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二)(含解析).docx_第1页
哈尔滨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二)(含解析).docx_第2页
哈尔滨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二)(含解析).docx_第3页
哈尔滨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二)(含解析).docx_第4页
哈尔滨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二)(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二)理科综合生物试题1. 下列细胞内的物质变化或生理过程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是A. DNA复制 B.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C. 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的过程 D. 氨基酸脱水缩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DNA复制主要在细胞核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氨基酸脱水综合在核糖体上。考点:本题从不同生理过程进行的场所的角度,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2. 研究小组同学研究某湖泊中X深度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时,设计了如下操作:取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标号a、b、c,并将a用不透光的黑布包起来;将a、b、c三个瓶子均在湖中X深度取满水,并测定c瓶中水的溶氧量;将a、b两瓶密封后再沉入X深度水体中,24小时后取出;测定a、b两瓶中水的溶氧量,三个瓶子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24小时内X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A.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v) mol/瓶B.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w) mol/瓶C. 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kv) mol/瓶D. 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v mol/瓶【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操作步骤可知,c瓶为对照,测量的是实验前每瓶中的溶氧量,即原溶氧量w mol/瓶;a瓶用不透光的黑布包起来,其内生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测量的值为原溶氧量与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之差,即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wv) mol/瓶;b瓶内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同时能进行呼吸作用,测量的结果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原溶氧量的值,即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kw(wv)(kv) mol/瓶。【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c瓶中的含氧含量即为初始含氧量,a瓶用不透光的黑布包起来,则只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w-v)mol/瓶,CD错误;b瓶既进行有氧呼吸有进行光合作用,而a和b两瓶有氧呼吸强度相等,则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量=净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kw(wv)=(k-v)mol/瓶,A正确、B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光合作用过程和呼吸作用过程的联系,根据实验步骤弄清楚三个瓶子内的生物可以进行的代谢类型,进而计算呼吸速率、光合速率的值。3. 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 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A. 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B. 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C. 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 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人一次性饮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细胞吸水膨胀,要使细胞恢复正常形态,必须使细胞中的水分渗出;又渗透作用原理可知,只有细胞外液浓度大于细胞内液浓度时,细胞中多余的水分才能渗出,使细胞恢复正常形态。【详解】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有利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水分的排出,A错误;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 NaCl溶液),钠离子主要保留在细胞外,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使细胞内水分渗透出来,达到治疗的效果,B正确;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会升高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但是不会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C错误;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会增加细胞外液液体总量,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渗透作用原理,明确一次性饮水过多导致细胞吸水而膨胀,只有创造细胞外液浓度高于细胞内液的情景才能将细胞内多余的水分排出去。4. 科学家发现一类蜣螂,不仅取食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该类蜣螂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 该类蜣螂与千足虫之间存在着共同(协同)进化C. 该类蜣螂出现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结果D. 如果该类蜣螂可与普通蜣螂交配,则没有生殖隔离【答案】D【解析】该类蜣螂的出现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与普通蜣螂出现差异后形成的,A正确;该类蜣螂和千足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它们相互影响、共同进化,B正确;该类蜣螂的出现是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得种群的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形成的,C正确;该类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能够交配,并能产生可育后代,才能说明它们之间没有生殖隔离,D错误。5. 下列有关细胞内遗传物质及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同一生物不同细胞内遗传物质的量都是相同的B. 遗传和变异分别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C. 可以携带遗传信息,也可作为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D. 可用吡罗红研究细胞内遗传物质的主要分布区域【答案】B【解析】该题考查对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的理解。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为DNA,同一生物不同细胞内遗传物质的量不一定相同,如处于细胞周期中的不同细胞,A项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遗传和变异以基因为单位进行传递或发生变化,B项正确;细胞内的DNA可以携带遗传信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为 mRNA,C项错误;与DNA相比,吡罗红对RNA有更强的亲和力,不可用吡罗红来研究细胞内DNA的分布,D项错误。