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转基因食品部分传言扫盲总结.doc_第1页
对于转基因食品部分传言扫盲总结.doc_第2页
对于转基因食品部分传言扫盲总结.doc_第3页
对于转基因食品部分传言扫盲总结.doc_第4页
对于转基因食品部分传言扫盲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部分传言的扫盲转基因食品在近几十年内被大力发展和推广,因为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这里我将针对部分常见的流言进行一定的解释,以提高大家的科学素养和对谣言的辨识能力。谣言1、转基因作物是美国人针对中国和其它第三世界,企图毁灭下一代的阴谋驳斥:美国自己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和消费国,2010年共使用6680万公顷土地种植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籽、菜瓜、木瓜、苜蓿和甜菜等转基因作物。其中,转基因大豆7330万英亩,占美全部大豆种植面积的93%,转基因玉米7560万英亩,占美全部玉米种植面积的86%。以上大部分转基因农产品都由美国人自己消费了。谣言2:美国只搞副食转基因,不在主粮上发展转基因。或者说美国不搞或推迟小麦或水稻的转基因化,等中国人替他们当小白鼠。驳斥:美国是多种族的移民后裔国家,他们的主粮与全世界主流相同,主要是小麦、玉米、水稻,另外,植物性食品中,油料和糖类作物也是重要的能量来源。而从对谣言1的驳斥中可知,除小麦外,美国人的其它主食,和植物性食用油、糖的来源,都大量的种植和消费转基因作物,而小麦也是由于商业化失败而非美国人故意避免对其转基因化。美国至少已经批准了6个转基因水稻品种可以投入市场。早在1999年,美国批准了安万特公司的转bar基因耐除草剂基因水稻LL RICE 06和LL RICE 62的商业化种植,2000年批准上述两个品种可以食用。相比之下,中国政府直到2009年才批准了第一种转基因水稻品种的安全生产证书。美国早在2001年就给美国的转基因小麦(硬质红色春小麦)颁发了安全证书,比中国政府给转基因水稻颁发证书足足早了8年。而且,美国政府在2004年准备批准转基因小麦(硬质红色春小麦)的商业化种植,是知识产权人孟山都公司主动撤回了申请。转基因小麦目前为止在商业化上的失败,是由于技术和市场接受原因而非安全原因1,技术困难。在粮食作物中,小麦属于遗传转化最为困难的作物,加上转基因研究起步较晚,基因工程育种进程明显落后于其它作物。直到1992年,美国科学家才成功获得第一株转基因小麦。而且长期缺乏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目的品质基因,导致应用不佳。2,商业价值低。应用最广的两种外源基因-抗除草剂和BT抗虫基因对小麦的价值相对不大。小麦是密植作物,杂草危害相对不大;小麦主要容易患病,虫害影响相对较小,而且BT毒蛋白对小麦害虫毒杀作用不如对玉米棉花以及水稻害虫那么有效。直到今天,美国农场主对于抗除草剂和BT抗虫转基因小麦兴趣仍不大,而希望商业公司研制抗旱,抗冻,增加产量和品质改良方面的转基因小麦。3,国外消费者接受度低。欧洲,日本和韩国公众对于转基因小麦的抵触情绪直接导致了2004年孟山都公司放弃抗除草剂转基因小麦的推广(Roundup Ready或称抗农达小麦)。谣言3:美国是转基因农业大国,出于国家利益允许吃转基因农产品,但在欧洲和日本是绝对禁止人食用转基因食品的真实情况:早在1998年,欧盟就批准了孟山都公司的一款转基因玉米在欧洲种植和上市,该品种后来在欧洲广泛种植。在西班牙,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超过了玉米总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此外,捷克、葡萄牙、波兰等国家也种植了转基因玉米。打开欧盟委员会的网站,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欧盟获得授权的转基因生物名单。其中转基因玉米就有23种、油菜3种、土豆1种、大豆3种、甜菜1种。除了极少数是作饲料或工业用途,绝大部分都是用于食品。6要注意的是,欧盟成员国众多,在一些国家,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受到反转基因运动的阻挡。