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 危险因素及其辨识,1.5.1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的产生,1.5.2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的分类,1.5.3 危险辨识,1.5.4 危险辨识注意事项,1.5.5 危险辨识的结果,危险/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因素是指能使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 有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15 危险因素及其辨识,事故隐患 现代汉语词典对隐患的解释是,隐患是潜藏着的祸患,即隐藏不露、潜伏的危险性大的事情或灾害。 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广义上的危险、有害因素),15 危险因素及其辨识,隐患分类非常复杂,它与事故分类有密切的关系,但又不同于事故分类。为了便于操作和管理,本着尽量避免交叉的原则,综合事故性质分类和行业分类,优先考虑事故起因,将系故隐患分类归纳为21类。,15 危险因素及其辨识,事故隐患分类 (1)火灾隐患(建筑物、非挥发性燃油、非粉尘状的可燃物质); (2)爆炸隐患(火药、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可燃性粉尘、锅炉压力容器); (3)中毒和窒息隐患(有毒物质引起的急性中毒与窒息); (4)水害隐患(水库险情、矿山透水、淹井); (5)坍塌隐患(建筑物倒塌、井巷冒顶、片帮);,15 危险因素及其辨识,事故隐患分类 (6)滑坡隐患(企业、居民周围的山体迸裂、滑坡、泥石流); (7)泄漏隐患(有毒、放射性物质泄漏); (8)腐蚀隐患(强烈腐蚀性物质暴露); (9)触电隐患(高压电); (10)坠落隐患(高平台、支架上);,15 危险因素及其辨识,事故隐患分类 (11)机械伤害隐患(机械设备老化、安全防护装置不全或失灵); (12)煤与瓦斯突出隐患(煤矿井下煤与瓦斯突出); (13)公路设施伤害隐患(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 (14)公路车辆伤害隐患(汽车失灵或超负荷), (15)铁路设施伤害隐患(危轨、危桥、危险的铁路隧道、无效的通讯);,15 危险因素及其辨识,事故隐患分类 (16)铁路车辆伤害隐患(火车零件失效和失灵); (17)水上运输伤害隐患(船舶运输途中); (18)港口码头伤害隐患(港区、码头); (19)空中运输伤害隐患(飞机运输途中); (20)航空港伤害隐患(航空港内设施,起飞前的飞机); (21)其它类隐患(不能用以上类型分类的)。,15 危险因素及其辨识,国务院安委会决定2008年为“隐患治理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总局和相关部委也陆续下发了具体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隐患排查治理的范围、内容、重点、方法和要求。排查治理隐患,是加大安全生产源头治理的重要措施,也是今年安全工作的一条主线。通过努力,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15 危险因素及其辨识,1.5.1 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的表现形式不同,但从事故发生的本质讲,均可归结为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 能量在受控条件下可以做有用功,例如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等。 一旦能量失控就会做破坏功,造成人员伤亡、设备、设施损坏或环境破坏。,1.5.1 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1.能量与有害物质 能量与有害物质是危险因素与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因素或有害因素。 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有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潜在的危险性和有害性也越大。 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有害因素。,1.5.1 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1.能量与有害物质 事故是能量的意外释放或转移,用此观点解释事故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机理,可以认为,所有的伤害事故(或损坏)都是因为: 有机体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能量第一类伤害 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第二类伤害,第一类伤害实例,1.5.1 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第二类伤害实例,1.5.1 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2.能量失控 在生产实践中,能量与物质在受控条件下在系统中流动、转换,进行生产。如果能量发生失控(没有控制、屏蔽措施失效),就会发生能量与有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和泄漏,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失控也是一类危险因素或危害因素,主要体现在故障(或缺陷)、人的失误和管理缺陷、环境因素等方面,并且可相互影响。 伤亡事故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能量或危险物质失控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1.5.1 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模型,1.5.1 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2.能量失控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能量意外释放的直接原因。 国家标准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归纳为操作失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等13大类;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归纳为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以及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等4大类。,1.5.2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 导致事故、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参照事故类别、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1.5.2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一.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 GB/T13816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4类。