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投资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分析_第1页
人力资本投资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分析_第2页
人力资本投资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分析_第3页
人力资本投资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分析_第4页
人力资本投资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力资本投资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分析 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需要各种制度安排,还需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以改善转移的层次和效果。因此,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尤为重要。本文着重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效应以及具体的作用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建议。 一、人力资本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 (一)从农村劳动力的供给状况看,人力资本存量少且水平低。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等质量因素之和,是开发和培训人力资源的结果。它具体表现为劳动者所受的文化教育水平、技能培训和有经济含义的经历特征等,这些具体因素被发现是增加收入的重要条件。对于我国农村而言,其人力资本存量主要取决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正规学校教育、特殊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投资等。近年来,随着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特殊技能培训投入的增加以及农村外出“打工者”们的新观念和新思想的影响,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有所提高。但由于我国长期奉行国家工业化战略,资源配置偏向城市,我国农村的正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都相当落后。据统计,城市成年人平均受正规学校教育96年,而农村成年人平均只有55年,两者相差41年。同时,城乡隔绝的二元经济结构和抑制市场经济的制度政策环境,也极端不利于农民通过市场交易活动的经验来增强应付市场不确定性的能力。根据2002年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全国30个省(区、市)6万多农户、18万多农村劳动力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样本农户既有人力资本的存量为:初中及以下程度劳动力的比重高达878,其中文盲或半文盲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74小学程度的为311,初中程度的为493;初中以上程度劳动力仅占122,其中高中程度的为97,中专程度的为20,大专及以上程度的比重为05。在农村劳动力中,近80的劳动力没有特别技能,有14的劳动力掌握了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技能,28掌握驾驶技术,32掌握农业技术。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与城市劳动者平均水平相比,农村劳动力的文化和专业技能水平较低是一个不争事实。人力资本存量少、水平低既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快、后劲不足的主要原因,也成为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层次和效果的“瓶颈”。 (二)从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状况看,农业、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更高素质的劳动力。首先,农业种养结构的优化调整要求农民把生产要素配置到既能密集利用劳动力和知识技术,又能获得良好的市场效益的农业品种上,使农业生产从土地密集型转向劳动密集型,增加农业就业深度,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这就要求农村劳动力不但要掌握一定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业技术,还要具有加工、处理市场供求信息的能力,以及时调整产出结构。很显然,这是一般农村劳动力所无法胜任的。其次,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工业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减弱,就业门槛提高。主要表现为:一是乡镇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减弱,自1997年以来,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连续五年下降,“九五”和“八五”相比,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年均增加7192万人下降为年均减少30万人。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就业竞争加剧。90年代中期以来,正当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和就业达到一个新的、以城市化为中心的发展阶段时,中国城市就业形势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变化。一方面,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国有经济,不但不再是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反而要在改革过程中向社会“排出”数量可观的过剩劳动力。另一方面,以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为中心的资本密集化趋势,使得投资和国民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下降。这两方面新变化的结果将是,向城市流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再就业劳动大军,交汇到一起来竞争城市就业机会。 二、人力资本投资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效应 (一)预期收入效应。