6. DNA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中一段编码抗原的基因制成的,这段基因编码的终产物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以下关于DNA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疫苗能引起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原因是DNA作为抗原物质B. DNA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后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将变长C. DNA疫苗在人体内直接表达为抗体,起到免疫作用D. DNA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前必须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干知,该疫苗是由基因制成的,基因的表达产物属于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内容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判断选项。【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基因本身本身抗原,基因的表达的产物才是抗原,A错误;该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后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疫苗基因的表达产物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属于抗原,C错误;该疫苗的本质是基因,抗原是基因表达的产物,所以引起免疫反应前必须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体液免疫调节的过程和基因、蛋白质和抗原之间的关系,明确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属于免疫调节过程中的抗原。7. 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材料用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重力影响生长素的重新分配”。实验材料用具:若干相同的燕麦胚芽鞘尖端、若干相同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个实验支架(支架的材料托中,放置了6块已编号的相同琼脂块。相邻两个琼脂块之间用不透水的云母片完全分割开)。写出主要实验步骤:_。预期实验结果:放置a1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_。放置a3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_。放置A3琼脂块的胚芽鞘_。【答案】 (1). 第一步:将3个胚芽鞘尖端分别放置在实验支架材料托的琼脂块上。第二步:将实验支架在黑暗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第三步:移走胚芽鞘尖端,然后将材料托的琼脂块取出,分别放在6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第四步:分别测量和比较不同处理的胚芽鞘弯曲程度。 (2). 弯曲度大 (3). 弯曲度小 (4). 弯曲度最大【解析】【分析】在分析材料托中琼脂块中生长素分布时,由于重力影响的因素,导致生长素分布情况为A3A2A1=a1a2a3,由此解题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重力影响生长素的重新分配”,根据图示分析可知,应该将三个胚芽鞘尖端分别放置在实验支架的材料托的琼脂块正中央(一半在A,另一半在a上),由于三个胚芽鞘所处的具体位置不同,生长素受重力影响的程度不同,极性运输后在琼脂块上生长素量分布不同。实验的主要步骤为:第一步:将3个胚芽鞘尖端分别放置在实验支架材料托的琼脂块上;第二步:将实验支架在黑暗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第三步:移走胚芽鞘尖端,然后将材料托的琼脂块取出,分别放在6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第四步:分别测量和比较不同处理的胚芽鞘弯曲程度。在A1与a1处胚芽鞘受重力的影响是均匀的,A1与a1两边分配均匀;在A2和a2处胚芽鞘受重力的影响是不均匀的,A2处比a2处生长素分布的较多;在A3和a3处胚芽鞘受重力的影响是最大的,A3处比a3处生长素分布的较多;受重力影响后6块琼脂块中生长素分布的量依次为A3A2A1=a1a2a3。由于生长素的量a1a2,所以放置a1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弯曲度大;由于生长素的量A2a3,放置a3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弯曲度小;由于A3处生长素分布的量最多,因此放置A3琼脂块的胚芽鞘弯曲度最大。【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具备影响生长素的重新分配的实验设计能力,在比较生长素浓度大小关系时,以A1与a1为标准,分别比较其他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8. 已知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现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1)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基因型为_的植株。(2)为获得上述植株,应采用基因型为_和_的两亲本进行杂交。(3)在培养过程中,单倍体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该二倍体植株花粉表现_(可育或不育),结实性为_(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_。(4)在培养过程中,一部分花药壁细胞能发育成为植株,该植株的花粉表现_(可育或不育),结实性为_(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_。(5)自然加倍植株和花药壁植株中都存在抗病、有芒的表现型。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有芒新品种,本实验应选以上两种植株中的_植株,因为自然加倍植株_,花药壁植株_。(6)鉴别上述自然加倍植株与花药壁植株的方法是_。【答案】 (1). RrBb (2). RRbb (3). rrBB (4). 可育 (5). 结实 (6). 24条 (7). 可育 (8). 结实 (9). 24条 (10). 自然加倍 (11). 基因型纯合 (12). 基因型杂合 (13). 将植株分别自交子代性状表现一致的是自然加倍植株,子代性状分离的是花药壁植株【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已知,控制水稻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其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培育纯种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RRBB);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两个步骤。【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要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RRBB),需要RB配子,所以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基因型为RrBb的植株,因为它可以产生四种不同类型的配子RB、Rb、rB、rb。(2)为获得RrBb植株,应采用基因型为RRbb与rrBB的两亲本进行杂交。(3)在培养过程中,单倍体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该二倍体植株减数分裂正常,花粉表现可育,结实性为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4)在培养过程中,一部分花药壁细胞能发育成为植株,该植株的花粉表现可育,结实性为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5)自然加倍植株和花药壁植株中都存在抗病、有芒的表现型。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有芒新品种,本实验应选以上两种植株中的自然加倍植株,因为自然加倍植株基因型纯合,而花药壁植株基因型杂合。(6)鉴别上述自然加倍植株与花药壁植株的方法是自交,即将两种植株分别自交,子代性状表现一致的是自然加倍植株,子代性状分离的是花药壁植株。【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单倍体育种的详细过程,明确单倍体育种获得的后代肯定是纯合子,而体细胞发育而成的二倍体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9. 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为植物引诱一种昆虫帮助杀死另一种食植动物的示意图。该过程体现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作用是_。若人工合成图中引诱剂类似物用以吸引胡蜂对毛毛虫的数量进行控制,属于_防治。