,(1)人的因素 心理、生理危险有害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指挥错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5.2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2)物的因素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防护缺陷,电伤害,噪声,震动危害,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运动物伤害,明火,高温物体,低温物体,信号缺陷,标志缺陷,有害光照,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有害物质: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气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粉尘与气溶胶,其他化学性危险有害物质 生物性危险和有害物质:致病性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物质,1.5.2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3)环境因素 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内地面滑、室内作业场所狭窄,室内作业场所杂乱,室内地面不平,室内梯架缺陷,地面、强和天花板的开口缺陷,房屋地基下沉,室内安全通道缺陷,房屋安全出口缺陷,采光照明不良,作业场所空气不良,室内温度、湿度、气压不适,室内给、排水不良,室内涌水,其他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恶劣气候与环境,作业场所和交通设施湿滑,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杂乱,作业场地不平,航道狭窄、有暗礁或险滩,脚手架、阶梯和活动梯架缺陷,地面开口缺陷,门和围栏缺陷,。 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隧道/矿井顶面缺陷,隧道/矿井正面或侧壁缺陷,隧道/矿井地面缺陷,地下作业面空气不良,地下火,冲击地压,地下水,水下作业供氧不当,其他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其他作业环境不良:强迫体位,综合性作业环境不良,以上未包括的其他作业环境不良。,1.5.2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4)管理因素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机构不健全 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不完善: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未落实,操作规程不规范,事故应急预案及响应缺陷,培训制度不完善,其他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不完善 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其他管理因素缺陷,1.5.2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二、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 1.参照事故类别分类 参照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1.5.2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1. 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1)物体打击 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1.5.2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1. 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5)触电 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 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冻伤) 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1.5.2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1. 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9)高处坠落 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 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1.5.2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1. 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11)冒顶片帮 片帮是指矿井作业面、巷道侧壁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变形,破坏而脱落的现象。 冒顶是顶板失控而自行冒落的现象。 两者常同时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统称为冒顶片帮。适用于矿山、地下开采、掘进及其他坑道作业发生的坍塌事故。 (12)透水,1.5.2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1. 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13)放炮 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 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5)瓦斯爆炸 瓦斯爆炸就其本质来说,是一定浓度的甲烷和空气中的氧气在一定温度作用下产生的激烈氧化反应。 (16)锅炉爆炸,1.5.2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1. 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17)容器爆炸 (18)其它爆炸 主要指化学性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20)其他伤害 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如摔、扭、挫、擦、刺、割伤和非机动车碰撞、轧伤等。,1.5.2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2. 参照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有害因素分为7类。 生产性粉尘 毒物 噪声与振动 高温 低温 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其他有害因素,1.5.2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辨识原则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1.5.3 危险辨识,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1)厂址及环境条件 (2)厂区平面布局 (3)建(构)筑物 (4)生产工艺过程 (5)生产作业装置 (6)有害作业部位 (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8)劳动组织、生理及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1.5.3 危险辨识,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辨识内容 (1)厂址及环境条件 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1.5.3 危险辨识,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辨识内容 (2)厂区平面布局 总图 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运输线路及码头 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1.5.3 危险辨识,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辨识内容 (3)建(构)筑物 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 (4)生产工艺过程 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1.5.3 危险辨识,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辨识内容 (5)生产设备、装置 化工设备、装置 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 机械设备 