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doc_第1页
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doc_第2页
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doc_第3页
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 【摘要】目的探讨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提高诊疗效率。方法将2007年3月-2010年3月入住我院的进行心肌梗死的患者,根据患者的表现及具体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有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组与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肌梗死部位、相关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患者的死亡率。结果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误诊率、并发症、死亡率均较有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高。结论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较困难,在临床工作中为避免误诊、漏诊应加强对患者的进行心电图及心肌酶的监测,以提高临床症状不明显患者的诊断及治疗。 【关键词】无痛性心肌梗死诊治预后疗效误诊 临床统计,我国心肌梗死的患者数量正在逐年增多,同时死于心肌梗死患者的人数也在逐年上升1。其中尤其是无明显临床表现的心肌梗死患者,对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扰,从而延误了患者的治疗时机2。为此本文对比观察有痛性心肌梗死及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相关情况,总结经验,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具体工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本文所观察的98例患者均为2007年3月-2010年3月入住我院的进行心肌梗死的患者,患者年龄在46-78岁,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6例。所有患者入院前均进行心电图、心肌酶等相关检查,并符合1997年WHO有关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3。 1.2方法 按照心肌梗死的具体分类,将患者分为有痛性心肌梗死及无痛性心肌梗死两组。属于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30例患者均符合以下相关的诊断标准,如:(1)患者无明显胸前区及其他部位的疼痛及不适;(2)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剩余的68例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有明显的心前区的疼痛及不适的临床表现,将此68例患者归为有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病变部位、并发症、及其临床死亡率。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所观察的两组患者的情况比较择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采用X检验,约定当P<0.01表示两组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比较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心肌梗死的病变部位,并将结果统计为 表一:2.2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并将结果统计为表二:由表二可得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明显高于有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病率。P<0.01,有统计学意义。 同时,跟踪记录了两组患者的死亡人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结果为:30例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治疗无效死亡的患者为7例,患者的死亡率高达23%,有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人数为5人,患者的死亡率为7%。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人们对身体状况的关注,以及对相关疾病的了解,有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当患者有胸前区的疼痛或不适感时,即能够引起患者及家属的强烈重视,从而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缓解病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然而,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缺乏相应的临床表现,诊断受医院条件以及医生的临床经验影响,甚至被误诊为消化性溃疡等治疗而延误了最好的治疗时机,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4。然而据统计5,临床上心肌梗死患者中,大约有10-20%的患者为无痛性心肌梗死,通常在没有任何症状下发病,并且患者的病情发展较快,且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也有学者认为而,正是糖尿病病变引起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较为严重,累计患者的血管较多、病变范围广泛,导致患者的心肌缺血、缺氧,造成患者感觉迟钝,因此患者在发病时无明显的疼痛及不适的感觉。然而,感觉神经的麻痹却掩盖了病情的恶化,患者通常以休克、心衰、猝死等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由此可见,临床上需加大对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的辨别、对每一类疑是病例认真进行各项检查,以房误诊及漏诊,从而为无痛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争取较多的时间。 参考文献 1宋锁英,常慧敏.心肌梗死误诊分析.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10). 2李炳芳,陈丽,杜淼聪.无痛性心肌梗死的探讨及护理.卫生职业教育,2007,(05). 3TotsumeK,TakahashiK,AnharaZ,etal.RoleofurotensininpatientsondialysisJ.Lancet,2001,358(928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