2008年,希腊和匈牙利以MON810转基因玉米可能破坏环境为由,禁止了这种转基因作物。欧盟食品安全局随后再次对MON810进行评估,并认为希腊和匈牙利的转基因禁令不合理。近年来,欧盟对待转基因的态度正在向美国靠近,欧盟批准转基因作物的速度越来越快。2010年,共有10种转基因作物拿到了许可,创了新高。相比起美国的开放和欧盟的保守,日本对转基因的态度介于两者之间。连续多年,日本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进口国、第三大大豆进口国,2010年日本进口了1434.3万吨美国玉米、234.7万吨美国大豆,其中大部分是转基因品种。早在2001年4月1日,日本农林水产省就正式颁布实施了转基因食品标识法,对转基因食品如何标识有详细的说明。比如由转基因大豆做的豆腐,必须做转基因标识,但由转基因作物加工来的酱油、色拉油,就无需标识。总之,说欧盟和日本禁止或不吃转基因食品,纯属谣言。谣言4:允许转基因作物种植和销售只能对美国有利,而有害于中国农业。驳斥:完全相反。只有跟上农业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主动的研究和利用转基因技术,才能保证中国农业继续能在国际竞争中站住脚。有两个确凿无疑的产业案例正可为正、反之证明。正方案例(1):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棉花大多数产区棉铃虫潮暴发,由于棉铃虫抗药性强,生长环境特殊(多数时间里会钻在棉花植株里面),喷洒农药的效果很差,很多棉农甚至因为喷洒大量农药导致自己中毒,即使如此也无法控制住虫害。只有在借鉴了外国经验,全面性的改种了抗虫转基因棉种后,才有效的控制住了虫害,挽救了中国棉花种植业。反方案例(1):同样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大豆行业受到了进口产品的冲击与挑战,尤其在现代大豆最重要的用途榨油上,直接受到了美洲转基因大豆的竞争,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豆主要种植品种一直没有能跟上国际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而十余年的发展结果是,中国大豆市场超过三分之二被进口大豆占据,尤其在榨油领域比例更高,国产大豆在市场竞争中的失败甚至直接导致了国内榨油企业和区域布局的彻底洗牌,国内约八成的大豆加工能力已经被外资控制。谣言5:转基因作物具有抗虫性意味着也对人体有毒有害。驳斥:这是毫无科学常识的胡扯。不同生物种属间,某种物质是否“有毒”“有害”是可能完全不同的,一般来说,进化亲缘关系越远,不同的概率就越大。氧气对人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生存必须条件,而对于厌氧生物来说,就是可怕的毒气;巧克力对人类是美食,对狗却会是催命符。所以,以对虫“有毒”就咬定对人也“有毒”只能说是一种利用普通人习惯性思维的恐吓手段。目前为止,人类培育的转基因作物中转移的抗虫性基因,其产生的特殊蛋白质,都是专门针对某几类特定的昆虫,经过科学家长期检测和对比实验,对人类则是完全无害的。而全球十多亿人长期(已经十几年)食用相关转基因作物,至今没有报告过有因此引发不良反应的案例,更充分证明了它的安全性非常可靠。谣言6:转基因作物可能导致人体被移植的基因污染。驳斥:这根本就是笑话。是利用了中国传统“吃什么补什么”的进补理念,与“核酸”骗局一样。我们喝着牛奶吃着鸡蛋,既没有长出牛角,也没有早上打鸣。事实上,人类的消化系统根本不会把任何外来基因完整的加以吸收,更不会把它们拼接入人体自己的遗传密码。谣言7:转基因作物相对于原来的非转基因作物,总是可能多出了某些蛋白质等新物质,它们被吸收后也许会在人体内造成危害驳斥:谣言6的升级版。但同样,完全与经几百年科学探索,所揭示的人体消化系统的运转方式完全不符。人体的消化系统并不是直接将食物分成微小颗粒后就直接照原样吸引了,所有食物在人类的消化系统内都要先后经过酸性、碱性和消化酶的无情分解,然后,人体需要的物质会被吸收,不是人体所需的物质,都会被人体视为废物加以排泄,主动选择而非被动吸收,这是生物进化史给人体消化系统留下的最有效最强大的防卫手段。当然,确实存在一些特殊的蛋白质或其它有机大分子具有抗分解能力,或是在被分解以前就能对人体造成伤害,也就是俗称的“毒素”。