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气管切开病人感染鲍曼氏不动杆菌原因分析及对策.doc_第1页
ICU气管切开病人感染鲍曼氏不动杆菌原因分析及对策.doc_第2页
ICU气管切开病人感染鲍曼氏不动杆菌原因分析及对策.doc_第3页
ICU气管切开病人感染鲍曼氏不动杆菌原因分析及对策.doc_第4页
ICU气管切开病人感染鲍曼氏不动杆菌原因分析及对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U气管切开病人感染鲍曼氏不动杆菌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 对ICU 2007年3月-2008年11月气管切开病人167例行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结果发现11例鲍曼氏不动杆菌感染。对鲍曼氏不动杆菌的来源、耐药性及相关性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鲍曼氏不动杆菌感染与侵入性操作措施、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较长的住院时间和基础性疾病状态等有关。需严格气道管理、做好保护性隔离、提高医护人员相关知识培训、增加易感染人群的抵抗力等,以预防鲍曼氏不动杆菌感染。 【关键词】 ICU;气管切开;鲍曼氏不动杆菌;护理近年来,鲍曼氏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在某些ICU病房已成为首位的病原菌1。ICU是医院各类危重病人集中进行病情观察和治疗护理的场所,这些病人往往导管多、侵袭性操作多、抗生素使用多、机体免疫力弱,国外报道ICU医院感染率比普通病房高出34倍2。2007年3月-2008年11月我院ICU收住气管切开病人167例,其中发现11例鲍曼氏不动杆菌感染,并对此进行相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3月-2008年11月收住我院ICU气管切开病人共167例,其中男106例,女61例,年龄6个月78岁,主要有神经外科病人49例,呼吸系统病人42例,胸部外伤病人27例,普通外科病人22例,耳鼻喉科病人17例,其他病人10例。气管切开后首次痰细菌培养为无致病菌生长(本项研究仅以痰培养致病菌情况为监测指标),间隔12周留取痰标本。 12 痰标本采集方法 用酒精棉球消毒气管套管口内外壁,再深入导管内约3cm,操作者戴无菌手套取一次性痰液收集器,负压端接吸引器,吸痰管端用无菌钳夹持,在无负压状态下吸痰管迅速插入患者气道最远端(约距套管口15cm),此时将负压装置打开,不同方位轻度旋转吸痰管,见储痰器内有痰液后在无负压状态下退出吸痰管。将容器底部无菌盖旋下盖好,并迅速送到本院细菌培养室。 2 结果 本组实验中共发现11例鲍曼氏不动杆菌感染。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4778岁。主要有脑出血5例, 慢性呼吸衰竭3例,严重复合外伤2例,重症胰腺炎1例。住院时间为1142天,平均住院时间为24天。 3 讨论 3.1 鲍曼氏不动杆菌来源 鲍曼氏不动杆菌是非发酵革兰阴性菌,其氧化酶呈阴性,无动力,能在44环境中生长。鲍曼氏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肺部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在下呼吸道感染中占第2位3,约70%的阳性标本来自于呼吸道、尿道、分泌物、血液、脓液等。由于鲍曼氏不动杆菌为人体的正常菌群,寄生于皮肤、泌尿生殖道及肠道,医护人员的手部带菌率为29%。鲍曼氏不动杆菌对湿热、紫外线、各种化学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常规消毒只能抑制其生长而无法彻底杀灭。因此,家属、探访者、医护人员、消毒不力的医护用具都有可能携带鲍曼氏不动杆菌。 32 鲍曼氏不动杆菌耐药性 鲍曼氏不动杆菌能携带多种耐药基因,还能传递、接受耐药基因而获得多种耐药谱,因此,在临床多见重耐药菌株,给治疗带来许多困难,临床治疗可选择的抗菌药物比较少,常常导致临床抗菌药物治疗失败或病程延长。据任天红等报道4鲍曼氏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而亚胺培南和舒普深对不动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达93.3%和94.4%,可作为抗监护病房重症感染的最佳选择之一。但随着亚胺培南和舒普深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亚胺培南和舒普深耐药的不动杆菌有增多的趋势。在临床上控制鲍曼氏不动杆菌感染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不能盲目应用,避免形成抗生素选择压力下的细菌耐药。 33 鲍曼氏不动杆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331 与侵入性操作有关 据傅小芳等报道5,留置导尿管、深静脉管、气管切开的平均天数与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发生率有相关性。各种侵入性导管及穿刺破坏了机体的天然保护屏障,因此尽可能缩短插管留置时间,同时要加强相关医疗器械消毒。 332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鲍曼氏不动杆菌感染病人大都有接受抗生素、激素等治疗,不合理使有抗生素,能使机体自身菌群失调,鲍曼氏不动杆菌等条件致病菌在选择压力下出现耐药,最终发生病菌感染。 333 基础疾病状态和住院时间有关 ICU中11例发生鲍曼氏不动杆菌感染病人状况显示,住院时间为1142天,8例病人意识不清、生命体征不平稳,7例病人行机械通气治疗,6例病人因病情需要长时间禁食。 4 对策 41 严格气道管理 各种吸痰、吸氧、雾化吸入装置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呼吸机管道应定期更换消毒及终末环氧乙烷消毒,操作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加强病人的口咽护理及气囊管理,防止昏迷病人口咽分泌物进入气道。定期行痰细菌培养检查,加强医护人员的手部消毒及效果检测。 42 做好保护性隔离 严格病房管理,缩短探视时间和减少探视人员,进入ICU人员必须更换隔离衣、换鞋、戴帽子和口罩,并用消毒液清洗双手。 43 提高医护人员相关知识培训 加强ICU工作人员、病人及家属对预防鲍曼氏不动杆菌感染知识,同时对医护人员进行滥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等知识教育,使抗生素的使用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44 提高易感染人群的抵抗力 积极治疗高危人群的基础疾病的同时,要加强营养、增强自身抵抗力、免疫力,尽可能缩短ICU住院时间和置管时间,有效预防鲍曼氏不动杆菌的感染。【参考文献】 1 Richardson H. 重要的医院内感染病原菌.传染病学最新资料,1997,13:4-5.2 Correia M,Simao C,lito LM,et al. Nosocomial infectionin a pediatric intentive care unit.Acta Med Port,1997,2(10):463.3 张国俊,刘景春,张淑彩. 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及药敏分析.中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