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九江市中医院 李娜,阴阳五行最初是一哲学概念,阴阳与五行之说,原来是两派,都是从观察自然现象而产生。这种思想的萌芽,都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因素。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人用以认识和解释物质世界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古代的一种唯物论和辩证法。,以后逐渐运用于中医学,中医学中的阴阳五行是古代医家长期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领域,借以说明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与护理,成为中医学的指导思想和论理方法。,学 习 目 标,1、掌握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熟悉阴阳与五行的基本概念 3、了解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 用,古人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有物质就有生命,有生命就有发展和变化,这种发展和变化是因为有了一种东西在起作用才有的结果。这种东西古人称之为“阴阳”。阴阳学说认为,物质世界是通过阴阳二气交合感应而产生,二者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是宇宙间的基本规律,是推动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动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天地:宇宙和自然界 道:道理或规律; 纲纪:法度 万物:众多的事物; 父母:代表根源 生杀:指生长、发展、衰亡、毁灭 神明:物质世界的无穷变化 阴阳规律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固有规律,(一) 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萌芽于商周,应用于医学领域则是战国秦汉时期。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抽象概括。,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可代表两个对立的事物 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阳,阴,寒冷,炎热,水与火,暗,升 与 降,动与静,最初的含义极为朴素,阳,阴,后来,古代思想家看到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因此将阴阳渐次引申用以阐释自然界所有对立统一的事物或现象。如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颜色的明与暗,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时间的早晚等等。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 如:天地、上下、日月、昼夜、水火、升降、动 静、内外、雌雄等,(二)阴阳的特征 1、抽象性 灵枢.阴阳系日月所说:“阴阳者, 有名而无形”。,向上的、运动的、无形的 温热的、向外的、明亮的 亢进的、兴奋的、强壮的、功能性的,向下的、静止的、有形的 寒凉的、向内的、晦暗的 减退的、抑制的、虚弱的 物质性的,向日为阳,背日为阴,2、普遍性 指凡属于相关的事物或现象,都可用阴阳对其各自的属性加以概括分析。一切事物内部无不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对立的阴阳两方面。, 天-阳-天气清轻向上 地-阴-地气重浊凝滞 火-阳-火性热而炎上 水-阴-水性寒儿润下 物质运动变化-阳-化气-物质蒸腾气化的运动状态 -阴-成形-凝聚成形的运动状态,3、相关性 指阴阳所分析的事物和现象,必须是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 不相关的事物和现象不宜分阴阳。,4、相对性 (1)阴阳属性的确定是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是相对而言的。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笔的属性,桌上的粉笔相对桌为阳 地上的粉笔相对桌为阴,再如60的水,同10的水相比,较温热而属阳;但当60的水与100的水相比,则较寒凉而当属于阴了。,(2)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甚至其有无限可分性 。,上午 (阳中之阳),下午 (阳中之阴),后半夜,前半夜,清稀阴中之阴 浓稠阴中之阳,液体(阴),(3)在一定条件下,阴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 四季的寒来暑往 春夏 秋冬 春夏,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消长平衡 相互转化,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对立,指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关系。例如:昼与夜,寒与热等。 阴阳在属性相互对立的基础上,还存在相互制约和消长的关系。 寒 热 火 水,对立制约 统一(阴阳之间相对平衡) (阴阳互抗) (阴平阳秘),结果,夏热,秋凉,冬寒,春温,(夏至后阴寒之气 渐生以制火热之气),(冬至后阳气 渐生以制阴),春夏之温热,秋冬之寒凉,对立制约,阴阳互根,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而不是孤立的。阴阳双方各自都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面单独存在。 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上,就没有下;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就无所谓寒,没有寒、就无所谓热。