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黄汤加减治疗带下病50例.doc_第1页
易黄汤加减治疗带下病50例.doc_第2页
易黄汤加减治疗带下病50例.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易黄汤加减治疗带下病50例【摘要】 目的 观察易黄汤加减治疗带下病的效果。方法 对50例患者采用易黄汤加减治疗。结果 显效38例,占76%;好转10例,占20%;无效2例,占4%;总有效率96%。结论 易黄汤加减治疗带下病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易黄汤;带下病;脾虚湿热带下病是妇科临床常见病之一,现代医书常按其性质分为肝经湿热、脾虚湿注、肾虚不摄等分型辨治,古代医书则常根据带下的色泽分为青、赤、黄、白、黑五色带下,设立专家专治,如傅青主女科产后编一书中的易黄汤即是治黄带而设,几年来笔者用该方加减治疗多种带下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均为门诊患者,以带下增多为主要表现,量、色、质、气味异常为主诉,其中带下色黄者25例,色白者18例,色赤者4例,色青者3例,年龄在1830岁者35例,3140岁15例。 1.2 治疗方法 易黄汤:炒山药30 g,炒芡实30 g,白果20 g,炒车前子12 g(包煎)、黄柏10 g,加减,带下色黄稠厚者加败酱草20 g,土茯苓20 g;带下色白清稀者加苍术10 g,防风10 g,川朴6 g;带下色青者加柴胡12 g,白芍10 g;带下色赤者加生地18 g,丹皮10 g,赤芍10 g。 2 结果显效:带下消除,38例,占76%;好转:带下明显减少,10例,占20%;无效2例,占4%;总有效率96%。服药最少5剂,最多15剂,平均9剂。 3 典型病例患者,35岁,2006年4月23日就诊,自诉半年前月经干净后出现白带增多,经西医治疗后效果欠佳而来我科就诊,症见白带增多,夹有气味,伴见少腹胀痛,口苦咽干,小便热赤,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濡略数;妇科检查见宫颈度糜烂,宫颈举痛,白带量多,色黄,呈脓性,夹有臭气味。西医诊断:宫颈糜烂,阴道炎。中医诊断:带下病,证属湿毒蕴结,注于下焦,郁滞气机。治疗以清热化湿,健脾止带为主;采用易黄汤加味治疗,药物组成:炒山药30 g,炒芡实30 g,白果20 g,炒车前子12 g(包煎),黄柏10 g,败酱草20 g,土茯苓20 g,金银花15 g,生甘草6 g,3剂水煎服,每日一剂,药后复诊诉带下明显减少,少腹胀痛减轻,诸证好转,再续上方减金银花加炒扁豆15 g,连服5剂,带下止,诸证消失,舌脉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 4 体会易黄汤为清代妇科名医傅山所创,历来被奉为治疗黄带专方,黄带之因多是湿热为标,脾虚是本,本方有健脾除湿,清热止带之功,带下的产生虽说与肝、脾、肾等多个脏腑有关,但带下毕竟为粘滞秽浊之物,无不由湿产生,而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水湿郁而化热,则常形成湿热内蕴之带下症,此外,由于湿热轻重不同,脏腑影响各异,而表现各种不同的带下,不过,脾虚湿盛则为各种带下万变不离其宗之根本,易黄汤重用山药、芡实健脾补气,益肾固本,甘淡之品,兼有收涩止带,使补中有消,清中有通,正如傅氏所说“淮山药、芡实专补任脉之虚,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经脉之中,加用黄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