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所有新农作物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测和对比实验才能被批准上市。但这种危险是所有新品种作物都不可避免的,而人类数百年的经验积累,对于这种风险已经有了充足的防范和应对能力(具体防范方式见8)。谣言8:转基因技术在原理就比以往的育种方式更不安全。驳斥:有中学生物的常识就知道,生物所有先天特征都是由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说白了,棉花能不能抗虫,与水稻杆长的高还是矮,都是由基因所决定的(这句白话其实是有点问题,当代研究发现,即使非病毒的生物病毒算不算生物本身还有争议,在DNA之外,RNA甚至线粒体都可能也承担了一部分的遗传工作,但白话嘛,简要明了起见,毕竟这些还远没有进入现实应用),而每个新品种作物,不论它们是自然选育的,还是辐射育种的,还是杂交培选的,既然可以称为一个新品种,那必然就是其基因相对于原母本发生了变异。在理论上,转基因技术和其它选育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是完全一样的。而实际中,由于被人工转移的基因都是人类经过了长期研究,明确知道了它们的主要性状、后果,在权衡利害后才主动选择的。而之前的方式,尤其是辐射育种法,完全是撞大运,没有基因分析技术之前,对产生的新作物,具体到底是哪些基因发生了变化,原基因表达的性状如何,新变异基因表达的性状又如何,新的品种特性到底是由哪些基因所控制,有没有不在计划或需求内的新成分新物质产生,根本都一无所知。要是说这种随机方式比人工主动控制方式反而更安全,那么世界上为啥还需要有安全管理规范这种事情呢。补充说明一下:传统的选育法,无论是自然选育还是辐射还是杂交,安全性的保证都是靠初步培育后的筛选、毒物测试以及对比实验这些环节和手段的,几百年的经验证明,这些步骤和规范足以保证作物的安全性,而转基因作物在这些环节和手段上是从来只被更严格要求与监管的。谣言9:已有实验证明转基因食品对生物的危害,所以各国权贵们自己从来不吃,转基因积极支持者自己也不吃,就想忽悠别人去吃。驳斥:至今为止,所有所谓“证实转基因食物有害”的说法,不是最后查无实据甚至来源,就是被国际科学界一致判定为从根本上违反有意义的科学实验的基本规范。不是没有对比对象,长期仅仅喂食同一种食物的,就是干脆他人根本无法重复实验证明的“一次性危害”。也许,谎言重复一千遍,会在有的人造成一种真理的印象,但它终究还是谎言。得说,美国还真是为转基因辩护的大救星,由于美国转基因食品已经如水银泻地般的无孔不入,从美国总统、华尔街大亨到比尔盖茨、巴菲特,这些世界最顶级的权贵们还真是一个都跑不了的吃着转基因食品呢。至于我们这些转基因支持者,可以明白无误的说,我们当然吃转基因食品,无非是我们只是普通人类,不是外星怪兽,没法按反转派的要求,一口气吃上一吨同种转基因食品。据我所知,哪怕是吃最顶级的有机食品,目前为止,也还没有一个人类能一口气吃上一吨同种食品的。(另外,具体的事例在后文还有具体的分析)谣言10:转基因作物是一代绝种的,迫使农民无法留种只能向种子公司购买。而且转基因作物的效能已经下降了,坚持发展已经没有意义。驳斥:目前所有的转基因作物都没有绝育基因,换句话说都是可以留种的,所以为了保护知识产权,有的种子公司还会专门要求与购种农民签订合同,不得私自留种。现在农民不爱自己留种而宁愿向种子公司购种的原因,是由于生物遗传的原理,现代高产作物都会在投入大田种植几年后,优良性状都会退化,导致产量下降或其它优越特性减弱,所以留种和外购种子相比,现在多数情况下,后者对于农民才更合算。近年来如棉花,确实出现了虫害又开始严重的问题,于是有人就此攻击转基因作物其实也没用,但实际了解真实详情就知道了。原来近年来的主要虫害是来自于另一种与现转基因棉本来就没有针对性的害虫,更隐瞒不提,非转基因棉对它也一样需要依靠农药才能应付。事实上,近年来棉农的选择是进一步扩大转基因棉的种植面积,而且要求尽快能得到更进一步的,能同时对抗多种害虫的复合转基因棉种。种植其它作物的农民也与棉花一样,想要的是更先进更有效的转基因作物,而不是反转派指望的倒退回去。谣言11:目前最普遍运用于转基因作物的抗虫基因,能产生对虫有毒的蛋白质,对人体也就会有危害。驳斥:其实是谣言7的变种或者说具体版。实际以转基因水稻为例:目前抗虫转基因利用的主要是一种名叫Bt的毒蛋白基因,能分泌Bt毒蛋白抵抗水稻的主要害虫螟虫,因此种植这种水稻,可以少洒农药。“Bt毒蛋白”听上去很吓人,其实它对人是完全无毒的。