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独生子女父母情况调查讲解材料.doc_第1页
城镇独生子女父母情况调查讲解材料.doc_第2页
城镇独生子女父母情况调查讲解材料.doc_第3页
城镇独生子女父母情况调查讲解材料.doc_第4页
城镇独生子女父母情况调查讲解材料.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镇独生子女父母情况调查讲解材料一、调查标准时间:本次调查的标准时间点为2008年12月31日24时。二、“独生子女父母”的解释是指只生育(含依法收养)一个子女的夫妻,该子女既没有同胞兄弟姐妹,又没有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也没有收养的兄弟姐妹和与其父(母)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三、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本省户籍城镇居民(非农业人口,下同),(经请示省人口计生委,对“村改居”的城镇居民,可作登记。如果“村改居”已超过4年,原来这些独生子女父母享受80元已经到期,这些人员就要登记;如果还不满4年的,待享受满4年后再按城镇居民标准发给。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办法后由城镇人口迁回农村的农村居民,这些人现暂不作登记,待实施以后再由省人口计生委决定),并且符合以下年龄阶段的独生子女父母:(一)至2008年12月31日24时,男性年龄在5359周岁之间(出生于1949年1月1日至1955年12月31日),女性年龄在4854之间(出生于1954年1月1日至1960年12月31日)。对这些人员,我们要注意以下情况:1、这部分人员适用于2009年1月1日实施的条例奖励范围,男性为60周岁,女性为55周岁;2、关于子女部分死亡后仅存活一个的:若该夫妻曾生育过两个或是以上的(含双胞胎、多胞胎),且有两个或以上子女同时存活过,现只有一个子女的,不属于独生子女父母;3、关于收养的:夫妻双方未生育只依法收养一个子女的,该子女可视为独生子女,但所收养子女在被收养前有其他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除外。即以“独生子女父母”解释的内容甄别;4、如果在2008年12月31日24时点前,男性达59周岁,意味着在2009年度就进入了60周岁的年龄段;同样,女性在这一时点前达54周岁的,也进入55周岁的年龄段。调查表中的“年份”和“年龄”均以年度为单位,不具体考虑调查对象的出生月份和日期,因此,1949年整个年度内任何月份出生的男性,都视为在2009年度“年满60周岁”;5、如果这些人员在2009年1月1日之前已办理退休手续并按2002年的条例规定领取了奖励金的,在新增表“备注”处说明已兑现;6、此类人员,新条例规定:没有登记结婚或已登记结婚,但没有生育子女的,均不属奖励对象,不给予登记;7、此类人员登记在表一,汇总在表三(为方便统计,可以设置每个年份一张表格表一,即2009年2015年达到退休年龄,在入户时按年份的表格登记对象)。(二)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设定1933年为上限,主要是为了与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相衔接)至2008年12月31日24时男性年满60周岁及以上,即出生于1933年1月1日1948年12月31日;女性年满55周岁及以上,即出生于1933年1月1日1953年12月31日,终身只生育(含收养)一个子女或无子女的退休职工,以及终身只生(含收养)一个子女或无子女的无单位人员(包括无业、失业以及个体从业人员)。对这些人员,我们要注意以下情况:1、登记这种情况的人员,须符合2002年实施的条例规定,且男性年满60周岁及以上,女性年满55周岁及以上;2、实质要件:(1)终身只生育(含收养)一个子女或无子女的退休职工;()终身只生育(含收养)一个子女或无子女的无单位人员(包括因各种原因形成的失业、无业人员及个体从业人员)。其中,“无子女”包括终身未婚未育和婚后未生育两种情形;3、独生子女死亡、伤残(三级及以上)后未再生育的,不纳入登记、汇总的范围。因为这些属于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资助范围。4、即便当事人符合两种要求,按“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理,也只能选择适用其中的一种,即“就高不就低”。如,原属农村奖励的人群,因子女死亡符合特别扶助制度时,要退出农村奖励,转为特别扶助,城镇的亦然(请你们做好耐心解释工作,不能同时享受两种奖励)。5、此类人员登记在表二,汇总在表四。四、调查方法和步骤这次调查,我们要真实、准确填写调查表格,按时上报。1、这次调查按户籍地进行,每个居委会作为一个调查点,并汇总逐级上报,坚持以入户调查为主,侧面调查为辅。2、调查前,结合自身特点,通过计划生育宣传栏、给户主的一封信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入户调查时,要向调查对象及其他群众作好宣传解释工作,讲明这次调查仅仅是了解独生子女父母状况的一次调查,与享受奖励与否并不直接挂钩,调查对象并不等同于奖励对象,以免引起群众不必要的误解。3、入户调查前,要充分利用公安(户口底册)、人口计生等部门的相关资料和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及历史档案等资料,初步确定调查对象,并自行制定调查底册,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生育情况及工作状况等基本内容(可使用表一、表二作初次登记,核实后填写正式表格),即先做好摸底工作。4、按摸底的调查底册,依次对调查对象逐人逐项进行调查了解,严格按上述调查对象范围,认真填写调查表格。坚持与调查对象见面为主,直接向其了解情况;确实找不到本人的,可向知情人了解情况。在现场调查时,调查员应认真核实调查对象的身份证、户口簿、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等相关证件资料(但不一定只登记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父母)。5、入户调查后,要通过走访知情人、查阅相关资料以及找对象所在单位进一步核实调查登记的内容,确保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尤其是要对存有疑点的登记对象,进行及时、全面地核实;6、进行“查漏补缺”,发现新的对象,及时补充;7、调查核实无误后,调查员和审核人(居委会负责人或镇计生办工作人员)应在每张表上分别签名。计生办要对调查资料进行认真审核把关。8、当调查点的整个入户调查工作结束后,应组织人员进行资料整理和汇总,做好统计工作,分别填写表三和表四,及时上报,并书面上报调查情况。五、调查和汇总注意事项1、每个符合条件的对象填写每一行;2、因笔误等原因需更正的,用双横线将差错内容划掉,在上方另填写更正后的内容;3、调查对象离异、丧偶以及有其他特殊情况需要说明的,在“备注”中注明;4、夫妇双方仅一方符合条件的,只调查登记一方;再婚家庭中,有形成抚养关系的,双方不予登记(如再婚家庭各生育一个子女,男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