预期收入效应促使农村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如西奥多W舒尔茨曾指出,劳动迁移发生与否,取决于劳动力对迁移成本与收益的比较,迁移收益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迁移预期收入;此外,美国经济学家托达罗更为明确地提出劳动力由农村迁移到城市的动力来自城乡预期收入的差额,迁移的预期收入成为他的模型中的主要变量。对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言,预期收入效应也很明显。一般而言,单纯的农业劳动对高中文化程度劳动者的报酬效果不显著;非农业专业技能在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里也无用武之地。但城市的市场化程度较农村高,收益反映人力资本差异的敏感程度也获得提高,即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劳动力在城市能得到更为“公正”的待遇,较高的预期收入使这部分剩余劳动力较早投入流动,所以当农村经济结构变动、转移就业的新机会来临的时候,在文化和技能上“过剩”的、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农村劳动力最先活跃起来进入转移行列,转移的动力及效果与人力资本水平紧密相连。 (二)信息获取效应。转移能否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信息因素不可低估。一般说来,一次成功的迁移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按重要程度排序如下:一是潜在的移民能否流动;二是其能否找到新工作;三是新工作是否与其人力资本水平和期望相一致。在面临相同的流动的机会的前提下,获取工作信息的能力无疑成为实现后两点的重要条件,而这种能力的大小往往与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成正比。首先,更高的文化水平或人生经历使劳动者更能有效地对劳动力市场的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和判断,从而作出更为准确的劳动供给决策。这些劳动者较一般的农村转移到城市的民工拥有更为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研究表明,大多数民工通过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获取信息,即就业信息来源于省内的亲戚、朋友或乡邻。据蔡昉等人对济南的1504名民工的调查,这一比例高达811;而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民工则较多利用招聘广告或媒体等信息渠道和更为广泛的社会网络寻找符合自身人力资本条件的工作。其次,把握信息以及对它作出合理判断的直接效果是降低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较高的人力资本的民工抗风险能力较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文化程度高或经历丰富的农村劳动者更能克服距离障碍而倾向于跨地区向大城市转移。 (三)心理适应效应。较高人力资本意味着劳动者更容易摒弃传统农村劳动力中的封闭性和保守性,树立现代性人格。其典型表现即对城市生活的认可与向往以及对市场交易活动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应付能力,这使他们较一般的农民工相比,转移的欲望更强烈,融入城市生活的速度也更快,因此,转移也更为彻底。 (四)流动示范效应。人力资本高、流动性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提前转移后,对其余的剩余劳动力有一定的示范效应。这种示范效应表现在两方面:首先,人力资本高的迁移者凭借丰富的经验成为领导者,带动许多农村劳动力形成集体转移模式。其次,农村青年通过考学的方式转移到城市更高层次就业对于农村未来劳动力也有一定的示范效应,近几年农村通过入学转移的人数逐年增多,这是农村人力资本整体水平提高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体现。 (五)资本回流效应。民工进城打工并不是一个单向过程,民工潮随之而来的是资本回流,既包括物质资本回流,即大量汇款流入农村,也包括人力资本回流,即出现了相当规模的回乡创业群体。从安徽阜阳市的调查资料看,农村外出劳动力有819带款回乡,人均每年往家里汇款1753元,占其年收入的712。民工调查情况还表明:大多数民工并无在城市定居之意,许多成功的打工者已经返回农村,他们把打工的积蓄、熟练技能和市场阅历用于经营特色农业、创办乡镇企业和商业,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作出突出的贡献。江西广丰县一项调查显示,打工返乡者多数希望创办乡镇企业、户办和联户企业。广丰县有10万人外出打工,近年来打工回乡者创办了60多家乡镇企业、3000多家户办企业、160多家联户企业。另外的经验调查也支持这个观点,四川綦江县外出打工11万人,目前回乡镇创办或承包企业45个,成为乡村企业技术管理骨干的有3510人,从事个体、联办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的共14600人。可见,在汇款、回乡民工、发展乡镇企业和特色农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人口城市化之间存在着一个良好的机制,如果制度得当,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渠道将更为广泛。 三、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 (一)保证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一是各地绝不能因为文化程度高的劳动力更容易流失而放弃健全义务教育的努力,落后地区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共开支的不足部分,应当由财政的转移性支付补足。二是各地可根据本地情况开办一批骨干示范职业技术学校,利用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各类实用技术教育,大力开展“绿色证书”培训,主要培养一批具有初级和中级生产技能的农民技术员、土专家。三是超过义务教育部分的正规教育和职业培训,原则上要由私人和社区按照市场投资收益的办法进行。这样市场化安排的好处是:其一,按市价收费可以使教育和培训的内容更适合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其二,与个人的资质、偏好和人生期望更加吻合;其二,减少未来劳动力流动的障碍。 (二)加强民工在职培训,提高民工城市就业能力。确立在职培训的主体形式,即招工企业的岗位培训和民工个人在培训市场上选择受训相结合,同时要保持民工培训市场的竞争性而非政府垄断性。但各级政府也应在培训投资方面有所作为,当一个城市或地区面临过于急速的产业升级时,地方政府有必要直接介入民工的培训投资,以熨平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波动。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