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应用.doc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应用.doc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应用.doc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应用.doc_第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应用.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应用【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得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中医辩证方法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胃热壅盛、肝火犯胃、脾虚不摄,气虚血脱4种证型,采取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的同时,结合西医治疗科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辨证施治 消化系统疾病 出血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assive hemorrhage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resulted in treat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o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Methods using Chinese medicine dialectical methods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patients into bowls, warm suffered stomach heat made stomach, spleen, debility blood off not taken four card 【Key words】 Western union The pattern 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 bleeding 中医称上消化道出血为吐血,认为其血由胃而来,从口而出,甚至倾盆盈碗。若血随呕吐而出,血色紫黯,或夹有食物残渣,亦称呕血。因上消化道血量小或幽门以下部位出血常只引起黑便或兼有呕血,故黑便之病名应包括上消化道出血在内。 消化道是指从口腔开始至肛门的一个管道系统,是一个连续的中空性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肛门以及开口子此管道的腺体,如胰腺、胆道系统等。在解剖上,人们以特赖茨(Treitz)韧带为界,将其以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一段称为上消化道。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将Treitz,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等病变引起的出血及上段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率统划归于上消化道出血。 1 治疗方法 1.1中医治疗 1.1.1胃热壅盛型 证见:胃脘胀闷作痛,并有灼热感,时有烦躁,头晕目眩,吐血色红,便血色紫黯或紫黑,常夹有食物残渣,口臭口干喜冷饮,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悬数或滑数。治宜清泻胃火,凉血止血。方药用三黄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1.1.2肝火犯胃型 证见:脘胁胀痛,口苦而干,心烦易怒,吐血色红或紫黯,便血色紫黯或黑色,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治宜疏肝和胃,凉血止血。方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1.1.3脾虚不摄型 证见:腹部隐痛,痛时喜温喜按,怯寒肢冷,面色不化,神倦懒言,呕血色黯,便血紫黯或黑,大便溏薄,舌质淡或舌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缓无力。治宜健脾益气,摄血止血。方药用黄芩建中汤加减。 1.1.4气虚血脱型 证见:吐血量大,大便黑,甚至紫红,伴有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神志恍惚或昏迷,舌淡苔薄,脉细数无力或微细欲绝。治宜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方药用独参汤合生脉散加减 1.2西医治疗 1.2.1监护生命体征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在最初36h内病情最不稳定,也是最危险时期,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尿量、便血量及呕血量变化情况,每15-30min测量血压、心率、脉搏、呼吸频率、体温1次,并做好记录,直到病情稳定为止。 1.2.2补充血容量 应迅速建立双静脉通道,根据血压、脉搏、血红蛋白及尿量检查结果控制输液速度及输血量,以便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英气的周围循环衰竭。脉搏120次/min以上,收缩压低于10.7kPa(80mmHg),血红蛋白低于80g/l,尿量少于20ml/h,心肺功能良好者,可给红细胞悬液2u,每小时补液100ml;当收缩压上升到10.7kPa(80mmHg)以上时,输液速度可适当减慢,防止发生肺水肿,心力衰竭及血容量过度增高而导致再出血。血源不足时也可先选用血液代用品,如低分子右旋糖酐、代血浆等以维持胶体渗透压。 1.2.3止血治疗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药物止血:用甲氰咪呱每次200-400mg,每6h1次;或洛塞克每次40mg,每12h1次,静脉推注或滴注。胃镜下止血:出血活动期在电子胃镜直视下先用热探头凝固止血。手术止血:有相应手术指征的,立即请外科手术止血。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药物止血:用血管加压素0.2-0.4u/min持续静脉滴注,或善得定首剂100ug/h持续静脉滴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经鼻腔或口插入三腔二囊管,进入胃腔后先抽出胃内积血,然后注气入胃囊囊内压力为7.7-10kPa(50-75mmHg),向外加压牵引,用以压迫胃底,若未能止血,在注气入食管囊囊内压力为5-6kPa(35-45mmHg),压迫食管曲张静脉,以达到止血目的。胃镜下止血:电子胃镜下注射硬化剂至曲张的静脉,或用皮圈套扎曲张静脉止血。手术止血:有相应手术指征的,立即请外科手术治疗。 2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属中医血证范畴,多以饮食失调,感受寒冷,劳倦或情绪刺激所致。以呕血、柏油样便为急性发作表现,呕血鲜红者属实证。从中医辨证角度看,离经之血则为瘀,出血后瘀阻脉络,瘀血不去则出血难止。故清*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把“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列为治疗出血的四大法则1,也有单方、专方止血,疗效在96.88%,98.1%,97%,96.67%25。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相辅相成,取长补短。西医在及时补充血容量、抑制胃酸、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患者机体状态、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中药局部止血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 考 文 献 1唐容川.血证论M.第2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1:167. 2焦东海,钱耀贤,杜上鉴,等.单味大黄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出血的研究小结J.中医杂志,1985;26(10):34. 3金亚城,胡关海,朱正中,等.番泻叶对急性胃十二指肠出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