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doc_第4页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 三 年级 数学 集体备课主备人: 总课时:5课题走进天文馆信息窗1课型新授课 时1,2教学目标设 计1、 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2、 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感受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3、 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空间想象力,培养探索精神。教学重点难 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准备教 学 流 程 设 计教师、学生活动内容、方式二次创作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神州”六号飞船成功遨游太空这件事吗?让我们再一起来回忆一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课件播放神六发射成功的录像)谈话: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感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天文馆,去领略那神奇的太空世界,好吗?谈话:同学们来到天文馆前,他们都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58页信息图)二、探索新知1、认识24时计时法。谈话:认真观察这幅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谈话: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咱们一块来研究好吗?教师出示:15:00是几时?(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话:想一想,时针指着5时,表示的会是什么时刻呢?时针指着8呢?指着10呢?怎样表示才能让人看得清楚、明白?小结:人们为了计时方便,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谈话: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用24时计时法的?2、小练习。请你说出下面时刻的实际意义。16时 21时 19时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课件出示第59页三幅图)练习时,重点引导学生区分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区别。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谈话:下面,我们来对口令,我说时刻,你来判断他用的是哪种计时并把他转化成另一种计时法吗?题目:上午9时 凌晨3时 晚上9时 14时 7时引导学生分组利用学具反复练习。3、简单的时间计算。谈话:下面咱们一起来解决“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的问题。同学们先自己思考,然后把你们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看你们都能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学生交流方法)谈话:同学们,晚上你们一般几时睡觉?昨天晚上你们是几时睡觉的?今天早上又是几时起床的?你睡了多长时间?学生回忆、交流,重点说一说“睡了多长时间”的计算方法。三、总结反思第二课时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参观了天文馆,学习了24时计时法。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要用到24时计时法,你能说说在哪里见到过使用了24时计时法?(生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好吗?一、动手动脑 你说我拨1、游戏“你说我拨”。谈话: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你说我拨”。请学生拿出学具盒中的模型钟表,同位合作,一个同学用“24时计时法”说出一个时刻,同位在模型钟表上表示出这个时刻。然后同位互换,如此3遍,开始。(教师巡视)2、集体交流,请一组同学上台演示。二、走进生活 解决问题谈话:同学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24时计时法,下面我们看看金喇叭广播电台的播音时间表(课件出示)(课本自主练习4)金喇叭广播电台播音时间表第一次5:307:30第二次11:0013:30第三次17:3020:30第(1)问可以指名口答。第(2)问让全班学生独立完成,对学生易错的地方要提醒注意。如:计算三次播音时间,时、分间的进率是60。然后集体交流。第(3)问可先提问4:50改为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是多少?再让全班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下面是北京时间与东京时间对照表。(课本自主练习5)教师应简单介绍由于地球的自转各国出现时差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来介绍给同学。然后,让学生独立观察时间表,找出变化规律,再进行独立解答,最后集体交流。3课件出示题目(课本自主练习6)这道题有难度,因此可以先同位合作、讨论,分析题意,弄清水路长与时间和船速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推算时间。解答方法可能有多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到简便合理的方法。三、拓展练习 提高能力出示题目:自主练习第7题。(1)小组合作,讨论(2)全班同学集体交流该题的难度较大,在小组合作前脚时刻引导学生分两段计算时间。如计算济南北京的火车从22:45到次日6:37的全程运行时间时,因24:00既是前一天的结束,也是新一天的开始,可以24:00为界分两段计算时间,然后合起来求行使全程的时间。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小学 三 年级 数学 集体备课主备人: 总课时:5课题走进天文馆信息窗2课型新授课 时3,4教学目标设 计1、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同时,受到科普教育。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教学重点难 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教 学 流 程 设 计教师、学生活动内容、方式二次创作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三球运动”的动画演示,和学生一起回忆儿歌太阳地球月亮,引入新课 “年 月 日”。 