许多食物,例如西红柿、辣椒、柑橘、葱、蒜等等都含有天然杀虫剂、驱虫剂,都是无毒的,而Bt毒蛋白正是人类已知的最为安全的一种天然杀虫剂。为什么敢这么说呢?这有几层因素。我们在吃食物时一般是要加热、煮熟才吃的,而内毒素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加热后会变性,实验表明,内毒素在60摄氏度的水中煮一分钟就失去活性,更何况是煮熟、加工出来的产品。即使是生吃也没有关系。Bt毒蛋白本身是无毒的,只有在昆虫肠道碱性环境下才能被激活成有毒的蛋白,再与昆虫肠道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结合,造成昆虫肠道穿孔,从而将它们杀死。但是人的胃环境是酸性的,并且肠道细胞表面不含有毒素蛋白的受体,因此Bt毒蛋白对人没有毒性。被人吃下去的Bt毒蛋白,会像食物中的其他蛋白质一样被消化、分解掉,成了营养成分。其实,人类很早以前已经在利用Bt毒蛋白,以前是做为一种生物农药用于“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后来才研制出了能自己产生Bt的转基因作物。美国使用Bt内毒素做为生物农药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大面积种植含Bt基因的抗虫害转基因作物也已有十来年的历史,在美国市场上含有Bt成分的食品比比皆是(而且都不做标记),迄今未发现一例人、畜因吃这种作物中毒的。用老鼠和绵羊做的实验也表明吃Bt内毒素不会影响哺乳动物的身体健康。实际上,Bt转基因作物比一般的作物更安全、更绿色。种植Bt转基因作物可以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消除了农药污染、农药残余量过高的隐患,对保护环境和身体健康,都是大有好处。Bt毒蛋白相关知识普及:该毒蛋白有效部分其实是一段特定空间结构的蛋白残基,没有特定空间结构,就不具备毒性。首先是关于人体消化道的常识扫盲。消化道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组成,各段酸碱度不同,分工消化的营养物质也不同。蛋白只有消化成为氨基酸才能被吸收进入体内。实验中,经过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消化,Bt毒蛋白断裂成为多肽,不具有有效杀虫的成分蛋白残基,进一步经过肠蛋白酶消化成为氨基酸,这时才能被肠道吸收。蛋白基础知识扫盲。 蛋白的功能通过空间结构的折叠来实现,如果空间结构改变,蛋白会丧失活性,也就是没有毒性。在消化道不同的酸碱度情况下,蛋白的空间结构很难维持,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能够轻易被分解为碎片,最后消化成为氨基酸。化学常识扫盲。 氨基酸分子是没有毒性的!组成Bt毒蛋白的氨基酸和组成其他无毒蛋白的氨基酸是没有区别的!谣言12:转基因绑架土地,阿根廷是全球第一个转基因牺牲品。孟山都(孟山都真是现实中的伞公司啊)利用转基因技术迫使使用自己种子的农民只能配套使用自己的农药甚至化肥,最终实现实际控制土地的目的。驳斥:无论是从孟山都还是阿根廷转基因这些关键词,这个谣言指向的核心是草甘膦。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灭生性除草剂,是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的除草剂。尽管灭生性除草剂发展很快,现在产品也比较多,如百草枯、敌草快、草铵膦、双丙氨膦和环嗪酮等,而且一些选择性除草剂在较高剂量下也可以作为灭生性除草剂应用,但是草甘膦因其成本低、传导性强、药效好、环境兼容性优良而广泛使用,至今仍然是全球最畅销的农药产品之一。 我国是草甘膦的生产和使用大国,现有约100多家企业生产草甘膦。伴随着草甘膦全球市场的不断繁荣,我国生产的草甘膦大量出口,促进了国内农药企业的发展。目前,草甘膦及其相关技术仍然是全球的研究热点之一。据统计,从1995-1998年以草甘膦为题的研究论文达630余篇,相关专利达100多项。谣言13: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不可预测的风险,这种危险可能要几十年后才能看出来!谁能保证以后不出事?不能保证绝对安全,就是拿人当小白鼠.驳斥:现在人们食用的绝大部分食物,都是近几十年内产生的新品种,包括杂交水稻也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流言。