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68例临床分析.doc_第1页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68例临床分析.doc_第2页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68例临床分析.doc_第3页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68例临床分析.doc_第4页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68例临床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68例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6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婴幼儿病例39例,占57.4%;3岁以上患儿29例,占42.6%。婴幼儿病例中肺部出现湿啰音者21例,占53.8%;3岁以上患儿中肺部出现湿啰音者6例,占17.2%,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婴幼儿病例中出现肺外并发症者10例,占25.6%;3岁以上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者14例,占48.3%;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婴幼儿病例与3岁以上患儿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婴幼儿病例以肺部表现明显且较重,而3岁以上患儿则肺部体征不明显,更易发生肺外并发症。所有病例用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用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疗程短。 【关键词】 小儿 肺炎支原体 并发症 阿奇霉素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感染性疾病重要的病原体之一。MP不仅侵袭呼吸道,还可导致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已越来越受到儿科临床医师的重视。现将我科近5年来诊断MP感染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患儿中诊断MP感染患儿68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3个月12岁;1岁19例,13岁20例,35岁16例,5岁13例;婴幼儿共39例,占57.4%;3岁以上患儿29例,占42.6%。发病季节:第1、2季度22例,占32.4%,第3、4季度46例,占67.6%。所有病例占同期住院小儿肺炎的17.2%(68/395)。 1.2 诊断标准 (1)呼吸道症状和(或)体征;(2)X线胸片示不同程度的肺部炎症表现;(3)MP-IgM阳性;(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治疗显效。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发热、咳嗽者35例,占51.5%,以发热为主者25例(其中单纯发热者14例,11例仅伴轻微单声咳嗽)占36.7%,二者合计占88.2%。单纯咳嗽者10例,占14.7%。发热以高热常见,多表现为不规则热、弛张热,咳嗽多为阵咳及干咳。39例婴幼儿病例中肺部出现湿啰音者21例,占53.8%,3岁以上患儿中肺部出现湿啰音者5例,占17.2%,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9.863,P0.01)。且婴幼儿病例多为较密集细湿啰音,其中伴满肺干鸣音2例,伴满肺喘鸣音2例,表现为重症肺炎3例;而3岁以上患儿中多为局限性中、细湿啰音。 2.2 X线胸片表现 以斑片状阴影为主的支气管肺炎56例,占82.4%,大叶性肺炎4例,占5.9%;间质性肺炎3例,占4.4%;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5例,占7.4%。合并肺门淋巴结肿大8例,肺气肿5例。 2.3 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总数(4.010.0)109/L者44例,占64.7%;(10.042.0)109/L者21例占30.9%;(2.24.0)109/L者3例,占4.4%。CRP 10160 mg/L者25例,轻度贫血7例,中性粒细胞减少8例。 2.4 肺外并发症 神经系统:出现惊厥者3例,头痛、头晕明显者2例。心血管系统:诊断心肌炎5例(CK-MB均有升高,其中1例以心前区不适,心慌起病);心内膜炎2例,表现为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收缩期/6级吹风样杂音,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心脏瓣膜毛糙,回声增强。消化系统:出现呕吐、腹泻7例;肝脾肿大5例;ALT升高11例。血液系统:贫血1例,血小板减少3例。泌尿系统:蛋白尿3例,颗粒管型2例。皮肤、黏膜、淋巴结:荨麻疹3例,麻疹样皮疹1例,睑缘局限性皮肤损害2例,溃疡性口腔炎3例,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3例,颈部淋巴结肿大4例。关节肌肉受累3例。68例患儿中出现肺外并发症者25例,占36.7%。39例婴幼儿中合并肺外并发症者10例占25.8%,3岁以上患儿中合并肺外并发症者14例,占48.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946,P0.05)。婴幼儿病例多为单系统受累,3岁以上患儿则多为多系统同时受累,部分病例病情亦较重。 2.5 治疗与转归 68例病程113天,超过1周者占55.3%,平均8.4天,其中20例病程短于3天为初治病例,余48例均曾院外接受-内酰胺类等抗生素治疗无效。所有病例确诊后均给予阿奇霉素510 mg/(kgd)静脉点滴治疗。60例在开始阿奇霉素治疗23天时,体温下降和(或)咳嗽明显减轻,8例在治疗开始后1周体温始降至正常。合并细菌感染者9例同时给予头孢类抗生素治疗。阿奇霉素共点滴5天,平均住院6.2天,提前出院者门诊继续完成疗程,所有病例间隔5天后再给予阿奇霉素510 mg/(kgd)口服用药5天。心内膜炎2例随访6个月心脏杂音消失1例,明显减轻1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基本恢复正常。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已知最小的非活性生长的致病微生物。但其具有细菌的某些特性:(1)不需要宿主细胞生存,可在无细胞培养基上生长;(2)能分裂繁殖,具有RNA和DNA;(3)对抗生素敏感。但它又与细菌不同:没有细胞壁。目前,一般认为MP致病机制为直接侵犯与免疫损伤二者皆有。MP进入呼吸道后在黏膜表面与呼吸道上皮细胞紧密附着,同时释放代谢产物氨、过氧化氢、蛋白酶及神经毒等,造成相应黏膜上皮的破坏。免疫损伤则与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有密切关系。人体感染MP后体内最先产生IgM,而后产生IgG及S-IgA。另外,MP抗原与人体的心、肺、肝、脑、肾及平滑肌等组织器官存在部分共同抗原,当MP感染机体后可产生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并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呼吸道外的其他靶器官病变,出现该器官组织相应症状1。近期研究认为,婴幼儿淋巴细胞不能对MP感染产生记忆,随着反复感染MP,小儿对MP的免疫反应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强2。小儿MP感染病例逐年有所增加,既往认为MP感染多见于学龄儿童及青少年,近年报道婴幼儿感染病例逐渐增多,其原因可能为:(1)MP感染年龄前移;(2)病原体不断进化导致MP致病能力增强;(3)实验室检测技术进步,临床医师对MP感染重视程度及诊断意识不断提高。本组资料婴幼儿病例占57.4%,其中超过50%病例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肺部密集固定细湿啰音,X线胸片示斑片状阴影,即所谓“典型”肺炎样表现,部分病例病情严重,合并呼吸衰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较大患儿则临床表现显著不同,肺部体征较轻,更易发生肺外并发症,且常成为就诊原因。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特异性MP-IgM抗体,简便易行,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本组资料有3例患儿起病后23天即已显示阳性结果,有利于早期诊断。阿奇霉素对MP感染病例临床疗效好,其胃肠道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疗程短,患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3。【参考文献】 1 项全申.中国儿科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