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一轮复习之管见.ppt_第1页
必修一一轮复习之管见.ppt_第2页
必修一一轮复习之管见.ppt_第3页
必修一一轮复习之管见.ppt_第4页
必修一一轮复习之管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一一轮复习之管见,(一)从高考说起 (二)联系必修一,厦门外国语学校 管勇武 2010年8月12日,福建卷特点,一、选择题: 1、从呈现方式看: 情景材料为主,文字材料占绝对优势。 2、从考查内容看: 重点考查主干知识(含阶段特征) 考查素养初露端倪(含史学常识) 地方特色渐趋明显(特而不特) 史观考查成为新宠(含史学范式),福建卷特点,二、主观题(38题): 1、以文明史观引领,专题为经,通史为纬。 选择一定时期内,以东西方文明比较的方式入题。 09年:16世纪晚期;10年:5至20世纪 专题为经:09年思想史切入;10年经济史切入。 通史为纬:以“原因”“背景”等设问方式,考查物质 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相互作用。 如:09年的第(1)(3)(4)问;10年的第(2)(3)(4)问。 2、时间重心落在社会转型期。,必修一复习建议,一、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 史能=史实+史料+史观 二、适当关注转型期通史教学 整体史观:中西对比 文明史观:政治、经济、文化,记忆 理解,解读 概括,构建 运用,史实、史料、史观三结合,1、了解已考考点及特点 2、依据考纲,有效取舍 3、史实梳理要清晰 4、概念讲解要到位 5、历史素养要引导 6、地方特色要适当 7、史观教学要渗透 8、史料解读要重视,无材料选择题只有3题: (2009)18. “过渡时期”的几组词汇; (2010)19.十二铜表法的适用范围; (2010)22.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图表题有6题,其中4题仍以文字信息为主: (2009)16.“新申报号外”图 (2010)13.“日本平假名文字”表 (2010)16.“惟适之安”图 (2010)18.“尼克松中国之行”“上海合作组织”图 (2009)24.“两种经济体年经济增长率”曲线图 (2010)20.“万有引力”示意图,2009年7题: 15. 19世纪晚期,中国农产品出口上升原因 16. 新申报号外(“五四运动”) 18. “过渡时期”(重大事件) 19. 给企业“松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1. 俄国“广义派”(俄国十月革命) 22. 尼克松外交思想(越战;中美关系改善) 24. “两种经济体”(欧盟;中国对外开放),2010年8题: 13. 日本平假名文字(唐代书法家) 14. 朱子语类“唐制”(唐三省六部制) 18. “尼克松访华”“上海合作组织”(新中国外交) 19. 十二铜表法 20. “万有引力”(牛顿力学体系) 21. 巴黎公社“解读”(巴黎公社;十月革命) 22. 不结盟运动 23. 华盛顿邮报的评论(苏联的改革),(2009)13.“楚汉之争”(纪年法) (2009)16.新申报(繁体字) (2009)17.八路军东渡黄河(地理常识) (2010)13.日本平假名文字(日文的由来),(2009)14.“闽人以海为田”(反映福建人) (2009)19.福建55位厂长经理呼吁“松绑” (2010)15.明代闽部疏载(反映明代福建) (2010)16.“惟适之安” (2010)24.福建茶叶价格与上海同步变动,(2009)23.柯林伍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2010)17.李大钊:一时代有一时代的历史观 革命史观: (2009)21.十月革命;(2010)21.巴黎公社,文明史观:又称文明史范式,是历史研究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本质上就是文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范围上通常分为古代西方文明和中华文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等子系统。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耕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 文明史观强调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多样性:不同文明的特点、成因及成就;统一性:不同文明的交流、碰撞、融合及相互作用),(1)公元前53世纪: 总体特征:中国社会大变革; 古希腊文明从繁荣到没落。 (2)1418世纪:(09年;10年第(2)问) 总体特征: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中国缓慢,西欧迅速,中国日益落后于西方。 (3)19世纪中晚期和20世纪初期:(10年第(3)问) 总体特征:受两次工业革命影响,欧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全面展开,主要国家过渡到垄断阶段。中国社会剧变,在民族危机刺激下,近代化逐步展开,但举步维艰。,(4)“二战”后初期: 总体特征:两极格局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新中国成立并向社会主义过渡。 (5)20世纪晚期:(10年第(4)问) 总体特征: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形成;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整体发展。,1、了解已考考点及特点:(必修一共80个考点) 罗马法的内容与作用(十二铜表法)10 三省六部制 10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影响09、10(38题) 巴黎公社 10 俄国十月革命 09、10 五四运动 09 中美关系正常化 09、10 中国新时期外交 10 “冷战”的影响(朝鲜战争;越南战争)09、10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0 特点:主干知识;能力为主;覆盖面少,2、依据考纲,参照岳麓,有效取舍,减轻负担。 以“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 舍:夏商政治形式、“六王毕,四海一”、法令出一、 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清朝的边疆政策等子目。 略:行省的设置、(中朝) 重:从血缘政治(宗法制、分封制)到官僚政治;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演变和加强。,3、史实梳理要清晰。 如: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演变和加强 中央官制:皇帝、三公九卿、中朝、三省六部制、 内阁、军机处 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行省制度 监察制度:刺史 又如:雅典民主政治 原因:地理环境(多山地、港湾,少平原、川泽) 城邦制度(小国寡民、公民政治) 内容:历程:梭伦、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 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民众法庭 特点:直接民主、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意义:促进雅典社会发展;为后世提供民主管理范式,4、概念讲解要到位。 例:(2010福建)19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 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如:郡县制:地方行政区划制度,非地方官制 其长官由中央任免,是地方管理者 “土”、“民”不隶属于郡县长官,5、历史素养要引导。 高考强调课程知识,而不是教材知识。 例1:(2010全国)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两晋应为 A 金德 B 木德 C 水德 D 火德 例2:(2010新课标)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其他如:千年代、古代纪年法、东周、前后汉、中国朝代沿革、重要古地名(如长安)、传统节日,等等,6、地方特色要适当。 指在试题的选材和设问上能体现出福建历史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色。 与高中历史有关的福建历史名人: 柳永(武夷山)、郑成功(南安)、施琅(晋江) 李贽(晋江)、林则徐(福州)、沈葆桢(福州) 严复(福州)、陈嘉庚(厦门)、林觉民(福州),7、史观教学要渗透。(史学观点和史学范式) 常用的史学研究范式有:文明史观、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如: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革命史观: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现代化史观:中国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里程碑。 文明史观:结束帝制,建立共和制。(政治文明成果)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物质文明成果)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精神文明成果) 整体史观:鼓舞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社会史观:移风易俗,使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变化。 又如: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革命史观: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 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核心。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实现现代化的两种基本途径,走什么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由国情决定。 整体史观:关注历史的横向发展。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 社会史观:是社会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产物,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引导人们“眼光向下”,关注民生。,例1(2007广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例2:(2009福建)23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 A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 B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 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D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 (类似:“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例3:(2010新课标)3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