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评课_第1页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评课_第2页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评课_第3页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评课_第4页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评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暮江吟说课稿说课的课文是暮江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等6个入手说课。一、 说教材。暮江吟语文e鄂版第11册第4单元的诗词诵读,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是一首写景佳作。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段里的两组景物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出、宁静的意境。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诗句的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二、说教学对教材的分析及单元的要求,并学生的学习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 1、学会“吟”、“瑟”两个生字。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3、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三、说教学重、难点:1、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四、说教法与学法本课设计先学生解诗题,知作者,并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自读古诗,把握节奏,再自由交流理解诗意,其间适时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五、说教学过程为教学,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环节中我设计诗题、读诗、品诗、悟诗四个小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想,在想中绘,在绘中悟,层层递进地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步步地去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一)知诗人,解诗题,导入新课。1、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写的诗通俗易懂,每次写完诗后,他总要读给隔壁的老奶奶听,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改,直到老奶奶听懂为止,哪位同学知道诗人是谁。(白居易)当学生说出白居易后,我紧接着追问,请问你们对白居易都有吗?当学生畅所欲言后,我再学生的回答总结,介绍诗人。白居易(公元772公元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他是一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来学习诗人的一首风景诗(这时我板书暮江吟。)在出示课题后,学生去解诗题: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诗题的?“吟”又是意思呢?(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是古代的诗体。)谁在黄昏时分在江边吟诗?追问学生,学生的记忆。现在就让一起走进暮江吟,看看诗人在黄昏时分的江边看到了哪些值得吟诵的美景呢?设计意图: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探究事物藏下本源。” 里我设下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二)读诗,诗意。在语文教学中,应以读为本,在读中感,在读中悟,在诗句的讲解,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以喜欢的去读,读出对古诗的独特体会,然后再让学生的体会去描述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在教学环节中,我着重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分为2步:步,让学生自由朗读,喜欢的去读,读出的体会。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字的读音,停顿。步,设问:读完整首古诗,你看到了?这首诗歌里一共描绘了多少幅画?让学生以的语言描绘心中所见。而我则学生所描绘的景象,讲解诗句,朗读。并对学生的语言提炼, 残阳 铺水中 露 似珍珠傍晚之景 夜晚之景 江 瑟瑟 红 月 似弓在学生对古诗后,让学生再读古诗,这时或许古诗所描绘的傍晚之景和夜晚之景自然而然的就浮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里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诗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内容,让学生在读中想,在想中绘。(三)品诗文,升华情感。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问题和巧妙的学生作答。”在品诗文、体意境教学环节里,我主要设计问题,学生去感悟。问题设计如下:(1) 齐读“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残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铺,展开,铺展,有”斜照”的意思。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这里指碧绿色。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 (抓关键词“铺”、“瑟瑟”等,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古诗的意境。如:“铺”字可不可以用“照”、“射”等词替换,为?不说“照”,却说“铺”,“射”这是“残阳”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铺”写出了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瑟瑟”、“红”写出了残阳铺水的结果。)漫步江边,面对着醉人的美景,心情十公愉快,诗人留连忘返。不知不觉天暗下了,夕阳也带着它的美丽隐去。这时新月当空,诗人又看到了呢?(2) 齐读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可怜,令人爱惜。怜,爱。九月初三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呀!似,好像。真珠,珍珠。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亮像弓一样。诗中“可怜九月初三夜”的“夜”字,“露似真珠月似弓”,地是在写“夜晚”。按辞海里的解释:“露常见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面对的夜景,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叹?用诗中哪个词可以概括?(抓关键词“可怜”、“似”等,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喜爱之情!)说傍晚江边夕阳如火,那么夜晚江边新月当空,一片银白,这静谧的夜景令作者作美丽的遐思。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下与前面你所看到的有新。设计意图:在教学环节中,我提问的学生理解古诗的关键字词对古诗品析,层层递进的去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四)假设意境,想象,感诗人之所感。假设诗中所描绘的静谧景色在你面前,而你恰巧又心情很郁闷,你觉得你会怎样去欣赏这幅大自然的天然之作吗?那么诗人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欣赏这幅天然之作的呢,还能把眼中所见付诸于那么美妙的语言?这时,我就介绍古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去想象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进而去领悟诗人当时的心情。