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学建议 江苏省高中生物教学研讨会(徐州)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南京 郄银东 (Email:) (2007年12月21日),一、抽样测试题评析,抽样测试(第46题)成绩简况:,抽样测试第4题 :红绿色盲是一种人类遗传病,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对该校04、05、06、07级学生中红绿色盲发病情况进行调查。 (1)请你设计一表格,记录调查结果。 (2)假设调查人数共3000人(男性1 450人,女性1 550人),调查结果发现有色盲患者43人(男性41人,女性2人),如果在该人群中还有30个携带者,则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为 。 (3)在调查中发现02级某男生为色盲,该兴趣小组又对他的家庭进了调查并绘出了该家庭的遗传系谱图(下图),2和3为异卵双生(即由两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如果红绿色盲基因用B、b表示,请分析回答 3为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为 ,2的基因型为 。 (错:Bb、XBXb;XBXB、XBXb;XBXB和XBXb ) 5到了婚育年龄,如果你是医生,站在优生的角度对她将有哪些建议: 。 基因检测可以确定胎儿的基因型,1与一表现正常的女子结婚,女子怀孕后到医院进行产前诊断,为确定所孕男性胎儿是否携带色盲致病基因,你认为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吗? ,为什么?_ 。,抽样测试第4题评析:,抽样测试第5题 :分析下列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1)人类的正常血红蛋白(HbA)链第63位氨基酸是组氨酸,其密码子为CAU或CAC。当链第63位组氨酸被酪氨酸(UAU或UAC)替代后,出现异常血红蛋白(HbM),导致一种贫血症;链第63位组氨酸被精氨酸(CGU或CGC)所替代而产生的异常血红蛋白(HbZ)将引起另一种贫血症。 写出正常血红蛋白基因中,决定链第63位组氨酸密码子的碱基对组成。 在决定链第63位组氨酸密码子的DNA三个碱基对中,任意一个碱基对发生变化都将产生异常的血红蛋白吗?为什么? (2)如表是DNA分子中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的某一部分。已知氨基酸及其对应的密码子如下:组氨酸(CAC)、苏氨酸(ACG)、赖氨酸(AAG)、半胱氨酸(UGC)、缬氨酸(GUG)、苯丙氨酸(UUC)。 核糖体中的RNA来自细胞核中 结构。从表中可知,在该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信使RNA是以DNA分子的 链(a、b)为模板,通过 过程合成后,再通过 进入细胞质中核糖体上直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在蛋白质合成的同时还有代谢产物 生成。(知识内在联系和衔接) 蛋白质的合成需要 等条件。 从左到右,DNA的b链开始的三个碱基序列是 ,信使RNA上最后三个碱基序列是 ,第一个氨基酸的名称是 。,抽样测试第5题评析:考查内容:,抽样测试第6题 :,识图与绘图: (1)某生物种群迁居到一海岛上后,在海岛特定的环境条件长期选择下,若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如图1中曲线所示的变化趋势。 该图在同学们讨论中产生了如下几种观点: 观点1:认为该种群基因库中基因频率的 变化表示新物种已产生。 观点2: 物种中任何一种基因频率与 图1中曲线所示的变化趋势相同,都将 产生新物种。 观点3:认为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根据该图分析以上观点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 (2)该生物种群中(是一个体数量很大的种群),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Aa的个体占72,aa的个体占4。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 A和a基因频率变化趋势怎样?(用曲线图表示是),抽样测试第6题评析:考查内容:,第(1)问:观点1是对课文96页“现代进化理论的理解”以及考查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物种形成的关系。观点2考查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基因与性状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由几条不同多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就是由多种基因参与控制该蛋白质的合成,这一点在教学中应引起注意。另外,新物种的形成并不是一种基因频率变化引起的,而是由许多种基因变化的综合结果。);观点3考查学生对现代高科技育种成就的了解及其与新物种形成关系的认识。 第(2)问: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和绘图能力。解该题要通过计算确定A基因频率大于50%,a基因频率小于50%;作图的方式、单位和标注含意不遗漏。,一、必修2在高考中所处的地位 从2008年江苏省高考说明看,2008年高考对必修2遗传与进化(模块2)的要求比较高,教学中应引起特别注重 必修各模块考查内容等级要求的比较(见下页比较表),1、必修各模块考查内容等级要求的比较:,2、2008年江苏省考试说明中,首次明确的将“考试知识内容分不A、B、C三个等级要求”,其具体含义是: A、了解所列知识点,并能在相对简单的情 境中识别和使用他们。 