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安全保卫概述》PPT课件.ppt_第1页
《航空安全保卫概述》PPT课件.ppt_第2页
《航空安全保卫概述》PPT课件.ppt_第3页
《航空安全保卫概述》PPT课件.ppt_第4页
《航空安全保卫概述》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航空安全保卫原理,绪论,课程属性:专业主干课程 课程目的: 系统控制、安全科学、重在预防 课程结构:共分九章 事前控制事中处置事后恢复 历史与逻辑严格统一,绪论,课程要求: 32课时 闭卷笔试(70/20/10) 重点:航空保安演进历史、组织结构、预警体系、劫炸机处置、舱内攻击处置、应急救援、保安审计,第一章 航空保安概述,第一节 航空保安演进路径 第二节 航空保安基本范畴 第三节 “911”与航空保安的缺陷及定位 第四节 后“911”时代的航空保安发展趋势,第一节 航空保安演进路径 一、航空保安的缘起 1)自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开始并逐步发展; 2)是航空安全的主要构成; 3)重要性日益凸显;,第一章 航空保安概述,二、航空保安的发展 第一阶段确定航空犯罪活动的国际司法管辖权。 这一阶段始于20世纪初,鼎盛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 (三大公约),第一章 航空保安概述,第二阶段 防止与控制劫炸机等袭击破坏民用航空器和航空设施事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鼎盛于20世纪70年代。 1968年12月在利比亚境内发生袭击以色列民用航空器事件和在黎巴嫩境内发生袭击黎巴嫩民用航空器事件 1969年2月18日慕尼黑机场的阿拉伯游击队袭击以色列民航班机事件 1973年8月,希腊雅典国际机场遭到2名恐怖分子袭击,酿成无辜旅客5死55伤的惨剧。 1985年12月27日,“阿布达尼尔”游击队分别袭击了维也纳国际机场和罗马达芬奇国际机场,造成以色列游客和美国航空公司工作人员等18人死亡、100多人受伤,第一章 航空保安概述,第三阶段 遏制机上普通攻击行为,始于20世纪60年代,鼎盛于20世纪90年代。 酗酒、旅客间言语攻击、旅客斗殴、辱骂机组、肢体攻击机组人员等机上暴力行为(Air Rage)反机上暴力示范法,第一章 航空保安概述,第四阶段 开展航空领域的国际反恐合作。 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鼎盛于20世纪90年代。 一系列针对民用航空器以及机场的恐怖袭击促使整个国际社会团结起来,并就打击恐怖主义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文件关于注标塑性炸药以便探测的公约、制止恐怖主义爆炸事件的国际公约等,第一章 航空保安概述,第二节 航空保安基本范畴 一、航空保安 航空保安与空防安全; 航空保安的定义 确保参与航空运输活动的人及物、地(水)面第三人及其物免于航空非法行为导致的威胁或损害的文化观念、组织制度、管理活动和安全技术。,第一章 航空保安概述,航空保安的特点 1)复杂性(由人以及活动界面所决定) 2)重要性(经济、社会、政治影响巨大) 3)系统性(制度、技术、管理、组织和文化),第一章 航空保安概述,二、空防安全 1)空防安全是航空保安的目的和保护对象; 2)空防安全包括四个层次: 一、国家安全; 二、公共安全; 三、社会管理秩序; 四、地区及国际和平;,第一章 航空保安概述,三、航空保安事故 定义:指危害空防安全行为导致的由航空运输异常所引发的相关人身损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害,亦或者是人身、财产等权益所处的危险状态。 特点: 1)意外性; 2)灾害性; 3)紧迫性;,第一章 航空保安概述,四、危害空防安全行为 定义:是危害空防安全的非法干扰行为和扰乱性行为的总称。 1.非法干扰行为 非法干扰作为一个专门指称危害民用航空安全行为的专用名词,它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但作为专用术语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 1963东京公约在第14条规定劫持航空器行为时使用了“非法”一词,1970海牙公约在题名、序言和第1条3处使用了“非法”一词,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不仅在题名、序言和第1条3次使用了“非法”一词,而且首次使用了“非法行为”一词。将“非法”与“干扰行为”两个词连在一起使用,首次出现于1974年3月22日通过的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7防止对国际民用航空进行非法干扰行为的安全保卫之中。,第一章 航空保安概述,国际航空保安公约所禁止的非法干扰行为所共有的标准是: 1.非法的和故意的。 即行为人对航空活动的干扰无国家法律的授权或国际法的许可,而且行为人主观上明知危害航空安全的结果但仍持追求或放任的态度; 2.危害或足以危害航空安全。 危害是指该行为直接对航空安全或航空秩序造成损害,如炸机、毁机行为。