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及溶栓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100例分析.doc_第1页
抗凝及溶栓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100例分析.doc_第2页
抗凝及溶栓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100例分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凝及溶栓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100例分析 【关键词】抗凝溶栓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 肺心病心衰主要病理是呼吸功能的变化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这两种病理改变中都存在着血液高凝倾向。我们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对所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并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采用小剂量肝素,阿斯匹林及尿激酶抗凝溶栓辅助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同期住院的100例患者,均符合内科学中肺心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改善通气和控制感染等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用肝素25mg加5葡萄糖250ml静点日一次,阿斯匹林肠溶片0.3g每日一次口服l0日为一个疗程,同时使用尿激酶5单位静点,每日一次,5日一个疗程,对照组给予上述常规治疗。治疗前后行心功能评价,血液流变学检测及血气分析。见表2。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症状体征,心功能划分为:显效:经治疗后,心慌气短、呼吸困难、水肿消失或基本消失,肝脏回缩,颈静脉怒张基本消失,心功能提高级;有效:经治疗后上述症状和体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心功能提高I级;无效:经治疗后上述症状和体征,心功能与治疗前无变化。 2.2临床疗效 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22例;死亡4例,有效率48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另外治疗组心电图缺血改善者28例,而对照组仅有8例,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3讨论 慢性肺心病由于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严重的呼吸和心力衰竭。长期慢性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产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高,氧运能力反应降低。缺氧使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小血管收缩,肺循环阻力加大,加重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反复感染,免疫球蛋白IgG、IgA增高,血浆黏度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碳酸血症酸中毒,使红细胞内粘度升高,变形能力减低,致使逆转现象的临界半径加大,造成微循环障碍。感染时白细胞增高,也加重血液黏度和微循环障碍,感染可激活凝血机制,使血液凝固性增加。以上多种因素使血液黏度进一步增高,加重肺动脉高压。另外,由于缺氧、感染,使血小板活化,形成血小板团块,同时释放5一羟色胺和血管活性物质,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破坏血管壁的结缔组织。血小板释放的血栓素A2(TA2)和Ca2+,促进其它血小板的黏附与释放反应,加速血小板的聚集。粗糙的血管壁反过来又促进循环血小板的活化,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血栓形成,肺微循环障碍,加重肺心病的病理变化。肝素、阿斯匹林对阻止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滞性,减少细胞黏附,减低血流阻力,改善微循环,防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均有一定作用。此外,肝素能激活和释放肺泡壁的脂蛋白,使呼吸道黏稠的分泌物水解,同时使肺内吞噬细胞增多,吞噬能力提高,故有清除痰液,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的作用。尿激酶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酶,后者使纤维蛋白降解,用于溶解微血栓,进而降低肺动脉高压。本文结果提示:在心功能恢复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它指标如心率降低,心电图改善等亦优于对照组。在肺心病心衰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上,发现肺心病患者随心衰程度加重,红细胞面积和全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