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 班级 姓名 总分 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1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丁为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太阳能通过甲输入生态系统B、参与构成捕食食物链的成分有甲和乙C、碳元素在乙与丙之间以C02形式传递D、丙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答案】C【解析】太阳能可通过甲(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A正确;参与构成捕食食物链的成分有生产者(甲)和消费者(乙),B正确;乙和丙均属于生物群落,而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错误;丙为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D正确2.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植物都是生产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 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细菌可能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动物只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植物只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A B C D【答案】A【解析】只有营腐生生活细菌、真菌才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如硝化细菌就为生产者,错误;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故凡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正确;只有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才是生产者,有的植物如菟丝子不是,错误;有些动物如蚯蚓营腐生生活,是分解者,错误;异养型生物不都是消费者,也可能是分解者,如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错误;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是生产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是消费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是分解者,正确;动物只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不可能是生产者,正确;植物只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不可能是生产者,正确故选:A3.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是绿色植物,丙是肉食动物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C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其中丁所含的能量最少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答案】C【解析】A、图中甲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说明甲是生产者,为绿色植物;乙是初级消费者;丙是次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甲乙丙都有前头指向丁,丁最可能是分解者,A正确;B、图中箭头表示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B正确;C、根据题意分析已知甲是生产者,乙是初级消费者,丙是次级消费者,丁是分解者,所以食物链为甲乙丙,因此在能量流动中丙获得的能量是最少的,C错误;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动植物的细胞呼吸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也可以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D正确4.已知某生态系统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其中乙、丙和丁之间的营养级关系是乙丙丁,甲和乙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0a时间段内,丙和丁的数量变化都增多B如果该生态系统内还有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存在,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C该生态系统至少有4个种群,由这些种群组成了生物群落Dab时间段内,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导致甲、乙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丙数量增多【答案】C【解析】A、甲与乙是共生关系,在0a时间段内,随甲、乙增多,丙、丁食物增多,所以数量增多,A正确;B、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能量和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即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B正确;C、该生态系统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还有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存在,因此,该生态系统至少有5个种群,由这些种群组成了生物群落,C错误;D、ab时间段内,由于丙的增多,甲乙的天敌增多,导致甲乙减少,D正确5.实验调查得到某一树林生系统各营养级和能量流动关系如下表所示(其中D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为J/cm2a),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PgPnRA62.825.637.2B12.55.76.8C464.6186.3278.3D41.616.525.1A该树林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CABD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即四个Pg之和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9.9%D在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可有可无【答案】C【解析】A、D为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食物链的组成,因此该树林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CAB,A错误;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C)所固定的太阳能,即C的Pg,B错误;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19.9%,C正确;D、分解者能将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进而促进物质循环,因而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不能缺少分解者,D错误6.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答案】C【解析】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正确;B、参与丁分解者分解作用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B正确;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C错误;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还来自A生物(B粪便中的能量,是B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A),D正确7.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B、D、F均为消费者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E表示生产者,缺少的箭头是CAB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EFDBC,其中C可利用的能量最少C若B获得的总能量为bKJ,则最少需要生产者固定1000bKJ能量D若减少E的数量,将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答案】A【解析】已知图中B、D、F均为消费者,则E表示生产者,由A和E之间的双向箭头可判断A表示无机环境,C为分解者,因此图中缺少的箭头是CA(分解者的呼吸消耗),A项正确;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最长的食物链是EFDB,其中B可利用的能量最少,B项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为20%时,需要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最少,若B获得的总能量为b KJ,则最少需要生产者E固定的能量为b20%20%20%125bKJ,C项错误;若减少E的数量,光合作用将会减弱,不利于缓解温室效应,D项错误。8.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初级消费者中的某一个种群,若初次捕获60只已经标记,再次捕获20只中有标记的4只,且每只个体平均体重4kg,则生产者最少应有6000kg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B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属于Z1C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D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为0.1%0.4%【答案】B【解析】调查初级消费者中的某一个种群,初次捕获60只已经标记,再次捕获20只中有标记的4只,经计算该种群有300只,共重3004=1200kg,至少消耗按20%传递,生产者应有6000kg,但消费者种类多,实际需要远多于这些,A错误;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属于未消化吸收的生产者的Z1,B正确;生产者、消费者体内的有机物除了被分解者分解外,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转化为其他物质,C错误;按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D错误。9.图甲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丙为(是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丁为一植食性昆虫迁入某生态系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B为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B图乙中,次级消费者获得了初级消费者所得到的能量的13.3%C图丙中种群在cd年间,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图丁中t1t2时期与图丙中ab时期种群都呈衰退型【答案】C【解析】A、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对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但能量是不循环的,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不能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A错误;B、图乙中,次级消费者获得了初级消费者所得到的能量的35000200000100%=17.5%,B错误;C、图丙中种群在cd年间,大于1,种群数量稳定增多,呈“J”型增长,C正确;D、图丁中t1t2时期种群增长率大于0,属于增长型;图丙中ab时期1,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属于衰退型,D错误10.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1、2、3、4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食物链中含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B碳元素在、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D、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答案】A【解析】生产者所含的有机物最多,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所以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是生产者,A正确;碳元素在、之间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而它们与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的,B错误;是生产者,5是呼吸作用,6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C错误;是生产者、是消费者,其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D错误。二、非选择题(30分,每格2分)11.(16分)如图1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如图2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作答:(1)图1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 、 。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会远远少于,主要原因是 。(2)图2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 ,C表示 。若图甲中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用图中所给字母表示)。(3)由图2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4)若图1中营养级、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3所示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 kJ(用所给字母表示)。【答案】(1)太阳能(或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少(2)同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y100%(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25A/(1+4X)【解析】(1)m1表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部分能量是太阳能或生产者固定的能量,m2表示从该生态系统散失的能量,即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能量在传递过程中 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可利用的能量越少,所以个体数量往往也越少(2)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若图甲中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而图乙中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为b,因此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y100%(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假设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a,则丙从甲丙途径获得的能量为aX20%,丙从甲乙丙途径获得的能量为a(1X)20%20%,根据题干中的条件可知:aX20%+a(1X)20%20%=A,因此a=25A/(1+4X)12.(14分)图一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1)图二中的生物对应图一中的 (用字母表示)。在和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别为 和 。(2)若植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生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该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可表示为 。(3)植食性动物能根据植株的性状、气味等因素判断食物并进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功能。(4)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群落的 演替。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 。【答案】(1)B、D CO2 含碳有机物(2)NR (3)信息传递(4)次生 生态系统的组分的多少(或食物网的复杂程度、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等)【解析】(1)分析甲图可知,A是无机环境,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B、D,在二氧化碳通过是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