B、理解所列知识及其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他们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C、在理解所列知识的基础上,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3、典型例题1:,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 ) A、氨基酸和核糖体 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 C、核苷酸和核糖体 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 等级要求:A ;含义:了解(知道) 考查内容:1、抗体是蛋白质; 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3、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藏、保鲜所需要的条件应为( ) A、低温、干燥、低氧 B、低温、湿度适中、低氧 C、高温、干燥、高氧 D、高温、湿度适中、高氧,典型例题2:,等级要求:B ;含义:理解、运用 考查内容:1、细胞呼吸及其原理的应用。 解析:蔬菜和水果的呼吸受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 保鲜过程不同于种子的保存,不仅需要通过低温、 低氧来降低其呼吸速率,还要保持一定的含水量。,典型例题3:,等级要求:C;含义:综合运用、分析、判断和推理 考查内容:1、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原理的理解与知识的运用能力; 2、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解析:本题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了4 组不同操作的实验。 第1、4 组,黑藻在适宜光照下光合作用较强,吸收较多的CO2, 使溶液呈碱性变蓝色;第2 组无黑藻,CO2不变,酸碱性不变; 第 3 组,黑藻在无光照时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CO2, 使溶液酸性增强而变黄色。,溴代麝香草酚蓝(BTB)是一种灵敏的酸碱指示剂,对光不敏感。其一定浓度的水溶液中性偏碱时呈淡蓝色,弱酸性时呈淡黄色。向4支试管分别注入5ml淡蓝色BTB水溶液,根据下表的处理顺序操作。注:“+”表示有,“”表示无。 在适宜黑藻生长的温度下放置2小时后,溶液呈淡蓝色的试管有( ) A、试管1 B、试管2 C、试管3 D、试管4,4、模块2“遗传与进化”中A级(了解)考查内容:,5、模块2:“遗传与进化”中B级(理解)考查内容:,6、模块2:“遗传与进化”中C级(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分析、判断和评价)考查内容:,7、必修2实验考查内容与课文中主要隐含实验:,三、教学建议 (一): 紧扣课程标准, 增强教学的有效性,2008年考试说明中指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体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考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中所涉及的考查内容,都是与考试内容知识标准紧扣的。要适应新课标理念所指导的生物教学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紧扣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考试要点;要体现当前教材多元化的特点,要兼顾“苏教版和人教版等教材知识特点”,使基础知识得到全面积累。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离不开基础知识,知识和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为了强化这方面工作,笔者将2008年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课程内容标准与相关知识的分布及其苏教版和人教版中相关知识的互补作用”解读如下:,2、1:遗传的细胞基础 (包括13条),2、2:遗传的分子基 础,2、2:遗传的分子基础,2、2:遗传的分子基础,2、2:遗传的分子基础,2、2:遗传的分子基础,2、3: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912条),2、4:生物的变异 (包括1317条),2、4:生物的变异,2、4:生物的变异,2、4:生物的变异,2、5:人类遗传病(包括1820条),2、5:人类遗传病,六、生物的进化 (包括2123条),(二) 注重知识衔接, 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典型例题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农药的产量和品种逐年增加,但害虫的抗药性也不断增强,对农作物危害仍然很严重。如近年来,棉铃虫在我国大面积暴发成灾,造成经济损失每年达1 00亿元以上。针对这种情况,江苏农科院开展“转基因抗虫棉的科技攻关研究,成功地将某种能产生抗虫毒蛋白细菌的抗虫基因导人棉花细胞中,得到的棉花新品种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高达80以上。就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以上技术遗传学原理是 。 (2)抗虫基因之所以能接到植物体内去,原因是 。若通过“转基因技术”只使一条染色体上接入了抗虫基因,则该基因遵循 定律遗传,该染色体上的抗虫基因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 定律遗传。 (3)“转基因抗虫棉”具有抗害虫的能力,这表明棉花体内产生了 物质。这个事实说明,害虫和植物共用一套 ,蛋白质合成的方式是 的。 (4)“转基因抗虫棉”抗害虫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可表示为 。 (5)该项科技成果在环境保护上的作用是 。 (6)科学家预言,此种“转基因抗虫棉”独立种植若干代以后,也将出现不抗虫的植株,此现象来源于 。 (7)基因导入工程技术已在多方面得到应用,请各举一例说明该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的正负面影响。,考查:知识能力:遗传学原理;DNA结构;遗传信息传递;遗传定律;生物的变异;生态知识等。 能力目标:关注高科技进展;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环保意识;关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等。 易错点:第(1)问:“遗传学原理”往往答成“遗传方法:基因工程”。其原因可能是“原理与方法”分不清,教学中强调不够。 第(2)问:对DNA结构知识应用能力不够。 