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兴趣入门第5讲云,雨,雪,霜的形成—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1页
初中物理兴趣入门第5讲云,雨,雪,霜的形成—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2页
初中物理兴趣入门第5讲云,雨,雪,霜的形成—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3页
初中物理兴趣入门第5讲云,雨,雪,霜的形成—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4页
初中物理兴趣入门第5讲云,雨,雪,霜的形成—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讲云、雨、雪、霜的形成原因物态的变化【温故知新】(5-10分钟)问:大家想一想上述每个窗户都对应什么物态呢?【趣味引入】(5-10分钟)问:云,雨,雪,霜是哪种物态?答:云是液态,雨是液态,雪是固态,霜是固态。问:云,雨,雪,霜是怎样形成的呢?答: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 批注:这个环节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选取的例子需要有趣或者贴近生活,也可以能引起学生的参与,目的是引出我们这节课的知识点来。通过总结生活中这些常见的现象,提问学生:云,雨,雪,霜都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呢?【知识梳理】(25分钟左右)一、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1一般情况下物质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比如石头、铅球等就是以固态存在的,我们称它们为固体;像常温下的水、酒精这类物质,就是以液态存在的,叫做液体;像空气、水蒸气等是以气态存在的,叫做气体。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特点。2物质三种状态的特征比较状态形状(固定/不固定)体积(一定/不一定)固态固定一定液态不固定一定气态不固定不一定 批注:讲完以上知识点,需要讲解【典题探究】例1。二、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3、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4、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5、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6、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7、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8、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3)BC 物体股、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 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5)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6)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kb 1.c (7)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 50),开始凝固;(8)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10)FG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批注:讲完以上知识点,需要讲解【典题探究】例2,例3。三、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批注:讲完以上知识点,需要讲解【典题探究】例4,例5。四、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批注:讲完以上知识点,需要讲解【典题探究】例6。五、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批注:讲完以上知识点,需要讲解【典题探究】例7,例8。【典题探究】(30分钟左右)知识点一: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例1.固体、液体和气体是自然界中的物质最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所示是这三种状态物质的分子结构排列模型其中甲是 _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乙是 _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丙是 _体分子的排列模型【答案】:固,液,气【解析】: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但有一定的体积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易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分析图可知:甲图分子排列十分紧密,是固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乙图分子排列没有固定的位置,比较松散,是液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丙图分子排列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是气体分子的排列模型。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例2.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时会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答案】:凝固,放,低【解析】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例3.小刚在探究海波和蜂蜡的熔化规律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加热时间/min012345678910蜂蜡的温度/4041424446474849515254海波的温度/4042444648484848485053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1)蜂蜡属于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海波的熔点为_;(3)当海波的温度为56时,它处于_态。(选填“固”或“液”)【答案】(1)非晶体(2)48 (3)液【解析】蜂蜡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一直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为非晶体;而海波有固定的熔点,为48,56时变为液态。知识点三:汽化和液化例4.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答案】B【解析】夏天,空调屋内温度低,室外温度高,所以室外的水蒸气会液化成小液滴,小水珠附着在玻璃外表面;冬天,空调屋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所以室内的水蒸气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内表面。例5.如图3-4-3,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A、 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图3-4-3B、能达到沸点,也能够沸腾C、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D、以上几种说法都不对【答案】C【解析】烧杯内的水可以达到沸点,并且温度不变,试管中的水也可以达到沸点,且温度与烧杯中的温度一样,没有温度差,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知识点四、升华和凝华例6.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A春暖花开,冰雪消融B夏天的清晨,草地上出现露珠C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D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白霜【答案】D【解析】凝华是从气态变为固态知识点五、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例7 .在夏天会看到冰棍冒出白色的“气”,这是因为:()A冰棍蒸发产生的水蒸气B冰棍升华产生的小冰晶C冰棍熔化成小水珠D冰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答案】D【解析】白气是液化现象例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答案】D【解析】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液滴。【当堂练习】(20分钟左右)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 )A冰和水B铜和固态水银C玻璃和石蜡D海波和沥青【答案】B2.关于熔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B晶体熔化时不吸热,所以温度不变C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也在升高,一定吸热D晶体、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都是不变的【答案】C3.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B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凝固点C各种晶体的熔点相同D非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会不断上升【答案】D4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答案】C5在烧杯中加入液态氮,常温下急剧沸腾(液态氮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96 ),这时将会看到在烧杯壁上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这是由于()A空气中的水凝固成冰B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成水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冰晶D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凝华成冰晶【答案】C6.图6-4为某晶体的凝固图像,初始DE阶段该物质_热量,温度_,整个阶段该物质处于_态;当温度下降到t0时,开始凝固,t0为该晶体的凝固点,EF阶段为_过程,虽继续_热量,但温度_,整个凝固过程为_态;FG阶段该物质已凝固为_态,继续放热,温度再次_。对于同一晶体而言,熔点和凝固点_。图6-3图6-4【答案】放出;降低;液;凝固;放出;不变;固液共存;固;降低;相同7.今年,河北、北京、内蒙古等地局部地区出现罕见的五月飘雪景象。有关雪的形成,正确的是A.凝固现象且吸热B.凝固现象且放热C凝华现象且放热D凝华现象且吸热【答案】C8.将少量粉末状的樟脑装入烧瓶,用酒精灯缓缓加热,封闭在瓶内的树枝上逐渐出现玲珑洁白的“人造雪景”,取出树枝,美丽的“雪景”会慢慢消失,消失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答案】C【课后作业】(20分钟左右)1.纯铁的熔点是1535,则1534的铁() A是固态 B是液态 C是固液混合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答案】A2.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象表示的是凝固过程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象表示的是熔化过程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象表示的是凝固过程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答案】B图3-2-43.如图3-2-4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_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在第8min时,这种晶体处于_状态。【答案】A;80;固液共存4.在生活中热现象的例子常常可见,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明同学戴眼镜到厨房帮妈妈炒菜,眼镜片立即模糊,这是液化现象B打开冰箱门时,常会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夏天喝饮料,常在杯中加入冰块,一会儿冰块变小,这是熔化现象D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凝固形成的【答案】AC5.初夏,大雨来临前,沉闷的天气常使墙面或地面变得很潮湿,其实这是一种液化现象。在下列现象中具有与此相同的物态变化的是( )A煮饭时,锅里冒出“白气”B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C冬天地面上的水结成了冰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了【答案】A6关于物态变化说法错误的是()A北方冬天早晨玻璃上冰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会变小,是升华现象C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罐会“出汗”,是液化现象D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答案】A7.下面是小滨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过程。(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滨应按照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滨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小滨的错误之处:_。(3)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