接下去我们来看些具体的事例:具体事例1:国内转基因棉花产量下降,已经“劣种化”,证明了转基因技术的失败。驳斥:首先,国内近年来棉花总产量的下降,是因为棉花种植面积的更大幅下降,比较单位平均产量,仍然保持了稳定的小幅增长趋势。其次,目前主流的BT蛋白转基因棉,仍然有效的完成了它们既定的任务压制棉花最主要害虫棉铃虫,近年发生的棉田虫害主要是由原来就并非BT蛋白转基因棉控制对象的蝽蟓主导的。正常人显然不会因为硝酸甘油能急救心脏病但却不能如伟哥一样壮阳而斥责硝酸甘油是无用的假药,开这药方的医生是骗子。而再回到蝽蟓上,非转基因棉对于它引发的虫害,与现有转基因棉一样需要依靠施药或是其它外部方式加以控制,长远来看,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培育出能同时对抗棉铃虫和蝽蟓甚至更多害虫的新式转基因棉种。最后,转基因棉是否真的没落了呢?实际是,2010年,美国转基因棉是扩大面积最多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25%,约1000万英亩,在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中的比例,从2009年的88%提高到了93%具体事例2:上海世博会禁止转基因食品在园内销售驳斥:这个谣言的源头据我查询,是张宏良的上海世博会将严查食品中转基因成份和有毒有害物质,保证前来参观世博会的各国人士的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一文。张文中明确说明,其依据是来自科技部的官方网站报道科技部在支持世博会的服务项目中,将转基因成份和与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并列为危害生命健康的三大违禁食品,并开发研制出了专门检测手段,严防参加世博会的外国人误食转基因食品。而科技部在遭到信息被故意曲解后,特别发布说明如下: 关于世博科技专项行动中应用快速检测技术检测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说明 科技部门户网站 2010年04月19日 来源:科技部 近期,有网民对我部网站世博科技专项行动中关于快速检测技术检测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表述存在不同解读,现就有关情况说明如下。我国于2001年5月23日由国务院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并在2002年1月5日由相关部门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对大豆、玉米、棉花等转基因产品的标识制度。为了对实施转基因标识制度提供科技支撑,科技部把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技术的研发作为重点工作,已经持续开展了大量研究。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等产品的检测和鉴别方法,制定了30多项国家检测技术标准,并已在几十个检测单位使用。上海世博会是我国承办的国际性盛会。世博科技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对已有的相关检测技术在上海世博会中的集成应用,目的是满足上海世博会中将属于我国转基因标识目录中的转基因产品加贴转基因标签的需要,提供快速检测和鉴别的技术手段,这与检测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不同。可以看出,早在去年张宏良制造出相关谣言后不久,科技部就已经明确、毫不含糊的彻底否认了所谓的“科技部已把转基因成份与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并列为危害生命健康的三大违禁食品”、“并开发研制出了专门检测手段”这两个张文根本的支撑。 而食品在销售时应标明转基因成份,是早在2002年就颁布实行的法规,上海世博会组织方只是执行了当时就已经通行有年的规定而已,除了由于对世博会的重视,工作会做得更细致认真之外,并无其它任何特殊之处。更与禁止转基因食品在世博园内销售搭不上一点关系。