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演变与制作》PPT课件.ppt_第1页
《陶器演变与制作》PPT课件.ppt_第2页
《陶器演变与制作》PPT课件.ppt_第3页
《陶器演变与制作》PPT课件.ppt_第4页
《陶器演变与制作》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器的起源 河北阳原泥河湾一万多年前旧石器时代遗址陶器的出现,便开始了陶器真正的历史。,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磨制使用石器 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农作物为粟和黍) 学会制陶器,中华陶瓷之流变,新石器时代,早期:磁山文化、大地湾文化; 中期: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 晚期:龙山文化。 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陶 字 的 来 历,陶器是人类最早的手工业。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从蒙昧进入野蛮时代 。,恩格斯:”人类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是从学会制陶术开始,可以证明在许多地方,也许是一切地方,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粘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在这样做时,不久人们发现,不用内部的容器也可用于这个目的”.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中国的彩陶艺术不是单纯地模拟自然形象,而是充分发挥创造者的想象力, 以意写形,使图案灵活多变。,彩陶的制造者很注意图案与器形、 视角的关系,力求图案的构成与 器形相协调。,1.1 磁山文化 (B. C. 5400 B. C. 5100),1.2 大地湾文化 ( B. C. 5200 B. C. 4800),(1)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B. C. 4800年 B. C. 4300年,(2)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B. C. 3900前后,器形仍以盆、钵、罐、壶为主,尖底器已基本消失。 人物纹;动物纹:有蝌蚪纹、蛙形纹; 最具有特征的:旋涡纹和波浪纹。,(1)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B. C. 3300 B. C. 2900年,(2)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 B. C. 2650 B. C. 2350年,器形有短颈广肩鼓腹罐、单把壶、敛口钵、敞口平底小碗等。 锯齿纹、网纹及鱼、贝、人、蛙等形的纹样,尤以锯齿螺旋纹、波浪纹、锯齿纹最为典型。 有的器物盖纽还被塑成人首形,形象较生动。,(3)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 B. C. 2350 B. C. 2050年,出现了单耳筒形杯,耳、纽的造型富有变化。 纹饰有同心圆纹、菱形纹、人形蛙纹、平行线纹、回纹、钩连纹等。,1.5 大汶口文化 B. C. 4040B. C. 2240,1959年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而得名。 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及江苏省淮北地区。 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比例上升,并出现白陶、蛋壳陶。烧成温度9001000。 器型有鼎、鬶、盉、豆、尊、单耳杯、觚形杯、高领罐、背水壶等。 纹饰有划纹、弦纹、篮纹、圆圈纹、三角印纹、镂孔等。 彩陶较少,但花纹精细匀称,几何形图案规整,彩色有红、黑、白三种,纹样有圈点、几何、花叶等。,1.6 龙山文化 B. C. 2500 B. C. 2000,1928年,黑陶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县(原属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 分布区域以山东和苏北地区为主。 黑陶作为山东龙山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与彩陶相媲美的又一光辉创造。 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1)白陶,用淘洗的更加精细的高岭土烧制,烧制火候的掌握也恰到好处,质地洁白细腻。 纹饰:兽面纹、饕餮纹、云雷纹、曲折纹等。 装饰方法:有刻纹和浅浮雕两种。往往遍布器物全身,构图严谨而富于变化。,(2)印纹陶,盛行于商、西周、春秋,至汉代以后逐渐消失。 在做好的陶坯上,趁未干前用印模将所需花纹在所定部位捺印上去后进行烧制。 纹样:均为几何形,主要有水波纹、米字纹、回纹、方格纹、编织纹、云雷纹。,(3)彩绘陶器,兴于战国、盛于汉代。 陶器烧好后再描绘朱、黄、白、黑等彩色纹饰,色彩易脱落。 灰胎多敷黑色陶衣,后再敷白粉一层,然后用黑线、红色及其他色彩彩绘。褐胎多敷白粉或黄粉,后多用红色彩绘。 纹饰: 几何纹,占比重最大,包括弦纹、菱形纹、锯齿纹、三角纹等; 云纹; 花瓣纹,有梅花、柿蒂、卷草等; 鸟兽纹,有龙、凤、铺首等。,2 陶器的成形与纹饰,手制成形 捏塑法,一般小型陶器多用捏塑成各种器形,器壁上常常留有指纹,器形也不大规整。,玫瑰花的制作,模制法,某些特殊的器形往往采用局部模制的办法。 泥条盘筑法,无论是黄河流域的彩陶还是尼罗河边的陶罐,泥条盘制法是人类最早掌握的陶瓷造型方法之一。就是把泥搓成长条,再圈积成型。此法是制陶的技法中最为古老的方法。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已经大量使用盘制泥条的方法成型。 先将坯泥制成泥条,然后圈起来,一层一层地叠上去,并将里外抹平,制成器形。,泥条的搓制,盘制方法,连续盘制,单环盘制,佳作欣赏,泥板成形,利用陶土碾成、拍成或切割成板状,来镶控制作器物的方法传统的紫砂器就是用泥板成型来制作的。,滚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