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1.5.3 危险辨识,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辨识内容 (5)生产设备、装置 电气设备 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 特殊单体设备、装置 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1.5.3 危险辨识,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辨识内容 (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8)劳动组织、生理及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1.5.3 危险辨识,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就是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两个关键任务 第一是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事故后果可分为对人的伤害、对环境的破坏及财产损失三大类。 第二为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1.5.3 危险辨识,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常用的辨识方法包括 分析材料性质、生产工艺和条件、生产经验、组织管理措施等 制定相互作用矩阵 应用安全评价方法 ,1.5.3 危险辨识,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方法一:材料与工艺分析 1. 分析材料性质 初始危险辨识可通过简单比较材料性质来进行。如对火灾,只要辨识出易燃和可燃材料,将它们分类为各种火灾危险,然后进行详细的危险评价工作。,1.5.3 危险辨识,常用材料性质 急毒性 吸入(如LC、LO) 口入(如LD50) 皮入 慢毒性 吸入 口入 皮入 致癌性 诱变性 致畸性 蒸气性 密度 腐蚀性 比热容 热容量,常用材料性质 反应性 过程材料 要求的反应 副反应 分解反应 动力学 结构材料 原材料的纯度 污染物(空气、水、锈、润滑剂等) 分解产物 不相容的化学品 暴露极限值 TLV(阈限值) 生物退化性 水毒性 环境中的持续性 气味阈值,常用材料性质 物理性质 凝固点 膨胀系数 沸点 溶解性 自燃材料 稳定性 撞击 温度 聚合作用 燃烧性/爆炸性 LEL/LFL(爆炸下限/燃烧下限) UEL/UFL(爆炸上限/燃烧上限) 粉尘爆炸系数 最小点火能量 闪点 自点火温度 产生能量,1.5.3 危险辨识,生产中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1.5.3 危险辨识,生产中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1.5.3 危险辨识,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1.5.3 危险辨识,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1.5.3 危险辨识,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 参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ZT230-2010 ),1.5.3 危险辨识,爆炸危险场所等级分类表,1.5.3 危险辨识,爆炸危险场所等级分类表,1.5.3 危险辨识,爆炸危险场所等级分类表,1.5.3 危险辨识,1.5.3 危险辨识,按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2009) 分为15类。,爆炸物 易燃气体 易燃气溶胶 氧化性气体 压力下气体 易燃液体 易燃固体 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2. 工艺过程分析 (1)典型工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生产工艺和条件也会产生危险或使生产过程中材料的危险性加剧。例如,水仅就其性质来说没有爆炸危险,然而,如果生产工艺的温度和压力超过了水的沸点,那么水的存在就具有蒸汽爆炸的危险。因此,在危险辨识时,仅考虑材料性质是不够的,还必须同时考虑生产条件。 分析生产工艺和条件可使有些危险材料免于进一步分析和评价。例如,某材料的闪点高于400oC,而生产是在室温和常压下进行的,那就可排除这种材料引发重大火灾的可能性。,1.5.3 危险辨识, 物料输送,气体 超压 爆炸(安全装置) 静电 火灾爆炸(流速、接地) 泄漏 中毒(密封、防腐、防疲劳断裂) 火灾、爆炸,液体 静电(流速、接地) 泄漏 中毒 火灾爆炸(密封、防腐),1.5.3 危险辨识, 筛分、过滤 筛分 将固体颗粒按粒度大小进行分级的过程。 易形成爆炸性粉尘环境(密闭、除尘) 易产生静电(静电接地) 过滤 借助于重力、真空、加压及离心力的作用,使 悬浮液通过多孔物质而将固体微粒截留,达 到液-固分离的过程。 火灾、爆炸 中毒 固相物不稳定火灾、爆炸(设备选型),液相挥发,(密闭),1.5.3 危险辨识, 粉碎、混合 粉碎 将大块物料加工成小块物料的操作过程。 易形成爆炸性粉尘环境(惰性气体保护) 撞击火花 摩擦生热、静电 混合 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料相互分散,达到温度、 浓度组成一致的过程。 液体挥发火灾、爆炸 粉体物料飘浮粉尘爆炸 搅拌快、产生静电 固体物料撞击火花,1.5.3 危险辨识,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2)专业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5.3 危险辨识, 锅炉和压力容器,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 由于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或(和)承压元件的失效,使锅炉压力容器内的工质失控,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常见的锅炉压力容器失效有泄漏和破裂爆炸。所谓泄漏是指工质从承压元件内向外漏出或其他物质由外部进入承压元件内部的现象。所谓破裂爆炸是承压元件出现裂缝、开裂或破碎现象。,爆炸事故 炉膛爆炸 烫伤,1.5.3 危险辨识,机械设备 机械伤害; 触电。,1.5.4 危险辨识,起重设备 起重伤害 重物坠落; 起重机失稳倾翻; 挤压; 高处坠落; 触电 其他伤害。,1.5.3 危险辨识, 电气设备 (1) 触电 (2) 火灾 (3) 电磁辐射事故 电离辐射(粒子、粒子、粒子、粒子、中子 ) 非电离辐射(紫外线、射频电磁波、微波) (4) 其他事故,1.5.3 危险辨识,雷电危害 火灾、爆炸 触电 设备设施损坏 大规模停电,1.5.3 危险辨识,厂内机动车辆 (1)车辆伤害 翻倒:提升重物动作太快,超速驾驶,突然刹车,碰撞障碍物,在已有重物时使用前铲,在车辆前部有重载时下斜坡,横穿斜坡或在斜坡上转弯、卸载,在不适的路面或支撑条件下运行等,都有可能发生翻车。 超载:超过车辆的最大载荷。 碰撞:与建筑物、管道、堆积物及其他车辆之间的碰撞。 载物失落:如果设备不合适,会造成载荷从叉车上滑落。 (2) 爆炸及燃烧:电缆线短路、油管破裂、粉尘堆积或电池充电时产生氢气等情况下,都有可能导致爆炸及燃烧。运载车辆在运送可燃气体时,本身也有可能成为火源。,1.5.3 危险辨识,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3)自然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5.3 危险辨识,(3)自然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地质条件 地震、地基承载力; 气象条件 气温、雷电、风; 水文条件 江河湖海;,1.5.3 危险辨识,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4)典型场所(环境)危险因素分析,1.5.3 危险辨识,(4)典型场所(环境)危险因素分析 例:简要分析一个加油加气站(主要危险物料为汽油和液化石油气)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物质危险性分析:危险物质为汽油和液化石油气。 A.汽油遇火源可能发生爆炸、火灾。还具有一定的毒害性,可能引起中毒。 B.液化石油气和空气混合形成处于燃烧浓度范围之内的混合物遇火源可能发生着火或爆炸。液化石油气具有一定的毒害性,在发生泄漏时如果短时间吸入浓度过高可能引起中毒。,1.5.3 危险辨识,生产条件危险性分析: A.装卸和输送工艺危险性分析:油品电阻率较大,在流动过程中易于产生静电,可能引起静电火花,从而引起火灾甚至爆炸事故;泄漏可能增加火灾爆炸及中毒的危险性。 