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诊断.doc_第1页
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诊断.doc_第2页
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诊断.doc_第3页
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诊断.doc_第4页
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诊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诊断 作者:马春艳,芦苇,归俊,归云荣【摘要】 目的 分析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以提高认识,为影像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资料,分析其MRI表现。26例病人中21例做MRI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只行平扫检查。结果 9例位于左侧侧脑室三角区,3例位于右侧侧脑室三角区且合并右侧额叶脑转移瘤,6例位于左侧侧脑室三角区及体部,8例位于右侧侧脑室三角区,其中3例合并脑实质转移瘤,5例合并肿瘤内出血;侧脑室脑膜瘤好发于中年人,多见于侧脑室三角区,肿瘤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信号不均匀,平扫时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低、等或略高信号,边界清楚,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侧脑室脑膜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提高对侧脑室脑膜瘤的认识,提高对脑膜瘤术前诊断水平,对临床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脑膜瘤;侧脑室;磁共振成像脑膜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脑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好发于3570岁人群,其中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1。多数脑膜瘤位于大脑凸面,并具有典型MRI表现,一般容易诊断,诊断符合率可高达952,但侧脑室内脑膜瘤较少见,占脑膜瘤的0.54.5%3,其部位特殊,导致其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困难。笔者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侧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表现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以期提高对其认识。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 12例,女14例,年龄2258岁,平均38.6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其中8例合并恶心、呕吐;13例合并视力下降,6例伸舌右偏、右侧鼻唇沟变浅 。1.2 扫描方法 使用Siemens Novus 0.35T核磁共振室扫描仪,扫描的层厚6mm,层间距1.5mm;26例病人中21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5例行平扫扫描,造影剂为钆喷酸匍胺注射液,用量为0.2ml/kg;均行自旋回波和快速自旋回波的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的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2 结果2.1 病灶部位 9例位于左侧侧脑室三角区,3例位于右侧侧脑室三角区且合并右侧额叶脑转移瘤(见图1图3),6例位于左侧侧脑室三角区及体部(见图4图6),8例位于右侧侧脑室三角区。图1图3 同一病人:右侧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合并右侧额叶脑转移瘤。MRI平扫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匀,边缘呈分叶状,侧脑室扩大积水;T1WI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强化。(略)图4图6 同一病人:左侧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边界清楚;信号均匀,T1WI增强扫描后呈明显强化。(略)2.2 肿瘤MRI表现 15例呈分叶状,11例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平扫时5例呈稍低T1稍低T2信号,7例呈等T1略高T2信号,14例呈等T1等T2信号,肿瘤信号不均匀,内见斑片状液化坏死区;增强扫描后肿瘤呈不均匀强化,病灶液化坏死区未见强化;病灶呈明显占位效应,常合并不同程度幕上脑积水, 其中3例合并脑实质转移瘤,5例合并肿瘤内出血。3 讨论 目前普遍认为,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的帽状细胞,这种细胞在蛛网膜粒最多,故绝大多数脑膜瘤位于硬脑膜。但侧脑室内脉络丛组织也有蛛网膜细胞,故少数脑膜瘤可依附在侧脑室脉络丛及脉络组织细胞,而三角区的脉络丛组织比较丰富,所以侧脑室脑膜瘤多好发于三角区4,本组病例好发部位与之符合。侧脑室脑膜瘤多为良性肿瘤,供血动脉为脉络丛前动脉,生长缓慢,早期一般无临床症状,一旦出现症状,肿瘤均已较大,这与肿瘤的生长部位有关,因为侧脑室三角区空间较大,故肿瘤较小时,一般不会出现临床症状;本组病例中最小的直径约3.2cm。脑室内脑膜瘤可以多发,绝大多数患者系“中央型”神经纤维瘤病,由于肿瘤被弥漫种植,构成脑膜瘤病。极少数脑膜瘤由于发生恶性转移,具有侵袭性,可发生颅内或颅外转移。远隔转移至肺并不罕见,肺转移常见于脑膜瘤被切除后1。本组病例中3例合并脑实质内转移。病理类型以纤维母细胞型多见。本组病例中有8例为纤维母细胞型(占30.77),7例为混合型(占26.92),6例上皮型(占23.08),5例为合体细胞型(占19.23%)。MRI平扫时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低、等或略高信号,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强化;周围无水肿表现,可伴有脑室变形及梗阻性脑积水表现,附壁的脑膜可见强化。