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赏析:浅谈药厂微生物实验室的设计与管理药品的质量控制不仅与其生产过程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实验室质量设计和管理紧密相连,特别是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将微生物实验室无菌检查的实验结果作为产品放行的重要指标,因此药品微生物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药品微生物检验的对象是分布不均匀的活的生物,检验结果重现性差,为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检验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必须按照G (2010年修订版)和中国药典2010版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指导原则要求对微生物实验室进行设计和管理,有效防止检验过程中出现因污染和交叉污染而造成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结果。1 相关法规要求中国药典2010年版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指导原则中规定微生物实验室应有符合无菌检查法(附录XB)和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附录x IIIC)要求的、用于具有开展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无菌采样等检测活动的、独立设置的洁净室(区)或隔离系统,且须配备实验准备区、样品接收和贮存区、培养室、污染物处理等区域并显示标识。GMP(2010年修订版)第六十四条规定,实验室的设计应当确保其适用于预定的用途,并能够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2 微生物实验室设计布局现状及风险阳性对照室用于菌种的处理,因其污染严重药厂都已单设更衣室和缓冲间分室进行,而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与抗生素微生物检定的实验室未严格分开(公用更衣室及缓冲间)。在GMP检查中的2802条项中明确规定:生物检定、微生物限度检定和放射性同位素检定等应分室进行,条项解释中提到“无菌室和微生物限度室不可公用更衣室及缓冲间,防止污染无菌室”。公用更衣室及缓冲间势必会污染无菌室,微生物限度室的样品是含菌的,污染无菌室后产品可能出现假阳性的结果,抗生素具有抑菌性,污染无菌室后产品可能出现假阴性的结果,这样根本无法保证无菌检查结果的真实性,也无法就出现的超标结果进行调查,无菌检查也就失去了意义。无菌检查室、微生物限度室、抗生素微生物检定、阳性对照实验室因送回风系统设置不合理无法调整压差,有的药厂不同实验室的回风共用一道“夹墙”,会造成实验室之间的交叉污染。对于要求无菌的环境(如无菌检查室、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应该保持相对正压,防止有菌区空气进入发生污染。对于污染源(如阳性对照室、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室)应该保持相对负压,防止污染物质的扩散对实验结果和人员安全造成影响。微生物检验室通常离生产区较远,且可能设置在楼层上,有的药厂在微生物检验室的洁净区内用饮用水作为清洁用水,用于人员的洗手和房间的清洁,饮用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不溶性微粒,会对无菌环境造成破坏。有的药厂微生物检验室采用明管排水。微生物检验室洁净区的内表面不平整,如照明灯、压差计未采用嵌入式安装,不易进行清洁和El常擦拭消毒。有菌区和无菌区的洁具混用,带来交叉污染。无菌区的清洁用具没有经过灭菌处理,消毒液没有经过除菌过滤,无菌区的环境从而遭到破坏,影响实验结果。3 微生物实验室设计要求微生物实验室的布局、设计和建造应有利于避免交叉污染、便于清洁及日常维护,以保证高洁净度的无菌实验环境;其次,人和物是洁净区的主要污染源。因此,必须对系统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让其充分掌握系统的运行要求,使实验用品、人带来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在人、物流的设计和管理上,基本原则是不经过净化处理的人、不经消毒灭菌的物品不能进入无菌区域。31 人流根据GM(2010版修订版)要求,人、物流分开。4个实验室拥有独立的更衣系统,避免交叉污染。物品集中通过洁净互锁传递窗传递,对于大容量注射剂检品量大的问题,防止频繁开启传递窗造成无菌检查室环境的破坏,物料经外清缓冲间传入无菌检查室。所有的样品经75酒精在样品准备室擦拭后传入相应实验室,其他器具均需灭菌后传入。美国药典规定,用于进行无菌检验的设施与用于制药的设施应该是一致的,并规定,用于无菌检验的设施不应比无菌加工生产设施造成更多的微生物污染几率。因此,合理的设计应该包括更衣区域和通过气闸。环境的监测和着装应该与药品生产中相一致。根据风险管理的原则,对于要求相对无菌环境的无菌检查室(B+A)和微生物限度检查室(c+A)基本采用嵌套式设计。无菌检查室和微生物限度室要求检测环境无菌的,需把操作人员所用洁净服进行包裹以防止污染,无菌检查室和微生物限度室内操作人员不能超过2名。无菌服经清洗后装入呼吸袋内在双扉脉动真空灭菌柜进行灭菌,在进入无菌区时装有无菌服的呼吸袋带入。需制定SOP对更衣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规范,更衣的程序为:脱衣 洗手消毒-带手套脱鞋_穿无菌鞋一穿无菌内服 脱手套_带手套 穿无菌外服_带无菌手套。