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3例.doc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3例.doc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3例.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3例慢性盆腔炎系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反复发作影响妇女身心健康,我院从2007年3月-2009年3月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病43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病43例均为门诊病例,年龄2545岁,其中2530岁10例,3140岁9例,4145岁14例,病史最长者为主症,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症状加重,其中10例伴月经及白带过多,21例伴白带过多。妇科检查,双附件区增厚,有压痛,未触及包块,B超:提示慢性盆腔炎,18例伴盆腔积液。 1.2治疗方法 1.2.1汤药以自拟妇炎清方加减治则:以清热得湿,活血祛瘀止痛。组成:当归10g、赤芍15g、蒲公英30g、地丁30g、土茯苓30g、桃仁10g、连翘20g、皂刺30g、王不留行30g、三棱10g、文术10g、泽兰15g、薏苡仁20g、红藤30g、败酱草30g。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腰痛甚加杜仲、狗脊、川断;腹痛加白芍、甘草、陈皮、元胡;白带过多加草芍、葱实、黄柏、海螵蛸;月经过多加坤草、香附。 1.2.2配合双侧子宫穴封闭,穴位,中极旁开3寸,用20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10ml,利多卡因2ml,林可霉素1.2或庆大霉素8万u,穴位常规消毒,用左手拇食指固定穴位,右手执注射器快速刺入,深约1.01.2cm抽无回血,病人自觉酸困,麻胀感,注入药液。 1.2.3西药在月经期应用青霉素及甲硝唑静点,以3疗法,均从月经第一天开始,每日1次,连续57天,每日1次,3个月为一疗程。 2结果 2.1疗效标准:症状消失B超检查无异常为显效;症状明显减轻,B超无异常为有效;症状无明显减轻为无效。 2.2疗效观察:43例病人中显效32例,有效9例,无效2例,有效率95.3%。 2.3典型病例:女,32岁,农民,因间歇性下腹疼痛1年为主来我院就诊,患者胎产次为孕3产1,1年前人流手术后,出现间断性下腹疼痛,劳累后疼痛加剧,带下量多,色白,曾口服抗生素无效,查B超提示,盆腔积液量中,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正常,有压痛,双侧附件压痛阳性。辨证属人流过后胞脉空虚,湿热之邪内侵,日久淤积胞中,故治以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止痛,以自拟妇炎清为主方,日1剂水煎服,并配合子宫穴封闭,经期静点,青霉素及甲硝唑,1个疗程即痊愈,随访现已正常工作。 3讨论 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之一,是指盆腔内生殖器官及盆腔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本病属祖国医学腹痛带下,以下腹疼痛,腰酸痛,月经,白带量多为主症。多由于经期,产后,人流术后胞脉空虚,用纸不洁,房室所伤,或平素体质虚弱,湿热之邪内侵或急性期治不彻底,余邪未尽,病邪迁延,日久淤积胞中致脏腑功能失常,气机不利,冲任受阻,不通则痛,故见腰腹疼痛,带脉不固,任脉失约则,白带增多,故以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止痛为治则,方中公英,地丁、土茯苓、红藤、败酱草、清热解毒,苡仁健日草利湿,当归、赤芍、桃仁活血祛瘀再佐以三棱,文术软坚散结抑制结缔组织增生。皂刺,王不留行通经活络,诸药合用相得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