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复习必修三2010--1--3专题.ppt_第1页
会考复习必修三2010--1--3专题.ppt_第2页
会考复习必修三2010--1--3专题.ppt_第3页
会考复习必修三2010--1--3专题.ppt_第4页
会考复习必修三2010--1--3专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三会考复习,儒家,“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制天命而用之”,“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荀子,儒,思考:孔子、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C),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儒学思想的基本观点,如仁、礼等核心思想。是儒家思想的创立者。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进一步提出了道德有四种规范;发挥孔子德治思想,提出仁政学说、民贵君轻学说。 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他对礼的思想进入了深入讨论,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道,观点主张,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作 用,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法,墨家:墨翟,“兼相爱、交相利”,主张:,非攻 尚贤 尚同 非乐 非命 节葬 节用,特点 :,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核心:,墨,一、罢黜百家,倡导儒学(b b) 1、背景: 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得到巩固。 集权专制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汉武帝起用儒学之士,咨询治国方略。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和汉武帝对文化的改革。,第2课 儒学的兴起,2、经过: (1)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进行文化体制改革: 内容: 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 政策及时“更化”。 认为“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 核心: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禁绝与舒畅学相异的学术。以文化“一统”维护政治的“一统”。,3、影响: 消极: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积极:儒学地位上升的同时,汉朝也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这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深远影响:汉武帝起,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有深远影响。,二、太学的出现(a a) 1、创建:西汉、汉武帝。 2、影响:,性质:它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它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有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儒学传播与发展。 改变了大官僚等垄断官位的情形。,第3课 宋明理学,一、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a b) 1、程朱理学: (1)北宋“二程”(程颐、程颢)理学的开创者 “二程”的思想观点: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能获得“孔颜之乐”。 (2)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庞大严密的理学体系。,朱熹的思想观点,:,2、陆王心学推进理学的新发展 (1)陆王心学含义: 指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影响: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2)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南宋)。 思想观点: 哲学:提出“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伦理:“发明本心”。 影响: 陆九渊的思想言论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引起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3)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明代),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世称阳明先生。 思想观点: 哲学思想: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心,因此,灵明即天理,即本心和良知。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即理)。 伦理观: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知行合一”。,一、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a c) 黄宗羲:浙东学派的创立者。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1、主张:(1)政治:思想的最精彩处,是敢于批判君主专制。(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提出君臣平等思想。(君臣是一起抬木头的人) 主张限制君权。(废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学校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不以天子之是非为是非,“公其是非于学校”) (2)经济: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2、黄宗羲的思想影响: 工商皆本的思想,实质上是明朝末年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 他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他的思想与当时其他思想家的思想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二、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a b),3、思想影响: 虽然他的思想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但他改革弊政、拨乱反正的愿望十分强烈。 他的思想与当时其他思想家的思想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三、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a b),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b c) 1、发明: 考古表明,可能在西汉早期。 书写材料:西汉时期,帛、竹、木、纸四种文书用品并存。 2、改进:东汉的蔡伦造成“蔡侯纸”(公元105年)。 3、影响:,二、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a c) 1、发明: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称做“司南”(韩非子提到过。) 2、应用及意义: 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北宋萍洲可谈和南宋梦梁录都提到它在航海中的应用。) 指南针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世界:指南针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a c) 1、发明: 古代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发明准备了条件。东晋葛洪的抱朴子 仙药中已提到“火药”。 2、使用: 唐末、宋初:军事、战争中已经使用火药箭。随后又出现了火炮、火箭、火球等。 明朝: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在当时都是世界最先进的。 3、影响: 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世界各地。 火药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四、印刷术的发明、进步及其影响(a c) 1、发明、进步历程: (1)公元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作用: (3)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字盘。 (4)明代中期,铜活字得到较多应用。 2、活字印刷术的作用和影响: 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节省了雕板的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传播。 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第2课 中国的古代艺术,一、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a a) 1、汉字的起源: 比甲骨文更早的刻画在陶器上的简单符号,有人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商代的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2、汉字的发展,形成了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小篆:创始于秦代。 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 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 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 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特点:把中国书法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二、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a a) 1、东晋: 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号称“书圣”。代表作有兰亭序、丧乱贴(如图)等。 2、唐代: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如图为柳书玄秘塔碑)。 怀素、张旭之则擅长狂草。 3、宋朝: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三、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a b) 国画的基本特征: 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类型多样。 山水画是国画的精粹,通常描绘自然风景,特别讲究布局构图,普遍有气势雄伟、意境深远的特色。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创作上注重传达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不拘泥于逼真摹写景物。 文人画(士大夫画)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注重诗意。融诗、书、印等多种艺术于一体。 “画有有诗”是诸多中国画杰作的共同特点。,第3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一、诗经、离骚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a b) 二、“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a b) 三、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a b) 四、明清四大长篇小说(a b) 明清四大长篇小说反映的时代特征: 古典小说繁荣的黄金时代,反映了明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市民阶层文化的心理需求。 西游记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清代红楼梦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背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主题:中国向何处去? 方式:向西方学习 过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西学东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迈出近代学习西方第一步。,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睁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后),四洲志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杂志。,海国图志第一部中国人编纂的世界史地著作。,学习西方的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借经学、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 复,维新变法(19世纪90年代),一场猛烈的矛头指向封建传统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