足以危害是指客观上已具备使危险发生的充分条件,但客观损害不一定达到严重程度,如航空器内打架斗殴; 3.直接侵害对象是航空器和民用航空机场内的人、财、物; 4.侵害的客体是国际和平、国家安全或公共安全,第一章 航空保安概述,界定非法干扰的需要注意三点: 一是需排除危害航空安全的责任事故; 如机场鸟击事件,航空人员酿致的机场营运责任事故或者飞行责任事故等不属于非法干扰行为; 二是排除扰乱航空运输秩序的治安违法行为 如强占航空器、舱内性骚扰等行为不属于非法干扰行为; 三是需排除与航空安全无关的却发生在使用中的航空器上或使用中的机场中的违法犯罪行为。 如候机楼盗窃旅客财物的行为,盗窃机上旅客的财物的行为不属于非法干扰行为。,第一章 航空保安概述,非法干扰行为的特征: 1)刑事违法性; 2)行为故意性; 3)危害严重性;,第一章 航空保安概述,国际民航组织将以下危及民用航空和航空运输安全行为界定为非法干扰行为界定为: 1.非法劫持飞行中的航空器; 2.非法劫持地面上的航空器; 3.在航空器上或机场上扣留人质; 4.强行闯入航空器、机场或航空设施场所; 5.企图犯罪而将武器或危险设置或器材引入航空器或机场; 6.传递诸如危及飞行中或地面上的航空器、机场或民航设施场所旅客、机组、地面人员或大众安全的虚假信息。,第一章 航空保安概述,我国法律规定的非法干扰行为: (1)劫持民用航空器行为; (2)爆炸民用航空器行为; (3)危及飞行安全的舱内暴力行为; (4)危及飞行安全的破坏使用中的民用航空器行为; (5)危及飞行安全的破坏航行设施的行为; (6)危及航空安全的故意传播恐怖信息行为; (7)以危险方法危及民用航空器飞行安全的行为; (8)以危险方法在国际民用机场致人重伤或死亡的行为; (9)以危险方法妨碍民用机场营运的行为; (10)强行闯入航空器、机场或航空设施场所的行为; (11)在航空器上或机场上扣留人质的行为。,第一章 航空保安概述,扰乱型行为 定义:扰乱型行为是指除非法干扰行为之外的可能危及飞行安全的行为和扰乱航空运输秩序的行为。 特征:1)治安违法性与刑事违法性并存; 2)行为过失性与行为故意性并存;,第一章 航空保安概述,扰乱型行为包括两大类: 一是可能危及飞行安全的行为,具体包括但不限于: (1)戏言劫机、炸机;(2)未经许可企图进入驾驶舱;(3)在客舱洗手间内吸烟;(4)殴打机组或威胁伤害他人;(5)谎报险情危及飞行安全;(6)违规使用电子设备;(7)盗窃或故意损坏救生设备;(8)违规开启机上应急设备;(9)其他可能危及飞行安全的行为。 二是扰乱航空运输秩序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1)寻衅滋事、殴打旅客;(2)酗酒滋事;(3)性骚扰;(4)破坏公共设施;(5)盗窃机上物品;(6)在禁烟区吸烟;(7)冲击机场;(8)强占航空器;(9)其他扰乱民用航空器秩序的行为。,第一章 航空保安概述,一、“911”事件所带来的启示 1)既往航空安全保卫的组织结构、规章标准、应急行动流程和资源支持等无法适应那些富有想象力的攻击手法和攻击渠道,如果要避免未来再次发生类似或更大的悲剧,必须立刻改革目前的航空安全保卫体系; 2)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将可能的威胁局限于既有的犯罪手法和攻击记录。无论如何想象可能的攻击方法、渠道和目的都是在思考航空安全保卫体系时应该和必须照料到的; 3)跨国界的航空运输活动和恐怖袭击活动是任何一个国家单独和孤立的保卫体系都难以应付的,即便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也是如此。因此,必须改善和加强全球航空界乃至国家层面的合作;,第一章 航空保安概述,二、既有安全保卫体系的缺陷 航空安全保卫体系仍然被孤立于国家安全保卫体系之外。 航空运输体系内部各机构之间缺乏统一行动的基础。 对于航空安全保卫所可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忽视。 更偏向于事故后的应急处置。,第一章 航空保安概述,三、目前全球航空安全保卫主要措施 建立专职航空安全保卫机构。 实施日益严格的安检措施。 强化机场控制区域安全管理。 增加或新设国家空中警察队伍。 成立和调整了国家航空安全保卫的组织结构和应对机制。 全球航空安全保卫审计体系。,第一章 航空保安概述,四、航空保安的新思维与新定位 1)航空安全保卫是航空运输界的战略目标而非职能; 2)航空安全保卫是一种全面的系统的安全工作; 3)预测和预防事故是未来工作的中心和重点; 4)从提高航空运输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入手,把航空安全保卫同航空运输生产运营的稳定发展统一起来; 5)系统化科层化的航空安全保卫管理体系; 6)开展系统性的航空保安研究。,第一章 航空保安概述,第四节 后“911”时代的航空保安 一、航空保安新形势概述 恐怖威胁持续且呈现新型危害态势 传统的劫炸机威胁短期内难以根治 严重扰乱航空运输秩序行为呈恶化趋势 航空犯罪手法日益复杂隐蔽 航空保安安全管理很难匹配航空犯罪趋势,第一章 航空保安概述,二、后“911”时代的航空保安发展方向 1.航空保安社会化 主体多元、责任分担、权利平等 2.航空保安国际化 完善合作机制、扩大信息交流、加强全球审计 3.航空保安专业化 人员选拔、勤务操作、管理体制 4.航空保安科技化 安全检查、区域监控、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