老师和同学一边做动作一边唱:“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然后老师用课件演示并向学生解释:“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一年,月亮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一月;同时,地球还在不停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大约是一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年 月 日”的有关知识。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识年、月、日 (1)引导探索 谈话:出示年历卡,说说通过年历卡,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学生交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手中的年历卡,分组观察、讨论,找出年历卡中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多?(2)小组讨论(3)学生交流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完善板书: 31天:1、3、5、7、8、10、12 大月 30天:4、6、9、11 小月一年有12个月 29天:2月 闰年 特殊月28天: 平年教师应交代清楚:二月份是28 天的这一年,人们把它叫做平年。 二月份是29 天的这一年,人们把它叫做闰年。 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几个特殊月?2、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年、月、日(1)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研究年历卡片,学到这么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同学们在2007年的年历卡上找到国庆节这一天。你是怎样找到这一天?再找出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等。 请你想想今年有哪些让你高兴、难忘或值得庆祝的日子?在今年的年历卡上圈出来。如:父母的生日、妇女节、教师节、建军节、元旦、春节、圣诞节等。 学生交流,并说出为什么?在此渗透情感教育。(2)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看年历卡,而且通过年历卡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现在,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想一想,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是一年?谁能举例说说?谈话: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是一个月呢?一日呢?3、教学记忆大小月的方法谈话:你有什么好方法记忆各月的天数?(1)左拳记忆法(尝试让学生教,再集体教)(2)歌诀法 (出示投影)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整。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学生记忆)师应指明:“腊月”指的是十二月,“冬月”指的是十一月。4、教学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1)观察年历卡,看看你年历卡上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把观察到的结果告诉同桌。谁能说说应该怎样判断平年、闰年?(2)引导学生探究 A、谈话:同学们通过看年历卡能判断平年、闰年,如果没有年历卡,应怎样判断呢?现在,我们做个小游戏:老师不看年历卡,只要你说出年历卡上的年份,老师能很快判断出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不信,我们试试看!(学生说年份,老师判断) 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好,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不看年历卡片就能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B、请同学们观察19802006年二月份的天数,看看平年、闰年的出现有没有规律,有什么规律?(小组讨论)年份二月的天数 年份二月的天数 年份二月的天数 1980年29 天1989年28 天1998年28 天1981年28 天1990年28 天1999年28 天1982年28 天1991年28 天2000年29 天1983年28 天1992年29 天2001年28 天1984年29 天1993年28 天2002年28 天1985年28 天1994年28 天2003年28 天1986年28 天1995年28 天2004年29天1987年28 天1996年29 天2005年28天1988年29 天1997年28 天2006年28天C、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平年、闰年的出现跟数字4有密切的关系。D、请你用所有的年份都除以4,看看会有什么结果?(分小组合作,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E、说一说:如果给你一个年份,你想怎样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3)考一考:请你判断哪是平年?哪是闰年? 1984、1990、1996、2000、1900、2008、2100 1900年是闰年吗?看年历卡,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教师应指出:因为像1900年这样是整百年份有点特殊,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算算1900除以400有没有余数?确定1900年是平年。 这个问题和宇宙中三个星球的运动是有关系。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看看太阳、地球、月亮在宇宙中怎样运行的?师解说: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圈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将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这样,每过4年差不多就要多出1天来,把这1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闰年。