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消化与吸收的解剖生理学结构,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是从口腔至肛门的迂曲管道,长度约9米,依次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又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大肠。临床上通常把口腔至十二指肠的一段,称为上消化道;空肠至肛门的一段,称为下消化道。 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包括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两种。大消化腺有唾液腺、肝、胰;小消化腺则是散在于整个消化管壁内的无数个小腺体,入食管腺,胃腺和肠腺等。,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消化管模式图,消化系统吸收的部位,消化道不同部位,吸收物质及能力并不相同,这主要取决于该部分消化道的组织结构以及食物在此处被消化的程度和停留时间。 口腔和食管内,食物基本上不能被吸收,但某些药物,如硝酸甘油含在舌下可被口腔黏膜吸收。胃的吸收能力很弱,仅能吸收乙醇、少量水分和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此外还能缓慢吸收某些药物。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因为在小肠中食物已被消化为适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有充分的吸收时间(3-8小时);小肠有巨大的吸收面积,总面积可达200m。,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胃肠道是口服药物的必经通道,由胃、小肠、大肠三部分组成,了解其结构与功能以及与吸收有关的生理特征,有利于掌握口服药物吸收的规律。,胃,胃为消化道中最为膨大的部分,与食管相接的部位为贲门,十二指肠相连的为幽门,中间部分为胃体部,胃控制内容物向肠管转运。胃壁由粘膜、肌层和浆膜层组成。胃粘膜表面层是上皮柱状细胞,在收缩状态时有长的纵横壁和短的横格壁。黏膜面上分布有无数深度约0.1-0.5nm的胃小窝,其下分布有胃腺,成人每天分泌约2L胃液。胃液含有以胃蛋白酶为主的酶类和0.4-0.5的盐酸,具有稀释、消化食物的作用,胃上皮细胞的表面覆盖着一层1.0-1.5mm厚的黏液层,它主要由粘多糖组成,为细胞表面提供了一层保护层。口服的药物在胃内的停留过程中大部分崩解、分散和溶解。胃黏膜表面虽然有许多褶襞,但由于缺乏绒毛,吸收面积有限,除一些酸性药物有较好的吸收外,大多数药物吸收较差。,胃,小肠,小肠由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成,全长约2-3米,直径约4mm。十二指肠与胃相连,胆管和胰腺管开口于此,排除胆汁和胰液,帮助消化和中和部分胃酸使消化液PH升高。 小肠粘膜上面分布有许多环状褶襞,并拥有大量指状突起的绒毛。绒毛是小肠黏膜表面的基本组成部分,长度约0.5-1.5mm,绒毛内含丰富的血管、毛细血管以及乳糜淋巴管,是物质吸收的部位。每一根绒毛的外面是一层柱状上皮细胞,其顶端细胞膜的突起称为微绒毛。每一柱状上皮细胞的顶端约有1700条微绒毛,是药物吸收过程进行的区域。相邻细胞之间充满间隙液,其细胞顶侧膜处相连,构成紧密结合,这是细胞旁路通道的转运屏障。,小肠,小肠,药物通过微绒毛后进入毛细血管、淋巴管以及神经纤维的固有层。药物吸收的途径可以通过毛细血管被血液带走,也可以通过乳糜淋巴管到淋巴管,但绒毛中的血液流速比淋巴液快500-1000倍,故在吸收过程中,淋巴系统作用只占一小部分。 总之,小肠是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也是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小肠液的PH约5-7.5,是弱碱性药物吸收的最佳环境。,大肠,大肠是由盲肠、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组成。大肠比小肠短而粗,黏膜上有皱纹但没有绒毛。有效吸收表面积比小肠小得多,药物吸收也比小肠差。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储存食物糟粕、吸收水分、无机盐以及形成粪便。除直肠给药和结肠定位给药外,只有一些吸收很慢的药物,在通过胃与小肠未被吸收时,才呈现药物吸收功能,大肠,结肠是特殊的给药部位,是治疗结肠疾病的作用部位,多肽类药物可以结肠作为口服的吸收部位。结肠有400余种细菌,主要是厌氧菌。物质通过结肠的速度较慢。在结肠中分泌液量少,因而药物释放后可得到较高的浓度梯度,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学因素,/view/a6982a2f2af90242a895e59c.html,影响药物吸收的循环系统因素,胃肠血流速度:血流具有组织灌注和运送物质的双重作用,消化道周围的血流与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有复杂的关系。当药物的透膜速率小于血流速率时,透膜是吸收的限速过程,反之血流是吸收的限速过程。对于后者而言,血流下降,吸收部位运走药物的能力降低,不能维持漏槽状态,药物吸收降低。高脂溶性药物和膜孔转运药物的吸收属于血流限速过程。从消化道上皮细胞吸收的药物经肝门静脉进入体循环,然后随循环系统转运到机体各部位。被胃吸收的药物经胃冠状静脉、胃网膜左静脉等进入肝门静脉;吸收到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中的药物经过十二指肠静脉、小肠静脉、上肠系膜静脉进入肝门静脉;由大肠吸收的药物经过上肠系膜静脉、下肠系膜静脉进入肝门静脉。血流量可影响胃的吸收速度,如饮酒的同时服用苯巴比妥,其吸收量增加。但这种现象在小肠吸收中不显著,因为小肠黏膜有充足的血流量。,影响药物吸收的循环系统因素,影响药物吸收的循环系统因素,肝首过作用: 透过胃肠道生物膜吸收的药物经肝门静脉入肝后,在肝药酶作用下药物可产生生物转化。药物进入体循环前的降解或失活称为“肝首过效应(代谢)” 肝首过效应愈大,药物被代谢越多,其血药浓度也愈小,药效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肠腔肠壁门静脉肝,影响药物吸收的循环系统因素,淋巴循环: 药物从消化道向淋巴系统转运也是药物吸收的途径之一。淋巴液的流速比血流慢得多。通常,药物在消化道中的吸收主要通过毛细血管向循环系统转运,淋巴系统的转运几乎可忽略,但它对大分子药物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大分子药物从上皮细胞中排出后,穿过基膜进入结缔组织间隙,毛细血管被一层不间断的基膜遮蔽,这些物质透过基膜的能力差,进入毛细血管的速度慢;淋巴管没有基膜,加上肠组织不断蠕动及绒毛运动,使毛细淋巴管的内皮细胞不时分离,大分子物质就容易进入毛细淋巴管。淋巴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兴安岭数学真题及答案
- 旧房改造场景中腻子粉与历史建筑风貌的兼容性难题
- 新能源车充电接口标准化对传统油机模块的逆向兼容挑战
- 2.5回归分析-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选修3(浙教版2019)人工智能初步-教学设计
- 新型纳米涂层技术对剪绒毯防污性能提升的产业化应用障碍
- 2025年中州水务考试题目及答案
- 外国留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 数字化虚拟实验对传统化学操作能力培养的替代效应研究
- 快时尚消费模式下手绢生命周期碳足迹量化评估
- 微纳米复合涂层技术对凿岩钎具寿命延长的非线性影响机制
- 2024年个人信用报告(个人简版)样本(带水印-可编辑)
- 机电设备安装材料采购流程及计划
- SYT 7653-2021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耐蚀螺栓连接
- 一例CAG循证护理查房
- 安全生产投入台账(模板)
- 委托书办理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
- 幼儿园领域课程指导丛书:幼儿园美术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
- 粤绣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稀土知识讲座
- 河道堤防冲刷深度计算(新规范)
- 世界现代化理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