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 情 表(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一些常用的文体,读懂课文,强化文言文阅读、翻译及整体感知课文之能力。掌握本文中出现的一些常用成语。2.培养利用文章结构来记背文言文的能力。3.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进行写作借鉴。过程与方法【过程】1.用整体意识来统帅全文,用整体意识结合重点提示来记背文章。2.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文中的文言文重点字词句,提高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方法】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挚感情。2.点拨法。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领会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的要义,进而达到鉴赏的目的。3.知人论世。4.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有感情的诵读中,体会课文陈情于表,情深理切,感情真挚,表达自然、畅达的特点。2.体会文章真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和“孝”的含义。教学重点1.文言文字词句的归纳和迁移能力的训练提高。2.本文“陈情”的特色。教学难点通过对文句的理解,剖析“情”的含义,即:苦情、亲情、忠情。体会作者融情于事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 三 课 时课 时 一一、导入新课 古人曾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今天我们一同学习李密的陈情表。 二、文题解读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读起来如对面谈心,颇为感人。“陈”是陈述的意思,标题中的“情”当为辞不赴命,终养祖母的衷情。 三、知人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西晋犍为郡武阳县(今四川彭山县)人,文学家。李密祖父李光,东汉末做过朱提太守。但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丧父,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抚养下长大成人的。祖母对他关怀备至,他对祖母也十分孝敬。 李密幼时虽体弱多病,但甚好学。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称于世。年轻时任蜀汉尚书郎,曾多次奉命出使东吴,以能言善对著称。李密在祖母去世,服丧期满后出仕事晋。先为尚书郎,后为温县(河南温县西)令。在任政令严明,政绩显著。李密刚正不阿,当权者惮其公直,无人推荐,不久竟去官,为州大中正,后任汉中太守。只任了一年太守,被罢官归田。 四、论世 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晋武帝笼络的对象。且李密当时以孝闻名天下,而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理天下,推重孝道,因此李密屡被征召。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李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当时的李密对出仕新朝有所顾虑:李密的祖母年事已高,年老多病,无人供养;李密有忠臣不事二主的蜀汉旧臣思想;李密可能有亡国之臣顾虑新朝而暂存观望的谨慎,更何况司马氏有篡取天下之嫌。李密的这些想法,多少被晋武帝觉察到,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在这种情况下,抓住“孝”字大做文章,写下此文。 五、整体感知1、 检查预习(请一至两位同学注音,改正) 衅 闵 悯 鲜 祚 期 强 茕茕孑立 夙 蓐 诏 洗马 猥 陨首 逋慢 矜 拔擢 优渥 盘桓 庶 2、精读课文,感知以下问题: A、是谁陈情? 明确:李密。 B、向谁陈情? 明确:晋武帝。 C、陈什么情? 明确: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先尽 孝后尽忠的衷情。 D、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明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至于作者是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我们学习文章时慢慢体会。 六、讲解第一段: 1、 讲解第一段词句。 2、 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那么作者从小遭遇了哪些不幸之事? (筛选信息 点拨归纳)明确: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3、 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点拨归纳)明确:总摄作用; 正是基于上述四个原因,故作者不能“废远”。所以这一句又为下文埋下伏笔。 4、 围绕“夙遭闵凶”,作者的叙述的层次是怎样的? (合作探究 点拨归纳)明确: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横的方面:(外、内) 5、作者为什么要向晋武帝陈述这些不幸的遭遇? (知人论世 合作探究)明确:由当时的处境看,如果李密一开始就向晋武帝提出辞不赴命的请求,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可能性命不保。因此,李密先不谈辞不赴命之事,而是从自己幼年不幸的遭遇和家庭困境说起,营造一种悲戚的情感氛围,使晋武帝的恼怒斥责化为同情,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因此这段文章的朗读基调应该是凄苦,悲凉。 七、课堂小结八、作业 1、根据注释,试翻译全文。2、根据对全文的理解,背诵全文。课 时 二 一、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 “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所有人的同情了。但是他一再推辞,这样很容易给晋武帝产生误会你李密不识抬举;甚至很容易被误解为不肯与新兴的晋王朝合作, 就很危险了。那么李密在这段中又是如何陈情的? 二、第二段词句的学习: 1、指定学生朗读该段。 2、讲解该段中重要词句。 3、巩固整理该段词句。 三、问题解析: 1、同学概括该段主要内容: 明确:一方面写朝廷对自己征召之殷的感激之情,另一面写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2、所以本段分为这两个层次来写,在第一层中作者反复陈述朝廷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情。同学们说说哪些是说朝廷对自己的恩遇,李密对朝廷的恩遇持怎样的态度?哪些是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的语句? (合作探究 点拨归纳)明确:知遇之恩: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辞不赴命,辞不就职。 表达感恩:寻蒙国恩,非陨首所能上报。 3、面对郡县的逼迫和州官的催促,李密陷入了怎样的境地? 明确:进退两难的境地。 4、大家思考:李密的“进”难在哪里?“退”难在哪里? (筛选信息 归纳总结)明确:进,无以报祖母的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 5、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坚决辞不赴命,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合作探究 点拨归纳) 明确: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四、第三段词句的讲解 1、指定学生朗读该段。 2、讲解该段中的重要词句。 3、巩固整理该段词句。五、问题解析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但本段文势有个三转折,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 明确:伏惟、且、但。 