,(二)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互用,是指阴阳之间具有互相资生、促进、助长的关系。,阴在内,阳之守也; 阳在外,阴之使也。,动物体 生命的物质为阴 (有形的)如精、血、津液 生命的功能为阳 (无形的)如气,阴精有赖阳气功能的化生 (血液、津液赖脾胃、心、肺等 脏腑之气化生) 阳气有赖阴精的滋养 (五脏六腑的功能依赖 血液、津液等的营养),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人体生命活动是在阴阳消长的调控中,保持着相对独立和稳定的。也就是说,阴阳并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在彼此消长的运动变化中保持着相对的平衡。这种运动方式就象潮水般涨落一样,有规律、有次序的向着各自的对立面递增或消减而交替进行。当阳增长时阴必定消退,当阴增长时阳必定消退,在一定范围内总体上保持相对的稳定这种关系称为阴阳的消长平衡。,(三)阴阳的消长和平衡,消长变化在一定范围、限度、时间内不易被觉察。 如:,立夏(热) 夏至(热极) 立秋(凉) 立春(暖) 冬至(寒极) 立冬(寒),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由阳转阴,由阴转阳,自然界,1 天,昼- 阳 上午阳渐长,阴渐消阳中之阳 下午阳渐消,阴渐长阳中之阴 夜 阴 上半夜阴渐长,阳渐消阴中之阴 下半夜阴渐消,阳渐长阴中之阳,1 年,春分阴阳各半,昼夜均而寒暑平; 夏至阳之至极,阴气之始至,日行北至; 秋分阴阳各半,昼夜均而寒暑平; 冬至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 冬至春分:阴渐消,阳始长; 春分夏至:阳渐长,阴渐消; 夏至秋分:阴始长,阳渐消; 秋分冬至:阳渐消,阴始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 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在绝对的消长转化运动中保持相对平衡的。当阴阳的消长运动进行到最大限度(极点)时,就要依靠阴阳转化来调整,阴转化为阳,阳转化为阴,从而迫使对方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求得了阴阳在整体上的平衡。这种关系,称为阴阳的转化。,(四)阴阳的相互转化,极,是阴阳平衡允许波动范围的最大限度。临床上又称为“重”“甚”,含有二方面的意思:一是指事物内部转化的可能性,二指促进转化的外部因素。,消长为量变,转化为质变。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黎明(阳) 中午(阳极) 半夜(阴极) 黄昏(阴),由阳转阴,由阴转阳,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一)说明人体组织结构(对立统一关系),人体部位: 上半身阳,下半身阴; 体表阳,体内阴; 背部阳,腹部阴; 四肢外侧阳,内侧阴。 脏腑: 五脏阴,六腑阳; 心、肺阳,肝、脾、肾阴; 心阳中之阳,肺阳中之阴; 肝阴中之阳,肾阴中之阴,脾阴中之至阴 经络: 经阴,络阳 气血: 血阴,气阳,(二)概括人体生理功能(依存、消长关系),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消长太过的关系),1、阴阳偏盛实证 1)阳盛则热 阳邪亢盛,表现出热的病变。 表现:机体功能亢进,高热、烦躁汗出、口渴、面赤、脉数 等。 阳盛则阴病 病程日久,邪热耗伤津液,表现:口干舌 燥、舌红少津等。 “阳盛则热”是指因阳邪所致的疾病性质而言;“阳盛则 阴病”指阳盛必然损伤人体的正气(阴液)而言。,2)阴盛则寒阴邪侵犯机体或阴寒内盛 表现:面色苍白,形寒肢冷,泄泻,舌淡苔白,脉沉等。 阴盛则阳病阴盛必然会出现阳气损伤,制约阳气的温煦功能,出现寒象。表现:肢冷、蜷缩、脉迟或脉微细欲绝等。 “阴盛则寒”是指阴邪所致疾病的性质而言;“阴盛则阳病”是指阴盛必然损伤人体的正气(阳气)而言。,2、阴阳偏衰虚证 1)阳偏衰阳虚则寒阳虚:阳气虚损。 阳虚不能制约阴,则阴相对的偏盛而出现寒象。 表现: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神疲踡卧、自汗、脉微等。 2)阴偏衰阴虚则热阴虚是指人体的阴液不足。 阴虚不能制约阳,则阳相对的偏亢而出现热象。 表现: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舌干燥、脉细数等。,3、阴阳互损 1)阴损及阳阴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阴虚不能化生阳气, 而同时出现阳虚的现象。 2)阳损及阴阳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阳虚不能化生阴液, 而同时出现虚的现象。 二者最终导致阴阳俱损,4、阴阳转化 阴阳失调的病理现象,还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各自的相反的方向转化。 阳证转为阴证 如:急性温热病-热毒极重-大量损伤元气-突然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阳气暴脱的危象 阴证转为阳证 若: 抢救及时-四肢转温-色脉转和-阳气得以恢复-好转,阳偏盛,阴偏盛,阳偏衰,阴偏衰,(四)用于疾病的诊断,四诊分阴阳,概括辨证,望 闻 问 切,表、实、热属阳 里、虚、寒属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证候阴阳属性归类,(五)指导疾病的防治 调整阴阳,保持或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状态,是防治疾病、指导用药的基本原则。 1、指导预防与养生 原则阴阳调和 顺应自然界阴消阳长规律 来调节机体之阴阳变化,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可以延年却病。 例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2、确定治疗的原则 原则调整阴阳、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 1)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 损其有余;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实者泻之。 