谈话:对这方面知识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查阅一下十万个为什么(4)总结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学生相互补充) 引导学生运用歌诀记忆:“四年一闰,一百年不闰,四百年才闰。”(出示投影)4、教学计算全年的天数(1)师:大家都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和每个月的天数,那么你能计算出全年的天数吗?(小组讨论并计算)(2)学生汇报:(以平年为例) 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 317 + 304 + 28=365 3112 - 7=365 3012 + 5=365 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运用简便的计算方法。(3)谈话:为什么有的年份是365天,而有的年份是366天?(学生思考后说出原因)三、实践应用,内化新知1、填空。(1)今年一、二、三月一共有( )天。(2)五月份有( )个星期零( )天。(3)北京奥运会将于( )年召开,这一年是( )年,有( )天。(4)今天是2月28日,离儿童节还有( )天。2、判断(学生出示反馈牌) (1) 每年都是365天。 (2) 今天是9月1日,明天是国庆节。 (3) 凡是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都是闰年。 3、想一想 小明说:“我今年12岁,可我只过了3个生日。”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40 分钟的课堂学习马上就要结束了,你愿意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告诉大家吗?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用的年里都是科学家编制出来的。其实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能成为小科学家,编出合格的明年一月份的日历。不过,请同学们编日历前先看看今年最后一天日历,明天我等着同学们的好消息!作业:自主练习13题第2课时一、巩固旧知 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年”的知识,对于“年”的知识,你们都了解了哪些?咱们一起交流交流。(课件出示情境图)谈话:同学们学得可真认真,学会了这么多有用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日”的知识。 (板书课题:日)二、探索新知 解决问题1、教学教材第二个绿点。(1)出示课件,展示地球在公转的同时也在进行自转。(没有课件的其实可以借用科学教具地球的公转与自转)谈话: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在绕着太阳公转的同时,其自身也在怎样的运动呢?生交流后明确:地球在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地球自转一周就是一天。师讲授: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大约是1日。从今天零时到明天零时正好是1日。1日是24时。(板书:1日24时)(2)师拿出钟表模型。谈话:1日是24时,钟表的时针走几圈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来拨一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拨钟表时针)学生完成后明确:时针走两圈正好是1日。(板书:1日24时 时针走两圈)(3)练习:P63第4题(出示课件)谈话:看来女同学要给男同学提几个问题了。比方说:请一名女生读黑板上的一日,请一名男生回答。用此方法请女生读题,请男生回答。2、教学世纪。谈话:同学们,刚才你们做得可真好!现在呀,电脑小博士有话要说了!(播放课件:比年大的时间单位还有世纪,你知道世纪是怎么回事吗?)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世纪的知识。教师适时总结:1世纪100年。同学们是21世纪的新人,大家要努力学习,做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巩固练习 发展技能1、填一填。(P64第5题)5月份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做呀!大家能帮帮他吗?先自己把你计算出的结果写在书上吧!学生做完后,指导学生进行订正。今天是5月22日,10天前他参加了运动会,10天前是5月几日呀?你是怎样算的?2、教学季度(P64第6题)(1)同学们,这道题出现了季度,什么是季度呢?你能从读书中找到答案吗?请大家读书P64第6题。(通过学生自主读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读书寻找答案的能力)学生读书后找到答案并读书:一年有4个季度,每个季度有3个月。第一季度包括1月、2月、3月。(2)谈话:第一季度包括1月、2月、3月,那第二季度包括哪几个月呢?那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呢?(采用学生抢答的形式,可以让全体学生更好的掌握季度这一概念)(3)你们回答得可真好呀!第一季度包括1月、2月和3月,你能算出今年的第一季度有多少天吗?学生思索后,可能有的学生能首先想到今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这样的学生要及时表扬。正确答案:平年:90天,闰年:91天。(4)我们又学了季度这样一个时间单位。我们现在一共知道哪些时间单位了呢?(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板书,注意按一定的顺序:世纪年月日时分秒)3、张健横渡渤海。2000年8月8日7时50分,北京体育学院教师张健从旅顺(课件出示旅顺)出发,横渡渤海海峡(课件出示“渤海海峡”),8月10日10时22分在蓬莱(课件出示“蓬莱”)登陆。他是我国第一位横渡渤海海峡的人。他横渡渤海海峡一共用了多少时间?谈话:张健老师多棒呀!你们会游泳吗?你能连续游多长时间?张健老师游了50多个小时,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呀!只要能克服困难,不断的挑战自已,才能战胜自己!4、知识长廊。出示课件:电脑博士阅读。(一年有多少天?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地球绕太阳转一周需要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将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这样,每过4年差不多就攀出一天来,把这1天加在2月份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闰年。我国古代人很早就知道一年有365天还多1/4天。5、编制月历表。今年的5月1日是星期()。推算一下,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是星期()。根据上面的信息编制今年6月份的月历表。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谈话:要编制六月份的月历表,必须知道什么呀?