2、据此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 明确: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 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不就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 C、正面陈述刘氏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 3、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况”句有何含义? (合作探究 点拨归纳)明确:A、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谈“孝”就给作者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提供了“理论依据”,使自己供养祖母的要求既合情合理又合法。 B、“凡”是指一般情况,是凡是的意思;“况”是指特殊情况,是何况的意思。行孝道既然遍及一般,对于特殊情况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 4、李密不为官事晋,他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 (合作探究 点拨归纳)明确:李密怕晋武帝认为自己是矜守名节。因为古代崇尚一种“忠臣不事二主”观念,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 5、那么作者提起自己在前朝为官的经历,是否是多余的?有何作用? (知人论世 合作探究)明确:作者表明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人生目标,打消了武帝的疑虑;作者一再称颂君恩,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辞不就职与“名节”无关,完全是为了供养祖母,为了“孝”。 六、课堂小结七、作业 理解背诵全文。课 时 三一、导入新课(检查背诵导入)二、 讲析最后一段 1、 学生朗读该段。 2、 讲解该段词句。 三、问题讲析: 1、本段中哪一句话表明了全文的主旨? 明确:“愿乞终养” 2、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种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合作探究 点拨归纳)明确:先尽孝后尽忠。 【析】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3、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的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 点拨归纳)明确: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言、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四、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合作探究 点拨归纳)明确: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五、体味构思艺术 叙孝情 祖母情深似海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 动之以情表忠情 圣上恩重如山找依据 “以孝治天下” 先尽孝 后尽忠 晓之以理释误会 “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乞矜愍 庶刘侥幸 ,保卒余年 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示之以忠六、语言艺术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至性之言,悲恻动人。”1、对偶句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析】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析】前后对举,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析】“臣”与“祖母”对举,突出一个“无”字,强调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现实。【结】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 强烈,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2、比喻句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析】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析】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析】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析】“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形象生动。【结】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七、整合名句、描述体验第一段“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臣侍汤药,未曾废离”,第三段“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最后一段“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要求:学生依据这几处文字描述一下李密是怎样侍奉祖母的。示例:“一间简陋的房子里弥漫着药味,九十六岁高龄的祖母躺在床上,不时地发出低微的呻吟。李密守候在边上,不时地给祖母掖被子。床前一个炉子上的药罐里炖着药。该吃药了,李密小心翼翼地扶起祖母,让她斜躺着,先尝一下药的冷热是否合适,然后一匙一匙地喂。有些药汁从祖母的嘴角流了下来,他赶紧用毛巾轻轻擦去。祖母吃完药躺下了,李密就坐在床边看书,只要祖母一有动静,他就马上放下书,察看祖母的情况。白天如此,晚上也是这样。他的朋友见他越来越瘦,劝他雇一个奴婢来服侍祖母,他总是摇摇头说:让别人来服侍,我不放心。祖母当年养育我,比我现在服侍她还要辛苦,祖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我不能报答万一, 再苦再累我都愿意。八、课文总结九、课后练习板书设计陈情表 李密祖孙情深 (尽孝) 尽孝日短 先尽孝君臣义重 (尽忠) 尽忠日长 后尽忠 揭示矛盾 设计说明(这一设计重点从新课改的学生和教师的位置转换进行设计 力图实践“少教多学”)新课改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过去的教师主体为现在的主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电商公司介绍
- 儿科护理学(二)试题及答案解析
- 酸奶品牌企业介绍
- 护理岗位安全宣教
- 莆田市人民医院细胞产品质量控制考核
- 泉州市中医院靶控输注技术专项技能考核
- 烟台市人民医院急诊神经介入考核
- 萍乡市人民医院护理科研评估考核
- 杭州市人民医院继续医学教育CME学分管理政策试题
- 扬州市人民医院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主刀资质评审
- 三年级语文下册《方帽子店》课件
- GB/T 32260.2-2015金属材料焊缝的破坏性试验焊件的冷裂纹试验弧焊方法第2部分:自拘束试验
- GB/T 31887.1-2019自行车照明和回复反射装置第1部分:照明和光信号装置
- GA 838-2009小型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安全规范
- (课件)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
- 三年级作文秋天的景色课件
- 山东省日照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重症医学分册
-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异议函范本
- 建筑结构荷载统计计算表格(自动版)
- 上海开放大学教务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