此外,阳性对照室的洁净级别可设计为C+A,效价测定室的洁净级别可设计为D级。32 物流进入的物流与人流应严格分开,每个实验室都有单独的传递窗传递样品和实验用具,所有样品必须用75的酒精在样品擦拭区进行擦拭,用于无菌区的实验用具必须经灭菌后才能传入,灭菌的效果应当经过验证,传递窗必须装有紫外灯进行消毒,需定期对其消毒效果进行评价以便及时更换紫外灯管。对于阳性对照实验室可能产生的严重污染物宜通过专用的传递窗传递,并做灭活处理。各实验室的洁具单独存放,防止交叉污染。33 空调系统整个系统可采用1台洁净空调,因无菌检查室和微生物限度室内的空气质量较高可经回风循环利用。为避免交叉污染,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室、阳性对照室不回风,采用全排,并采用“竖井”式回风,单阀单控,保证压差。无菌检查室和穿无菌外衣两个房间须达到B级要求,因其操作人员仅限于1人,发尘量较少,可参考ISPE(国际制药工程协会)将换气次数设为4060次h,C级区的换气次数设为2040次h,确定层高后便可以确定空调的额定风量,但必须考虑风量的损耗。空调系统必须全天24 h开启, 以维持正压防止污染。因故停机必须验证。34 水系统实验室通常离纯化水制水间较远,宜购买小型纯化水机用于无菌区人员洗手、卫生清洁、仪器清洗等,纯化水即制即用,并经除菌过滤后使用。饮用水含有:大量的细菌会对实验室的环境造成破坏。水的输送管线要有一定的坡度,采用步步低的方式,管道残留在设置的最低点进行排放。应设夹层放置排水管线。3.5 洁净装修整个实验室的洁净装修施工必须符合GB 505912010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其平面布局如附图所示。4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指导原则要求,微生物实验人员应具备微生物学的教育背景,应经培训并授权方可上岗。在微生物实验室的入口应设置门禁装置,只允许微生物实验人员进入。还应定期对其进行无菌操作后的无菌服表面进行监测,防止人为差错。42 环境监测应定期对微生物实验室的环境进行监测, 以确保环境处于受控状态,包括沉降菌、浮游菌、尘埃粒子、设备表面监测、高效过滤器检漏,请参照相应的国家标准,设定适宜的监测频率进行环境监测。43 清洁消毒微生物实验室中无菌区域应尽量减少“阴阳角”,便于无菌室日常的擦拭消毒,无菌区所用的洁具应经灭菌处理,所用的水消毒剂应经除菌过滤。有菌区和无菌区的洁具不能共用,应在洁具颜色上加以区分。标签:微生物 无菌 随着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例如无菌操作、培养基制备、消毒与灭菌、微生物的培养分离计数等微生物学中最基本的一些技术在环境污染处理等生产研究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对整个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摘要:为了更好开展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工作,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障饮食安全,就必须完善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体系,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体制化、标准化,规范化,本文结合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的特点,结合笔者在县级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工作经验,探寻目前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完善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体系;建议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加剧,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在食品安全事件中,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仍是世界食品安全中最突出的问题。加工食品过程中,病菌常常会随原料的生产、成品的加工、包装与制品贮运进入食品中,造成食品污染,影响饮食安全。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对评价食品卫生质量,保证消费者饮食卫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从人员、设施、环境等方面阐述了影响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相关因素,从各个环节加强控制,以期完善食品微生物检验体系,更加高效、快捷地对食品微生物进行检验检测。 一、主观因素 为了保证微生物检验的高质量,要求检验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术能力和检验的高水平。微生物检验工作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术,而且还必须具备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作风。确保实验室人员得到及时培训及不断更新知识,学习和掌握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保存技术人员有关资历、培训、技能和精力等技术业绩档案。 