怎么才能求出来呢?请大家回家后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四、课堂小结 巩固新知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小学 三 年级 数学 集体备课主备人: 总课时:5课题走进天文馆我学会了吗课型新授课 时5教学目标设 计1、通过情境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巩固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的品质教学重点难 点通过情境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巩固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教学准备教 学 流 程 设 计教师、学生活动内容、方式二次创作一、创设情境谈话:据老师所知很多同学参加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你们都参加了哪些兴趣小组,在活动中又学到哪些课外知识?(学生自由发言)二、解决问题1、出示第65页第1题情境图谈话:手工小组的同学们正在进行手工制作,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1) 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这个月有多少天?(2) 猜一猜,小丽制作的可能是哪个月的月历卡?(3) 明明制作的年历卡上2月份有多少天?(4) 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在哪天? 2、解决问题。谈话: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1)5月份有多少天?你还知道哪些月份和5月份的天数一样?这些月份叫什么月份?(2)小丽制作的可能是哪个月的月历卡?这些月份叫什么?你是怎么记住大小月的?(让学生介绍儿歌、拳头等记忆方法)(3)明明制作的年历卡上2月份有多少天?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回顾平年、闰年的相关知识)(4)说说你知道的节日,在年历卡上找出自己的生日,爸爸妈妈的生日。(孩子们都会很快找到自己的生日,对于父母的生日部分孩子是记不住或根本不知道。)谈话:同学们,爸爸妈妈时时刻刻都在为我们操劳,每年都会给我们过生日,从不会忘记,可是我们却没有记住他们的生日这样应该吗?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学生畅所欲言)表扬那些记住父母生日的同学,希望其他同学能像他们一样体谅父母,懂得感恩,做一名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3、科技小组活动。谈话:科技小组的同学在假期也安排了丰富的活动 (出示第65页第2题的图和表格)出示问题:(1)小刚周五坐自行车去看月球探险记,13:00出发,能准时到达吗?(2)他周六坐公交车去看神秘的天体黑洞。如果公交车每分钟行1千米,最晚几时出发才不会迟到?(3) 同位交流讨论,全班汇报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场次时间,用24时计时法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答第二个问题时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准确的表达要解决最晚几时出发才不会迟到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如果表达不完整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最后让小组同学评价一下谁的表达最完整最清楚。三、拓展活动1、猜一猜课件出示:过生日的场景小红:我的生日是一年的倒数第三天。小刚:我的生日是第三季度的第一天。小美:我的生日在教师节前两天。小明:我的生日是八月的最后一天。小华:我今年12岁,只过了3个生日。根据小朋友的话,你能猜出他们的生日各是几月几日吗?把你的生日也变成一句这样的话,让小组里的同学猜一猜你的生日是哪天?四、总结深化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小学 三 年级 数学 集体备课主备人: 总课时:6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信息窗1课型新授课 时1,2,3教学目标设 计1、结合具体情景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2、能用学过的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难 点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学准备教 学 流 程 设 计教师、学生活动内容、方式二次创作第1课时一、从生活中感知,引出小数。1、初步认识小数。谈话:同学们,生活中你们见过这样的数吗?课件出示:0.32.514.3 1.25谈话:在哪里见过?(超市) 指出:这样的数叫小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2、认识小数点。谈话:老师把屏幕上的数再写一遍,大家仔细看。(故意不写小数点)谈话:写得对吗?学生纠正,顺势指出,这个点就叫小数点,它把小数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3、小数的读法。让学生尝试读出小数,教师纠正。谈话:对!在读小数的时候,小圆点也就是小数点前面的整数部分就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再依次读出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字。4、练习。读一读。(1)一只蜂鸟的体重为2.1克,一只麻雀的体重比蜂鸟的50倍多1克。(2)、雷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0.3千米。(3)、人体正常体温是36.5摄氏度-37.5摄氏度。(4)、88层的上海金茂大厦高420.5米,是目前我国第一、世界第三的高楼。(5)、我国国土总面积为959.69万平方千米。(6)、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二、主动探究,理解小数1、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谈话:看来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课前老师从日常家居中也搜集到一组有关小数的信息,我们一起看一下。课件出示第一副情景图:居室中吊灯离地面高度不应低于2.5米。白炽灯与桌面的适宜距离是:1米(60瓦),0.5米(40瓦),0.3米(25瓦)。指名读。谈话:有疑问吗?生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的问题真不错,我们先来看信息当中提到40瓦白炽灯与桌面的适宜距离是0.5米,根据你们的经验你认为0.5米有多长?