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先天性梅毒18例临床及治疗分析.doc_第1页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18例临床及治疗分析.doc_第2页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18例临床及治疗分析.doc_第3页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18例临床及治疗分析.doc_第4页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18例临床及治疗分析.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18例临床及治疗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例先天性梅毒患儿中有早期先天性梅毒的典型临床表现者8例,不典型临床表现者7例,无症状者2例,新生儿后期出现症状的1例。18例患儿母亲血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均为阳性。18例患儿治疗后痊愈11例,好转5例,死亡2例。结论:及时发现并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卡片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凝聚试验(TPHA)检查确诊先天性梅毒、早期正规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neonatal congenital syphil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neonatal congenital syphilis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eight cases with typical clinical character of congenital syphilis in early stages, 7 cases with atypical character, 2 cases with no clinical character and 1 case with in its later stage. TRUST for all mothers of patients was positive. Eleven cases got healed, 5 cases got improved and 2 cases died. Conclusions: Early detection of clinical character, prompt diagnosis by RPR and TPHA to diagnose congenital syphilis and regular therapy in initial stages are key points to improve its prognosis.Key words Neonatal; Congenital syphilis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经胎盘直接侵入胎儿所致1。由于其传染方式与后天梅毒不同、胎儿的体质与成人不同,所以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均与后天梅毒有一定的区别2。现将我院自2001年2月2009年1月收治的18例先天性梅毒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8例患儿中男11例,女7例,男女比例为1.571;早产儿12例,足月儿6例;体重2.5 kg者13例,2.5 kg者4例;发病日龄1 d 3例,7 d者10例,28 d者5例。18例梅毒血清学实验快速血浆反应素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RPR)及梅毒螺旋体凝聚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haemagglutination assay,TPHA)均阳性。1.2 临床表现 18例患儿中13例有皮肤损害,其中梅毒性天疱疮8例,掌足、外生殖器和(或)臀部丘疹5例;5例有淋巴结肿大,其中颈部淋巴结肿大3例,耳后淋巴结肿大1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例;肝脏肿大9例,其中肋下3 cm者3例,肋下5 cm者5例,肋下5 cm者1例;脾肿大5例,其中肋下3 cm者2例,肋下5 cm者2例;有鼻炎者3例;有高胆红素血症者6例。1.3 辅助检查 18例患儿RPR及TPHA均阳性;患儿母亲血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idine Red unheat serum test,TRUST)均阳性;血常规提示:所有患儿都有贫血Hb 61103 g/L,(828.7)g/L),白细胞增高者11例(13.124.8)109/L,(14.23.5) 109/L,正常者5例,降低者2例(分别为2.7109/L,3.4109/L),血小板降低者9例(2198)109/L,(34.75.3)109/L,正常者7例,增加者2例(分别为590109/L,830109/L);18例均有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ALT(87278 U/L)、AKP(5002 000 U/L)等增高;做四肢长骨平片检查者11例,其中异常5例,主要表现为长骨干骺端致密改变、致密线下方出现横形透亮带、长骨干骺端锯齿状改变、局限性骨质缺损和骨膜反应。2 治疗与转归 18例中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电话随访1周后死亡)。接受治疗的17例患儿均给予青霉素治疗,起始剂量为25万U/(kgd),如无异常反应,则增加到1020万U/(kgd),每812 h静脉滴注1次,疗程约2周。合并高胆红素血症者给予蓝光照射、白蛋白等治疗。并注意做好消毒隔离,皮肤粘膜、眼、鼻的护理。治疗期间18例患儿均未出现赫氏反应。17例中治疗无效死亡1例,治愈11例,好转5例。出院时复查肝功能正常或有明显好转。3 讨论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1。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蔓延,此类病例有增多趋势。其临床表现可因母体体质、受染程度、胎次、胎儿受染时胎龄等情况的不同而比较复杂,诊疗难度比较大。如未仔细询问其父母的野游史,误诊及漏诊机会很高3。早期病情的临床观察对疾病诊断非常重要,特别是患儿均只有皮肤脓疱疮(梅毒性天疱疮)表现、其他主要脏器功能无明显异常者容易忽视该病。 为了减少早期先天性梅毒的误诊和漏诊,临床医师在接诊时必须注意:详细询问病史,尤其是其父母是否有性病病史;在处理新生儿先天性感染性疾病时,应该检查梅毒抗体Treponema pallidum(简称TP),以便及时确诊和治疗,从而减少误诊、漏诊;同时要加强与放射科医生的沟通,注意梅毒的影像学改变。青霉素对梅毒螺旋体的疗效肯定,目前还没有发现耐药情况,可以作为首选药物,但起始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发生赫氏反应1。确诊为先天性梅毒后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还应注意有无神经系统、骨骼等并发症,定期复查TP直到转阴,但是在基层医院此项工作常常难以做到。 先天性梅毒是一种威胁新生儿生命及身体健康的性传播疾病,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参考文献】 1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359.2Sheffield JS, Sanehez PJ, 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