第(3)问:性状与基因的关系认识不足。 第(6)问:对生物变异知识迁移能力不足。 第(7)问:平时没有关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等。 答案:(1)重组DNA技术 (2)细菌与棉花的DNA结构相同 基因分离定律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3)抗虫的毒蛋白 遗传密码 相同 (4)DNA(基因)RNA蛋白质 (5)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或生态平衡 (6)基因突变 (7)正面影响:基因诊断与治疗、转基因动植物与农牧业、环境监测、净化污染、生物制药等。负面影响:重组的基因可能使生物发生突变、生态遭破坏(减少生物多样性),滥用基因工程制造生物武器,重组基因的生物可能会产生一些难以预测的危害等。,为了有效增强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知识综合应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复习中应注重把握好章节知识内在联系与衔接。下面将必修2主要章节知识内在联系分析如下:,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的生物只有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才能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因而减数分裂是生物体繁衍及其物种稳定的基本保证。本章既是必修1的第五章第一节“细胞增殖”知识的延伸,也是必修2第三、五等章: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基础。,例题: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l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图3示某生物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若图3示某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据图推测,图3与图2细胞所代表的生物是同一物种吗? 。该物种的等位基因A和a位于染色体的位置(不考虑减数分裂中产生新的变异)可能是 ( ) AA位于上,a位于上 B、A位于上,a位于上 C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和上 D、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和上 (2)图l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 ,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 。 (3)图2中 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 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4)就图2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 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 。该细胞处于 分裂的 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 。 (5)假若图2乙的一个细胞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卵细胞种类和数量各是 ( ) A2,4 B1,1 C1,2 D4,4,考查:该题涉及减数分裂与遗传知识的整合 易错点: 第(1)问:要求学生具备不能正确依据图中染色体特点推测物种染色体数;对于每一物种染色体数目恒定性认识淡薄。审题不仔细,不能正确读图,可能误认为图3中有同源染色体。(图3为细胞减后期图,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无等位基因,即只有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分别位于由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上)。 第(2)(3)问:对曲线图与细胞结构图之间的关系缺乏正确理解;不注重读图(这一点希望教学中引起注意,实际上图表中每一个文字、每一个数字或每一个符号等,都是重要的解题依据),将图1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误认为是、核内DNA的“总量”。解决方法,最根本的思路是BC段对应的细胞有染色单体,DE段细胞没有染色单体。 若此曲线表示有丝分裂,则AB:有丝分裂间期;BC:有丝分裂前、中期(若纵轴为核内DNA总量,则BC表示有丝分裂前、中、后期);CD:有丝分裂后期;DE:有丝分裂末期。 若为减数分裂,则AB:表示初级精(卵)母细胞的形成;BC: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前的所有时期(即有染色单体的时期);C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第(4)问: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分子之间的数量关系认识不清;不能准确依据染色体变化特点判断减数分裂不同时期中的细胞名称。 第(5)问:没有读出题中“一个细胞”的含义;受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定势思维的干扰。 答案:(1)不是 D (2) 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着丝粒分裂 (3)乙、丙; 甲 (4) 8 1:2 减数第一次 后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5)B,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 本章内容中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重点。