(学生发表意见)谈话:不要急!我们先来研究0.1米有多长,就能知道0.5米有多长了。每个小组都有一个1米长的纸条,听清要求:小组合作,把一米长的纸条平均折一折、画一画,并标出 米。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谈话:哪个小组说说你们是怎样做的?(23组)师边课件演示边说:我们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也是 米,还可以用小数0.1米表示。板书:1分米 米0.1米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课件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都是 米,也就是0.1米。(集体读)谈话:那么,3分米等于多少米呢?(边听学生汇报边板书)5分米、8分米呢? 现在知道0.5米有多长了吗?(指名说)问:你发现了什么?师总结:我们看,像这样十分之几的分数,就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练习:用分数、小数表示阴影部分。(自主联系68页第3题1、2个)2、初步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出示第二副情景图单人沙发座前宽度不应小于0.48米,座前的深度应在0.4米左右。沙发腿垫脚的高度应在0.030.08米之间。指名读。 问:要知道0.48米 0.03米 0.08米有多长,得先知道什么?(生:0.01米有多长)1100借助米尺,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上台展示。课件演示: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也是 米,还可以用小数0.01表示。也就是说板书:1厘米 米0.01米1100通过这个活动我们知道了,课件出示齐读: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 米,也就是0.01 米。 说一说 0.03米、0.08米、0.48米是多长?生说师板书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什么?师总结:我们看,像这样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3、练习:用分数和小数表示阴影部分。(自主联系68页第3题3、4个)小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练习巩固 1、小猫捉鱼,把相等的分数和小数联起来。 0.1 0.4 0.07 0.8 0.01 1/10 4/10 7/100 8/10 1/100 2、涂一涂,用阴影把分数表示出来。 0.6 0.19 0.06 3、填空,你能用小数表示吗 3分米=( )米9角( )元19厘米=( )米 7分()元6厘米()分米 6分()角四、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今后我们会更深入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第2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读出小数(自主练习第68页1题)2、指名说说0.3和0.07的意义。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书房中的一些小数,知道了白炽灯与桌面的适宜距离是:1米(60瓦)、0.5米(40瓦)、0.3米(25瓦),从这些信息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提出问题,学习新课谈话:刚才,大家提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真不错!今天我们只解决“0.5米和0.3米比,那个长?”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2、小组代表汇报各组的比较方法。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通过意义比较 利用数轴比较 利用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类推 利用感性经验:亮灯泡应离桌面远,暗灯泡应离桌面近3、说出理由。谈话:选出你最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说一说为什么?4、请你比较0.25和0.3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三、巩固新知,解决问题四、总结新知,回顾整理第3课时一、系统提问,回顾整理谈话: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哪些知识?你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二、独立完成,基本练习1、你能用小数表示吗?(课本第68页4题)先举例由学生讨论出不同的思路,再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量的大小。(课本第页题)独立完成,订正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三、走进生活,综合练习1、量一量,填一填。(课本第69页6题)2、将到文具店调查的各种笔的价格,用元作单位表示出来。(课本第页题)3、那种糖果最重?请你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小学 三 年级 数学 集体备课主备人: 总课时:5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信息窗2课型新授课 时4,5教学目标设 计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简单的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在运用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 点探索简单的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教 学 流 程 设 计教师、学生活动内容、方式二次创作第1课时一、交流信息,导入新课谈话: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回家实际测量一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出示表格),谁来说说你的测量结果?(学生交流)测量内容灶台的高度锅底到火口的距离抽油烟机离灶台的距离书桌的高度桌椅高度差测量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从本课的知识点,交流情况加以评价。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谈话: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江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组数据(出示信息图及数据),这些数据可都是通过科学验证得来的。