这首写景诗约作于唐长庆二年(822)。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而这首诗是这年七月白居易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经襄阳、汉口,于十月一日抵达,在赴杭的江行途中所作。假如你是诗人,得以如愿的离开你所不乐意待的地方,你的心情会怎样?(学生说出)轻松愉快。这时我小结:不错,这首诗在描写那绝妙景色的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途经所见,随口吟成,格调清新,自然可喜,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现在,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课文,体会下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设计意图:在教学环节里,我假设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的站在诗人的角度去品诗,去感悟诗中诗人所蕴含的情感。六说教学板书。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残阳 铺水中 露 似珍珠傍晚之景 夜晚之景 江 瑟瑟 红 月 似弓热爱自然 轻松愉悦一、 说教材。暮江吟语文e鄂版第11册第4单元的诗词诵读,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是一首写景佳作。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诗句的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单元的目标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吟”、“瑟”两个生字。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三、说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2、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四、说教法与学法本课设计先引导学生解诗题,知作者,并通过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自读古诗,把握节奏,再通过自由交流理解诗意,其间适时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五、说教学过程为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解诗题、读诗、品诗、悟诗四个小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想,在想中绘,在绘中悟,层层递进地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步步深入地去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一)知诗人,解诗题,导入新课。1、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写的诗通俗易懂,每次写完诗后,他总要读给隔壁的老奶奶听,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改,直到老奶奶听懂为止,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诗人是谁。(白居易)当学生说出白居易后,我紧接着追问,请问你们对白居易都有了解吗?当学生畅所欲言后,我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介绍诗人。白居易(公元772公元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的一首风景诗(这时我板书暮江吟。)在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诗题: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诗题的?“吟”又是什么意思呢?(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是古代的一种诗体。)谁在黄昏时分在江边吟诗?进一步追问学生,加深学生的记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暮江吟,看看诗人在黄昏时分的江边看到了哪些值得吟诵的美景呢?小精灵儿童网站设计意图: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 在这里我设下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二)读诗,了解诗意。在语文教学中,应坚持以读为本,在读中感,在读中悟,因此在诗句的讲解方面,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对古诗的独特体会,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去描述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分为2步:第一步,让学生自由朗读,按照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字的读音,停顿。第二步,设问引导:读完整首古诗,你看到了什么?这首诗歌里一共描绘了多少幅画?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描绘心中所见。而我则结合学生所描绘的景象,讲解诗句,指导朗读。并对学生的语言进行提炼,残阳 铺水中 露 似珍珠傍晚之景 夜晚之景江 瑟瑟 红 月 似弓在学生对古诗有了初步了解后,让学生再读古诗,这时或许古诗所描绘的傍晚之景和夜晚之景自然而然的就浮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这里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诗文,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内容,让学生在读中想,在想中绘。(三)品诗文,升华情感。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在品诗文、体意境这个教学环节里,我主要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感悟。问题设计如下:(1) 齐读“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残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铺,展开,铺展,有”斜照”的意思。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这里指碧绿色。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通过抓关键词“铺”、“瑟瑟”等,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古诗的意境。如:“铺”字可不可以用“照”、“射”等词替换,为什么?不说“照”,却说“铺 ”,“射”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铺”写出了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瑟瑟”、“红” 写出了残阳铺水的结果。)漫步江边,面对着醉人的美景,心情十公愉快,诗人留连忘返。不知不觉天暗下了,夕阳也带着它的美丽隐去。这时新月当空,诗人又看到了什么呢?小精灵儿童网站(2) 齐读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可怜,令人爱惜。怜,爱。九月初三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呀!似,好像。真珠,珍珠。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亮像弓一样。诗中“可怜九月初三夜”的“夜”字,以及“露似真珠月似弓”,明显地是在写“夜晚”。按辞海里的解释:“露常见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面对这样的夜景,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叹?用诗中哪个词可以概括?(通过抓关键词“可怜”、“似”等,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喜爱之情!)如果说傍晚江边夕阳如火,那么夜晚江边新月当空,一片银白,这静谧的夜景令作者作美丽的遐思。