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前提,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既可以为掌握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打下基础,又可以为掌握后面“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等知识打下基础,还可以进一步复习巩固前面的“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知识。 在复习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中,让学生运用遗传基本规律去解决动植物育种和医学实践问题,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教学中要注重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比较、判断、综合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科学探究的正确设计思路;科研成果的取得需要严谨求实的态度”。,例题:红绿色盲是一种人类遗传病,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对该校01、02、03、04级学生中红绿色盲发病情况进行调查。 (1)请你设计一表格,记录调查结果。 (2)假设调查人数共3000人(男性1 450人,女性1 550人),调查结果发现有色盲患者43人(男性41人,女性2人),如果在该人群中还有30个携带者,则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为 。 (3)在调查中发现02级某男生为色盲,该兴趣小组又对他的家庭进了调查并绘出了该家庭的遗传系谱图(下图),2和3为异卵双生(即由两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如果红绿色盲基因用B、b表示,请分析回答 3为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为 ,2的基因型为 。 5到了婚育年龄,如果你是医生,站在优生的角度对她将有哪些建议: 。 基因检测可以确定胎儿的基因型,1与一表现正常的女子结婚,女子怀孕后到医院进行产前诊断,为确定所孕男性胎儿是否携带色盲致病基因,你认为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吗? ,为什么?_,考查:学习能力(如设计表格);概率计算能力;伴性遗传与基因分离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第、问具有一定开放性。 易错点:设计表格等能力训练不够;审题不细心;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及遗传知识掌握不牢等。 答案:(1)表格可设计为 (2)1.6 (3)100 XBXB或XBXb 与正常男子结婚,生女孩 需要 因为表现正常的女性可能是携带者,1与她结婚后,儿子、女儿都有50的可能性是色盲患者,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本章知识在整个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中有着内在结构上的连续性。例如: 1、本章内容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是促进学生了解科学家对遗传物质的探究思路、过程及其方法的好素材; 2、本章内容中的:“DNA分子结构特点、DNA的复制”是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遗传与染色体等的知识外延; 3、本章内容中的“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重组DNA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遗传病等”是学习生物进化知识的基础,有助于学生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本质等。,例题:下图为用含32P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 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_,其内的营养成分中是否含有32P,_ 图中的A表示 _的过程,此过程中进人大肠杆菌的是_, 没有进入的是_。此实验结果证明了 。 (2)对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 实验测定,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其可能的原因是 _ 。 (3)请你设计一个给T2噬菌体标记上32P的实验:_。_。_请说出你的实验设计理论依据: 。,考点:了解科学家对遗传物质的探究思路、过程及其方法;并能对遗传物质的探究思路作出科学的分析、总结和进一步的探究。 易错点:对病毒的结构及其代谢特点认识不足;对课本中隐含的科学实验的挖掘和探究不足,以至于在考试中缺乏扎实的知识基础;对某一种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前面往往错误的加“主要”二字,主要原因是:对生物界的遗传物质缺乏了解。 答案: (1):、大肠杆菌 不含有 、噬菌体侵染细菌 噬菌体的DNA 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DNA是遗传物质(往往因加“主要”二字而错) (2):、有部分噬菌体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仍存在于培养液中 、培养时间过长,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 (3):、配制培养适宜大肠杆菌生长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在培养基中接种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接种T2噬菌体,继续进行培养。 、在培养液中提取出所需要的T2噬菌体、其体内的DNA被标记上32P。实验设计理论依据:细胞是生命的最基本单位,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大肠杆菌细胞内才能增殖。