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2018届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贵州省贵阳2018届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贵州省贵阳2018届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贵州省贵阳2018届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贵州省贵阳2018届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贵阳三十八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一、单选题(共计70分,每小题2分)1.说文解字中有:“宗,尊祖庙也。”即宗法制的“宗”,本意是指宗庙。由此可见,用以维系西周宗法制的纽带是( )A.信仰B.财产C.血缘D.地域2.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 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C.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D.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3.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这从侧面反映出()A.君主专制的加强B.分封制日渐徒具其名C.中央集权的加强D.宗室诸王地位的提高4.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A.汉朝的刺史B.宋朝的通判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5.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6.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 B.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C.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 D.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7.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8.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A.门第观念在民间消失 B.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C.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D.科举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9.“明设官,开国数年一再更定,内外无偏重,大小监制,缓急繁减,咸克互济,可为尽善。独是罢丞相而尊尚书,事难画一,缓急不辨,以此得,亦以此失,势有然也。”材料主要反映明朝废丞相后( )A.权力过于分散B.行政效率提高C.中央集权加强D.君权空前强化10.周代的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但考古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挖掘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时,却有两套九鼎出土。这从本质上反映( )A.考古存在造假嫌疑B.郡县制的消亡C.中山国的地位较高D.分封制的瓦解11.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 )身份使用乐器乐舞的规模天子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64人诸侯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列48人卿、大夫判悬:悬挂的乐器两面排列32人士特悬:悬挂的乐器一面排列16人A.贵族生活腐化 B.血缘色彩浓厚C.社会等级森严 D.音乐发展迅速12.依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夏朝的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那么夏朝开始于( )A.公元前20世纪初期B.公元前21世纪初期C.公元前20世纪末期D.公元前21世纪末期13.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文宗怒曰:“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这表明唐朝( )A.中央集权遭到冲击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C.门阀政治影响深远D.婚姻制度变革艰难14.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十三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隋、唐时期监察御史也称巡按使主要掌分察州县,还“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及知太府司农出纳”。可见古代中国( )A.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监察体系 B.监察官员位高权重C.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和选任 D.形成了“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监察制度15.周武王伐商,是利用了商朝士卒的临战前倒戈而取得胜利的。周公将之总结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周朝贵族对周之所以取代商这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一思考带来的结果是( )A.提出了中央集权思想B.形成了官僚政治理论C.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D.出现了天人感应学说16.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国君往往有许多儿子,理论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然而国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实质上(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王权至上 D.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17.唐代的取士原则事实上兼顾着士人的平日才学与科场表现,有时主考官还派专人采访举子在社会上的才德声望,制成名录以供录取时参考。由此可见,唐代科举( )A.沿用九品中正制B.录取限制较为苛刻C.存留察举制痕迹D.考试程序趋向公正18.687年,有人告发宰相刘祎之受贿,武则天(690年-705年在位)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审查此事。“本立宣敕(皇帝的诏令)示祎之”。祎之辩驳道:“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王本立回报武则天,刘祎之即被赐死于家。据此推断( )A.古代负责监察的官员位高权重 B.敕书出台有悖于规制C.唐代建立一套独特的法律体系 D.女皇武则天独断专行19.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解决这一制度问题的措施有( )A.实行节度使制度 B.创立三省六部制C.任命文官做知州 D.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20.秦邮律内容广及文书、驿制、邮驿等法令,明确规定文书传递时限、登记手续、入驿条件、生活待遇、邮驿机构的管理和奖惩办法等。该法令的制定主要是为了( )A.完善秦朝法律制度的需要 B.促进社会公用事业的发展C.建立完备的邮政通信网络 D.保证国家政令的顺畅通达21.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22.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23.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下列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24.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能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25.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26.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27.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统一中国的秦王朝、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它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你认为它们在治国方面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发展经济B.武力掠夺C.制度创新D.科技强国28.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 )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C.世卿世禄到选贤举能的转变 D.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29.读下列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能够得出的认识是( )时期秦汉魏晋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国的行政区划历史最悠久C.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只有二级制或三级制D.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行政区中国30. 军机处成立后,政令经由军机处直接发出,称为廷寄;部院各方的公文也直接送到皇帝的手中,称为折本,不再经由内阁。这表明( )内阁已形同虚设 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行政效率有所提高 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A.B.C.D.31.清太宗皇太极在位时,八旗固山额真合称八大臣,与诸王贝勒共议国政。诸王兼领六部事,议政纷纭难决。这不能说明()A.议政王大臣会议有较大的决策权 B.六部处于从属地位C.王权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限制 D.君主专制空前加强32.“1402年,刚从自己的侄子手里夺过皇位的明成祖,为了巩固权力,作出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北京,二是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其中“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的影响是()A.进一步加强了皇权B.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C.进一步削弱了相权D.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33.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最大限度地消弭了士大夫离心离德的可能。”这一制度应是()A.郡国并行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34.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35.汉初刘邦分封同姓九王后,全国54郡,中央直辖者不过15郡,诸侯王国就占近40郡;全国1300余万人,中央政府控制编户97万,人口450余万。(数据采用自刘国石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安史之乱之比较)这说明()A.汉初实行分封制后人口增长迅速 B.王国势力庞大,已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C.分封诸王使汉政权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D.分封制的实施使汉政权扩充了疆域,州郡数大增二、材料题(共计30分,每题15分)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材料二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编者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编自皇明祖训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何在?(4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后来宋太祖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所实施的举措并分析其主要原因。(3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4分)37.材料一 明太祖初一海内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