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比较下与前面你所看到的有什么新发现。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古诗的关键字词对古诗进行品析,层层递进的去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四)假设意境,发挥想象,感诗人之所感。假设诗中所描绘的静谧景色出现在你面前,而你恰巧又心情很郁闷,你觉得你会怎样去欣赏这幅大自然的天然之作吗?那么诗人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欣赏这幅天然之作的呢,还能把眼中所见付诸于那么美妙的语言?这时,我就介绍古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去想象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进而去领悟诗人当时的心情。这首写景诗约作于唐长庆二年(822)。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而这首诗是这年七月白居易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经襄阳、汉口,于十月一日抵达,在赴杭的江行途中所作。假如你是诗人,得以如愿的离开你自己所不乐意待的地方,你的心情会怎样?(引导学生说出)轻松愉快。这时我进行小结:不错,这首诗在描写那绝妙景色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途经所见,随口吟成,格调清新,自然可喜,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现在,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课文,体会下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环节里,我通过假设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的站在诗人的角度去品诗,去感悟诗中诗人所蕴含的情感。六说教学板书。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暮江吟教学反思3古诗暮江吟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诗中描绘的是深秋时节从黄昏到夜晚的美丽景色。教学这首诗,首先要把学生带到那美好的意境之中,让他们喜爱这首诗,进而乐意学习这首诗。我是这样教学这首古诗的。一、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诗句,粗知诗中大概意思。在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作者、朝代以和题意后,我让学生带着问题把这首诗朗读五遍。在朗读之前明确要求:1、要求基本会背;2、要求了解诗中写的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景?有哪些景物?读完五遍后,学生基本可背下来,同时也会从诗句中了解到时间是写深秋黄昏到夜晚这段时间的景色,地点是江面可江边,所描写的景物有阳光、江水、月亮、露珠。学生粗知了这些内容继而再理解诗句就不难了。二、利用投影片进一步了解诗中内容,为理解诗句作铺垫。在讲前两句诗时,我出示第二幅投影片(夕阳照耀下的江上景色)。在学习后两句诗时出示第二幅投影片(一弯新月下的小草和露珠)然后再指导学生说出图中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儿的,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在理解诗句就轻而易举了。投影片在教学中起到了纲举目张,突破重难点的作用。三、注重启发,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和难理解的字词,扫平障碍,继而再理解诗句就非常容易了。如前两句诗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问:“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夕阳)“铺”是什么意思?(斜照)再问:“什么时候的太阳斜照在什么地方?”学生很快可译出:“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接着问:“夕阳斜照后的江面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瑟瑟”是什么意思?(绿色)学生又很快可译出:“江水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后两句诗我也是采用的方法进行教学,由浅入深逐步启发同样达到了融会贯通的目的。四、利用音响设备引导朗读、创设情境、体会意境。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效果的确好多了,真还有些古人吟诗的味道呢!其次老师还在古诗翻译的基础上再加以联想和想象,另配上悦耳的轻音乐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诗中的意境,这样既能把学生带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为学生后面能顺利改写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以前教学古诗大多采用串讲形式,这里且不谈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为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维活动,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学习理解诗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开课教案教学内容:“注提”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21课教学要求:1、弄懂每个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和意境,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背诵、默写、翻译、改写这首古诗。教学重难点:理解体会诗句的意思和诗中的意境。教学准备:投影片、录音机、配乐朗读磁带。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板书课题。暮江吟1、了解作者(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哪位诗人的作品?)板书:唐代:白居易2、简介作者:(白居易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他和李白、杜甫一样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流传至今,暮江吟是他的诗词中最浅显易懂的一首)3、释题:暮江吟的“吟”是什么意思?(歌颂、赞美)歌颂赞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暮”是指一天的什么时候?(黄昏)赞美了黄昏什么地方的景色?(江上景色)指名说:歌颂黄昏江上的景色。二、听录音朗读两遍,小声自由朗读5遍。要求:1、基本会背;2、注意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那些景物?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三、再听录音朗读,指导朗读技巧。(要求语速缓慢,读出抑扬顿挫)四、分组讨论要求2的问题、指名回答板书:时间:傍望夜晚(深秋)地点:江边景物:太阳、江水、露珠、月亮。五、学习前两句诗,出示投影片(夕阳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导看图。“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1、问: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铺”是什么意思?太阳照在什么地方?指名翻译: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面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色?)“瑟”是什么意思?(碧绿色)译:江水一半呈碧绿色,一半呈红色。2、小结:通过学习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黄昏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黄昏景色。