B.贮罐危险性分析:若汽油贮罐未埋地则可能在装卸时由于溢顶发生泄漏而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埋地则可能由于腐蚀泄漏造成环境污染。液化石油气贮罐属于压力容器,可发生延性破裂;若液化石油气贮罐焊缝退火处理不当或形状出现不连续,则会出现应力集中,可能引起脆性破裂;此外液化石油气贮罐在使用过程中可能腐蚀造成性能下降,引起腐蚀破裂。,1.5.3 危险辨识,C.泵和压缩机危险性分析:泵和压缩机均属于机械设备,存在转动部件,如果防护不当或检修时可能引起机械伤害;泵和压缩机运转不良时会带来较大的机械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压缩机还有较高的流体动力学噪声;设备绝缘不良,错误地接线或操作等原因触电造成的电击伤害事故;负载过大、频繁启动,以及使用了非防爆型电气设备,均可能引起电气火灾。,1.5.3 危险辨识,自然条件危险性分析: 地震可能使贮罐损坏,从而引起泄漏或物理性爆炸 雷电可能引起人员伤亡、设施损坏和雷电火灾 高温可能使液化石油气贮罐压力升高,严重时可能引起物理性爆炸,1.5.3 危险辨识,方法二: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法 相互作用矩阵是一种结构性的危险辨识方法,是辨识各种因素(包括材料、生产条件、能量源等)之间相互影响或反应的简便工具。,1.5.3 危险辨识,方法二: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法,1.5.3 危险辨识,二氯乙烯(EDC)气相脱除氯化氢生产氯乙烯单体(VCM)的工艺路线,方法二: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法,1.5.3 危险辨识,方法三:利用系统安全分析和系统安全评价的方法 许多系统安全分析和系统安全评价方法既可以评价风险,也可以识别风险。如安全检查表分析、如果-怎么办分析、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预先危险性分析、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等。各类方法的具体内容请参见相关部分。,1.5.3 危险辨识,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物质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单元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1.5.3 危险辨识,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临界量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1.5.3 危险辨识,1.5.3 危险辨识,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及其数量 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其临界量按表1确定。 未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依据其危险性,按表2确定临界量;若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多种危险性,按其中最低的临界量确定。,1.5.3 危险辨识,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表1 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爆炸品),1.5.3 危险辨识,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表1 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易燃气体),1.5.3 危险辨识,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表1 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毒性气体),1.5.3 危险辨识,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表1 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易燃液体),1.5.3 危险辨识,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表1 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易于自燃的物质),1.5.3 危险辨识,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表1 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1.5.3 危险辨识,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表1 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氧化性物质),1.5.3 危险辨识,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表1 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有机过氧化物),1.5.3 危险辨识,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表1 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毒性物质),1.5.3 危险辨识,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表2 未在表1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1.5.3 危险辨识,表2 未在表1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第一节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3.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表2 未在表1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1.5.3 危险辨识,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当单元中有多种危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宠物针灸安全操作面试题及答案
- 草坪园艺技术使用中常见问题解决大全
- 2025年护卫犬训练理论模拟题库
- 2025年安全员考试备考冲刺题解
- 2025年智能制造工程师面试技巧与答案
- 2025年安全员安全生产法规试题
- 2025年事务局培训管理岗位面试题库答案
- 2025年农村经济管理实务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金融业务拓展经理综合能力测验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地震观测员技能鉴定初级模拟题
- 2025云南昆明巫家坝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及下属公司第三季度招聘23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少儿英语教师职业资格考试试卷:英语教学互动式学习
- 2024年护理综合管理能力考试试题(附答案)
- 培训师必要知识课件
- 2025年事业单位卫生类专业知识试卷(卫生监督与卫生法规)试题
- 新学期-启航出发-2025-2026学年初一上学期新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人教版新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新教材解读课件
-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中国专家共识(2025)解读
- 2025年秋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课件:第1课时 观察物体
-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励志主题班会(课件)
- GB-T 1040.2-2022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