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通络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50例临床观察.doc_第1页
化痰通络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50例临床观察.doc_第2页
化痰通络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50例临床观察.doc_第3页
化痰通络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50例临床观察.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痰通络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50例临床观察【关键词】 化痰通络; 温胆汤; 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属中风病中经络证型之一。笔者在临床工作期间,运用化痰通络法为主,辨证性地筛选50例缺血性中风用温胆汤加减化裁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均为住院病人。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者47岁,最大者73岁,平均年龄60岁;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3年;初次发病者29例,二次复发者15例,第3次发病者6例。全部患者均有一侧肢体瘫痪,其中左侧偏瘫者23例,右侧偏瘫者27例。口角歪斜者45例,语言蹇涩者30例,失语者3例,意识迟钝者8例。有高血压病史者39例,冠心病者6例,动脉硬化者28例。1.2 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198810第1辑制订的标准而诊断确定。2 治疗方法 本组5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主要病机为风痰流窜经络,气血运行阻滞,筋脉闭阻所致。故治拟化痰通络为主要治法,选用温胆汤为主方,结合临证化裁用药。主选药物:茯苓15 g, 陈皮10 g, 橘络15 g,枳实10 g,僵蚕10 g,蜈蚣2条, 赤芍12 g 。 加减用药:肝阳上亢(血压偏高)者加茵陈、石决明、天麻;腹胀,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厚朴;上肢瘫痪明显者加桑枝;下肢瘫痪明显者加地龙;语言蹇塞,失语者加远志、石菖蒲、天竺黄;口眼喎斜突出者加全虫。 服法:1剂/d,分2次水煎温服,并配合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10%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15 d为1个疗程。一般为13 个疗程。3 治疗结果3.1 结果本组50例,临床治愈(症状消失,活动自如,功能恢复)29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但仍有部分功能有待康复治疗)16例,无效(经3个疗程以上治疗,患者主要症状仍无明显改善,甚至有加重之势或复发病者)5例。总有效率为90%。3.2 典型病例女,65岁,退休工人,住院号36826,19960416初诊入院。患者形体健壮,素有眩晕,自诉昨天晚上20时许,小便时突感头昏胀痛,步履摇摆不稳,继而出现右侧肢体瘫痪。由家人抬往医院急诊住院。症见言语不利、口眼喎斜、口角流涎、喉间痰鸣、胸闷、恶心欲吐、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检查:神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鼻唇沟变浅,右侧上下肢肌力均为级,肌张力增强;血压180/100 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胆固醇7.25 mmol/L;西医诊断为脑血栓形成;中医诊断为肝风挟痰,阻滞经络之中风病。治拟平肝熄风,化痰通络。处方:姜半夏12 g,石决明20 g,天麻15 g,全虫6 g,地龙12 g,蜈蚣2条,枳实10 g,大黄12 g(另泡服)。服药5剂,大便通,痰涎减少,头昏头痛缓解。守上方去大黄,连服30剂,同时配合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10%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以助通络。药后患者下肢功能逐渐恢复,可独自下床扶杖步行,上肢亦可抬举持物,口不喎斜且能说较为复杂的语句,但欠清利。守上方加减用药,继服15 d后痊愈出院,随访1年病未见复发。4 讨论 中风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证,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从中医学角度论述其病性属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之证。本虚多为气血阴阳不足,尤以肝肾阴虚为其根本。故本组5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0岁,多由长期内伤积损、饮食不节、情志所伤、肝肾不足的中老年人;标实则不外乎风、火、痰、气、淤血所致,临床亦见形体肥胖、头晕胀痛、痰浊壅盛之人。在分证论治上,主要分轻者中经络和重者中脏腑两类。然本组5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为中经络之属,故病情之初,急以平肝熄风、化痰通络为主,拟温胆汤加减化裁,配合丹参注射液增强其活血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