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这样的景色会让诗人怎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陶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六、学习后两句(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边景色):“可怜九月九年级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九月九年级夜是在什么季节的夜晚?“可怜”是什么意思?1、指名译:“深秋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啊!”2、问:“深秋的夜晚可爱在什么地方呢?”(请看第四句)“似”是什么意思?“露”和“月”各指什么?它们各“像”什么?指名翻译: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月亮像一把弯弓悬挂在空中。3、指名将后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4、闭上眼睛欣赏体会后两句诗的美丽意境。师述: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地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由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七、这首诗是以写“景”为主的诗句,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和作者对暮江美景的喜爱之情)八、小声读背,然后默写、翻译。暮江吟教学案例及评析 作者: 刘振甲 (小学语文 黑龙江绥化海伦小学语文十班 ) 评论数/浏览数: 4 / 192 发表日期: 2011-11-03 20:15:26 暮江吟教学案例及评析教学案例1:欣赏古诗,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喜欢古诗吗?(生:喜欢)老师知道大家平时积累了很多古诗,谁能背诵一首古诗给同学们听听?(指名背诵)师: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们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愿不愿意试试?谁先猜出古诗的名字,谁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同学们听听,可以吗?师小结:同学们积累的古诗真不少,咱们再来一首,这首古诗的难度比较大,想试试吗?(出示画面,生猜,猜对后齐背这首诗)师:刚才老师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望着一轮明月,诗人们有着不同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板书第一首古诗暮江吟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读懂了什么?生:“暮”指的是什么时间?“吟”是什么意思?师:同学们你们敢向大诗人白居易挑战,真有勇气。那么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看看有哪些方法能解决这些问题?生:我想查查字典,看看字典里是怎么解释“暮”和“吟”的?生:我想读读古诗,看看能不能从古诗中找到答案?师:那好啊!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寻找答案吧!可以在小组里交流,也可以同桌讨论,然后汇报。教学案例2:理解诗意,体会意境。师: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又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学习前两句诗。1、 齐声朗读前两句诗。2、 理解重点词语,学生提出问题。3、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以上问题。4、 汇报(“残阳”是指夕阳,即将西沉的红日。“铺”是指铺展。“铺”字形象地展现了夕阳接近地平线,光线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情景。“照”和“射”不能表现这种情景。)5、 课件演示画面。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的,一半是红色的?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字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被照射面积广大而均匀。)6、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太阳,柔和地映照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评析: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面对自己比较陌生的学习内容,将如何组织学生真正的探索学习呢?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这才是我们“教”与“学”的完美组合。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正在不断努力,我认为上面的案例具有以下特点:一、 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因为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动力,最好的学习是学生对所有内在兴趣。为了使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教师首先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古诗积累,利用课件看图猜古诗,拉近了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使学生对古诗产生了兴趣,然后教师从题目入手再进行教学。二、 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新一轮的课改实践中,不但引发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变革,而且引发了教学手段的更新。如果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得当,那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有助于发挥语文教育的感染作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师能够充分的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先利用课件生动的画面让学生看画面,猜古诗,这引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在教学案例中,为让学生理解半江瑟瑟半江红,理解铺的意思,教师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亲眼目睹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前,让学生收集的有关白居易的资料,课堂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来学习。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并充分利用诗歌琅琅上口的特点,让学生读中感悟。(一)以旧知导入,创设和谐生动的学习氛围教学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因此,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学生对课文本身感兴趣才愿意学,才有可能学好。白居易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学生已经读过了很多他的诗歌,对诗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学生旧积累的知识入手很容易调动学生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热情地参与学习。以小故事带动对诗歌的体会很快地启迪了学生的思路,成功构建了交流时畅快讨论、这样“以境促思,以思促说”为学生顺利进行交流而架桥铺路。(二)形式多样化,调动全员参与1、师生互动。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这样有利于和谐气氛的营造,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积极参与进来。2、生生互动。小组轮流介绍,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可推选出大家最喜欢的人代表小组进一步进行组间交流,最后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