为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腐烂的影响,某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采用对照实验的办法,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土壤_;实验组的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恒温箱1h目的是_,同时避免土壤的_改变。土壤中小动物的采集方法为_,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为_,_。【答案】 (1).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2). 生物 (3). 不做处理 (4). 灭菌(尽可能避免土壤微生物作用) (5). 理化性质 (6). 取样器取样法 (7). 记名计算法 (8). 目测估计法【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毛毛虫咬食植物,产生化学信号植物细胞中发生信号传递植物细胞中合成引诱剂引诱剂引诱胡峰胡峰在毛毛虫体内产卵,杀死毛毛虫,说明毛毛虫与植物之间为捕食关系,胡峰与毛毛虫之间为寄生关系。【详解】(1)根据图形分析可知,图示防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毛毛虫发出的化学信息导致植物产生引诱剂(化学信息),进而引诱胡峰前来杀死毛毛虫,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2)实验目的是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腐烂的影响,则对照组的土壤应该不做处理,而实验组的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恒温箱1h以杀灭其中的微生物,同时避免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3)调查土壤中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以用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能够根据实验目的确定题(2)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应该做的处理。10. 人们平常食用的西瓜是雌雄异花同株二倍体植物,回答下列问题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原理为_,需要用_处理在二倍体西瓜的_得到四倍体植株。然后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进行杂交,得到的三倍体植株由于_无法产生可育配子。获得三倍体无子西瓜每年都需要制种,很麻烦,请写出两种替代方法。方法一:利用三倍体无子西瓜的体细胞进行_,无性繁殖。方法二:在花蕾期对三倍体西瓜雌花用_处理,并_。【答案】 (1). 染色体变异 (2). 秋水仙素(低温) (3). 幼苗(萌发种子) (4). 联会紊乱 (5). 植物组织培养 (6). 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7). 套袋【解析】【分析】无子西瓜的培育的具体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期的普通二倍体西瓜,得到四倍体西瓜;用四倍体西瓜作母本,用二倍体西瓜作父本杂交,得到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西瓜种子;种植三倍体西瓜的种子,这样的三倍体西瓜是开花后是不会立即结果的,还需要授给普通二倍体西瓜的成熟花粉,以刺激三倍体西瓜的子房发育成为果实,这样就会得到三倍体西瓜。【详解】(1)三倍体无籽西瓜培育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首先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或萌发种子)获得四倍体西瓜;然后用该四倍体西瓜作为母本与正常二倍体杂交获得三倍体种子,种植后获得的三倍体植株由于联会紊乱,无法产生可育配子。(2)获得三倍体无子西瓜每年都需要制种,很麻烦,但是可以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获得后代,即利用三倍体无子西瓜的体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也可以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花蕾期三倍体西瓜的雌花,并套袋。【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明确其遵循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确定其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无法联会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不会产生种子。11. 葡萄发酵可产生葡萄酒,请利用相关的知识回答问题:(1)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的呼吸方式是_,产生的终产物是_ 。(2)该微生物与制作泡菜的微生物相比,其主要的结构特点是_。(3)甲、乙、丙三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图所示。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据图分析,操作有误的依次是_,错误是_,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_;_,错误是_。上述发酵过程结束后,甲、乙、丙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依次是_ 、_、_。【答案】 (1). 无氧呼吸 (2). 乙醇CO2 (3). 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4). 甲 (5). 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 (6). 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 (7). 发酵液变酸 (8). 丙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 (9). 葡萄醋(或果醋) (10). 葡萄酒(或果酒) (11). 葡萄酒(或果酒)【解析】【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详解】(1)果酒制作的原理主要是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物有酒精和二氧化碳。(2)制作果酒和泡菜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和乳酸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两者的主要区别是酵母菌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3)酒精发酵是无氧呼吸,应提供无氧环境,因此甲同学的操作有误,其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导致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使发酵液变酸,因此甲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是葡萄醋;果酒发酵时,发酵罐中的发酵液不能超过容积的2/3,因此丙同学的操作有误,它加入的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导致排气时发酵液从排气管中流出,其得到的是葡萄酒;乙同学的操作正确,得到的发酵产品是葡萄酒。【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掌握发酵装置中各“口”的作用及相关操作,能准确判断图中甲和丙的问题所在,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12. 如图为某市玉米生态工程设计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_、_、_的工程体系。(2)将玉米粉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酒精,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_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提取酒精后的酒糟废液可以在提取酒糟后排放到水池中养鱼,酒糟和玉米粕用来养猪,这体现了_原理。(3)该生态工程在原来单作玉米(玉米螟泛滥)的基础上,引入了食虫鸟;并将玉米和大豆间作,这主要遵循了_原理,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4)玉米生态工程的设计实施,不仅可获得每年上亿元的经济收入,还可以有效处理每天排放的大量废水,同时还可以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这体现了_原理。(5)酒精生产、生猪生产、养鱼、废水处理等分别是一种相对独立地生产系统,该设计中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这遵循了系统学与工程学中的_原理。(6)玉米中赖氨酸的含量比较低,可利用蛋白质工程对赖氨酸合成过程中的两种关键酶进行改造,基本途径为从提高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