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米非司酮 依沙吖啶用于中晚期妊娠及死胎引产的临床观察【关键词】 米非司酮中晚期妊娠死胎引产依沙吖啶(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终止中期妊娠引产是一种传统、安全、常用的引产方法,但由于宫颈不成熟存在着引产时间长、宫缩强甚至宫缩不协调,宫颈裂伤及出血多等不足。作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用于中、晚期妊娠及死胎、畸胎的引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在本院住院因各种原因需终止妊娠的孕妇21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2例,年龄1646岁;胎次13次;产次03次;孕周1440+周,其中中孕83例,晚孕29例;死胎8例,胎儿畸形5例;初产妇84例,经产妇28例(瘢痕子宫6例)。对照组103例,年龄1746岁;胎次14次;产次03次;孕周1441+周,其中中孕77例,晚孕26例;死胎8例,胎儿畸形4例;初产妇78例,经产妇25例(瘢痕子宫5例)。两组孕妇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1.2 方法(1)所有孕妇入院后常规妇检、查血、尿、粪常规、血PT、APTT、肝肾功能、B超、胸片、心电图。无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和米非司酮用药禁忌证和过敏史。观察组依沙吖啶100mg羊膜腔内注射后即服米非司酮50mg,之后早晚各服50mg,总量150mg(如上午腔内注药,则注药后服50mg,当天晚上和次日上午各服50mg),如宫缩已发动未服完的米非司酮不再服。对照组单纯依沙吖啶100mg羊膜腔内注射。产后常规给缩宫素10U肌注,常规检查会阴、阴道有无损伤。(2)胎儿胎盘娩出后为预防产后出血过多或出血时间长,常规行清宫术、检查记录刮出物并常规送病检、常规检查宫颈,清宫时间视阴道出血情况及子宫大小,可即时、当天或择期进行。1.3 观察指标(1)引产效果:完全成功:用药72h内胎儿、胎盘自然娩出;部分成功:用药72h胎儿娩出,胎盘未排出或部分排出;失败:用药后超过72h未发动宫缩或无胎儿、胎盘娩出。(2)宫缩痛程度:根据孕妇临床表现及主诉,分为:轻度疼痛:轻微疼痛可忍受,活动自如、合作;中度疼痛:疼痛勉强忍受伴轻微呻吟;重度疼痛:疼痛难以忍受,伴大声呻吟或喊叫或伴恶心、呕吐。(3)软产道损伤情况:主要是宫颈裂伤,大月份引产会阴侧切者不视为软产道损伤。(4)产时、产后2h内出血量。2 结果 观察组112例全部引产成功,成功率100%;对照组103例完全成功101例,部分成功1例,成功率99.03%,部分成功的1例为孕4+月,胎儿娩出2h胎盘未下,一阵阴道出血约150ml即给缩宫素10U肌注、再予缩宫素10U静滴的同时行钳刮术;失败1例为注药后72h未发动宫缩,再次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后25h分娩。两组引产时间及阴道出血量比较见表1(对照组失败的1例未统计)。宫缩痛:观察组轻度71例、中度36例、重度5例;对照组轻度9例、中度55例、重度3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无软产道损伤,对照组1例宫颈裂伤,可吸收线间断缝合,产后40d经净4d复查宫颈恢复良好。产后检查胎盘,除对照组1例胎盘滞留外,余未发现胎盘胎膜缺损残留。清宫时发现,观察组少部分产妇可清出少许组织且多为脱膜组织较新鲜且韧,对照组多数孕妇均能清出少量脱膜及胎膜碎片且组织较陈旧较脆。表1 两组引产时间及阴道出血量比较(略)3 讨论 引产成功需宫颈成熟及软化,才能在宫缩时有效扩张,使胎儿及其附属物排出。依沙吖啶是一种强力杀菌剂,注入羊膜腔内能引起子宫平滑肌兴奋,内源性前列腺素增高,胎盘功能下降,从而导致子宫收缩、排出胎儿胎盘、达到引产目的。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感染率低的优点。但依沙吖啶引起的宫缩与生理性宫缩不同,其宫缩不是自发的,有时可引起宫颈部收缩过强,且宫颈不成熟,以致宫缩与宫颈成熟不同步而致宫颈扩张潜伏期延长,宫缩时间长,产程长甚至宫缩不协调,阵痛剧烈且有可能发生宫颈裂伤、子宫破裂及产后出血等不良反应。 米非司酮可促宫颈成熟,增加宫颈管径,降低宫颈对机械性扩张的阻力,有使宫颈胶源纤维肿胀、卷曲断裂、发生广泛胶源降解、溶解作用,从而软化宫颈,易于扩张。米非司酮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抗孕酮作用靶组织主要是子宫脱膜组织,通过受体结合,孕酮作用撤退,于是脱膜细胞变性坏死,内源性前列腺素增多,使子宫肌肉活动性、敏感性升高,加强子宫平滑肌收缩力,与依沙吖啶产生协调作用。米非司酮降低前列腺素分解,可使子宫对前列腺素敏感性增高,而子宫收缩又进一步刺激前列腺素产生,形成外源性前列腺素启动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的循环,这些作用有利于终止妊娠,。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终止妊娠,具有很好的协调作用,可有效的软化宫颈,促宫颈成熟,缩短引产时间,有效减少产后出血、胎盘胎膜残留和孕妇的痛苦,且无副作用,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 翁梨驹.米非司酮的研究进展.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