另外说几句半题外话,上海世博会的绝大多数参观者都是中国人,这是早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就不争的必然,张宏良自己也知道这一点,在后文还专门又打补丁称科技部企图保护的是“洋人、官人和富人”,然而还是在文中一再拿“中国政府只保护外国人不吃到转基因食品”说事。且不说数千万参加世博会的中国人如何就被张宏良大师的水晶球看出都是官人和富人的,首先我们就可以看出张宏良故意指责世博禁止转基因(其实只是要求标注清楚成份)是为了“严防参加世博会的外国人误食转基因食品”,便是彻头彻尾的故意歪曲和煽动。具体事例3:农业部机关幼儿园禁止使用转基因食用油严格的说,这个案例不完全是谣言,而属于故意将一件小事极度夸张其重要性,然后加以无限引申。起因是有人发现农业部机关幼儿园的网站在自我介绍中,声称自己园内食用油使用的是“非转基因油”。原话是“幼儿园的主副食品统一由大型超市购买送货,鱼肉类食品统一由为农业部机关食堂供货的优质水产品公司供货,食用油采用非转基因油。”抓着这句话,反转派如获至宝的指责农业部允许转基因作物在中国发展,而禁止自己的孩子吃转基因食品。但农业部机关幼儿园显然根本无权代表农业部的意见,也不能当然的代表农业部大多数人对于转基因的想法我们并没有得到消息说,农业部及其下属各单位食堂也禁止使用非转基因油。而做出这一选择的幼儿园人士,无论是园长还是某个采购负责人,他们的专业几乎不可能是转基因方向的,更不用说是权威了。由于反转派多年来的恐吓和部分媒体极度缺乏科学素养,有一部分人存在着对转基因的不理解和未知恐惧心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农业部机关幼儿园里也有这样的人士有什么可奇怪的,无论是其园长还是某个采购负责人,他们的专业几乎不可能是生物方向的,在对转基因的认识上也就是一个普通人,即使是中了招,上了当,也只能说农业部对自己的附属后勤单位没有做好科普工作而已。更何况,如果将原文的上下文联系起来看,又是主副食品统一大型超市统一送货,又是鱼肉类由指定的优质水产品公司供货,农业部机关幼儿园意图炫耀自己是高级幼儿园的目的一目了然。说白了就是“摆谱”!他们如果真是认为转基因食品有害健康,为什么不直截了当的写明“我园不使用转基因食品”,不是不更好更明了吗?说穿了,因为市场上常见的食用油里,含转基因成份的油一般相对便宜,因而是“低档货”不够有面子而已。与福岛事件之前爱宣布自己食材全部来自日本空运进口的料理店全是同一个用意。具体事例4:2011年初夏“农业部来信紧急清理转基因”事件驳斥:最近,一个农业部来信紧急清理转基因被转贴的到处都是,文章里还特地注明了“发出信件的是农业部所属的“国家玉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好象是农业部下发的文件。好象反转基因得到了一个伟大胜利,好象“农业部才不得已进行整顿”了。但看一看有点奇怪,国家主管部门让各地干什么事,应该是下通知发文件,应该叫发文而不是发信件,不知道有谁给别人发信是要对方严格按照执行的。在网上找这个农业部所属的“国家玉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这是农业部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管理的事业单位,自然也无权向全国发通知要求执行。再找这封信的全文,还真找到了,不太困难。育种家要尽早清理转基因育种材料。这是发表在中国玉米博客上的一篇博文。这是国家玉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张世煌的博客,所以也只代表他个人或中心的一部分人的意见。再看看内容: “国家和省区域试验能够把住关口,阻断转基因杂交种违规进入市场的渠道,但科研单位和企业则要面对由此带来的育种管理的乱象。上述两种情况对我国常规玉米育种造成的次生危害更严重,它将扰乱玉米育种的正常秩序。 真正从事转基因研究者大都不会把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材料搞混乱,他们的研究规模和范围都很小,目前还没有直接参与到商业育种,倒是常规玉米育种者,绝大多数因不知情而引入转基因材料,盲目中酿成了严重后果。因此,常规育种者要格外注意预防因误用转基因材料而带来的次生危害。 否则,再过几年,随着来路不明的育种材料无控制地扩散和渗透,育种材料将会越来越混乱和难以控制。 要建立严格准确的系谱档案,特别要单独建立转基因材料的档案和专用种子库,确保不发生混淆。 