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急性病毒性脑炎治疗 【摘要】毒性脑炎是指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而引起的原发性脑炎(由节肢动物传播的流行性脑炎以及变应性脑炎,接种后脑炎不在本文范围内)。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故又称散发性脑炎。引起脑炎常见的病毒有肠道病毒、单纯皰疹病毒、粘液病毒和其他一些病毒。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和颅内高压征,如发热、头痛、呕吐、抽搐,严重者出现昏迷。但由于病毒侵犯的部位和范围不同,病情可轻重不一,形式亦多样。有的病儿表现为精神改变,如整天想睡,精神差,或乱吵乱叫,或不省人事;有的则出现手、脚瘫痪。也由于感染的病毒的种类不同,临床表现亦有轻有重,预后也各异。轻型病人,甚至危重病人,只要及时治疗预后将是良好的;若病情危重又不及来医院抢救,后果将是严重的,可导致死亡或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如瘫痪、智力低下、继发癫痫等。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脑炎中枢神经系统儿童期传播途径 一、概述 急性病毒性脑炎(acuteviralencephalitis)简称急性病脑,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脑实质炎性疾病。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预后良好,重者可留有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病原学上绝大多数为肠道病毒,夏秋季多见,大多见于26岁小儿。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脑炎一年四季散发,可见于所有年龄儿童。 二、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1.现病史询问病儿发病前有无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症状,如发热、流涕、鼻塞、咽痛、咳嗽,或呕吐、腹泻、胸痛、肌痛等。询问患儿有无头痛、呕吐、嗜睡、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抽搐、步态不稳、言语不清、吞咽困难、肢体瘫痪等。 2.过去史询问有无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接触史,有无结核病接触史,出生时有无窒息史,有无抽搐史、颅内肿瘤、颅脑外伤史。 3.个人史询问出生时有无窒息史、喂养史中应注意是否母乳喂养,添加辅食情况,有无服用维生素D制剂。预防接种史中注意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接种。 4.家族史家族中有无癫痫、遗传性疾病史。 (二)查体要点 1.全身情况及生命体征注意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精神反应情况、意识状态、行为的变化。有无发热、皮疹、口唇疱疹、角膜疱疹、腮腺肿大等。 2.神经系统检查注意有无颈抵抗、脑膜刺激征阳性、前囟饱满或隆起、脑神经病变,检查是否伴失明、失聪、失语、肢体瘫痪、肌力下降。检查各种深浅反射、瞳孔大小与对光反射。轻症脑炎一般意识清楚,部分嗜睡;重症脑炎病儿意识模糊、谵妄,甚至昏迷。精神异常表现为烦躁、兴奋、胡言乱语、苦笑无常、自虐、幻听或幻视。 (三)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 (2)脑脊液检查:蛋白质、糖正常,细胞数正常或稍增多,一般不超过200106L。脑脊液涂片、培养均无细菌发现。可进行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ECHO病毒等IgM抗体测定,或应用免疫学方法检查病毒抗原,或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查病毒核酸。 2.其他检查 (1)血清学检查:可进行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ECHO病毒、EB病毒等IgM抗体测定。 (2)脑电图表现为弥漫性O波,重症脑炎出现弥漫性不规则高幅波,也可表现有局灶性、波或为尖波、尖慢波、棘慢波,与临床的一侧偏瘫或抽搐一致。 (3)可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排除颅内血管性病变或占位性病变,也可显示早期脑水肿和恢复期的低密度改变。 (四)诊断标准 1.轻者仅有头痛、呕吐表现而无阳性体征;重者可伴有发热、惊厥、昏迷、脑膜刺激征阳性、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 2.脑脊液检查可见蛋白质、糖正常,细胞数正常或稍增多,一般不超过200106L,脑脊液涂片、培养均无细菌发现。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病初12日可有中性粒细胞,以后以淋巴细胞为主。 3.排除经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4.血清特异性病毒抗体IgM阳性或IgG恢复期时4倍增高。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或检测到病毒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或检出病毒核酸。 5.脑电图有明显弥漫性慢波改变。 具有上述第13项,伴或不伴第5项,可临床诊断为本病,如同时具有第4项可做病原学确诊。 (五)诊断步骤 (六)鉴别诊断 1.经治性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可轻可重,脑脊液常规可类似病毒性脑炎,但脑脊液细胞学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资佐证,抗生素治疗有效。 2.颅内肿瘤小儿颅内肿瘤好发于脑中线部位及后颅窝。常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颅内压明显增高,但局限性神经系统损害症状较少见。脑脊液细胞学有时可见髓母细胞。头颅CT或MRI影像学检查有助诊断。 3.猪囊尾蚴病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有嗜酸粒细胞出现,血清学寄生虫特异性抗原或抗体阳性有助明确诊断。 4.其他根据病毒性脑炎脑脊液特点,可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区别。 三、治疗措施 (一)经典治疗 1.一般治疗充分营养供给,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代谢紊乱,昏迷患儿可鼻饲或静脉营养,要注意褥疮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必要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积极降低颅内压。不能排除细菌性脑膜炎时,应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2.药物治疗 (1)对症治疗:控制惊厥,发作时可予地西泮(安定),每次静脉推注0.050.1mg/kg,总量不超过4mg,维持量用苯巴比妥,每次5mgkg,每日23次,疗程控制在1周内,颅内高压的治疗同本章第一节。恢复期可用神经营养药物如脑活素、胞二磷胆碱、弥可保、1.6-二磷酸果糖、ATP、辅酶A、维生素C、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脂等。 (2)抗病毒治疗:一般病毒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有自限性,不必特殊用药。肠道病毒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用利巴韦林(病毒唑)静脉滴注,剂量宜用足,每日15mg/kg。如有单纯性疱疹病毒、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证据,首选阿昔洛韦,每次10mgkg,每8小时静脉滴注一次,每次应在1小时内滴完,疗程12周。单纯性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可用更昔洛韦每日68mg/kg,分2次静脉滴注,疗程2周。巨细胞病毒感染可用更昔洛韦或膦甲酸钠,更昔洛韦每日10mg/kg,分2次静脉滴注,用14天后改为每日5mg/kg,每日1次静脉滴注,用6周。严重巨细胞病毒感染可用膦甲酸钠,每日180mgkg,分3次静脉滴注,用14天改为每日90mg/kg,每日1次静脉滴注,用6周。其他抗病毒药可用干扰素、阿糖腺苷等。对严重患儿可同时应用免疫球蛋白,每日400mgkg,静脉滴注,用35天。 3.恢复期治疗对恢复期患儿或有后遗症者,可进行康复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主动或被动功能锻炼、针灸、按摩、高压氧治疗等。 (二)治疗步骤 四、预后评估 病毒性脑炎轻重不一,大多数属轻型,康复后不遗留任何后遗症。少数单纯性疱疹病毒脑炎症状较重,预后差。重型有脑神经或运动神经永久损伤表现,少数有癫痫发作和智力减退。 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