2)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 补其不足(虚者补之) 阴虚不能制阳至阳亢滋阴壮水,补其阴 “阳病治阴” 阳虚不能制阴至阴盛扶养益火,补其阳 “阴病治阳”,3、归纳药物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四气(寒、热、温、凉、) 五味(酸、苦、甘、辛、咸、淡) 升降浮沉 阴阳的划分: 四气:温热阳;寒凉阴 五味:辛甘(发散)阳;酸苦咸(涌泄)阴 升降浮沉:升浮(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阳;降沉(泻下、利尿、消导积滞、收敛)阴,小 结,小 结,小 结,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构成的,是以这五种物质的特性及运动变化规律来阐释世界万事万物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亦属于古代哲学的范畴。,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一、五行的概念、特性与归类推演 (一)五行的概念,五行:行是运动、变化的意思。五行最初称“五材”,指木、火、土、金、水。 左传 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尚书:“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 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二)五行的特性 木-伸展、易动 火-阳热、上炎 土-长养、变化 金-清肃、收敛 水-寒润、下行,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不是五种具体物质,而是五种不同 事物属性的抽象概括 五行的特性, 是古人对木、火、土、金、水 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 通过抽象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 是划分各种事物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1、木的特性木曰曲直,曲 弯曲;直伸直; 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向上、向外舒展的特征。 引申为:生长、升发、 舒畅、条达,2、火的特性火曰炎上,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引申为:炎 热、光 明、 升 腾。,“稼穑”是指土有播种和收货农作物的特征。 引申为:生化、承载、 受纳,稼,穑,3、土的特性土爰稼穑,4、金的特性金曰从革 “从革”,是“变革”的意思。金,质地坚硬,可做兵器用以杀戮。 引申为:清洁、沉降 收敛、肃杀,5、水的特性 水曰润下,“润下”指水具有滋润和下行的特性。 引申为:滋润、下行、寒凉,(三)五行的归类和推演,1、取象类比法 是将能反映事物或现象本质的特征与五行的抽象属性进行比较,凡与五行中的某一行抽象属性相似的,就归属于五行中的某一行。例:方位配五行,旭日东升,与木之升发特性相类,故东方归属于木。,中,南,北,东,西,日出方向,一日生发之机 木,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相似 火,日落与金的沉降特性相似 金,寒冷,与水的寒凉特性相似 水,五方与五行,中原土地肥沃,孕育万物,与土的生化、承载特性相似 土,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2、推演法 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再推演与之相关的其它事物,以得知这些事物的五行属性。 例: 已知肝属于木(大前提),而肝合胆,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小前提) ,故胆、筋、爪、目皆属于木。,五行学说-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五行为中心-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框架-人体的生命现象与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体。,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非静止地、孤立地将事物归属于五行; 是以相生、相克的关系阐释正常生理状态,以相乘、相侮来阐释事物之间的异常现象,在人体表现为病理状态。,1、 相生 生,即资生、助长、促进之意。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相生次序是:木火土金水木。,(一)五行的生克制化(正常调节机制),母子关系难经五行相生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五行相生,实际上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子行的资生、促进和助长。,木,火,土,金,水,生,五行相生含义: 木生火:火要依靠柴薪来维持燃烧或钻木而生火 火生土:土要依靠太阳来普照或 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 土生金:金要依靠山岩来储存 金生水:水要依靠铁器来开导疏通或 烧锻金也可变为水 水生木:木要依靠雨露来灌溉 .,克,即制约、克制、抑制之意。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相克次序是:木土水火金木。,2、 相克,我克、克我关系内经五行相克关系,“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 五行相克,实为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行的克制和制约。,水,木,火,金,土,克,五行相克含义 木克土:树木可以入土 火克金:烈火可以溶金 土克水:土可以覆水 金克木:金可以伐木 水克火:水可以灭火,制,制约、克制。