1、独立思考:读一读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学生小组合作,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可能学生会提出以下问题:(1)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2)灶台的高度和抽油烟机离灶台的距离一共是多少米?(3)一张0.7米高的书桌,应该配多高的椅子?(4)书桌高度比抽油烟机离灶台的距离高多少米?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筛选问题并板书: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一张0.7米高的书桌,应该配多高的椅子?三、解决问题,探究新知1、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算式。板书: 0.7+0.6= 0.7-0.3=2、合作探索小数加法。谈话:仔细观察这个算式-0.7+0.6=? 你准备怎样计算? 请大家先独立试一试,再在小组内交流。可能学生会出现如下算法:(1) 0.7米=7分米 06米=6分米 7+6=13(分米) 13分米=1.3米(2)把小数化成分数后计算 07米=7/10米 06米=6/10米 7/10米+6/10米=13/10米=13米(3) 竖式计算: 米 分米 0 7 + 0 61 3组织学生交流,教师评价。3、教学竖式计算。引导学生关注竖式计算,讨论:这样写对不对呢?得出:07米和06米不够一米,所以整数部分是0;根据米和分米的关系把数位对齐写出竖式。提问:应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将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过来,说明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计算时是怎样想的,启发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思考:计算小数加法和计算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结:计算小数加法要注意什么?4、自主探索小数减法谈话:你能用我们计算小数加法的方法,试着做一做这道小数减法题吗?(绿点标示问题:0.7-0.3= )做完之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可能学生会出现和计算小数加法同样的方法,注意算法多样化)学生汇报,自己总结,优化算法,教师重点引导理解小数减法的意义,明白算理,掌握算法。重点讨论: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计算小数减法和计算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小结:计算小数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5、学习整数减小数谈话:你知道1米比0.3米长多少吗?(同桌互相讨论,独立解答)交流:10分米减3分米等于7分米,7分米就是0.7米;用竖式计算。(对“1写成1.0”,学生可能想不到,教师可以借助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四、自主练习、巩固新知1、算一算(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学生以比赛闯关的形式,进行计算,哪个小组做得快做得对获胜。2、解决问题(自主练习第3题)谈话: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吗?学生提问题,独立解决,集体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说说是怎样想的。五、总结提高,课后延伸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能告诉大家要注意些什么吗?2、星期天,开展争当“小管家”活动,帮助爸爸妈妈到市场买菜或到超市买东西,并记录、计算家庭支出情况,下周向老师和同学汇报。第2课时一、回顾导入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回答)你愿意用学到本领解决问题吗?二、联系实际,巩固深化谈话:现在,老师要带领大家去参观知识殿堂,但必须闯关成功才能拿到入场券,你们有信心吗?1、小试身手(1)算一算0.3+0.5= 1.3-0.6= 3.5+2.3= 1-0.6= 1.7+0.3=0.9-0.8= 2.7-1.5= 2.6+0.5= 1.1+0.9= 1.3-0.6=2.6-1.2= 1.8-1.6= 2.5+0.8= 2-0.8= 1.9+0.2=(2)连一连(自主练习第4题)1250元 0.01米 0.7元 0.05米7/10元 5厘米 1厘米 12元5角 2、我会计算(自主练习第3题)水果种类单价(元/千克)数量(千克)总价(元)西瓜20036720葡萄25018450香蕉42020840(1)每千克香蕉的价钱比葡萄多多少元?(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让学生明白数量、单价和总价的含义,理解了数量关系之后再解决问题。3、智力比拼(自主练习第5题) 第一小组身高统计表姓名李小龙王亮刘艺周林张丽孙志刚身高(米)136144138145150142谈话:(1)王亮和李小龙比,谁高? (2)你能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这组同学的身高吗? (3)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三、扩展练习1、 比一比,谁的故事最精彩(自主练习第6题)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并表述情境图中的故事情节,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问题。2、综合趣味练习谈话:想一想,这些动物一次运过河,至少要用几只船?引导学生先在小组内商量,寻找解决办法,然后集体交流。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谈话: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经顺利地拿到了知识殿堂的入场券。让我们尽情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吧!谈话:在我们的生活里,还有许多需要用小数解决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认真发现,做生活的有心人。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小学 三 年级 数学 集体备课主备人: 总课时:6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我学会了吗课型新授课 时6教学目标设 计1、结合情境图中所展示的数学信息,在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2、通过巩固、梳理本单元知识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 点教学准备教 学 流 程 设 计教师、学生活动内容、方式二次创作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谈话:今天动物园里有一场比赛,想请同学们当小裁判,愿意去吗?