,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有多种,其中为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它较为深刻地揭示了生物繁衍过程中物种形成的原理,指出了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库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反映出生物与环境发展变化的对立统一。 本章知识要以生物变异知识和细胞结构知识作基础,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 1、使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 2、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理解科学本质,感悟到“科学研究是科学家不断思考、不断研究、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生命科学的研究离不开观察、推理、分类、建立模型和交流五个科学思维过程”。,例题:分析与识图、绘图: (1)某生物种群在迁居到一海岛上,在海岛特定的环境条件长期选择下,若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如图1中曲线所示的变化趋势。 该图在同学们讨论中产生了如 下几种观点: 观点1:认为该种群基因库中 基因频率的变化表示新物种已产生。 观点2:D 物种中任何一种基因频率与图1中 曲线所示的变化趋势相同,其结果都将产生新物种。 观点3:认为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根据该图分析以上观点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考查要点与解析:(1)观点1是对课文96页“现代进化理论的理解”以及考查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物种形成的关系。观点2实际上是考查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基因与性状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由几条多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就由多种基因参与控制该蛋白质的合成,这一点在教学中应引起注意。另外,新物种的形成并不是一种基因频率变化引起的,而是由许多种基因变化的综合结果。 答案:(1)观点1:即使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作用下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也并不是立该形成新的物种,新物种形成必须达到生殖隔离。观点2:新物种的形成并不是一种基因频率变化引起的,而是由多种基因变化的综合结果。观点3: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重要条件,但并非所有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例如:多倍体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2)该生物种群中(是一个体数量很大的种群),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Aa的个体占72,aa的个体占4。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 A和a基因频率变化趋势怎样?(用曲线图表示是) 解析: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和绘图能力。 解该题首先要通过计算确定A基因频率大于50%,a基因频率小于50%;作图的方式、单位和标注含意等不要遗漏。,(3)若该种群在经后的漫长年代的进化过程中,(仍是个体数量很大的种群),AA、Aa、aa的基因型频率 如图2所示,图中阴影部分 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 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 三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趋势 怎样?(用直方图表示) 解析:(3)考查识图能力、 绘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对育种方法 的了解等知识综合能力。 由图可以看出,基因频率不断增加 最后达到1.0,即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但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只有生殖隔离的形成才能说明新物种已产生。,(三) 构建知识体系, 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其方法举例如下),1、引导学生编制知识比较表:例如,复制、转录、翻译比较表,2、引导学生编制知识关系图: 例如,基因的相关知识,3、引导学生编制知识判断图: 例如,辨别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形,4、引导学生编制知识检索表:,在复习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知识中,为了使学生对于遗传家系谱能够快速、准确的辨别,消除学生怕做复杂多变遗传题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复习质量。可指导学生编制“遗传系谱分析快速检索表”。如: 1 所有男患者之子均患病伴Y性染色体遗传 1 非上述特点 2 系谱中有一对夫妇无病而子代患者(隔代遗传)隐性遗传 3、男患者较多或所有女患者之父患病(交叉遗传)伴X隐性遗传 3 父为表现型正常的显性纯合子,母正常,儿子患病-伴X隐性遗传 3 父母正常,女儿患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4 系谱中所有患者双亲或双亲之一是患者(连续遗传)显性遗传 4 父亲患病女儿均患病或所有男患者之母是患者伴X显性遗传 4 男女患者均较多,并且与性别无关联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四) 把握知识关键, 增强教学有效性 (以“第五章:生物的进化”为例),1、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1)用进废退学说:拉马克是进化理论的创立者,他的理论开辟了进化理论的先河,拉马克在当时与那些认为上帝创造万物的人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他认为在自然界里,环境的影响使生物发生变异,从一个类型演变成为另一个类型的理论是正确的;但他对生物进化的原因,解释为生物的器官是用进废退的,用这种观点来解释生物为什么进化是不正确的。