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酸苷在重症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doc_第1页
复方甘草酸苷在重症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doc_第2页
复方甘草酸苷在重症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doc_第3页
复方甘草酸苷在重症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doc_第4页
复方甘草酸苷在重症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方甘草酸苷在重症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关键词】 重症皮肤病;复方甘草酸苷;糖皮质类固醇激素重症皮肤病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若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治疗方法以糖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剂量大,疗程长,减量困难,容易反跳。为了减少该药的用量,缩短疗程,笔者利用复方甘草酸苷的免疫调节作用1与糖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治疗部分重症皮肤病,取得预期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纳入统计病例共69例。治疗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1872岁,平均(43.1719.15)岁;病程115 d,平均(4.664.04)d。对照组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1871岁,平均(44.0318.37)岁;病程115 d,平均(4.653.90)d。2组年龄、病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疾病分类:天疱疮(寻常型及红斑型)7例(治疗组4例、对照组3例),大疱性类天疱疮11例(治疗组6例、对照组5例),红皮病17例(治疗组9例、对照组8例),重症多型红斑(水疱及大疱型)9例(治疗组4例、对照组5例),泛发性掌跖脓疱病13例(治疗组6例、对照组7例),重症药疹12例(2组各6例)。1.2 纳入标准 未经任何治疗的上述各类重症皮肤病初诊患者;上述疾病在2月内未使用过任何免疫抑制剂及免疫调节剂(环磷酰胺、氨甲喋呤、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干扰素、卡介菌多糖核酸、胸腺肽等)的复发患者。1.3 剔除标准 2月内使用过上述免疫抑制剂及免疫调节剂者;合并严重内脏损害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消化性溃疡、甲状腺疾病、活动性肺结核、低血钾症、骨折后恢复期及骨质疏松等疾病者;心功能不全者;精神病与癫痫病患者;患者依从性差,不按要求治疗或治疗过程中自行增加其它药物者。1.4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和局部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应用中药与类固醇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类固醇治疗。1.4.1 基础治疗严密观察病情,详细询问病史,祛除致病诱因;密切注意体温、脉搏、血压、心肺功能情况,定期进行水电解质、血浆蛋白、肝肾功能、血糖及血、尿、便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对患者全身情况作正确的估计。支持疗法,给以高蛋白饮食,及时补充水分、能量和钾、钙等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每日补液量原则上量出为入。抗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相应的抗生素,力争短期内控制感染,避免类固醇长期应用时继发二重感染。补充足量的各种维生素。酌情给以抗组胺药物。1.4.2 局部治疗 水疱、脓疱处理:对未继发细菌感染的小水疱实施暴露疗法,使其自然吸收,脱落;对未继发感染的大水疱,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注射器逐个反复抽吸疱液,促进结痂;对继发细菌感染的脓疱局部严格消毒后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吸脓液,以防细菌毒素吸收造成毒血症。糜烂面处理:无感染的糜烂面用1%利凡诺溶液湿敷;糜烂面继发细菌感染时进行严格消毒,彻底清创,然后局部外用1%利凡诺溶液湿敷,每日3次,每次30 min,30 min后撤掉敷料,待创面略干燥时于局部涂擦莫匹罗星软膏,每日2次,涂药之后给以暴露疗法,保持皮损干燥,促进愈合。红皮病处理:外用氢化可的松软膏或液体石蜡,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1.4.3 中药疗法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商品名美能,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生产)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复方甘草酸苷直接静脉注射,或加5%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投药量:重症多型红斑与重症药疹40 mL/d,15 d后减为20 mL/d,只用1个疗程;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红皮病和泛发性掌跖脓疱病连续应用3个疗程,第1个疗程40 mL/d,第2、3个疗程均20 mL/d,直至类固醇减到维持量时停药。1.4.4 激素疗法治疗原则:早期即给予足以控制病情的最大剂量,皮损控制后逐渐减量,减量速度先快后慢,减药剂量先多后少,恢复期继用最小维持量。