二、设施、环境 实验室应具有进行微生物检验适宜充分的设施条件,包括检测设施(专用于微生物检测和相关活动)及辅助设施(大门、走廊、管理区、样品区、清洁间)特殊的设备要在特殊的环境下放置和操作。 (一)无菌实验室的建设应符合GB19489的规定,符合无回路的原则。设有人流和物流通道。 (二)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效隔离各种检测活动。 (三)为保证检测样品的完整性,操作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并采取预处理措施。 (四)无菌区(检验区)。 1.紫外线消毒:在室温下,220V,30W紫外灯下方垂直位置lm处的253.7nm紫外线辐射强度应70Wcm2,低于此值时应更换,适当数量紫外灯,确保平均每立方米应不少于1.5W。紫外线消毒时无菌室内应保证清洁干燥在无人条件下可采取紫外线消毒,作用时间为30min。人员在关闭紫外灯至少30min后方可入内作业。 2.臭氧消毒:封闭无菌室内,无人条件下,采用20mgm3浓度的臭氧作用时间应30min,消毒后室内臭氧浓度0.2mg,m2时方可人内作业。 3.无菌室空气灭菌效果验证方法(沉降法):一般情况下无菌室面积30m2时从所设定的一条对角线上选取3点,即中心l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无菌室面积30m2时选取东、南、西、北、中点均距墙lm各取一点。在所选位点,将平板(90mm2的)距地面80厘米处开盖暴露l5min,置于361,恒温培养48hlh,确认平板上的菌落数,如大于所设定的风险值应分析原因并采取适当措施。 (五)通过以下途径减少污染: 1.表面光滑的墙、天花板、地面和桌椅。2.地面、墙壁、天花板连接处应有弧,地面应防滑。3.当进行检测时应关闭门窗。4.换气系统应有空气过滤装置。 5.独立的洗手池。6.固定设备和室内装置的木质表面应密闭包裹。7.不使用粗糙而裸露的木块。8.检验室内不得堆放杂物。 三、设备及药品配置 (一)培养箱、水浴箱、干热灭菌箱和高压灭菌锅 1.首次安装时要对温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进行校准。2.记录培养箱、水浴锅和干热灭菌箱的温度稳定性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3.每次经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并对这些设备的运行温度进行记录。4.定期清洁和消毒内外壁。5.高压灭菌锅的时间和温度指示的准确度应满足要求,不能仅依靠高压锅的压力表测定时间,应使用感应器控制和监控运转循环情况。(二)药品配置 1.培养基通常采用高压湿热灭菌法,121灭菌15min,特殊培养基按使用者的特殊要求进行灭菌(如含糖培养基ll5灭菌20min。2.部分培养基(如嗜盐琼脂培养基、胆硫乳培养基等),只能煮沸灭菌。3.对热敏感的培养基或添加物应采用膜过滤方法进行过滤除菌。 (三)器具 1.湿热灭菌:采用高压灭菌器121灭菌20min,适用于玻璃器皿、移液器吸头、塑料瓶等。按照GB15981的规定评价高压灭菌器的杀菌效果。在高压灭菌时注意灭菌物品不要相互挤压过紧,以保证蒸汽通畅,使所有物品的温度均上升,才能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2.干热灭菌:采用干燥箱灭菌160灭菌2h,180灭菌1h适用于玻璃器皿、不锈钢器具等。 四、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样品的采集必须具有代表性,要考虑到各种影响样品质量的因素,防止样品受到外源性污染,防止样品变质和细菌生长。采样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所谓无菌操作是指杜绝任何病原性或非病原性微生物进入样品。采样用具及包装物必须是灭菌的。冷冻食品保持冷冻状态;非冷冻食品需保持在(05)中保存。样品的运输和保存应避免日光照射,必须防止外来物的污染。样品从采样点送达实验室应越快越好,一般不超过3h,实验室检测工作应尽快进行,长时间冷冻可导致微生物死亡,反复冷冻和融化对微生物也有很大影响必须尽快进行检测。 五、操作 (一)操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无菌观念,整个操作均要求无菌操作,尽量靠近火焰,动作要迅速,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到接种,手法规范。严格按照GB/T4789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中的操作规程进行检验。 (二)进入无菌室从样品的制备到检验都要为防止二次污染采取必要措施,如样品及器皿摆放整齐便于操作,操作过程熟练。 (三)样品取样时用无菌工具无菌操作取样。 (四)原始记录要真实准确,不得随意填写。按照GB/T4789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 我国的食品微生物检验体系一般是由政府和企业检验组成,社会中介力量不足,我们可以采用政府部门监管、行业自律以及社会中介力量三种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力度。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遵守职业道德,严谨科学态度,注意上述几个环节进行完善工作,就能使我们微生物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得以保证,为食品卫生和安全提供可靠技术保障。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9-03-26 15:47:00 作者:刘涛,于雷编辑:studa20【摘要】 目的 探讨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的注意重点及意义。