拉马克受到时代的限制,没有科学解释进化的原因。 (2)中性学说:中性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日本学者木村资生首先提出。其基本内容是“中性突变的随机固定”。认为DNA分子产生的突变大部分是中性的,当这些随机漂变的中性突变积少成多,就会使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间出现性状差异,经自然选择而导致生物进化,侧重于分子水平的微观进化规律。 (3)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侧重于生物个体表现型的宏观进化规律,与木村资生的中性学说都强调经自然选择而导致生物进化。因而二者相互补充,更好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现象及本质。 总的来看:木村资生是中性突变进化理论与自然选择等进化理论的主要不同点在于研究生物进化的角度差异,达尔文主要从生物个体水平分析、木村资生等科学家是以分子水平进行分析。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种群为研究单位,并且从分子水平阐明了自然选择作用机理。,2、现代达尔文主义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3、生物进化的历程:,最初的生命经过漫长的历程,才逐渐进化成为现在这样丰富多彩的生物界。原始生命一部分进化成为具有叶绿素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为没有叶绿素的原始单细胞动物。进化过程中几个重大事件及其意义: (1)真核生物出现后才有了有性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使生物变异的频率加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 为生物性别分化和有性生殖打下基础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之一,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减数分裂,实质上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所以说,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生物体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的重组,这就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直接推动了生物的进化。 推动生物向多细胞化发展 与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要复杂得多,所有原核生物都没有进化到组织、器官的结构形式,都还停留在单个细胞或细胞集群的等级上。只有真核细胞才能使多细胞化成为可能,进而导致动植物的分化,使生物的体型向高级方向发展。 (2)原始两栖类的出现,生物的登陆改变了陆地环境,陆地环境比水生环境变化剧烈得多,多变的环境为生物进化创造了条件,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3)现代被子植物、哺乳动物的繁盛,促进了陆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 (4)人类的出现越来越多地影响生物的进化和生物的多样性,(五): 关注教材新增内容, 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例1:以编制习题方式,突破“遗传密码是怎样破译的?”教学难点。,以下是探究遗传密码的经典实验之一:在4个试管各加入一种氨基酸,再加入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提取液、以及人工合成的RNA多聚尿嘧啶核苷酸链,实验示意图如下: 1、实验中,要除去DNA和mRNA原因是: 。 RNA多聚核苷酸链的作用是: 。 2、细胞提取液中参与该实验过程的主要物质有: , 最主要的细胞结构是: 。 3、试管3中有产物生成,其产物可能是: ,这说明 。 4、探究遗传密码的经典实验还有很多,经过艰辛的实验, 年科学家终于破译了决定20种氨基酸的全部遗传密码共 种。 5、为使实验结果更具有可信度,针对试管3,设置的对照组的实验设计是: 。 答案: 1、细胞中原有的DNA和mRNA能作为合成蛋白质的间接或直接的模板 翻译蛋白质的模板工科 2、酶、ATP、tRNA(不完全不给分) 核糖体 3、只含苯丙氨酸的多肽 苯丙氨酸的密码子为UUU 4、1966 61 5、不加入多聚尿嘧啶核苷酸链,其它都相同 。,例2:重组DNA技术 利用基因工程生产蛋白质药物,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将人的基因转入细菌细胞。第二阶段,将人的基因转入小鼠等动物细胞。这两个阶段都是进行细胞培养,提取药物。第三阶段,将人的基因转入活的动物体内,再饲养这些转基因动物,从动物乳汁或尿液中提取药物。 (1)将人的基因转入异种生物细胞或体内,能够产生药物蛋白的原理是 。 (2)人类基因能和异种生物的细胞或个体中基因拼接(整合)在一起,是因为它们的DNA分子都具有 结构,都是由4种 构成的,基因中碱基都能够 。 (3)人的基因在异种生物的细胞中表达成蛋白质时,需要经 和 两个步骤。第一步的模板是 ,原料是 提供的 ;第二步的模板是 ,原料是 。“搬运工”及“装配工”是 ,在异种生物细胞中的 上合成药物蛋白。 (4)利用转基因牛、羊的乳汁可以提取药物,甚至可以直接用于治病,因为其乳汁中含有 。 (5)、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成果的描述错误的是 。 