化,化生、变化。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事物间的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有序的发展与变化。,3、 制化,木,火,土,克,生,生,生中寓克,金,水,火,克,生,克,克中寓生,五行制化的规律是:五行中某一行亢盛时,必然随之有制约,以防止其亢而为害。即在相生中有克制,在克制中求发展。,“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二)五行的相乘与相侮(异常调节机制) 1、相乘 乘,即乘虚侵袭之意。 五行相乘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相克太过,超过正常制约的程度,使事物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协调关系。又称“倍克”。,水,木,火,金,土,乘,次序同相克: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相克用于说明正常(生理)情况,相乘用于说明异常(病理)变化。,导致五行相乘的原因,太过所不胜过亢,对其所胜过度克制。如“木旺乘土”。 不及所胜过弱,其所不胜的克制即显得相对过强。如“土虚木乘”。 太过且不及既有所不胜过亢,又有所胜过弱,则更易相乘。,木,土,木,土,木,土,克,乘,克,乘,乘,2、五行相侮 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原来“克我”的一 行进行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五行相侮的次序是:木金火水土木。,水,木,火,金,土,侮,相克用于说明正常(生理)情况, 相侮用于说明异常(病理)变化。,导致五行相侮的原因,太过所胜之行过亢,反向制约其所不胜行。 如“木旺侮金”。 不及所不胜行过弱,受其所胜行的反向制约。 如 “金虚木侮”。 太过且不及既有所胜行之过亢,又有所不胜行的过弱。 如既有木亢(肝气亢逆),又有金虚(肺气虚弱),出现“肝火犯肺”。,金,木,金,木,金,木,克,侮,克,侮,侮,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 相乘与相侮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度的克制;后者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 相乘与相侮的联系是:两者可以同时发生。如 素问五行运行大论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五行相乘与相侮的关系,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解释生理现象 1、说明脏腑生理特性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在脏腑分别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脏的部分生理功能。 例:木性曲直,条顺畅达,生发的特性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功能,故肝属木; 脾有运化水谷,输送水谷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脾属土。,2、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1)五脏之间的滋生关系 例:木生火,肝木济心火,肝藏血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 (2)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 例: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亢烈,肾水能制约心火。 (3)五脏之间的制化关系 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因有他脏的资助而不至于虚损;又能克制另外的脏器,使其不致过亢。 例:脾气(土),其虚,则有心(火)生之;其亢,则有肝(木)克之。,(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某脏有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有病也可以传至本脏。这种病理上脏腑间的相互影响称之为传变。 运用五行学说阐释五脏病变的相互传变,分为相生关系的传变和相克关系的传变。,相生关系 的传变,相克关系 的传变,母病及子, 水不涵木:,肾阴虚(母脏) 肝阴虚(子脏) 肝肾阴虚,子病犯母, 脾气虚 (子脏), 心血虚(母脏) 心脾两虚,相 乘, 木郁乘土:,肝气郁结 脾失健运肝气乘脾,相 侮, 木火刑金:,肝火亢盛肺金无力制约肝火 日久化火肝火犯肺,(三)指导疾病的诊断,如:面色青、喜食酸味,脉玄,可诊断为肝病。,1四诊与五行合参,确定五脏病变部位。 2四诊与五行合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儿科免疫预防接种规划与操作技能评估答案及解析
- 《史记》高祖本纪注释与译文
- 电子厂员工劳动合同范本及说明
- 大学英语六级全真模拟试卷
- 办事处劳动合同(标准版)
- 2025-2030中国食品加工蠕动泵行业客户需求变化与产品创新方向
- 2025-2030中国远程办公行业市场需求与竞争格局报告
- 2025-2030中国职业教育行业政策环境及市场前景与融资策略研究报告
- 房屋基建承包合同与房屋委托购买合同3篇
- 个人车位买卖合同样本2篇
- 炮塔铣床数显表使用说明书
- 乒乓球体育课教案1
- 自然灾害与防治
- 先进制造技术第1章
- 2023年兴文县中医院康复医学与技术岗位招聘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用地性质分类表代码
- 中班语言绘本《点》课件
- 浙江省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课件
- 新版现代西班牙语第二册课后答案
- 英语中考常用一词多义词
- 上海港港口拖轮经营人和港口拖轮名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