(出示情境图)看,比赛已经开始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学生说)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1)1、2、3号海豚谁跳的最高?给他们排排名次。(2)兔子和猴子的尾巴谁的短?短了多少?(3)企鹅和鲸鱼比赛游泳,谁游得快?教师有选择的把有关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二、合作交流,梳理知识1、回忆知识。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第六单元中学习的小数的知识来解决。回想一下,在这一单元中,你都学了哪些知识?请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会整理所学的知识,可对照课本来梳理回顾。2、梳理知识。小组合作交流,梳理知识点(给足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总结) 3、全班交流,构建知识网络。在全班展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板书:小数的意义、比较大小、小数的加减法。三、独立探索 巩固知识 1、谈话:同学们学会了这么多的本领,你能充分利用好你的本领当一名合格的小裁判吗?解决黑板上的问题。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3、学生进行交流,评选合格的小裁判。(在学生进行交流时,都要说明自己的想法,是怎样想的?利用到了哪些有关小数的知识?)四、拓展延伸 解决问题(一) 填一填。1、用小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写作:( ) ( ) ( ) 读作:( ) ( ) ( )2、用小数表示。(二) 解决问题。(课件出示:) 第一小组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姓名李明陈晨王薇杨阳刘一刚身高1.42米1.51米1.28米1.47米1.39米谈话:看,表中呈现了第一小组同学的身高情况。(1)最高的同学是谁?最矮的同学是谁呢?(学生比较口答,要说出比较的方法)(2)最高的同学与最矮的同学差了多少米?(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在小组里互相交流、解答一下。(学生提问题、解答问题)(三)找一找五、评价总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小学 三 年级 数学 集体备课主备人: 总课时:4课题小教练信息窗1课型新授课 时1,2教学目标设 计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2、能发现并提出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重点难 点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教学准备教 学 流 程 设 计教师、学生活动内容、方式二次创作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你们都了解关于篮球比赛的什么知识?其实在解决篮球比赛中的一些问题要用到很多数学知识。二、探索新知1、(多媒体展示课本信息窗中的情景图。)谈话:看,蓝队和红队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突然,蓝队的5号队员腿抽筋了,跑不动了,他还是本队的主力得分队员,怎么办?篮队还有7号和8号两名替补队员,换谁上场呢?根据什么?学生会说出很多理由。谈话:同学们考虑的这些因素,都很有道理。但是5号队员是主力得分队员,替换他的队员的主要任务是得分,所以我们应该主要从得分能力方面来考虑,对吗?以下是这两名替补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大屏幕展示得分统计表)2、谈话:根据这些得分情况,请你动脑想办法比较出谁的得分能力高?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再在小组中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想法有:() 换号队员上场,因为号队员在小组赛中一共得了分,号队员在小组赛中才得了分,号队员得分多,所以应该换号队员上场。() 因为两名队员上场次数不一样,用总分不公平应该比较平均得分。师生共同辩论各种方法的优劣。引导学生体会到算平均得分是最合理的一种方法。3、谈话:怎样算他们的平均得分?谈话: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到台前展示一下?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 把两人得分制成条形统计图,在统计图上进行移多补少。() 把两人在小组赛中的得分合起来,再用参加的场次去除。引导学生理解在统计图上移多补少法和计算的方法。4、讨论:10分是8号队员哪场比赛的得分?11分是7号队员哪场比赛的得分?引导学生融解平均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白10分和11分不是8号队员和7号队员在哪一场比赛中的得分而是反映他们在所有比赛中的整体得分情况。谈话:现在你们认为应该换谁上场?三、拓展应用1、课本77页自主练习第1题:移一移,使它们同样高。2、课本78页自主练习第3题:哪个小组成绩好一些?3、小明身高125厘米,如果他跌进一个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水塘里会有危险吗?请运用今天所学知识来分析一下。第 二 课 时一、 理解意义1、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平均数,也知道了如何求平均数,请大家先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平均数这个知识的?(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理解,也可以举例说明,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2、谈话:同学们,生活中经常遇到有关平均数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请大家轻声地把问题读一读,思考之后,可以和同座交流自己的看法。(1)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米,小强身高1.2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池肯定安全。( ) (2)城南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