文献报道5,6病理类型不同T2WI信号不同,T2WI等信号多为合体细胞型,T2WI低信号为纤维母细胞型,本组资料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因此,我们可根据T2WI信号改变来大致推断脑膜瘤的病理类型。 侧脑室脑膜瘤因其部位特殊肿瘤信号不均匀,术前常误诊,应与侧脑室内星形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及脉络丛乳头状瘤鉴别。脑膜瘤多见于中年人,附壁的脑膜有强化表现,还会有假包膜征。室管膜瘤形态不规则,呈现分叶状,可见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强化,常向周围脑实质侵犯,还会有脑室内蜡泪样转移;星形胶质瘤好发于侧脑室前角,增强后强化不明显;脉络丛乳头状瘤好发于青少年,呈不规则分叶状,影像学表现与脑膜瘤相同,但脉络丛过度分泌脑脊液,故常伴有脑积水。侧脑室外脑膜瘤(如天幕区脑肿瘤)有时也累及侧脑室,常会误诊为侧脑室脑膜瘤,但大多压迫侧脑室使之变窄。 综上所述,侧脑室脑膜瘤具有以下特点:形态不规则,体积较大;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时呈不均匀强化;附壁脑膜强化;假包膜征;脑室变形及脑积水。但是少部分病例合并脑实质内转移瘤,表现呈不典型,术前极易造成误诊。侧脑室脑膜瘤比较少见,而且容易误诊,而这类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又有一定特殊要求,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对侧脑室脑膜瘤要有充分的认识,仔细观察病灶的特征及周围结构改变,不要受部位的影响,提高影像诊断正确率,术前尽量作出准确的诊断,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参考文献】 1 高元桂,蔡幼铨,蔡祖龙.磁共振成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42-149.2 杨全新,付建设,孙弘弘,等.不典型脑膜瘤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5):475-476.3 高旭宁,何宁,周俊林,等.特殊部位的脑膜瘤CT、MRI影像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3):210-213.4 Cancer H, Acikgoz B, Ozgen T, et al. Meningiomas of thelaterl ventricle:report on six cases J. Neurosurg Rev,1992,15(4):303-306.5 余永强,李松年,刘庚年,等.良性脑膜瘤的MRI与病理对照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6,30(11):76.6 曾自三,龙莉玲,黄仲奎,等.脑膜瘤的MRI诊断(附63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10):845-847.3 讨论 目前普遍认为,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的帽状细胞,这种细胞在蛛网膜粒最多,故绝大多数脑膜瘤位于硬脑膜。但侧脑室内脉络丛组织也有蛛网膜细胞,故少数脑膜瘤可依附在侧脑室脉络丛及脉络组织细胞,而三角区的脉络丛组织比较丰富,所以侧脑室脑膜瘤多好发于三角区4,本组病例好发部位与之符合。侧脑室脑膜瘤多为良性肿瘤,供血动脉为脉络丛前动脉,生长缓慢,早期一般无临床症状,一旦出现症状,肿瘤均已较大,这与肿瘤的生长部位有关,因为侧脑室三角区空间较大,故肿瘤较小时,一般不会出现临床症状;本组病例中最小的直径约3.2cm。脑室内脑膜瘤可以多发,绝大多数患者系“中央型”神经纤维瘤病,由于肿瘤被弥漫种植,构成脑膜瘤病。极少数脑膜瘤由于发生恶性转移,具有侵袭性,可发生颅内或颅外转移。远隔转移至肺并不罕见,肺转移常见于脑膜瘤被切除后1。本组病例中3例合并脑实质内转移。病理类型以纤维母细胞型多见。本组病例中有8例为纤维母细胞型(占30.77),7例为混合型(占26.92),6例上皮型(占23.08),5例为合体细胞型(占19.23%)。MRI平扫时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低、等或略高信号,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强化;周围无水肿表现,可伴有脑室变形及梗阻性脑积水表现,附壁的脑膜可见强化。文献报道5,6病理类型不同T2WI信号不同,T2WI等信号多为合体细胞型,T2WI低信号为纤维母细胞型,本组资料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因此,我们可根据T2WI信号改变来大致推断脑膜瘤的病理类型。 侧脑室脑膜瘤因其部位特殊肿瘤信号不均匀,术前常误诊,应与侧脑室内星形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及脉络丛乳头状瘤鉴别。脑膜瘤多见于中年人,附壁的脑膜有强化表现,还会有假包膜征。室管膜瘤形态不规则,呈现分叶状,可见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强化,常向周围脑实质侵犯,还会有脑室内蜡泪样转移;星形胶质瘤好发于侧脑室前角,增强后强化不明显;脉络丛乳头状瘤好发于青少年,呈不规则分叶状,影像学表现与脑膜瘤相同,但脉络丛过度分泌脑脊液,故常伴有脑积水。侧脑室外脑膜瘤(如天幕区脑肿瘤)有时也累及侧脑室,常会误诊为侧脑室脑膜瘤,但大多压迫侧脑室使之变窄。 综上所述,侧脑室脑膜瘤具有以下特点:形态不规则,体积较大;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时呈不均匀强化;附壁脑膜强化;假包膜征;脑室变形及脑积水。但是少部分病例合并脑实质内转移瘤,表现呈不典型,术前极易造成误诊。侧脑室脑膜瘤比较少见,而且容易误诊,而这类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又有一定特殊要求,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对侧脑室脑膜瘤要有充分的认识,仔细观察病灶的特征及周围结构改变,不要受部位的影响,提高影像诊断正确率,术前尽量作出准确的诊断,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参考文献】 1 高元桂,蔡幼铨,蔡祖龙.磁共振成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42-149.2 杨全新,付建设,孙弘弘,等.不典型脑膜瘤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5):475-476.3 高旭宁,何宁,周俊林,等.特殊部位的脑膜瘤CT、MRI影像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3):210-213.4 Cancer H, Acikgoz B, Ozge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