这个游戏变成共同调控的过程。一旦曼纽尔熟悉了视觉参照,这项技能将对他学习飞快跑游戏中的视觉转移很有帮助。康苏拉先将跑步的速度放慢,仍然牵着曼纽尔的手。她跑步时发出有趣而音量大的声音,作为曼纽尔将视线从懒骨头椅转移到她身上的暗示,曼纽尔一开始看着妈妈,研究新出现的声音是怎么回事,而没有评估双方的协调程度。随着活动的进展,康苏拉省略了口头暗示,在跑的时候,把速度调整到刚刚好让曼纽尔无法同步进行。曼纽尔很好奇这样的改变,因此将视线转移到妈妈身上。他转移视线的时间,足够让康苏拉调整速度配合他,也因而减低了曼纽尔手臂的拉扯力量。他们用这种方式玩,直到曼纽尔在跑步时,将视觉注意力从目标转移到伙伴身上,使手臂上的拉扯力量消失。终于,曼纽尔发现到,妈妈随时可能不预期地改变速度,因此,他必须时时调整自己才能跟上她。康苏拉夸大了她的速度转换,有时用很慢的慢动作跑,有时又非常快,因此,曼纽尔可以清楚了解到他在共同调控中的角色。在曼纽尔准备好放开康苏拉的手跑步前,他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进行这个任务。一旦曼纽尔掌握了并排跑步的基本架构,康苏拉在过程中加入一个停止点,因此,曼纽尔必须持续观察她和自己的相对运动。你们可以在白天时经常练习协调动作。每次你跟孩子走路时,练习并排走。你们还可以一起举起一个盒子。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有多大的进步。一起背向懒骨头椅倒在上面的游戏。他们以按部就班的方式进行每一项架构里的游戏。他们牵着手,一起数一、二、三,并且在倒下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在游戏第二轮时,他们没有给彼此提示,就改变数数字的方式。曼纽尔参照技巧的程度,足以让他了解,只要注意看康苏拉,就能成功地完成每次的游戏。9、以同样的节奏打鼓,需要伙伴们在同一时间,以同步的方式执行相同的动作开关、开始停的多种不同对称角色组合。我们练习一起跑、一起倒下、举起东西和把东西拿去堆成一堆,以及并排玩赛车。一般是由双方一起数一、二、三,走,以走这个字作为同时开始行动的信号。我们用两个鼓以及鼓槌敲打表示开始与停。先正确指导孩子使用鼓和鼓槌,然后,再教导他活动的目标双方必须在同一时间开始或停止打鼓。成人先扮演喊口令的角色,以口头表示开始或停止打鼓的时间为何。开始时,成人必须非常缓慢而谨慎,甚至可以从一、二、三,开始;一、二、三,停!渐渐变成开始停。等到熟练了之后,就将外在的暗示减少,并且改变喊开始与停的时间点,直到孩子无法预测喊口令的时间。依此类推,我们也可以在一开始时,使用许多协助的语句,然后,很快地转变为仅仅使用脸部表情表示开始与停止;渐渐地,再演变成教导孩子在开始与停止的时候,如何判断肢体动作。随着治疗过程的进展,孩子将负责喊口令的角色,使开始与停止的动作同步进行,这可以让他在扮演喊口令角色的同时,也担任鼓手的任务。此外,他还必须能够在打鼓时变换口令。等到互动越来越熟练时,双方便快速交换喊口令的角色。打鼓的节奏从先快后慢变成快一点然后慢一点,大声一小声变成大声一点一小声一点。喊口令的人要喊出各种不同程度的快一点和慢一点,逐渐将这些概念教给孩子。一旦达成之后,我们整合孩子的能力,以便能逐渐地增加他的动作,然后,以他的能力来评判,是否双方都能以大约同样的速度敲打。这就是第二级进步程度的最后测试。在注意伙伴动作改变的同时,孩子察觉到自己也在动作中做出相对应的轻微改变。然后,两个人一边估算另一人的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动作,一边持续变化活动的层级。双方敲打的大小声、轻重或速度都类似,并且继续改变动作,加入变化,同时维持协调。因此,假设我打得慢些,我的伙伴也打得慢些来回应我,并设法配合我的节奏。 喊口令的人在第二级活动中,对于维持活动的协调是必要的。在第二级的前半段,活动的节奏是明确而缓慢的。在轮流玩大富翁之类的初级游戏中,孩子只能等伙伴结束动作时,才知道轮到自己;然而,在打鼓等更复杂的协调活动中,注意力的转移必须发生得更快。随着第二级的进展,活动发生得很快,孩子和伙伴间的注意力转移必须发生在几乎同一时间。互动中时常发生的协调关系逐渐丧失的情形,他们会继续角色的扮演,即使互动已经完全被破坏。