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128例临床观察.doc_第1页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128例临床观察.doc_第2页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128例临床观察.doc_第3页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128例临床观察.doc_第4页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128例临床观察.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128例临床观察【关键词】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1。我院采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28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并均经头CT或MRI确诊。并符合以下入选标准:临床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首次发病或既往发病的肢体瘫痪后遗症不影响神经功能评分的再次发病;1880 岁的住院病人,性别不限;起病48 h以内;无全身严重并发症;头颅CT排除脑出血。除外过敏体质、血液病、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全及严重精神疾病及痴呆者。将128例病人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64 例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4978 岁,平均(66.15.2)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29.227.24。对照组64例中,男40例,女24 例,年龄5179 岁平均(68.74.4) 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29.767.68。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度、既往史及伴发病情况、实验室检查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所有入选病例随访3 个月。 1.2 治疗方法 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给予阿司匹林片每天100 mg口服,脉络宁注射液20 mL加0.9%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 次,连续14 d;同时,根据病情使用降血压、降血糖药和脱水剂,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0.9%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每日2 次,连续治疗14 d;对照组加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加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 次,连续治疗14 d。 1.3 临床疗效判断 1.3.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根据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379-383,在治疗前及后3 、7 、14 d各评分1 次。14 d时疗效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值减少及评定时病残状态综合评定2379-383。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降低90%以上,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NDS 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有效:NDS减少18%45%;无效:NDS减少不足17%,卧床病例,病残5 级以上。总有效率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有效)。 1.3.2 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定用Barthel指数(BI)记分法3评定治疗前、治疗21 d后、治疗3 个月后的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P0.01为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1.5 副作用 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 d各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并记录各种副作用。 2 结 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与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组 注:对照组比较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2=7.385,P=0.007 2.3 两组BI指数评分 见表3。表3 两组BI指数评分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4 副作用 治疗组有2例、对照组1 例谷丙转氨酶略增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无异常发现。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及周围缺血半暗带组成。如果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缺血半暗带血流,该区脑组织损伤是可逆的,神经细胞仍可存活并恢复功能1。但是此可逆性是有时间限制的,脑缺血超早期治疗时间一般不超过6 h2。临床上能在治疗时间窗内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非常少。如果脑血流再通超过时间窗,脑损伤可继续加剧,甚至产生再灌注损伤。目前认为,再灌注损伤主要是通过引起自由基过度产生及“瀑布式”连锁反应等一系列变化,导致神经细胞损伤3。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具有保护脑神经,抑制由脑梗死灶的血流量减少和水溶性及脂溶性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的作用4;可以防止脑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抑制缺血性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5。本研究结果显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率为90.6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90 d时治疗组改善生活质量远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不仅可以改善近期临床效果,而且可以改善远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参考文献】 1 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5-177.2 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3 Hacke W,Biuhmki E,Steiner T,et al.Dichotomized ellicacy end points and plobal end point analysis to the ESASS in tention to treat date setJ.Stroke,1998,29:2037-2075.4 Jain KK.Neuroprotection 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J.Exp Opin Invest Drugs,2000,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