方法 联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诠释了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的要点。结果与结论 通过实施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几个方面,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提高了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技术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 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及相关病患的预防、诊断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开展质量控制,包括室间质量控制和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控制是各实验室之间进行质量控制的一种方式,也是上级实验室对各实验室进行质量管理的手段。室间质控是建立在一个较好的室内质控基础上的,做好室内质控直接关系到日常检验工作的质量。室内质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标本的质量控制、常用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 1 室内质量控制 1.1 检验人员的质量控制 要求参加检验的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和分析判断能力。应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检验水平和处理各种样品的能力。实验室应统一检验方法,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操作。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对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 1.2 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配置培养基一般质量要求: (1)培养基应有明确标记与配制日期。液体培养基应清澈。含倒管者,倒管内应液体充盈,无气泡;固体培养基应保持适当的硬度,接种前无菌落。 (2)不定期检查pH值,要求在规定的pH值0.2内。有指示剂的培养基要保持应出现的颜色。 (3)倾注琼脂平板的体积一般为15ml,斜面不超过试管的2/3。 (4)无菌分装的培养基应在培养箱(36)过夜,无菌生长才能使用,高压灭菌培养基应随机抽样5%10%作无菌试验。 (5)培养基应放在适当 温度下保存。 (6)需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时观察培养基是否变质。 1.3 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 标本的合格与否是检验结果准确与否的关键,所以标本的正确采集、保存、运送和处理至关主要。 1.3.1 标本的采集 (1)注意选择采样的时间,一般选择疾病的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或用药前采集,食物中毒的标本应及时采集可疑食物等; (2)注意采集方法,根据待测微生物种类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如需氧菌、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真菌、L-型细菌以及其他微生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临床执业医师经典例题(夺分金卷)附答案详解
- 发货快递合同(标准版)
- 保险公司保险合同(标准版)
- 2024公务员(国考)考前冲刺练习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智慧港口智能港口与城市协同发展报告
- 2025年康复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洞察与前沿产品创新策略报告
- 西藏自治区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传媒互联网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AI应用新消费
- 巡察办工作流程课件
- DeepSeek技术赋能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的框架与策略
- 合资投资谅解备忘录书
- 职务侵占罪培训
- 粮油作物种植与管理作业指导书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课件(图文)
- IT项目经理招聘笔试题及解答2025年
- DB65-T 4784-2024 冰川范围调查技术规范
- 地下室车库顶板行车、堆载、回顶方案
- 2024年河南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产业园政府专职消防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 省赛一等奖
- 大脑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脑梗死的护理查房
- 人教版小学英语所有语法及人教版小学英语语法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