为了练习共同调控,父母必须在调谐动作系列活动当中,刻意而有步骤地创造高度增强的协调破坏情形,并且教导孩子以正确的控制动作察觉,并回应损坏的互动关系。父母念:一、二,在说三之前暂停,就是一个刻意破坏的例子。孩子和父母练习一起奔跑和倒下,父母跑到一半时突然停下来。在打鼓的活动中,父母可以做与口令相反的动作,例如当喊口令的人说:慢下来!时反而加速。孩子将学会为更密切的协调而加以注意,并与伙伴沟通。喂!你做错了!慢下来!我们要求孩子以有系统的方式玩游戏,回应故意制造错误的人,并且,当成人指出某个动作破坏协调时,孩子能练习自我调控。伙伴们也可以用改变跑步速度来骗倒对方,练习修正他们的速度,保持与对方相同的速度。10、假装一场下午茶众会。曼纽尔看着妈妈假装把水倒到三个杯子里一只玩具熊加入他们的聚会。康苏拉示范倒茶的人该怎么做。曼纽尔很快扮演起这个角色,假装倒水,说:嗯一边看着妈妈。她叫他给小熊倒些水,他倒了之后说:嗯表示小熊暍了水。她给每个人一些饭,他假装吃了。康苏拉说:太烫了,吹吹。叫曼纽尔吹了吹假的饭,然后喂小熊吃,一边说:嗯曼纽尔已经进入假扮游戏的第一阶段了。11、在镜子前戴帽脱帽:孩子在我们游戏间的单面观察镜前,练习平行、同步的动作。镜子的好处是,可以同时看到自己和其他人,降低转移视线的需要。12、我推,你倒:一起倒下的另一种玩法就是我推,你倒。这个活动有两个特定的角色:推的人和倒的人。两人面对面站着,其中一个人背对着懒骨头椅。推的人间:你准备好了吗?当倒的人说:我准备好了。的时候,就小心把他推到懒骨头椅上。双方可以在每一轮游戏里互换角色。13、打鼓:每个伙伴有一个鼓与一根软的鼓槌。两人练习同时打鼓。成人先当喊口令者,双方一起打鼓。两人先练习以喊口令人的口头信号协调停与开始的动作。接下来,喊口令的人在两人打鼓时,加入大声与轻声,然后是快与慢。在较高的级数中,喊口令的人停止下达口头信号,伙伴开始互换角色。14、2、开商店的游戏昨晚应飞飞的要求,再玩这个游戏,这次用的是一些配有彩图的卡片,用珠子做代币。飞飞安排这次由他来做“阿姨”,我来做“妈妈”(我纠正我做顾客,也是阿姨),一到卖东西的时候,忽然他好像觉得有难度,又要求我来做“阿姨”。整个过程,飞飞在游戏的角色参与度明显比上次有进步,过程比较流畅,对白也没那么机械,自己添加的想象也多了(买栋房屋来住,买辆汽车开,买串葡萄坐在房屋里面吃)15、“偷袭鬼”目标大体一致。活动是这样的:饭盛好之后,我帮他夹一些他喜欢吃的菜,商量好让他自己吃完。开始飞飞可能会吃上一口,然后就开始“跑题”玩玩具或者跑开,这时,爸爸就会开始偷袭,我在旁边提示:“哦,(排骨、鸡肉)飞到爸爸嘴里了!”飞飞马上回来阻止,但是很快又跑了。开始阶段,爸爸的偷袭动作会比较缓慢,我也会给予语言暗示,后来随着他警觉的提高,我们慢慢减少语言提示,偷袭动作也逐渐加快。后来,暗示教了飞飞一招,让他去偷爸爸碗里的饭菜,飞飞爸也一起做出“东张西望”、不好好吃饭的神态,飞飞偷到手了,乐巅巅地吃着,对于自己的“成果”,似乎别有一番味道!很不错。不过有一点还有欠缺的,就是飞飞偷之前总是大声嚷嚷,而不是“偷袭”,1、“我的话很重要”说话语速从容、用词简化,不重复说、不跑到他跟前“过度代偿”让他取得参照,只要飞飞不看,不参照我们的面部表情,就不回应。这个活动到现在一直都在坚持,与其说是活动,不如说是一个习惯。飞飞现在参照能力非常好,确实已经养成了习惯。2、“我失去声音了”飞飞爸利用帮飞飞洗澡的时间,周围没有干扰,尝试做这个活动,这个活动过后,飞飞的“抬头率”高了。这个活动现在也偶尔在做,现在更多的是用于“变化”;3、“突如其来的声音、意料之外的举动“我理解的就是要大人自己变得生动,说话语调多变、适当加上一些惊叹词、语气词(疑问的、肯定的),然后适当加上一些意外的举动,以吸引、维持他的注意力。飞飞现在的语言,很多这类语气词,用的很恰当,语气也很像我,真是潜移默化了。4、“颂唱“用自己瞎编的曲调把对话内容唱歌的方式“唱”出来,飞飞觉得很好玩,自己也模仿。这个活动一段时间做的比较多,现在则很少做了。其实这个调子非常的简单,来来去去就那么一个调,但是很容易就吸引了飞飞的注意力。5、“出乎意料的称号“我们的活动变化成“你的鼻子象”,飞飞爸跟他做得最多,抱着飞飞坐在懒骨头椅上,发挥各自的想象力,胡说一气,然后发出惊讶的感叹“啊(第二声)”,然后再大笑,分享这种兴奋,笑做一团。这个游戏延续了比较长的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