治疗组强的松用量:天疱疮4060 mg/d;大疱性类天疱疮与红皮病3040 mg/d;泛发性掌跖脓疱病2030 mg/d,皮损控制后继续用药23周,而后减量,开始每7 d减1次,每次减少20%50%,2次后每14 d减1次,每次减少10%15%,此后每14 d依次递减,直至维持量;重症多型红斑与重症药疹用量:2030 mg/d,皮损控制1周后减量,每5 d减1次,每次减少20%50%,2次后每7 d减1次,每次减少10%20%,直至痊愈。对照组强的松用量:天疱疮6080 mg/d;大疱性类天疱疮与红皮病4060 mg/d;泛发性掌跖脓疱病2030 mg/d,减量方法同A组,每次减少10%15%,2次后每次减量5%7.5%;重症多型红斑与重症药疹用量:2040 mg/d,皮损控制1周后每5 d减量15%20%,2次后每10 d减少7.5%10%。1.5 观察指标 于治疗1、2、3个月时分别统计各治疗期用药量;3个月时统计用药累积量、病情控制时间(即开始治疗至无新皮损出现的时间)及治疗时间(即从治疗量到维持量的时间)。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检验,计数资料用2检验。2 结果2.1 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总剂量 在部分重症皮肤病治疗中复方甘草酸苷与类固醇联合应用后,可使后者用药量减少,第1月用药量和用药总量与单纯应用类固醇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表 2组重症皮肤病患者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剂量统计(略)2.2 单病种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用药量 在单病种重症皮肤病中,复方甘草酸苷与类固醇联合应用可不同程度地减少类固醇的用量,统计学差异各不相同:各治疗期天疱疮2组比较,t=1.94、1.95、2.31,总剂量2组比较,t=2.32;大疱性类天疱疮2组比较,t=1.94、1.95、2.27,总剂量2组比较,t=2.17;红皮病2组比较,t=3.60、4.04、5.91,总剂量2组比较,t=4.34;掌跖脓疱病2组比较, t=3.17、5.60、5.28,总剂量2组比较,t=4.82;重症多型红斑2组比较,t=3.16;重症药疹2组比较,t=4.80,P<0.05。见表2。表2 2组患者各种重症皮肤病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剂量统计(略)2.3 2组疾病控制时间与治疗时间比较(见表3)表3 2组患者疾病控制时间与治疗时间统计(略)2.4 不良反应(见表4)表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略)3 讨论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成分为0.2%甘草甜素、0.1%半胱氨酸、2%甘氨酸,其化学结构类似于糖皮质类固醇激素, 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及免疫调节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湿疹、皮炎、中毒疹2和斑秃3等疾病,国内有人用于治疗银屑病和玫瑰糠疹4,均取得满意疗效。鉴于该药具有类固醇样作用5,而无类固醇样不良反应1,我们将其应用于部分重症皮肤病的治疗,旨在减少类固醇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复方甘草酸苷与类固醇联合治疗组类固醇总剂量和第1月用药量均少于单纯应用类固醇组,2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第2、3月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疾病控制时间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时间治疗组相对少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分析各单病种重症皮肤病治疗结果时发现,以免疫功能失调为主的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2组第1、2月用药量相比,无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为疾病的性质决定其必须以类固醇治疗为主。随着类固醇药量的减少, 逐渐显示出复方甘草酸苷的辅助治疗作用,于是在第3月和总剂量相比时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其它几种疾病,尤其是自限性重症皮肤病(重症多型红斑、重症药疹),无论是总剂量还是各治疗期用药量治疗组均少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尽管2组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不良反应,但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临床症状出现时间较晚,程度相对较轻。究其原因,可能为治疗组加用复方甘草酸苷之后,类固醇用量相对减少,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另外,由于严密监控、及时补充电解质,故两组在疗程结束时均未出现低钾、低钙血症。 由于所观察的样本例数太少,对于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中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的剂量标准问题,尚未得出结果,有待今后进一步探索。【参考文献】 1 Baltina LA.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glycyrrhizic acid as a route to new bioactive compounds for medicineJ.Curr Med Chem, 2003,10(2):155.2 臨床研究班.中毒疹、藥疹对(注1号)注射単独法二重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