、 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环境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风险 、 目的基因导入人体细胞,有可能使受体基因组成发生无法控制和预见的遗传变异 、 在医药卫生方面,主要用于生产药品和诊断、治疗疾病 、 在农业上主要用于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和具有抗性的农作物 、 在畜牧业上主要的目的是培育体型巨大、品质优良的动物 、 在环境保护方面主要用于环境监测和对被污染环境的净化 、 迄今为止尚无食用转基因生物产品引起任何问题的报道,故转基因食品不必担心其影响人类健康的风险 答案:(1)基因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2)双螺旋 脱氧核糖核苷酸 互补配对 (3)转录 翻译 人的一段DNA 异种生物 核糖核苷酸 特定的一段mRNA 氨基酸 tRNA 核糖体 (4)药物蛋白质 (5),(六) 注重易错点防错训练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例1、某种基因型为的高等植物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目是( ) 雌配子雄配子 雌配子雄配子 雌配子雄配子 雄配子很多,雌配子很少 考点:对分离现象的理解 答案:D 导解: 在课文基因的分离定律(29页)中讲:F1(Aa)进行减数分裂时,可以产生数量相等的A型和a型花粉以及数量相等的A型和a型卵细胞。是指含有基因A和含有基因a的两种雄配子的数目相当,含有基因A和含有基因a的两种雌配子的数目也相当,不能误认为含有基因A和a的雌配子与含有基因A和a的雄配子的数目相等。因为,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所以,含有A和a基因的雄配子,要比含有A和a基因的雌配子的数目多得多。 易错选:C或A,例2:(2005江苏)近亲结婚会增加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主要原因在于: A、近亲结婚容易使后代产生新的致病基因 B、近亲结婚的双方携带的致病基因较其他人多 C、部分遗传病由隐性致病基因所控制 D、部分遗传病由显性致病基因所控制 【解析】选C。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通常很少出现,但是,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致病基因,使其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而显性基因 控制的显性遗传病则无此特点。,例3、(多选)标记含有个碱基的分子,其中有胞嘧啶个,该分子在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次。其结果可能的是( ) 含有的分子占 含有的分子占 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个 复制结果共产生个分子 考点:DNA复制的特点、及有关计算 导解:复制次后共得个分子,相当于净增加了 个分子。只有两个为杂合型(),占2/161/8,其余14个全为的分子,即个分子全含有。 分子中, , 所以()个, 因而复制次需吸收个。 答案:ACD 易错点:(1)误认为B答案正确;(2)误认为C选项的计算为440167040,例4右图所示为高等动物体某时期细胞分裂图: (1)试写出产生该细胞可能的 器官名称: , 该细胞的名称可能是: 。 (2)、根据该图可推出 该物种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最多时应为( ) A6 B8 C12 D16 答案: 1、卵巢 睾丸 ; 次级卵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第一极体 2、D 相关考点:受精后染色体数目的有关计算,例5、鱼类氮代谢的终产物是氨,两栖类成体氮代谢的终产物是尿素,爬行类和鸟类氮代谢终产物主要是尿酸。在对鸡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含氮废物的排泄情况测定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述材料,科学家 进行了推理。在下列 各项中,你认为最可能 的科学推论是( ) A 鸡是由鱼进化来的 B鸡是由两栖动物进化来的 C、鸡是由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D四类动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解析:根据观察的记录,可进行推理,作出推论。在鸡胚的发育过程中,既有氨,又有尿素,还有尿酸;先后出现这些氮代谢的终产物,说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答案:D。,例6、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即叶片内有含氰(HCN)和不含氰的。经调查研究发现,该植物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过下列生化途径产生的。并查明这两对基因D(d)、H(h)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 现有不含氰的能稳定遗传的白花三叶草品系杂交,F1却全部是含氰(有剧毒),试推断F2表现型及其比例。 答案:(1)P DDhh ddHH F1 DdHh F2 叶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三年级组长发言稿
- 古民居速写课件
- 时间小马车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食品饮料区域代理商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美容美发多人合伙创业合同
- 时事一点通时政课件
- 二零二五版医院被褥用品采购及消毒服务协议
- 2025版建筑工程施工劳务承包合同
- 2025版新能源汽车购销采购买卖合作协议
- 2025版房屋租赁抵押贷款合同范本
- GB/T 46010-2025信息技术矿山大数据技术要求
- 2025年“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知识竞赛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HACCP食品安全内审员考核试题含答案
- 比音勒芬品牌现状分析及二次增长战略
- 2025年财务转正考试题库
- 胸外科护士进修总结
- 中医培训课件:火龙罐的中医技术
- 送达地址确认书(法院最新版)
- SJG 09-2020 深圳市建筑基桩检测规程
- 华为性格测试攻略
- (5个等级)任职资格素质标准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