建议种子公司把常规育种材料与转基因材料彻底隔离,最好是分配给不同的研究机构分别保管和使用。企业内部应建立两套研发机构,形成两条流水线,分别管理不同的育种材料。两条流水线只在进入市场前的出口处交汇。常规育种机构只研究非转基因材料;得到新自交系和杂交种以后,再根据市场需要,由另一个专门机构把常规自交系转育成携带目标基因的转基因材料,按照法定程序测试和投入商业开发。两个流程必须分开,这样做效率也会很高。这在当今育种效率低下,科研管理混乱的局面下犹为必要。 本文讲述的是育种材料管理问题,不涉及转基因品种研究和管理的其他领域;但常规育种者要主动适应当前和今后国家对转基因品种的严格管理,防止企业投资失败或降低育种投资效率。即使将来放开玉米转基因品种了,企业仍需要建立和保持两套研发机构,严格管理育种材料,而不能发生混乱。预计国家对转基因管理将会越来越严格,即使转基因玉米品种放开了,在育种和种质资源管理上也不能发生失误,违规操作仍然会受到惩罚。”又,我补充附上张煌言本人的明确声明: “我这篇博文不涉及转基因研究,更不涉及安全评价,只是说要保障常规育种的正常秩序。”具体事例5: 2007年,法国科学家证实,最大的种子公司美国孟山都,它们出厂的转基因玉米,对人体的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2008年,美国科学家也证实了,转基因玉米用在小白鼠身上,发现它的免疫系统受到伤害。最新的数据是2009年12月22日,法国生物技术委员会最后宣布,转基因玉米弊大于利。 驳斥:2007年,一个由绿色和平组织赞助的“独立”研究机构CRIIGEN (Committee of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on Genetic Engineering)确实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称用孟山都生产的转基因抗虫玉米MON863喂养小鼠90天后,雌鼠的体重显著性地提高了3.7%,而雄鼠降低了3.3%。他们认为这个变化是由器官的病变引起的,并进一步分析了脂肪、尿中无机磷和钠的含量变化。由此得出结论:该转基因玉米具有肝肾毒性。 CRIIGEN的该项报告公布后,欧洲委员会责成欧洲食品安全委员会(EFSA)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重新评估这些数据,并要求欧盟国家汇报其他关于MON863玉米毒理实验的数据。特别委员会于2010年7月9日向欧洲议会提交报告,认为MON 863 .would not have an adverse effect on human and animal health or the environment in the context of its proposed use,也就是说,EFSA认为该转基因玉米是安全的。 美国、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的联合专家组也评估了CRIIGEN的报告,结论是CRIIGEN的数据并不能证明其毒理效应。 此外,新西兰食品标准委员会(Food Standards Australia New Zealand)也同样评估了CRIIGEN的这份研究报告,结论是CRIIGEN得出的所谓统计学差异,无非是正常的生物学差异而已。 2009年CRIIGEN在IJBS又上发表了一份比较三种转基因玉米毒理效应的论文,还是认为转基因玉米对小鼠存在肝肾毒性。 法国生物技术委员会(The French High Council of Biotechnologies Scientific Committee, HCB)迅速重新评估了CRIIGEN的新结果,认为其结论还是站不住脚。同时HCB还质疑了CRIIGEN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因为CRIIGEN网站上直到2010年还挂着一篇奥地利研究组2008年的反转基因文章,但该文早已因存在缺陷而被作者撤稿了。 EFSA和新西兰食品标准委员会也分别评估了CRIIGEN的新论文,均同样认为其结论并不成立。 至于说法国为了谨慎对待转基因可能导致的环境风险,暂时禁止孟山都的转基因玉米这件事,已经被欧洲法院裁决为违法。详见路透社报道:/article/2 . USTRE72L60J20110322具体事例6:一篇文章叫做谁是中国转基因水稻的真正主人,当然了,就是孟山都等等,中国目前正在申请商业化的8种转基因水稻,没有一种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而且上述8个转基因水稻,至少涉及了28个国际的专利技术,是谁的呢?是孟山都的驳斥: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发明专利检索中,以“转基因”为关键词检索,可以搜到很多已经被批准的专利。包括一些转基因所用到的调控元件和序列、遗传转化技术等等。说中国的转基因作物完全没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就是扯淡。 这篇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里面,把分子生物学最基础的PCR技术、GUS报告基因等等都归为被国外控制知识产权,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按照绿色和平组织的说法和网络科盲的解读,中国的生物研究都不用搞了,反正所有的基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都是外国人首先提出的。 还可以继续推论下去,因为目前计算机硬盘的核心技术温彻斯特(Winchester)是IBM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申请专利的,所以中国不应该用硬盘来存储任何数据!具体事例7:2008年,美国科学家也证实了长时间喂食转基因玉米,小白鼠的免疫系统会受到损害,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同年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上。驳斥:在J. Agric. Food Chem.的官方网站上,以maize为关键词检索2007-2009年的所有论文,共83篇,没有任何一篇存在上述内容。具体事例8:2005年5月22日,英国独立报又披露了知名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的一份报告,以转基因食品喂养的老鼠出现器官变异和血液成份改变的现象。驳斥:首先,独立报这种英国著名小报,嘿嘿,嘿嘿。 http:/www.independent.co.uk/new . gm-food-491657.html 其次,即使这篇报道的内容是可靠的,但其并未明确指出在所谓“孟山都秘密报告”中提到的会引起大鼠肾脏和血液成分变化的转基因食品究竟是哪一种。在前期实验中出现有毒产品是研究常有的事情,但这些有毒的产品经过前期毒理检验就会被淘汰,并不会流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转凝集素基因产品。1998年,苏格兰植物学家普兹泰通过媒体发布其实验结果,认为两种根本就没有上市的转凝集素基因产品可能存在生物毒性。事后业内多个研究组仔细分析并试图重复其结果,但最后发现普兹泰的实验设计存在重大缺陷,要么他压根就是伪造了数据,其结果完全无法重复。然而为了慎重起见,此后再也没有任何一种转抗凝集素基因产品上市。具体事例9:2005年11月16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一项持续4个星期的实验表明,被喂食了转基因豌豆的小白鼠的肺部产生了炎症,小白鼠发生过敏反应,并对其他过敏原更加敏感,并据此叫停了历时10年、耗资300万美元的转基因项目。驳斥:http:/www.csiro.au/news/GMPeaStudy.html CSIRO的研究报告内容是转大豆-淀粉酶抑制基因豌豆会导致小鼠的免疫器官变化。 为了安全起见,CSIRO暂停了转基因豌豆的研究,恰恰证明转基因的研究是十分严谨的。任何可能产生潜在毒性的转基因产品,都会在实验室阶段被扼杀,不会进入到人类的生活中。具体事例10:2006年,俄罗斯科学院高级神经活动和神经生理研究所科学家伊琳娜艾尔马科娃博士研究发现,食用转基因大豆食物的老鼠,其幼鼠一半以上在出生后头三个星期死亡,是没有食用转基因大豆老鼠死亡率的6倍。驳斥:这是一个十分经典的扯淡实验。/archives/45603 2006年艾尔马科娃通过新闻媒体公布了这个“爆炸性”的结果后,直到2007年也没有发表正式研究论文。2007年Nature Biotechnology的编辑专门联系了艾尔马科娃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